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商品市场诊断及旅游商品开发创新能力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新能力论文,商品市场论文,旅游商品论文,我国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旅游购物在旅游总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大小一直被旅游界视为是衡量旅游消费水平层次高低的重要尺度。而旅游商品是发展旅游购物的基础,旅游商品的开发创新是旅游购物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旅游产业中旅游购物属于非基本需求,需求弹性系数最大,具有相当的可塑性和拓展空间。当前,如何创造出尽可能多的新的旅游商品,以满足旅游者各种不断变化的旅游购物需求,提升旅游业的整体效益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大课题。
一、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发展的现状
(1)我国的旅游收入稳定增长,但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我国入境旅游创汇和国内旅游收入,总额都出现持续稳定的增长。20多年来入境旅游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1978~2000年,入境旅游人数增长了46倍,旅游创汇年均增长20%,大大超过同期世界平均国际旅游收入9.8%的增速,也超过了同期我国GDP的增速。旅游商品外汇收入从1979年的1.52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37.54亿美元,增长了24.38倍。国内旅游人均消费也一直呈快速增长的态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消费潜力巨大。目前国内旅游业发展呈兴旺繁荣之势,旅游业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消费强势地位,对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具有显性的拉动作用。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旅游业在我国快速崛起,直接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但旅游最直接的衍生物——旅游商品却一直未能同步发展。
1995-2001年我国旅游商品外汇收入情况
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国际旅游业总收入
87.33 102.00 120.74 126.02 140.99 162.24 177.92
旅游商品收入
16.41
20.74
24.38
25.91
27.71
32.31
37.54
旅游商品占总收入
18.79
20.320.220.619.719.921.1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年鉴,1995-2002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的旅游商品收入虽然绝对数在逐步增加,但是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长期在20%左右徘徊,与我国旅游业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在旅游发达国家的旅游商品收入可达旅游总收入的40%至60%,即使是日本这样的旅游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旅游商品收入也占旅游消费总值的30%左右。
(2)传统工艺品和土特产品长期是我国旅游商品市场的主打产品,旅游商品结构呈现出雷同现象
1990年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委托中国社会调查所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此次调查结果表明,旅游者购买人数最多的10种商品依次是:中药材(占购物人数的33%)、丝绸(31.4%)、字画(29.3%)、陶瓷(24.6%)、玉雕工艺品(14.2%)、文房四宝(17.5%)、景泰蓝(15.5%)、工艺扇(12.8%)、台布(8.9%)和木雕(8.4%);1997年国家旅游局分别在10个口岸城市开展的入境旅游者购物抽样调查显示,旅游者购买人数最多的10种商品依次是:纪念品/手工艺晶/玩具类(占购物人数的18.9%)、食品/茶叶类(14.8%)、服装/丝绸/棉毛织品类(12.1%)、中成药/保健品类(8.1%)、景泰蓝/陶瓷类(7.4%)、酒/香烟类(6.7%)、字画/文房四宝(6.5%)、首饰/珍珠类(4.8%)、文物复制品/收藏品类(4.5%)、胶卷/电器类(4.5%);在2000年入境旅游者购物抽样调查中,旅游者最感兴趣的首先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工艺品、食品/茶叶类和服装/丝绸,有三分之一的人购买了这3类旅游商品。其次是:中成药保健品和瓷器/陶器,有20.5%和23.5%的旅游者表示对这两类旅游商品有较大的兴趣,有19.7%的旅游者对文物复制品/字画有浓厚的兴趣。
从三次入境旅游者在华购物的抽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的1990年~2000年的十年里,旅游商品市场呈现的主要是中国的一些传统商品,传统工艺品和土特产品。长期以来我国旅游商品市场的主打产品和创汇的主要商品,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创新和特色,旅游商品开发仍处于非均衡的发展时期。
我国旅游商品长期存在“三多三少”的不合理格局,即“大路货”多,有地方特色、工艺精的商品少;外地产品多,本地产品少;销售数量多,经济回报少。
(3)旅游景区商业化现象日趋严重,资源特色型旅游商品开发过滥
我国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在各地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当地居民追求的是自己能得到何种利益。由于旅游业许多利润点的产生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大多数旅游地的居民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为了追求利益,往往是“全民经商”,许多景区小商小贩横行。由于资源特色型旅游商品的开发技术要求低,成本低,利润空间大,最容易转化为眼前利益。因此,许多旅游地的人们将它作为改善生活环境的财富进行掠夺性开发,许多不可再生的资源已开发过度,有的甚至严重破坏了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许多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旅游商品堂而皇之地摆在市场上销售,如各种珍稀动植物成为盘中餐;溶洞中的石笋成为旅游商品市场的贵重商品;等等。
2.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没有理顺,思想观念存在误区
长期以来,我国旅游商品市场的管理体制没有理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旅游商品产销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过去以主管部门为主导形成的产销格局被多渠道、分散型的产销格局所替代。原来是内贸、外贸、轻工、纺织等部门形成的多头管理体制,在机构改革后,却并没有设立与之相适应的专门管理机构。名义上由各地旅游局进行协调管理,实际上现在各地旅游局的职能很难得以切实履行。
从我国旅游发展的过程来看,各地在开发旅游项目中没有真正树立大旅游的观念,重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没有把旅游商品的开发创新列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来研究落实,甚至没有纳入当地旅游发展建设规划,因而缺乏具体的旅游商品开发创新的观念和生产组织配合,造成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脱节,形成恶性循环。由于缺乏长远的开发创新的规划,在长期的无规划发展过程中,旅游购物品逐步丧失了自己所在景点、区域、所属文化、习俗的特色,造成我国旅游商品几十年一贯制,品种单一,各地雷同的现象。
(2)在开发模式上:重传统的生产工艺技术,缺少独立的技术创新系统
我国国内旅游是由国际旅游所带动的,国内旅游商品的开发也走着国际旅游商品开发的路子。国际旅游定点的旅游购物市场和商店主要经营商品亦以工艺品和其它特色商品为主。旅游商品的开发一开始就以生产这类商品的工艺美术行业为主体。这一开发模式无疑是符合我国国际旅游业前一阶段的发展现实的。但由于我国工艺美术企业是在手工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再加上受种种条件制约,没有形成独立的技术创新系统,多数企业对旅游商品的开发依然建立在传统文化观念上,主要依靠传统的生产工艺技术,没有或很少融于已经发展了的现代文化观念和现代科技与生产工艺。目前国内许多旅游商品生产厂家依旧停留在传统的工艺作坊式的经营模式中,技术设备开发不足,生产水平落后,使许多开发的纪念性、特色性旅游商品呈现出新产品老模式的状况,已难以适应旅游形势发展的需要。
(3)在经营上:重市场开发,轻商品开发创新
目前我国经营旅游商品的企业,由于旅游商品的科研技术力量先天不足,产品开发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造成具有地方特色、沉淀历史文化底蕴、有新意、有纪念价值的旅游佳品比重极少,各地旅游市场上的旅游商品千篇一律。一方面说明旅游大市场的流通越来越通畅,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各地旅游特色商品的研发创新能力相对滞后。旅游商品的民族、地方特色无法体现。由于旅游商品的产权保护的问题在我国尚没有很好的解决,而旅游商品极易被稍加改动后仿制,其合法权益很难得到真正的保护,这样,企业开发的积极性很难得到保护,也就不愿意在旅游商品的开发上下功夫,为了追求短期的市场利益,只能进行抄袭、仿造来谋求利润。相互抄袭、仿造,造成旅游商品开发的恶性循环,最后,都不愿意在旅游商品的开发上进行投入,大家只能共同吃前人为我们留下的一些商品财富,或者是当地资源的简单转化。
(4)在市场定位上:重国外市场,轻国内市场
目前,许多从事旅游商品开发工作的企业经营决策者将旅游商品开发的重点放在了海外来华旅游者的身上,忽视了国内旅游者的消费潜力。在我国许多旅游点,大多数定点旅游商店中所经营的旅游商品主要是质地高贵、价格高昂的高档古董,其目标消费群定位在国外顾客,而针对国内游客的消费水平和审美情趣设计的价格适中而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却少之又少。这里存在一个误区,一些旅游商品经营者认为,现在的旅游者以境外来华的占多数,因此旅游商品应主要面向境外旅游者。事实上,2001年我国入境旅客9790.83万人次,而同期国内游客旅游人次为8.78亿,不含国内游客出境人数。可见国外游客人数仅仅是国内游客数的11%左右,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及与国际旅游的迅速接轨,旅游商品的开发模式不仅在国际旅游中显现出它的缺陷,从国内旅游者来看,也不能适应新兴的国内旅游市场的需要。因为国内旅游者在购物动机上与入境旅游者有很大不同,购物范围丰富而广泛。虽然国内旅游者的旅游目的仍以观光为主,但绝大多数并非单纯观光,同时有访友、探亲的目的,购物重点更多的不只是纪念性商品而是纪念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日用消费品。因为国内旅游者的经济收入相对入境旅游者要低得多,因而相当多面向国际旅游者的价格昂贵、以传统工艺品为主体的旅游商品无人问津。而价格较低的仿制品往往因为品质低劣而难以吸引国内旅游者。
(5)在功能上:重旅游商品的传统功能,轻新功能的开发创新
我国一些传统的地方特色的商品,由于时代变迁,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一些替代产品的使用价值已经远远超过同类传统的地方特色商品的使用价值,如属于杭州传统商品的扇子、绸伞,等等,其实用功能越来越弱。如果进行创新,无论如何进行促销,其购买量也很难提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很多,但主要是对旅游商品的开发创新不够。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决定着商品市场成败的关键,对旅游商品而言同样至关重要。
二、提高我国旅游商品开发创新能力的建议
1.建立良好的旅游商品开发创新的管理和协调体制
目前我国旅游商品开发创新之所以不尽如人意,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发展旅游商品涉及到方方面面,如旅游商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因此,必须把这些环节联系起来,使这些链条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但是,我国对几个环节的管理从体制上来说是相互割裂脱节的,不能形成一个整体灵动运转。从开发设计来说,与各地科技管理部门有密切关系;从生产来说,由各地经委协调管理,属于工业范围;从销售来说,由内贸和外贸来协调和管理;旅游商品也离不开旅游部门的参与。要使我国旅游商品发展上一个新台阶,必须下决心改变目前谁都在抓,谁都不主抓,谁都没法协调的状况,形成机构健全、齐抓共管、分工明确、协调有力的协调管理机制。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在政策上扶持旅游商品的发展,创造条件建立几个主要的研制、生产、销售一体化的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市旅游局可设立专门的旅游商品管理机构,对全市的旅游商品生产、经营和销售进行统一管理和宏观调控,监督旅游商品质量,协调物价部门制定商品价格,规范市场行为。与此同时,建立社会团体性质的旅游商品协会。在政府部门不便出面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2.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由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水平普遍较低,技术积累先天不足,技术人才较缺乏,企业自主创新难度大,因此我们要大力鼓励和保护自主创新。因为旅游商品研发过程中所创造的新技术其本身固有一定的自然壁垒,模仿跟随者反求或仿制自立创新技术成果在技术上有一定的困难,对于复杂技术和包括大量技术诀窍的新产品新工艺,反求与复制的困难则更大。但现代化检测分析手段在不断发展,对复杂技术的解密手段也在日益提高,特别是智能支持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加强了跟随者反求复制自主创新者新技术的能力。因此,要保证自主创新企业对新技术的独占性,仅仅依靠技术的自然壁垒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专门制度的法律保护,从产品的初步开发阶段就积极给予相应的保护和支持。对于传统商品的知识产权的鉴定有一定难度的,我们可以出台相应的“管理条例”对历史旅游商品资源的所有权进行明确。如文物复仿制品,对其专利保护,可从重点景区、博物馆入手,旅游商品唯点所有,唯馆所售。
3.企业要将创新手段多样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同步
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在重视自主创新的同时,要重视模仿创新、合作创新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手段,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要专利先行,每一阶段成果都要及时申请专利保护,再逐步过渡到拥有许多专利保护的产品,占领市场。对我国传统的比较成熟的生产技术,特别是一些直观性强、技术难度低的项目,更要谋求专利的保护,以防其他企业,特别是国外企业抢先申请专利。
4.规范市场行为,保护企业创新成果和消费者利益
目前旅游商品市场普遍存在“假、乱、散”等问题,“假货”是一直困扰着中国旅游商品生产发展的一个顽疾,只要市场上出现一种好的产品,大批的仿制品马上会充斥整个市场。这种情况严重干扰了整个市场的有序发展,更有损中国旅游商品的形象。一定要遏制假货的生产与销售,利用新闻媒体的监督功能,积极揭发假冒伪劣产品,使其无容身之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保护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大对游客的宣传,使游客对特色旅游商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具有一定的辨别真伪的能力,使假货没有市场。
5.进行旅游商品的形象策划,突出旅游商品的特色
对旅游商品开发进行系统规划以及形象设计,可以通过对当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宗教文化的特征分析,与当地的文脉相协调,建立产品的理念基础,最后提炼、浓缩,确定产品的主题思路,创造旅游商品的名牌效应。第一,要以旅游地文化为主调,大力开发文化承载型系列旅游商品;第二,要以地方资源特色为基调,以资源特色型旅游商品为开发的主体;第三,要以系列化、标准化、规范化理念开发、包装传统的旅游商品;第四,要以智能化、折叠化、微型化的理念开发、设计、开拓新、奇、特旅游商品;第五,要突破传统的旅游商品概念局限,凡是旅游者能够购买、携带或帮助其直接寄送、邮递、托运的一切商品,都能作为旅游商品来开发、生产;第六,要集中力量推出若干个富有旅游地特色的著名品牌。
6.鼓励建立旅游商品中介服务机构
现在旅游商品的设计机构、生产机构和销售机构已有不少,但是,把这三者串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机构极为少见。鼓励建立提供设计、生产、销售等多方面的信息和服务的公司将有利于把各种优势资源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配置,有利于将全国、全世界在旅游商品设计、生产、销售方面的高、精、尖人才(软件)资源和资金、工艺、机器设备、销售场所等优势资源(硬件)集中在一起,拾遗补缺,取长补短,集中优势可克服现有的多个环节互相脱节、各种人才互不交流、各种信息互不相通的严重缺陷。
7.强化旅游商品研制、生产的开发力度
加强与现有工艺美术研究、设计、生产单位合作,成立旅游商品研制机构,从研制力量上加强旅游商品生产更新换代能力;加大挖掘民间工匠和艺人在传统地方特色的商品、土特产品、纪念品制作、开发的能力;在资金、技术、工艺、生产、销售等各方面开展横向联合,促进商品的设计、研制、生产和销售。
8.加强与旅游发达国家的交流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旅游商品发展得较好的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好的运行机制,使我们少走弯路,加快我国旅游商品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