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是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对施工企业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一个施工管理者,除了有高素质的技能外,更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管理方面,逐步形成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一、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基础
1.1 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工程项目管理是指运用各种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满足项目各方的要求与期望所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包括对项目的预期结果的要求和期望、项目有关利益方的需求和期望、已识别的项目需求、未识别的项目需求等。
工程项目管理的特征包括普遍性,项目管理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在较多领域都有所应用;导向性,既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进行的管理;艺术性,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负责人通过创造性思维来寻找解决方案;综合性,项目管理是多种理论的综合应用,包括系统理论、激励理论和权变理论等。
1.2 工程项目管理的环境
项目管理过程中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项目经理综合素质、项目的组织结构及项目的管理模式等。工程项目经理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项目管理的好坏,其任何决策和协调工作都会影响项目的执行效率和预期结果,由于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因素层出不穷,要求项目经理具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工程项目管理组织,包含项目的各参与方,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需要保持行动的一致性,建立有序的项目分工。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项目管理模式不具有通用性,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
2.1项目计划和设计
项目计划编制时要考虑项目计划的方式,确定计划关注的重点,常见的项目计划有概念性计划、详细计划和滚动计划三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概念性计划通过将目标逐级分解来细化每个阶段性任务,大多不以实物作为项目成果;详细计划容易识别要完成的项目任务,从最基本的项目活动开始,逐步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目标;滚动计划也叫分段计划,随着项目的逐渐推进来制定和执行,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实际偏差较小,缺点则是要不断对项目计划进行变更,需要不停收集相关资料,管理成本较大。
2.2项目的定义与决策
首先进行项目的发起,项目的发起可以是自上而下的方式,由组织中高层管理者提出构想,经过相关部门讨论确定后实施,另一种方式是自下而上,首先由基层工作人员提出项目计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来解决某种问题,这种方式由于本身的微观性,不容易引起领导重视。
项目都是围绕实际而提出展开的,项目的开始阶段所做的准备工作有发现问题并提出设想、分析机遇和条件、提出项目方案,在确定项目预期成果的取得形式和标准后才能制定项目计划书。
2.3 项目实施和控制
准备项目资源,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将所需的资源分类准备,建立好项目团队后考虑某些部分是否要分包出去,或如何进行子项目的招标工作,原材料的准备上要认真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式,考虑市场货币膨胀等问题。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物价水平的变更,按照建设步伐逐步增加投资金额,分阶段的进行资金投入,减少各阶段的资金需求压力。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完备的管理制度来规范日常的各种工作行为,施工现场重要的是安全管理制度,规定每个施工现场操作人员的操作规程,保证在正常情况下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建筑质量。
项目控制的对象有成本控制,现代项目管理强调采用最低的资源来完成项目目标,并保证项目质量和进度不受到影响,控制成本是企业产生利润的重要方面;质量控制,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灵魂,工程质量监督人员要严格把好质量关;风险控制,在进行风险控制时要密切关注不同系统之间的风险传递,将重点放在风险防范方面,从源头上控制风险的产生和蔓延;进度控制,进度决定工程项目建设的时间长短,要制定进度管理目标,编制项目总进度计划,将每阶段的具体工作落实到个人或组织,不断进行进度调整。
2.4 项目完工和交付
项目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完工和交付,主要工作就是验收,将工作成果移交给业主,验收工作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项目组对成果进行检验,对达不到标准的地方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最终符合规定,另一部分则是交付业主后如果不能满足要求,要根据双方协商来做出进一步的改进。新项目的完工工作包括业主自己建设的部分和分包给施工方的部分。项目成果交付后要对涉及各方面文件进行整理,制定专门的文档管理办法,各种施工文件、会议记录及决策文件等要妥善保管,为日后考核提供依据。
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建议
3.1 建立计划管理体系
计划管理涉及到工程的各个参与方,计划管理协调工作要由总承包方组织牵头,业主、监理和主要专业分包方参加。计划管理的思路为以施工进度为主线,各类专业保障计划为基础,以综合协调和过程控制为手段,来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计划管理的范围包括施工总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周进度计划及专业进度计划;专业分包投标和进场计划;图纸出图和需求计划;资源供应、设备采购计划;技术保障计划、设备调试计划和其他需要编制的计划。
项目总控制计划可分为阶段计划、总计划及配套保证计划,阶段计划的目的是管理好施工中每个阶段的工作,总计划则细分为月计划或周计划,是整个施工计划的基础,配套计划是针对施工中某一特定工作而专门制定。业主要根据自身计划管理和实施的透明度,及时向总承包单位通报计划实施情况。
3.2 工程施工质量和成本合理化建议
提出对精品工程的理解,对创造精品工程提出建议,从设计、管理、功能、工程实体上严格要求。加强设备质量控制,一些设备的质量问题会严重影响导致整个系统的功能。加强对材料环保指标的控制,提倡绿色工程。
采用招投标的方式选择专业的队伍、设备和材料供应商,减少设计变更,提高设计质量,加强设计管理,做好图纸的会审工作,及时了解客户需求,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来提高工程质量,同时降低工程成本。
结束语:
施工项目的管理是全方位的,要求项目经营者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文明施工等,都要纳入正规化、标准化管理,才能使施工项目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施工项目的成功管理不仅对项目、企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对国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成功的管理,能促进项目和企业的发展,推动建筑市场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连亿文.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华章,2010(19).
[2]孙建美.建筑施工中的项目管理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1(09).
论文作者:崔晓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7
标签:项目论文; 计划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进度论文; 工作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