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琴芬
贵州盘县妇幼保健站 贵州盘县 553537
【摘 要】目的 了解盘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动态变化趋势,探讨相关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2011~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死亡率、构成比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盘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不大。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主要为早产低出生体重、肺炎、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结论 加强孕产期保健,预防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降低婴儿特别是新生儿的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因;干预措施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妇幼卫生目标,是了解儿童存活情况的指标之一,它还反映儿童所处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状况,包括他们的保健,它与一个地区的妇女儿童保健、教育、计生、交通安全、防疫以及留守儿童等有密切联系。计算方法: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同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 / 同年活产儿总数×1000‰。为了解盘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对盘县2011~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盘县2011~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及其报表。
1.2 方法
依据贵州省统一制定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信息上报卡》、《妇幼保健和健康情况年报表》,以及儿童死因分类、疾病分类进行统计、分析。
1.3质量控制
市、县两级每年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层层查漏、补漏,确保数据准确。
2 结果
2.1年龄差别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历年死亡水平见表1
表1 盘县5岁以下儿童不同年份年龄差别死亡率(‰)
从表1可看出2011-2015年之间死亡率变化不大,且5岁以下儿童和婴儿死亡率呈小上升趋势。5年中5岁以下儿童共计死亡494例。婴儿死亡397例,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0.36%(397/494)。其中新生儿死亡239例,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48.38%(239/494)。而早期新生儿死亡又是新生儿死亡的84%(201/239)。表明年龄是儿童死亡的最危险因素之一,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是降低新生儿死亡。
2.2主要死亡原因和死因分类
主要死亡原因和死因分类:婴儿组与0~4岁儿童组前四位死因是相同的,依次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列第一,出生窒息为第二,肺炎第三,先天性心脏病第四。各年龄前4位主要死亡原因均相同;0-4岁组意外事故死亡占7.29%(36/494);新生儿和婴儿组先天畸形所占比例分别为6.28%(15/239)、6.05%(16/397)。
2.3相关因素分析:有52.02%的儿童在医院经过抢救治疗无效后死亡,仍有32.79%的儿童死在家中、14.37%的儿童死亡在送医院的路上,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有57.7%的死亡儿童母亲孕期没有得到规范化产检。有44.87%死亡儿童母亲是小学及以下文化,对孕产期保健知识了解不够。有94.87%的死亡儿童是居住在农村,其中大部分是较边远和经济落后农村。有16.67%的死亡儿童出生在乡镇卫生院,仍有5.13%的死亡儿童是旧法接生。所有乡镇卫生院均不能完成出生窒息气管插管,县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建设不完善,给抢救工作带来困难。
3 讨论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儿童状况的最主要的重要指标,是衡量整个社会发展的最佳指标。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有如下特点:
3.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变化不大,新生儿死亡率呈小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和婴儿死亡率呈小上升趋势,这与逐年加强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带来相反结果。这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孕产妇和儿童保健项目普遍实施,乡镇卫生院,特别是村卫生室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工作逐年加强有关。
3.2 死亡年龄集中在新生儿期。5岁以下儿童死亡集中在婴儿期(占80.36%),婴儿期死亡集中在新生儿期(占60.2%),而新生儿期死亡又集中在新生儿早期(占84%)。
3.3 加强主要死因的控制。新生儿疾病约占全部死因的1/2,是威胁5岁以下儿童生存的主要死因。而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出生窒息。因此加强主要死因的预防与控制,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所在。
3.4 下步控制措施
3.4.1 加强孕产期保健,定期完成产前检查,做好产前筛查和诊断,避免出生缺陷。首先必须加强孕产期保健的全面实施。其次是加强高危孕产妇筛查及管理,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合并症,最大限度地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再次是加强妇幼保健队伍能力提升,特别是乡镇卫生院。通过考进、培训、进修、引进人才等方式,充实妇幼保健队伍,加强围产期保健、产科、儿科医疗技术培训[1]。
3.4.2 加大预防出生缺陷知识宣传力度,做好孕前优生优育检查,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补服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做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大大提高了住院分娩率,降低了早期新生儿死亡率。
3.4.3提升产科能力。提高产科及新生儿科医务人员对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水平,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有产儿科的医院,必须配备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并处于备用状态,产儿科技术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减少出生窒息儿,降低因新生儿疾病导致的死亡。做好新生儿喂养指导,完善转诊机制,严格产程监测,做好医患沟通[2]。加强乡镇卫生院产科能力建设和县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
3.4.4 加强儿童健康保健宣传,引领家长带领孩童加入保健中来,扩大保健影响力。增强家长安全教育意识,强化家长对幼儿的监护,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做到防患于未然,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杨若玲.5岁以下儿童死亡漏报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0):1254.
[2]饶桂芳,曾红燕,麦素温.5岁以下儿童近10年因变化趋势纵向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12(1):73.
论文作者:牛琴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儿童论文; 新生儿论文; 死亡率论文; 盘县论文; 死因论文; 婴儿论文; 产科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