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沙河市劳动技工学校 河北 邢台 054100
摘 要:猪八戒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喜剧典型,作者在很多方面都肯定他欣赏他,但对他性格的很多消极方面进行了幽默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西游记》中,猪八戒是最具人性化的一个形象,他象征的是中国农民,是具有中国喜剧色彩的中国传统男人。这个人物性格清晰鲜明。
关键词:西游记 猪八戒 形象刻画
《西游记》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学地位。猪八戒是吴承恩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很富有魅力,深受广大人民喜爱。这个人物性格清晰鲜明。我从猪八戒的形象的历史演变喜剧性和积极性以及这个形象的意义几个方面探求这一形象的真谛。
一、猪八戒形象的演变
据现存英国大英博物馆内,敦煌唐人绘图像《大摩里支菩萨图》中,我们发现了猪八戒最原始的形象。这就是后来传说中的野猪精——猪八戒的最早雏形。
1.在《西游记杂剧》、《西游记平话》中,我们看到的猪八戒形象还是比较粗略的。《西游记杂剧》中猪八戒形象占了整整一本四折、很活跃,是迄今所见吴氏《西游记》以前猪八戒形象最详细的描述。
2.在民间,猪八戒的形象在唐宋元以来就已流传。画家、雕塑家、陶瓷工艺匠人,小说戏曲家,将其纳入自己的作品中作为一种艺术形象来创造的。但是《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是一种艺术的升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猪八戒原本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掌管银河十万天兵,后因酒后戏嫦娥被罚下界来,却又误投猪胎。原本可在高老庄享受清福却被去西天取经的一行和尚收服,走上了取经的长途。师兄几个辅佐唐僧取回真经,修成正果,最终回归天界。他从一出现就带有极强的喜剧色彩。
3.猪八戒形象集中体现六贪:贪吃、贪睡、贪色、贪财、贪名、贪利,但什么事也少不了猪八戒。他本性憨厚、质朴,在高老庄上干活“倒也勤谨”,在斩妖出怪的战斗中,他是悟空的得力助手。但他的食色两欲,一时难以泯灭;偷懒、贪小,又过多计较个人得失,看到美酒佳肴常常垂涎三尺,丢人现眼;遇见美色,更是心痒难耐,出乖露丑;他偷懒贪睡,叫他化斋、巡山,却一头钻进草丛呼呼大睡。他的这些毛病往往出于人的本能欲求,反映了人的本性弱点,这无疑有落后、自私、狭隘的一面,但同时往往能获得人们的理解和同情。他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英雄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二、猪八戒的喜剧形象
猪八戒是全书最重要的陪衬人物,他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引人发笑的东西。具体来说,这种喜剧色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猪八戒的名字。
所谓八戒,即佛教徒必须遵守的八条戒律。准确说来,应该称为八戒一斋。猪八戒具有凡夫俗子的贪吃贪睡贪财贪色和懒惰的习性。虽然号为八戒,实际上什么也戒不了。这既与他错投猪胎有关,又是人性的表现,更是它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2.是猪八戒的模样。
书中第八回写他“卷脏莲蓬吊搭嘴、耳似蒲扇显金睛、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又有腾云驾雾和变化的本领,是猪与人和神的综合体。猪八戒相貌丑陋,胖大臃肿加之猪的贪吃、贪睡、懒惰的特点都集中在猪八戒的身上,而且吃相非常夸张,睡觉更不分场地,使得这种“呆”、“夯”的特征不断制造出喜剧情调。
3.是猪八戒的变化。
猪八戒有三十六般变化,但也不能随心所欲,只能变一些笨重的东西。如只能变山、变树、变石块、变土墩、变癞象、变科猪、变水牛、变骆驼。书中第四十七回“真个变过头来,就也像女孩儿面目,只是肚子胖大,朗伉不像”,需要悟空帮忙才变成轻巧的小女孩儿,让人发笑。
4.是猪八戒的言行。
猪八戒丑陋无比又反以为美,蠢笨无能而又自作聪明,憨厚老实又爱耍小心眼,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猪八戒的话语更是贴近其思想意识和性格特征,只有猪八戒才能说出的特色语言,极具喜剧色彩。 语言风趣,富有个性化。用插科打诨的语言营造了舞台上的喜剧效果。
三 猪八戒的积极形象
猪八戒是西天取经集体中的一名重要成员,他所从事的事业是正义的。他皈依佛门,受观音菩萨点化,虔心向佛,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如来佛祖处求取真经,以救济天下芸芸众生,拯救人民于水火,用佛禅之学洗去人们心灵的肮脏。虽然说遇事不能独挡一面,但孙悟空在许多场合都离不开他这个本领不太高强的师弟。”对取经路上的妖魔鬼怪也是相当痛恨,敢于反抗的李大春在《读西游记的几点心得》中说,“从《西游记》所经历的唐、宋、元、明各朝代的时代条件看来,只有农民才能和地主阶级对抗,才能成为积极反抗地主阶级的主要力量。
艺术美是基于生活美的,它不限于生活美,同时也包括生活丑。猪八戒的形象正是作者将生活中的丑加以典型化和审美化之后,使他成为美的事物的对立面,经过艺术美与丑的冲突和斗争,从而将美与丑的事物展现在读者面前,通过对美的肯定达到对丑的否定,这样才使地猪八戒的丑具有强烈的艺术美的效果。
论文作者:刘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5月总第19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西游记论文; 形象论文; 喜剧论文; 艺术美论文; 色彩论文; 贪吃论文; 贪睡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5月总第19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