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应注重转型与发展_职业教育论文

现代职业教育应注重转型与发展_职业教育论文

现代职业教育要突出强调转型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职业教育”指向的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现代化问题,包括什么是现代化和怎样现代化两个方面。

从历史的角度看,现代化指的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从发展的角度看,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在这个发展阶段中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所达到的综合性的进步状态。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研究者一般分为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几个阶段。前现代是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历史时期;从工业革命开始我们进入现代阶段,这个历史进程尚未结束。随着人们对现代化特征的探索不断深入,又提出了“后现代”问题,也有中国学者叫第二次现代化,其最重要的标志是信息化知识化时代的到来,是当代体现生产力发展的最主要标志。人类发展从野蛮走向文明,首先是农业文明,然后是工业文明,接着在短短两个多世纪后就起步了信息文明。对信息文明,我们千万不能仅理解为只是一种技术进步和新的产业,在技术进步的前提下会带来一种新的文明形态,而我们还远远没有估量到它所可能带来的全部变化。我们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既要经历传统的工业化又要面对新型的信息化,在追赶的过程中有一个“两步并一步”跨越的要求,因此要加快信息化建设。

十八大报告对全面理解我国的现代化有两个最重要的引领:第一个是“五位一体”格局,即现代化建设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各个方面,告诉我们必须站在一个综合的、全局的、各方面都协调发展的角度去审视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第二个是“四化同步”,即做到工业、城镇、农业现代化及信息化四化同步,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当前,对于职业教育现代性的理解有两个着重点:一、同步性。在我国,相比起高等教育和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服务能力也不足。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就是为了实现和其他教育同步协调,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这是基于我国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而言的。二、转型性。中国社会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有了巨大的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不平衡、不全面、不可持续,等等。因而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现代化进程都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谋求可持续的再现代化。

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2013年年度工作会议上指出:十八大报告对职业教育突出强调了“现代”二字。一方面是强调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是强调职业教育是一个体系,因此今年要着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中国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当前,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启动主要集中在中高职协调发展方面,其核心是中高职衔接。强调中高职衔接实质上是一种国家层面上的制度设计,为国家建设所需的人数众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系统的教育成才之路,是国家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尤其在改变高端人才过于集中在学术型的单一结构状态,提升职业技术教育社会吸引力方面有重大意义。中高职衔接的实践主要是课程教学和升学制度衔接。当然,如果仅仅把中高职衔接理解为现代职教体系的全部,未免太狭隘了。现代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将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型为真正的大众教育、全民教育,从一次性的学历教育转型为终身教育,这才是社会进步,这才是真正的现代化。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牵涉三大人群。一是城市化过程中继续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他们要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经营主体,职业教育怎么培养?二是半城镇化人口,即大量的农民工、流动人口。他们需要一技之长来谋生,需要市民化。2008年有个调查,深圳进城务工农民中60%是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职业教育有没有考虑过他们?面对全国总量达2.6亿、江苏也有1000多万的流动人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如何服务这一庞大人群的要求?三是产业发展之后从业人员的专业提升。他们是成年人,不可能脱产3年上学,那职业教育怎么办?他们已不满足于短期的、零星的培训。而是需要非全日制的、学历性的系统教育和继续不断的新技术、新文化教育,但又不是扫盲班、科技大篷车那种皮毛。现代产业从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有学习的愿望和要求,需要的是系统的技术技能学习及正规的学习成果认证。职业教育如何去管理创新,去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依托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继续教育体系、全民教育体系的大平台,而不是历史上延续下来的那一点点精英教育体系能完成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写得很清楚,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并重。原则都已经讲了,但问题是怎么去实施?

这种体系要能满足新的教育要求,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要在招生制度、教学方式、课程设计、评价方式、学籍管理诸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设计和实践。发达国家可以看到爷爷和孙子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现在我们国家也到了这样的时候了。这是国家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所以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并非仅精英教育,而是既能培养精英,又能把大众全部包容进去,为完成每一个人的适切的学习服务,全覆盖的、全纳式的教育才是现代化。这个含义并不是超前的、脱离现实的,而是当今老百姓现实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

质量问题有两个视角,一个是微观视角,就是接受教育的学生素质水平的提升。从这个视角我们可以采取课程、教学、评价、师资队伍、增加投入等方面的措施。这是教育的常态性问题,无论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可以这么来抓。但是仅仅依靠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质量问题还有第二个视角,即宏观视角。小平同志曾经有一句话:“教育必须与国民经济相适应……如果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将从根本上破坏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提出的是结构问题!所以质量的宏观指标是结构。结构不对头,下面的微观做得再细,出来的还是南辕北辙。

这个结构指的是现代职教体系的内涵。“规划纲要”14条中写明,到2020年基本构建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前面有三个定语:第一个,“能够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第二个,“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第三个,“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的”。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应该是全面的,既要满足国家需求,又要满足老百姓需求,同时也要促进教育自身完善的需求。纲要文本中这三个定语,则全面地反映了体系建设的宗旨。

那么,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怎么办?鲁部长曾总结出“五个对接”的原则:专业设置跟产业结构对接,课程教学跟职业岗位的技术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如果不对接就无法适应。要对接,我们职业教育整个教学体系都要改。当然,这个对接并非静止的,而是一直处于动态过程中。因此还要重在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

终身教育在现有教育的话语系统中有两个含义,一是在学校教育中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更多强调学生提高终身发展的能力。第二为人的一生发展提供继续教育服务,涉及学习型社会建设问题。如果我们的教育只热衷于层层选拔和层层淘汰,成为仅仅是挑选精英的选拔性教育,就从根本上违背了现代教育的公平正义原则。

职业教育应该在满足国家发展要求、满足人民民生要求的过程中来实现自身发展,而不是自我膨胀、自我陶醉的“自说自话”式发展。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国计民生满意为检验标准,在功能上成为服务型教育。当今社会存在着许多不重视职业教育的现实问题,反过来职业教育自身也存在着改革创新力度不够,还不能满足国家和人民需要的现实状况。改革怎么改,要从解决这两个问题着手。

当然,从顶层设计角度看,除了结构体系之外,还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这同样是国家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教特色的体制和现代学校制度。管理体制转型的要害在于,改变政府直接指挥学校,学校成为政府行政附属物的状态,使企业(行业)和学校两个供求主体在政府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引领下,调动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市场和社会公益机制实现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最有效的对接,因而也是更科学的现代管理方式和制度。目前全国在贯彻“规划纲要”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和国家制度的新设计新安排,正是反映了这一转型的大趋势。

我们的职业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业教育,要帮助中国人民圆中国梦。让天下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够幸福地生活、有理想地工作、有尊严地劳动,要让现代职业教育支撑的他们,有可能、有能力去实现这一梦想。要圆这个梦,不仅要有理想,更要有实干精神,脚踏实地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积小胜为大胜,才能最终实现这一目标。职业教育只有在为国家为人民服务中有所作为,才能有自己的地位。

(实习生吕兴祥对本专题亦有贡献。)

标签:;  ;  ;  

现代职业教育应注重转型与发展_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