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卫星城建设成效渐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卫星城论文,韩国论文,成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韩国城市化的特点集中表现在经济重心和人口向首都汉城过度集中。统计显示,到1992年底,占国土面积仅0.6%的汉城市,汇集和容纳了全国人口的1/4,集团公司总部的88%,制造业厂家的23.6%;银行存贷款总额的51%,汽车总数的30%。由此产生的地价升腾、住房紧张、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犯罪增加等问题日趋严重,成为制约经济均衡发展,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遏制首都人口过度集中,实现经济、社会均衡发展,韩国早在70年代初即制定了“建设卫星城市,积极分散人口”的方针。当时制定的第一个国土综合开发计划(1972年至1981年)提出,要按照“长远规划、逐步实施”的指导思想,在汉城周边地区建设10座卫星城市。80年代初制定的第二个国土综合开发计划(1982年至1991年),在继续推进卫星城计划的同时,加强地方据点城市建设,积极诱导人口梯次向地方分散。90年代初又出台第三个国土综合开发计划,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卫星城市和地方据点城市建设,通过提高城市综合素质,稳定和吸纳人口。
1989至1994年间,汉城南部的盆塘、西北部一山等5座卫星城相继落成,新建公寓群落能容纳百万人口。1993年一年,迁出汉城的人口达79万,远远超过迁入人口,净减人口18万。汉城占全国人口的比重1993年为24.2%;1995年降为22.9%;1996、1997和1998年又分别降为22.6%、22.2%和21.8%。据估计,这一趋势还将持续下去,汉城人满为患的压力可望得到缓解。
韩国卫星城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注意发挥地利优势,努力向现代标准靠拢,确保卫星城真正具有吸引力。
首先,在布局上由近及远、逐步外扩。第一批几个卫星城均建在距汉城30至40公里的交通要道附近或地铁能够延伸之处。等到更多的人认识到卫星城的优越性,地铁、电气铁路和公路网的延伸使更远处的卫星城到汉城的距离不再成为问题时,那么,人们就自然会向远处的第二线卫星城移居。
其次,发挥地皮便宜、造价低廉的优势。卫星城宅基地价格原本大大低于汉城;加之政府强化监管措施,严厉打击土地投机,并实行优惠政策,减免税费,使房价保持在低廉的水平。比如一山、盆塘卫星城,公寓住宅价格平均比汉城市内低三分之一至一半。
再次,营造舒适、方便、清洁的生活环境。卫星城人均税负低于汉城,但城市按高标准规划建设,区内商店、饭馆、学校、医院等生活服务设施应有尽有,布局合理,生活方便程度不亚于汉城市内;同时,卫星城道路宽阔、整洁,公园秀美、绿地成片,空气清新、水质良好,交通事故和治安案件发案率较低。人们普遍反映,卫星城生活比汉城舒服。
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一山卫星城86%的居民对这里的生活感到满意,72%的居民表示将长期在卫星城生活下去。韩国总统金大中在竞选就任之前,将其住宅迁离长年居住过的汉城,搬到一山卫星城,这是对卫星城建设的一个最好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