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语口语看阅读教学_九色鹿论文

从英语口语看阅读教学_九色鹿论文

口语视野下的阅读教学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口语论文,视野论文,阅读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文教材,以选文为主,这些选文都是编者精心选编的文质兼美的文章,阅读这样的文章,对规范、丰富学生的口头语言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阅读课是师生、生生互动对话的课堂,这一互动对话,给口语交际提供了实践的场所;语文课程的“语言文字运用”包含了“听、说、读、写”的内容,以教材文本进行说话的实践本就是阅读课堂的重要任务。这里的“说”,一方面是围绕文本的内容,使得我们的情感细腻,思维深刻,说出的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另一方面,学习文本的表达形式活化为我们说话的智慧,使得我们说之有物,说之有序,说之有理。如此,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以阅读课堂为主阵地是可能而又必需的事情。本文以《九色鹿》教学为例:

      一、说,以情动人

      黑格尔在《美学》中说,“美的艺术用意在引起情感,说得更确切一点,引起适合我们的那种情感即快感”。在生活中我们时常发现,当人们激动时,发出的声音就高而强;情绪低落时,声音就低而弱;高兴时声音就清脆而明亮;忧郁悲伤时声音就低沉而暗淡。当声音柔和、甜美时,那么发声者的心中一定充满着温情和爱意。可见,由于激动、平静、高兴或悲伤等等不同的情绪或情感,而引发高、低、强、弱、明、暗、柔等不同的声音。说话时,我们首先得把握情感基调,发挥情的作用,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方能以情动人。

      师:九色鹿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处在“刀枪箭斧”包围之中。“刀枪箭斧”,一个短语四个名词。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危险。

      生:恐怖。

      生:害怕。

      师:课文为什么只用了一个“气愤”?

      生:因为九色鹿完全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的小人,忘恩负义,不守信用,他太气愤了。

      师:九色鹿越是善良,他越是无法想象居然有这样的小人,对于这样的小人也就气愤到了极点。哪些地方最能表达“气愤之情”?

      生:“竟然”这个词语,让我感觉九色鹿完全没有想到。

      师:竟然,竟然……你来说好这一句。(教师采用呼告的方式,通过声音强调渲染气愤的氛围。)

      生:我从“难道……”这个反问句,感受到九色鹿气愤的心情。

      师:反问句,最适合表达强烈愤慨的心情。注意反问的这个语气词,你来试一试。

      师:走进九色鹿的内心去体验,我们方能深刻地体验到这种气愤。把体验到的气愤之情通过你的“说”传达出来,让在场的每个人感受到这种愤怒,并跟着你一起愤怒,这便是你说话的本领。自己练一练,体会一下应该怎样说。

      走进九色鹿的内心世界,倾听九色鹿内心的愤怒,倾听九色鹿讲话的在场的每个人也都跟着愤怒了,我们的心也被九色鹿的命运紧紧牵动着,跟着声音一起进入了审美世界,这便是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以情动人的魅力。

      二、说,以智取人

      “语言是以交流思想和感情为目的的人的活动”(O.Jespasen),口语交际包含着许多言语智慧,如借力打力、以理服人、讲清事实、借题发挥……语文课堂,这些关于口语课程的元知识如何被学生掌握,进而转化成学生的言语智慧呢?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对话”语体的文本,这些语体文本是我们进行口语课程学习的极佳材料,如《公仪休拒收礼物》《负荆请罪》《半截蜡烛》等等。围绕这些静态文本中口语课程的元知识话题展开讨论,教师和学生在交流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从而达成共识,这一过程就是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

      师:想一想,九色鹿每说一句话,国王的心里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生:说“您知道吗?”国王听了,心里会很疑惑。

      生:“正是这个人……”这一句,国王听了会很吃惊。“九色鹿”原来是一个救人的英雄。

      生:“正是这个人……”国王很佩服九色鹿,九色鹿见义勇为。

      生:“他发誓……”这句,国王听了非常气愤。

      生:最后一句,国王听了非常惭愧。

      生:那叫汗颜。

      生:还有些后怕。

      师:现在,国王还会杀他吗?

      生:不会。

      师:这样的一番话,让国王产生如此大的心理变化,使得国王让军队放下“刀枪箭斧”,濒临危险的他获得新生,并赢得国王的尊重。这番话真是——

      生:太不可思议了。

      生:太神奇了。

      生:非常有力量,能抵得上千军万马。

      生:像诸葛亮一样。

      生:九色鹿很聪明,他能说会道。

      师:是啊,这就是说话的魅力。我们一起来体会这几句话中包含的智慧。九色鹿可不可以直接说:“你这个昏君,瞎了你的狗眼,听信这种小人来抓我?”这样不是更能直接表达气愤吗?

      生:这样的话,国王一生气就会把他给杀了。

      师:九色鹿先是怎么说的?

      生:告诉国王是他救了调达,可调达出卖了他。

      师:这样讲的目的是什么?

      生:用事实告诉国王,该杀的是这个小人。

      生:这样说明自己是救人的英雄,而调达是卑鄙无耻的小人。

      生:这样一对比,就突出了九色鹿的见义勇为,调达的见利忘义。国王怎么能杀好人,亲近坏人呢?

      师:这就叫用事实说话,对比的力量。

      师:再读读下面的。用上“假如……就……”这样的句子来说说九色鹿说话的智慧。

      生:假如九色鹿斥责国王,就会被国王杀害掉。

      生:假如国王杀了九色鹿,就会被天下人耻笑。

      生:假如你杀了九色鹿,也成了灵魂肮脏的小人。

      师:这国王一想,浑身冒冷汗,我可千万不能杀九色鹿。九色鹿怎样说,才能把这话里重要的意思清晰地传递到国王的耳朵里呢?

      从以上片段不难看出,教师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认识到九色鹿话语中言语的力量——改变了国王的想法,使得刀枪箭斧失去了力量,解救自己于危难之中,为自己赢得了尊重,维护了正义。究竟是怎样的话语有这样的力量呢?所有的言说,都是一定情境下的言说。首先我们要注意在恰当的情境下说恰当的话;其次是摆事实,对比出“我”的高大与调达的卑下;最后用暗示法暗示国王,如果杀了“我”后果会很严重。无疑,他的暗示法——“您与这样的灵魂肮脏的小人为伍,天下人会笑话的”显然“警醒了国王”。口语交际知识我们能在一些专业的口语交际方面的书刊上看到,但属于口语语体的专业知识,如何转化为学校的语文知识被课堂上的学生掌握呢?“假如九色鹿大骂国王会怎样?”“九色鹿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呢?”“用上‘假如……就……’的关联词说句”,这样,学生认识到言语的智慧,了解了它的力量,在生活相似的情境中,这些智慧才可能被激活,学生才可能主动地去运用它,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口语素养,改变自身生活的可能性。

      三、说,以体感人

      口语是言语主体全身心参与其中的一种言说活动,具有整体协调表征的特点。在人际互动过程中,与口语相伴的还有势态语言,它和有声语言一起构成语言交流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交际中言说者的表情、手势、体势语、方位语和服饰语等等,一切与言说者相关的外显性的形式元素都属于势态语言。各种势态语言都是有意义的,可以表达言语交际者想说而又未说的意思或者增强表达者说话的语气。

      师:我们说话时一高兴,就不由自主眉开眼笑。想要夸人就会怎样?

      生:就会竖起大拇指。

      师:愤怒的时候呢?

      生:怒目圆睁,两手叉腰,这样——(学生做了个夸张的表情)。

      师:说话时声音从口里发出,受情绪的控制,人会自然而然地有些表情、手势,这些表情、手势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一般情况下,我们不手叉腰指着别人骂。

      生:这样会显得很没礼貌。

      师:但也有特殊的情况,课文里就属于特殊情况。

      生:调这是卑鄙无耻的小人,九色鹿太气愤了。

      生:这种人不是人,不值得尊重。

      师:语言还不足以表达心中的愤怒,这时候你尽可以把愤怒写在脸上,指着他骂。来,表达你的气愤。善良的人都应该这样,谁来说一说?

      师:这时候调达站在哪儿?

      生:国王的身边。

      生:他应该站在国王的身后,他见了九色鹿哪好意思呀。

      生:如果他不好意思的话,就不出卖九色鹿。这时,他站在国王的身边说不定还耀武扬威呢。

      师:你看,虽然调达没说话,但是他的站位就说出了他的内心想法。

      势态语言与有声语言相比较,更侧重表达言语交际者之间的态度。一般来说指着别人说话,是极不礼貌的,但是在课文当中特殊的交际语境下,唯有指着才能表达这种气愤,适应当时的情境,也符合表达者的身份。充分关注势态语言,引导学生在言语交际中充分调动运用这种特殊的语言,就能增强言说的有效性和生动性。所要说的是势态语言是一种辅助性语言,要恰到好处,不能喧宾夺主。

      四、说,以形示人

      口语与一般的书面语言相比较,有“具象性”这一特点。说话过程中,说话者把听者没有看见、没听见的语言借助语言的描述和听者的想象带到听者的面前,在场的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进而能身临其境。

      师: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国王有哪些动作?

      生:惭愧、斥责、命令、惩罚。

      师:国王是怎样伸张正义的呢?想想是如何斥责、如何命令、如何惩罚的?

      生:国王心想,我怎么能和这样的小人为伍呢?我不也成了灵魂肮脏的小人了吗?他大声说道:“来人哪,把这个忘恩负义、不守信用的小人拉下去。”

      生:“通告天下所有的百姓,从今天开始起,九色鹿成为我们国家最尊贵的客人,百姓见到他要向他行礼。对于调达这样的小人,痛打五十大板,如果有谁再见利忘义,一定要重重地罚。”

      这些形象被声音带入听者感官,经由心灵的捕捉,在说者和听者之间就产生了心灵的应和,由此产生了相对稳定的心境。我们发现课堂上痛斥调达、惩罚调达,学生越说越兴奋。所谓“知音”,便是共鸣,它是口语表达双方人际关系的和谐共振。

      从以上的教学片段及理性分析上,我们不难发现,口语课程是以日常的口语为基础的,“口语语体视野下的阅读教学”有助于改善书面语言对日常生活语言的遮蔽。口语语言是同儿童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书面文化割裂了孩子们的生活世界。真正打通语文课程与儿童生活的通道就在口语课程。一种语言表达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语言的改造内涵是思想的变革。作为训练、培养现代公民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与素养的母语课程内容及其教学实践,其运行、变革的轨迹恰好是现代语文教学变革、发展的生动表征,如此“口语视野下的阅读教学”思考将有其更重要的意义。

标签:;  ;  

从英语口语看阅读教学_九色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