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多变量模型预测小肠梗阻手术时机论文_王廷峰刘进军王伟忠余伟平闵志均

王廷峰刘进军王伟忠余伟平闵志均

(上海市浦东医院上海200120)

【摘要】目的:明确小肠梗阻患者CT特征是否具有预测手术时机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在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共纳入出现小肠梗阻并具有完整影像资料的患者63例。由两名影像科医生对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用χ2及Fisher检验对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手术处理进行单因素分析。同时将显著性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3种CT特征与需要进行手术处理存在相关性,分别为:完全性肠梗阻、小肠扩张>4cm及出现转换点。多因素分析显示出现转换点为小肠梗阻进行手术处理的显著因素(OR=19,95%置信区间:1.8-201,p=0.014)。结论:在发生小肠梗阻的患者中,CT特征出现转换点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的机率显著增加

【关键词】小肠梗阻;CT特征;转换点;多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656【文献标识码】A

目前临床上对于发生小肠梗阻患者通常需要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处理,及时的手术处理对于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1]。然而,手术需求及手术的时机的选择目前对于手术医生来说仍是巨大挑战。本文的目的在于明确小肠梗阻患者CT特征是否具有预测手术时机的作用。

方法

患者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被诊断为小肠梗阻的患者中,我们将在入院后48h进行过CT检测的患者纳入。患者的排除标准如下:腹部肿瘤;炎症性肠病;30天内进行过腹部手术;有腹部或盆腔放疗史、存在手术处理并发症、即刻手术及转院的患者。

CT数据

CT数据为胸膈至小粗隆部位。口服造影剂为溶于2%(v/v)的ioxithalamate,并CT扫描前1小时服用。直肠造影剂2%(v/v)的ioxithalamate,3%(v/v)的iodixanol或4%(v/v)的iohexol-300。静脉造影剂为iodixanol,使用剂量为2ml/kg,最大剂量为150ml,流速为3ml/s。数据经60-70s延迟后由门静脉获得。我们共对9种CT特征值进行记录,分别为腹水、鸟喙征、完全性肠梗阻、内疝、小肠扩张>4cm、小肠粪便征、靶征、转换点、漩涡征。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CT报告进行评估。本研究获本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

结果定义

初次结果为小肠梗阻的手术处理,二次结果为出院后两年出现小肠梗阻的复发。

数据统计

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根据计量和计数数据分别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进行。影像学特征与手术处理的初次结果之间采用χ2及Fisher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出现p<0.05显著性特征的变量采用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奇数比及95%置信区间,p<0.05被认为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果

患者的纳入

在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共有228人被诊断为小肠梗阻。其中104因如下原因被排除:43例为腹部肿瘤;20例为炎症性肠炎;17例为30天内进行过腹部手术;3例存在腹部或盆腔放疗史;4例存在手术介入并发症;8例需要立即手术;9例进行过转院。在余下124例患者,63例CT资料可提取。在这63例患者中,27例需要进行手术,36例为非手术患者。

在27例进行手术的患者中,病因如下:21例为粘连;3例为切口疝;1例肠系膜肿块;1例阑尾炎和1例口缘疝什么是口缘疝。在6例出现小肠粘连的患者中,5例并发内疝和1例小肠扭转。7例患者需要进行小肠切除;其中6例出现小肠缺血。

患者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表1所示,基线资料中无显著差异。腹部压痛及白细胞计数在两组患者间相似。出现多次腹部手术处理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处理的可能性更大(OR=2.8,95%置信区间0.90-8.8,p=0.08)。

单因素分析CT特征

在9个影像学特征中,5个与需要进行手术存在显著相关性,分别为鸟喙征(OR=10,95%置信区间3.1-3.2,p<0.001)、完全性肠梗阻(OR=8.5,95%置信区间2.6-28,p<0.001)、小肠扩张>4cm(OR=5.1,95%置信区间1.5-7.9,p=0.010)、小肠粪便征(OR=3.6,95%置信区间1.1-12,p=0.039)、转换点(OR=32,95%置信区间4.0-270,p<0.001)。而腹水(p=0.14)和靶征(p=0.71)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内疝和漩涡征分别在6(22%)及5(19%)例患者中被发现。另外,CT造影剂在两组患者中无显著差异(表2)。

多因素模型分析CT特征

5个影像学特征中,3个在不同医生读片中的一致性大于0.5,分别为完全性肠梗阻、小肠扩张>4cm及转换点。我们将这3个变量纳入多变量回归模型中。其中转换点存在显著差异(OR=19,95%置信区间1.8-201,p=0.014),而完全性肠梗阻(p=0.09)及小肠扩张>4cm(p=0.88)分别并无显著相关性。在研究中,所有出现转换点的患者均需进行小肠切除。

小肠梗阻复发

两组间小肠梗阻复发无显著性差异(p=0.75),其中在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复发的患者分别为3例和5例。

讨论

目前有关CT在小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主要在于梗阻的诊断、病因的明确、梗阻部位的确定及绞窄非绞窄的鉴别。在本研究中,完全性肠梗阻在单因素分析中与手术治疗存在显著相关性,但在多因素分析中未见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小肠粪便征与手术治疗存在正相关,这与其他两项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其他未被之前文献报道的CT特征也在本研究中被进行评估。内疝和漩涡征仅在手术的患者中出现。目前,对于小肠梗阻患者的治疗仍是临床上的难题之一。进行手术的时机需要建立在手术医生对患者条件及住院过程进行评估。在早期CT扫描时出现转换点提示医生需要对小肠梗阻患者进行手术处理。CT结果有助于促进患者调控这句为何意来减少手术治疗的延迟,从而减少小肠缺血及其导致的不良结局的风险。

参考文献

[1]HayangaAJ,Bass-WilkinsK,BulkleyGB.Currentmanagementofsmall-bowelobstruction[J].Advancesinsurgery,2005,39(1-33)

论文作者:王廷峰刘进军王伟忠余伟平闵志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8月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0

标签:;  ;  ;  ;  ;  ;  ;  ;  

基于CT多变量模型预测小肠梗阻手术时机论文_王廷峰刘进军王伟忠余伟平闵志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