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零售企业在华投资区位变化与政府产业规制_中西部地区论文

跨国零售企业在华投资区位变化与政府产业管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区位论文,管制论文,化与论文,零售企业论文,在华投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到2005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金额已达到6032万美元,并成为接受FDI最多的国家。从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占到了七成左右,而零售业属于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少的行业之一,2005年商业实际使用的外资仅占全部FDI的1.72%。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零售业对外开放起步较晚,从1992年开始国务院才允许外商在我国少数特区城市开设外商投资的零售企业,并且为了保护国内商业企业的利益,当时我国政府对外资进入零售领域实施了诸多的限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履行《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承诺,在2004年底取消了外商投资零售业的股权、区域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后,基本实现了零售业的完全开放。自此,外资进入我国零售领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在2006年,零售业已成为我国接受FDI增幅最快的行业。从外商投资零售业的地区来看,2004年以前,外资主要集中在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等东部地区的大城市。2004年以后,随着我国零售业市场的完全放开,外资零售业开始在全国各地进行布点,由东部地区的大城市逐步向周边的中小城市扩张、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张。但外资即使在中西部地区投资,也只是选择条件较好的大中城市,近期还不会到西部的偏远、贫困地区投资。本文将分析跨国零售企业在我国区位变化的原因,外资零售企业区位变化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从而为我国政府制定相应的政府管制措施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一、跨国零售企业区位决策的动因分析

对于外资制造业的区位选择问题,现有文献研究得较为深入,如邓宁把制造业的区位因素归为四类,即市场因素、贸易壁垒、成本因素和投资环境等。Caves(1971)、Luo(1999)从不确定性和集聚效应方面考虑跨国公司的区位决策。威廉姆森从交易费用角度研究了外资进入东道国的区位选择等等。而外资零售业区位选择的动因既有和制造业共同的影响因素,也有与该产业特性有关的特殊因素。大多数的研究认为市场规模、收入水平和文化距离是影响零售企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Gripsrud and Benito,2002)①。Alexander(1990)分析了吸引欧洲零售商到美国投资的因素还包括了政府有限干预、工资的低增长。Mooij and Hofstede(2002)则认为文化或心理距离在零售业中的影响远远超过制造业,零售商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首先选择文化距离小的国家或地区投资,然后再逐步向文化距离大的国家推进。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从以下几个层面分析外资零售业在我国投资区位变化的内在原因。

(一)外资零售业偏好于我国东部地区大城市的原因

跨国零售企业在进行区位布局时,非常看重一个地区的市场规模。因为市场规模越大,跨国公司进入后所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就越小,在东道国投资的长期收益越大(Gielens and Dekimpe,2001)。我国东部地区的大城市因其市场容量大,经济基础较为雄厚是外商投资的首选区域。从外资零售业的业态选择来看,外资零售业主要集中在大型超市、大卖场、购物中心等先进业态上,主要的客户群是中等收入以上的消费者或者是具有支付能力的青年人,东部地区有足够的客户群支撑这些新型业态。其次,市场规模大的地区,一般能够集聚相当数量的制造业,零售企业接近商品的采购地,许多商品就可以就地采购就地销售,减少了运输成本和各种信息成本。再次,我国东部地区有着发达而密集的交通通讯网络,有着快捷而高效的金融服务系统,有着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社会服务业,为零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跨国零售企业一般采取连锁经营的方式,由采购部门集中采购然后将商品配送到各个销售门店,因此,他们对当地运输条件、物资配送能力等社会化服务体系有较高的要求,在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投资,可以满足它们对基础设施的需求。除了上述的三个原因以外,跨国零售企业偏好于东部地区的大城市,还跟这些城市有足够的人才储备、技术条件等因素有关。

(二)外资零售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扩张的原因

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在市场规模、消费者购买力、基础设施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在我国逐步放开外资进入的区域限制后,外商正加紧在中西部地区投资布点,其主要原因并不是为了获得短期利润或者市场份额,而是为了完善在华的采购与销售体系。如沃尔玛每年在中国采购120多亿美元的商品在世界6500多家连锁店销售。其中有相当一批商品是由中西部地区生产的,因此,沃尔玛在中西部地区布点,并不在意销售份额提高了多少,而是为了完善在中国的采购体系,更好了解中国商品信息,以满足全球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从销售方面来看,中西部地区商业设施集中度低,商业土地租金较为低廉,也是吸引外资到中西部地区投资的重要因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均拥有的营业网点个数、人均拥有的营业面积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要大于中西部地区。跨国零售企业到中西部地区投资,能够避开市场竞争的热点、抢先占有“先行者之利”的优势。

当然,外资零售业在“西进”的过程中,采取的是“渐进式”推进战略,首先在中西部地区的大城市投资,然后逐步向二、三线城市扩张。从目前来看,外资到西部地区投资设立零售企业还存在一定的障碍。除了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人均收入低、市场容量有限之外,西部地区观念落后与跨国公司的文化距离较大也是外资不愿大规模投资西部的重要原因。

二、外资零售业区位变化与我国产业安全

按照杨公朴、夏大慰(2002)、景玉琴(2004)等学者对产业安全的界定,一个国家的产业是否安全最终取决于本国对该产业的控制能力。由于零售业是具有较大联系效应的行业部门,外资零售业所引发的安全问题不仅包括了本国对零售市场的控制能力,即本国是否占有零售市场的主导权,而且还应该包括外资零售业是否构成对相关产业发展安全的影响。

产业控制力主要是指国家对本国产业的调控能力以及对该产业中重点企业的控制能力。产业控制力涉及外资对本国产业的股权控制、品牌控制、技术控制、行业控制以及市场控制力等方面。由于我国在2004年底才取消外商投资零售业的股权限制,目前国外资本在合资企业中的股权比重还很低,而且外资的品牌控制率、技术控制率在制造业中比较重要,而在零售业中就没有考虑的必要了。因此,外资市场控制率就成为反映零售业控制力的最为重要的指标。随着外资零售业投资区位的扩张,外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正逐步提高,2005年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零售领域中的销售份额达到了10%。按照国际垄断法的标准和国内学者的主流看法,零售业属于竞争性行业,外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30%才会对东道国产业发展构成威胁。从静态的数据来看,以目前的外资销售比重不会对我国零售业造成威胁。但是从外资零售业投资的业态来看,外资在大型超市、购物中心等业态上已占有绝对优势②。据调查,截至2004年,厦门、大连、上海、天津和北京等向外资开放较早的几个大城市,5000平米以上的大型超市中外资超市的销售份额分别为97.3%、43.4%、39.3%、35.3%和28.0%(李飞、汪旭晖,2005)。而且表1的数据还显示,外资企业市场扩张速度非常迅速,2005年外资零售业销售额的增长幅度达到了33.13%,门店扩张速度接近50%。因此,伴随着外资在区域空间上的扩张,及连锁经营的网络化效应增强,外资企业市场占有率将会以更大的幅度提高,我们再也不能认为外资零售企业不会对我国零售业产生威胁。

外资在华投资区位的扩张,还将影响到上游的制造业,进而威胁到我国的经济安全。由于外资零售企业在华投资的规模大,而且实行连锁化经营,因此,它们可以大批量地向制造商进货,在与制造商交易中就具有市场补偿权③,从而形成对制造商的控制力,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跨国零售商利用补偿权收取通道费控制我国本土制造商。他们利用名目繁多的通道费挤占制造商的利润,如华润万家收取的通道费就包括了新品上架费、促销费、店庆费、条码费和堆头费等30多种。家乐福在销售货款中直接扣除的通道费占到了销售额的30%以上。随着制造商利润减少,进一步影响了民族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培育。第二,零售商凭借市场补偿权销售自有品牌商品进一步弱化了制造商的地位,并切断了制造商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由于跨国零售企业进行大量的广告宣传,培育顾客对超市的忠诚度。消费者摆脱了对制造商品牌的信任,而转向对大型外资超市的依赖。长期之后,消费者就会只知道到某个超市购物,选择超市的自有品牌商品而对制造商原有品牌逐渐淡忘。丢失了民族品牌的制造商长期为外资零售商贴牌生产,就再也没有实力与国外制造商展开竞争。第三,长期拖欠制造商的货款,容易引发产业安全问题。尽管我国商务部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要求零售商的最长付款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但是零售商长期拖欠制造商货款的现象仍然突出。④拖欠货款容易造成制造商资金紧张,甚至拖垮制造商。

三、零售业的政府管制措施

在零售业全面开放以后,外资零售业在我国投资区位迅速扩张,对国内零售业及民族制造业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威胁。我国如何进行有效的政府管制就成为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提出以下的政府管制措施。

1.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零售业管制措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然而中国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东部地区聚集着大量的资本、技术、人才,经济实力雄厚,而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存在明显的差距。在我国取消了外资在中国投资零售业的区域限制后,外资开始向中西部地区扩散,但是即使在中西部的投资,也主要集中在省会等大城市,外资对偏远地区、农村市场还没有足够的投资兴趣。外资企业的这种区位决策,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经济的不平衡性。我国零售领域吸引外资时,政府应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的区域均衡问题。具体来说,政府应出台外资零售企业在中西部地区投资的优惠政策,鼓励外资到中西部偏远地区投资。比如,对于超市、大卖场等经营业态匮乏的落后地区可以考虑出台一些更为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商投资。

2.制定外资零售业进入管制措施。目前,外资零售企业的销售份额在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不大,然而在一些新型业态上外资企业却占有绝对优势。因此,政府应对外资零售业进入规模和业态选择进行相应的规制。就外资零售业投资规模而言,由于东部地区商业网点密度本来就很大,而外资在东部投资单体规模较大,势必加剧零售业的竞争。我国政府在继续实施外商投资零售业政府审批制度的同时,对外商投资单体规模加以限制。可以考虑在东部地区新建10000平方米以上的零售门店、在中西部地区建立5000平方米以上的零售门店需由全国的专家委员会投票通过的制度。其次,在商业发展规划中将商业网点按照城市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和邻里中心等层次分别配置。外商投资的业态选择应服从各地政府制定的商业网点规划,而不能任意选择经营业态。

3.制定鼓励制造业自主创新的产业政策。外资零售商在我国市场中之所以具有市场补偿权,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民族制造业自主创新匮乏,产品的同质化程度高,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我国政府应该制定适宜的产业政策,鼓励制造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提升人力资本存量等途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而能够改变与大型外资零售商的关系,在市场中占据主动地位。

4.制定保护中小零售商的政府管制措施。跨国零售企业在东道国投资后为了站稳脚跟常采取低价促销的策略。而外资企业的价格策略尤其是价格歧视策略,对本土中小零售商影响甚大。因此,各国政府为保护国内中小零售商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政策。美国国会在1937年通过了关于非法价格歧视的《鲁宾逊-帕特曼法》、为保护中小零售商美国还颁布了《米勒-泰丁斯法》。由于大型连锁店向制造商大规模采购商品得到大幅度的折扣,享受到价格优惠的零售商就可以压低销售价格使中小零售商尤其是夫妻老婆店生存困难,《鲁宾逊-帕特曼法》法案就将上述的价格行为看做是非法的歧视,从而贴上了有害竞争的标签,《米勒-泰丁斯法》规定了即使是最小的零售商也可以强迫最大的企业放弃价格折扣行为。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后,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采取了各种价格歧视策略,使中小零售商无力与之抗衡。因此,我国政府应尽快出台反价格歧视的法律,以切实保护中小零售商。此外,为提高中小零售商生存能力还需要予以融资上的扶持,如对中小零售商的贷款补贴政策,取消中小零售商的贷款抵押政策等。

四、结语

从外资零售业的区位扩张态势来看,外资热衷于市场规模大的城市,这种投资的区位偏好加剧了我国经济的区域不平衡,也影响到国内零售商的发展,为此,政府需要制定出相应的产业管制措施,对国内零售业进行适度保护。本文虽没有提及我国本土零售商如何应对跨国零售企业的区位选择,但并不是说国内零售企业只坐享政府开出的保护药方,不积极参与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

对国内零售企业而言,为了减轻外资进入的冲击和影响,应该尽快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快速扩张规模。对于中小零售商尝试通过发展连锁经营增强规模优势,实现快速扩张。对于大型零售企业,可以通过产权关系为纽带,实行跨行业、跨地区的兼并与重组,实现规模扩张。其次,零售业加强与制造业的合作,与制造商组成战略联盟,甚至是兼并制造业。零售业将经营活动延伸到生产领域,以增强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第三,提高零售企业的技术水平,以信息技术带动商业的发展,在全面普及计算机应用的基础上,改造传统的业务流程,增加销售效率,进一步提升零售业的整体竞争力。第四,抓好商业人才引进和在职职工的岗位培训,促进零售企业“人”的现代化。培养一批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管理又懂得连锁经营的管理人才。

注释:

①文化距离指的是跨国公司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差异,Hofstede用权力距离指数(PDI)、个人主义指数(IDV)、男权主义指数(MAS)、不确定性规避指数(UAI)等四个维度来表征民族文化特征指数。

②据《2005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中对我国1万多个超市的调查发现,经营面积分别在5000平方米、1万平方米的大型超市中外资企业已经处于优势地位,而且外资企业在经济效益、商品销售增长速度等方面都要优于内资企业。

③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把处于主导地位的大型零售商在市场中所具有的垄断权称之为补偿权。这种权利主要体现为大型零售商能够比其他零售商以更低的价格购进商品,从而挤占制造商的部分利润,并在市场销售环节中将利润转移给消费者。

④当然,内外资零售商均存在拖欠货款的问题,但是外资零售商的拖欠行为更容易产生民族产业安全问题的隐患。

标签:;  ;  ;  ;  ;  ;  ;  

跨国零售企业在华投资区位变化与政府产业规制_中西部地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