传统切开挂线治疗术与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疗效分析论文_黄鲲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中医医院外二科 542500

摘要 目的:分析传统切开挂线治疗术与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56例,将其依据随机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为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给予治疗,治疗组则采用取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实施治疗,就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予以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相比于对照组,高于后者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低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依据患者病情选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方法给予治疗,相比于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治疗术治疗方法,效果更为确切,可降低并发症发生,在临床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关键词:传统切开挂线术;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

高位复杂性肛瘘作为是肛肠外科一种难治性的疾病类型,在临床中应结合患者自身状况,采取更为适宜的治疗方法,以此实现手术治疗成功率的提升及并发症的降低。本次研究通过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56例,分别选用传统切开挂线治疗术与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对其实施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56例,其年龄区间为33~71岁,平均为(51.1±3.6)岁;所选取患者均与高位复杂性肛瘘病相应诊断标准相符,且均经影像学检查及临床查体就病症予以确诊;所选取患者均无全身性严重化疾病,并就心肝重要器官及先天性疾病予以排除;将患者依据随机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为28例,治疗组中,男性患者为17例,女为11例,其年龄区间为31~73岁,平均为(52.1±3.3)岁,病程区间为1~6个月,平均为3.7个月;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13例,女为15例,其年龄区间为32~72岁,平均为(51.4±3.7)岁,病程区间为2~6个月,平均为3.8个月。两组在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运用椎管实施麻醉,辅助患者行侧卧位,消毒铺巾。

1.2.1 治疗组

采用美蓝注射、探针及直肠指诊等方法,现将支管道、主管道、外口及内口相位位置、数目及走向予以查清。于对应内口肛门后相应正中位置实施开窗操作,使之形成人造外口,其形状为放射状,长度为2.5cm,运用探针经人造外口,向主管道实施探入,且在内口处予以探出,针对位于齿线之下相应主管道,则行V型切口操作,对于齿线之上高位管道,则将一橡皮筋系于球头探针尾部,且由内口向肛外拉出,自觉松紧适当后,开始结扎[1]。就支管外口,对其实施放射状切口操作,采用止血钳,破坏支管道,促使使主支管间保持引流处于畅通状态,而后采用橡皮筋,于支支管间及主支管间分别做切口操作,而后实施宽松结扎,如若患者存在较长支管状况,可于支管中间位置,行放射状切口操作,控制切口间距离,通常为2.5cm,便于后续换药及冲洗[2]。本组1例患者开窗最多为6处。针对马蹄形肛瘘而言,尽管其外口处于肛门两侧,然而其内口则较多位于正前位肛隐窝处,另有正后位也较多,因此,可于主管道相应转弯部位,开窗瘘管,并实施挂线,于前位马蹄形肛瘘,就阴道及尿道损伤予以避免。将皮缘及切口实施修整,便于止血及引流。

1.2.2 对照组

人造外口相同于治疗组,采用球头探针,始于人造外口,经主管道至肛内实施探查操作,先将内外口间组织给予切除,并将腐败坏死组织及瘢痕组织实施切除。针对高危管道,采用探针,将橡皮筋予以挂入,并将其拉紧,实施结扎,切除其余支管,最后将切口修整,使之呈现V形[3]。

1.3 疗效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均以《中医肛肠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为参照依据[4],若患者创面愈合,前期肿痛及流脓均得以消失,仅存在轻微瘙痒及肛周潮湿状况则为显效;患者创面未愈合,但瘙痒、肿痛及流脓均得到相应改善则为有效;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未发生相应变化或加重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实施处理,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当组件比较差异显著时,采用P<0.05予以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1.43%,治疗组临床疗效相比于对照组,高于后者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肛瘘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的肛门直肠疾病类型,该病在我国整个肛肠病中所占比重为1.66%~3.7%,外国此比重则高达7.5%~26%。就高位复杂性肛瘘而言,其由于存在较高的病变位置,且具有弯曲而又复杂的管道,通常发生深部死腔及支管死腔状况,临床中具有较大的治疗难度,且高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特征,至此,此病被诸多专家划定为难治性肛瘘[5]。当前对其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如若所选术式存在不当,则不仅会造成肛门畸形及失禁状况发生,还会导致肛瘘反复发作及久治不愈状况。至此,对肛瘘开展手术治疗的关键,乃是就内口予以正确寻找及处理。所谓内口实质乃为初始感染造成肛瘘生成的相应入口,通常情况下,其在肛窦内或附近作为多见[6]。肛门腺感染乃是产生肛瘘的重要诱因,因此,就内口予以正确处理,将肛门腺及感染肛窦予以彻底清除,乃是就其复发予以预防及手术成败的核心所在。至此,在对内口予以寻找时,则存有Goodsall定律,通常情况下,在直肠指诊过程中,内口处存在硬结及轻度凹陷状况,本次研究可知,采用探针就内口穿出时,若未发生出血,则表明其为正确内口。而对于亚甲蓝造影而言,虽然实用和简便,但有时则难显影。因此,在实施手术过程中,正确找出相应部位,乃是成功完成手术的前提。

综上所述,针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依据患者病情选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方法给予治疗,相比于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治疗术治疗方法,效果更为确切,可降低并发症发生,在临床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春雨, 聂敏, 田振国,等.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179例[J].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2, 8(3):167-168.

[2]肖慧荣, 万顺兰, 徐玲. 切开挂线对口拖线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分析[J]. 江西中医药, 2003, 34(12):23-23.

[3]林军, 叶细杰, 林晓燕.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J].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4(4):237-239.

[4]张颖芹. 对比分析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和传统切开挂线术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当代医学, 2015(9):48-49.

[5]马树奇. 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研究[J].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5(3):174-175.

论文作者:黄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9

标签:;  ;  ;  ;  ;  ;  ;  ;  

传统切开挂线治疗术与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疗效分析论文_黄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