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唐华荣

郴州宜章县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4200

【摘 要】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心衰伴快速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胺碘酮和西地兰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房颤转复时间、治疗前后心室率及药物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房颤转复时间、用药后24 h心室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房颤动;胺碘酮

心力衰竭(HF)伴快速心房颤动作为为心血管科的常见急症,需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控制心室率,防止因治疗不及时导致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和脑栓塞等急性并发症的发生[1],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通常情况下对对该类患者采取有效措施以实现迅速恢复心律和控制心室率的目的。西地兰作为一种常用药,通过静脉注射的给药途径需要30 min以上才发挥药效,药物发挥最大效应时间较长,约需两小时,且对交感神经兴奋性引起的心房颤动者疗效稍差,难以满足治疗的需要[1]。胺碘酮是一种广谱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能够纠正和改善心力衰竭[2]。本文通过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60例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0.54 ± 8.35)岁。原发病为急性心肌梗死2例,不稳定心绞痛18例,缺血性心脏病16例,高血压心脏病21例,糖尿病2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心功能2级4例,心功能3级40例,心功能4级16例。诊断标准为心电图显示心房颤动且心室率超过120次/min,同时排除窦房结综合征、严重低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新近发生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2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及已知对碘或胺碘酮过敏者。以上病例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的NYHA分级、病史、年龄及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利尿、降压等。利尿可通过20 mg呋塞米片与20 mg螺内酯联用1次/d,12.5 mg美托洛尔,2次/d;10 mg贝那普利口服,1次/d,。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组照采用0.2 mg西地兰稀释后静注,若用药20 min后未出现任何缓解作用,则再次静注相同剂量的该药,但需保证1 d中西地兰的使用量不超过1 mg。观察组则采取150 mg胺碘酮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随后再以500 μg/min的滴速静脉滴注。若心率下降不明显,隔半小时后继续给药150 mg,同时保证1 d中的总使用量不超过1.2 g。静滴胺碘酮的同时口服该药的片剂,5 d为1个疗程:第一疗程该药剂量为0.2 g,3次/d,第二疗程仍保持在0.2 g的剂量,2次/d,16 d后0.2 g,1次/d,根据病情的变化情况调整药物的使用量。用药期间需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QT间期等指标。当心率不足50次/min或QT间期≥0.55 s时须停药。

1.3 疗效评价

观察指标包括房颤转复情况、用药前后心室率变化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疗效采用以下判定标准:(1)显效:心功能恢复2级以上,静息时心室率转为窦性心律或位于60~80次/min;(2)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但不到2级,心室率81~100次/min,或与基础心室率相比下降幅度超过(包括)20%;(3)无效: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未达上述标准。显效加有效计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资料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所有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经胺碘酮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其发生率较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多数房颤发生在高血压、心力衰等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3]。心力衰竭合并房颤在临床较为常见,患者常因未得到及时诊治或者治疗方案不合适导致严重后果,研究表明有23%~50%的心力衰竭患者死于心律失常[4],因此心衰并发房颤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是控制心室率。抗心律失常药物虽能纠正心律失常,但也有加重心律失常的风险,并且存在这负性肌力作用,多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5],因此针对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应选择安全、有效、合理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胺碘酮属于3类抗心律失常药,其能够降低房室传导阻滞,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心肌细胞的不应期,阻滞折返激动,除此以外还具有减慢心房颤动时的心室率的作用[6-7]。另外,胺碘酮可减少外周阻力,扩张冠状功脉,降低心肌耗氧量,而且不影响心肌收缩性,不会加重心力衰竭[8-9]。并且由于胺碘酮的半衰期较长,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减少用药次数,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药物副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胺碘酮能够快速降低心室率,且房颤转复时间更短,说明该药物在急诊抢救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清红,林兴文.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35):7678-7679.

[2]陈祥文,牙桂林,韦琳.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4):353-355.

[3]杨竹青.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纤颤23例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9(5):197-198.

[4]莫显汉.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138-139.

[5]巩晓宏,常海霞,马锋,等.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递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J].西北药学杂志,2012,27(5):472-474.

作者简介:

唐华荣(出生于1976年09月06日),男,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人,临床医学本科学历,宜章县人民医院内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心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

论文作者:唐华荣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唐华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