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地质勘察与岩土治理问题论文_左世秋

水利工程中地质勘察与岩土治理问题论文_左世秋

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发展,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壮大,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被逐渐重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地质勘察与岩土治理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工作,是保证工程施工顺利的主要条件,更是决定着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与岩土治理问题也被人们所重视。因此,在工程勘察中,要加强对其有关的岩体方面的了解和处理,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主要对水利工程中地质勘察与岩土治理问题进行相关分析,以便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岩土治理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取得很大程度上的进步,水利工程建设要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因此,工程地质勘察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地质勘察与岩土治理作为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工作,具体实施中也有不少问题,需要加以探讨与解决。

2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概述分析

2.1 内容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内容主要是实地踏勘建设场地,对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岩土承载力、渗透性参数等内容,整理成书面材料,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必要的信息数据支持。同时,对地表动态水文活动进行观察,分析地下水对工程结构产生的破坏性影响,并作出科学判断,针对地下水危害和地质灾害等制定岩土治理方案,消除不利影响,确保水利工程施工顺利。

2.2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现阶段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方法众多,主要有:坑、槽探技术、钻探技术、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察技术、复合勘探技术等,涉及的主要技术手段有工程地质实验、工程地质检测、工程地质勘察等。具体工作中,根据现场场地地形、环境等选择适合的地质勘察技术,坚持由点到面、从宏观到微观的原则,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地方。确定地质勘察方法后,布置勘测点,理顺实验顺序。

2.3 主要环节

勘测点布置。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布置控制性钻孔、一般性钻孔,严格控制钻孔比例,在场地上布置地质勘测点。

现场原位测试,分析岩土承载力、稳定性等情况,评价地基的稳定情况。钻探采样,对场地岩土进行测试实验,确定岩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对岩土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准确判断。

岩土分析。岩土分析是水利工程地质勘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实现岩土勘察目标的主要手段。为此,必须注重岩土分析,加强对岩土的认识,唯有了解工程现场岩土性质,才能确定工程施工的可行性。划分水利工程岩土层后,结合具体情况、力学指标等分析各层的承载力等参数,确定岩土物理力学条件,为水利工程施工设计提供资料。

3水利工程中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进行地质勘察工作可以对水利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合理避免,从而使工程建设和自然环境能够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例如,我国三峡大坝在建设过程中就克服了许多难题,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永久船闸高边坡开挖、深水围堰、大面积混凝土浇注等。水利工程中对岩土进行仔细科学的勘察,有效的把握地质变形量,在施工中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避免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发生裂缝,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可以对地质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从而为工程建设与施工提供准确、详细的数据资料,对水利工程的地基和岩石也可以进行确定,确保其满足施工要求。

4水利工程岩土治理工作

4.1 加强岩土性质分析

一般情况下,松散岩土不适合选为水利工程坝址,因为松散岩土力学条件满足不了水利工程地质要求。根据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分析水利工程岩土力学性质,判断工程岩土是否属于松散岩土。松散岩土主要有冲积砂砾卵石、残积碎石土、碎石角砾土、冰碳淤泥质黏土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岩土性质符合松散岩土力学指标,则不能将此地质区域选为水利工程坝址。但是,没有其他坝址选择情况下,为提高松散岩土的承载力、抗剪强度,可以采用置换土法、换土法、桩基础等治理措施,使岩土力学条件符合水利工程结构安全要求。

4.2 合理评价地下水危害,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地下水对水利工程结构安全有一定的不利影响,进行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时,注重地下水位变化及其成分分析,深入了解地下水具体情况,制定地下水危害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如,某水利工程施工设计前,结合当地部门提供的水文资料和工程地质勘察结果,对现场场地下的地下水位变化进行观测、分析,推测地下水位变化规律。分析中,进行地下水渗透性试验、富水性试验,预测地下水可能引起的问题。经过分析后,发现地下水对水利工程基础有一定的腐蚀性,危及结构安全。为保证水利基础安全,避免出现沉降、塌陷等问题,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5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与岩土治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5.1 水文地质的评价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就是对于一些不良地基所进行的处理,从而提升地基稳定性与整体的承载力。勘察人员需要对其水文地质来进行合理的评价,来避免其设计的漏洞与其他状况。水文地质方面的评价还包含地下水,对工程以及周遭建筑物等方面的影响,地下水对要建造的水利项目的影响,还要进行合理预测,核查好与其有关的水质等问题,规划和制定完善的水文地质有关的资料。

从水利工程施工角度来看,勘察人员需要对其岩土体进行有效合理的分析。对岩土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来进行确定,对地下水进行富水性与渗透性的试验,才能避免其人工沉降所造成的

不稳定的影响。

5.2 岩土的水理性质

岩土工程的性质,是指岩土的物理性质与岩土的水理性质,岩土的水理性质是说地下水与岩土在互相作用时,所体现出的性质,水理性质不但可以导致岩土变形与强度不适,还关系着整个工程使用年限和稳定性能。勘察人员需要加大勘察,对于水理性质还要进行详细分析,着重测试其正水体透水性和软化性、以及胀缩性和崩解性来进行确定的,还要确定其岩土的耐水浸与耐风化等方面的能力。另外,工程勘察人员需要对其持水性和可塑性,以及溶水性来进行相关确定,提高整个工程施工的质量。

5.3 岩土测试方式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测试包括了现场原位测试和室内测试,一般普通粘性土可以进行室内试验,饱和度高和无粘性沉积土则需要进行现场的测试,对岩土的压缩性、强度以及密实度进行研究。研究的方法包括:圆锥动力研究、十字板剪切研究、标准贯入研究及波速控制研究。

首先,圆锥动力研究是指将圆锥的探头植入土中,对地基进行分层研究,该试验的设备较少,操作方便,但是也具有准确性不高的问题。其次,十字板剪切研究要首先清理干净套管,将十字板通过套管压入土中,测试地质的受力状况。再次,标准贯入研究适宜的土层较广,比较适合砂土和粉土使用,但是也存在离散性大的缺点。因此,勘察人员要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来做好地质勘查工作,提供岩土治理的方案与建议。

6结语

总之,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水利工程勘察工作的开展,还面临着任务重、环境差和难度大等问题,岩土治理问题也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质量,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之前,就需要对其进行地质勘察,对岩土进行针对性治理,进而提高其整个工程的质量。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理方案,切实落实各项治理措施,做好岩土治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努尔海霞.浅谈水利工程中地质勘察与岩土治理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8).

[2]徐洋洋.浅谈水利工程地质与岩土勘察常见问题[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5).

[3]李文碧.水利工程中地质勘察与岩土治理问题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44(9):45~48.

[4]王俊.提高水利工程测量的新技术探析 [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11).

论文作者:左世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水利工程中地质勘察与岩土治理问题论文_左世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