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混合情绪的发展规律及教育启示
□ 李雅宁
〔摘要〕 混合情绪是指个体面对同一个情境或同一个事物存在两种不同的情绪状态,小学生混合情绪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混合情绪的理解及体验两个方面,呈现出了显著的年龄特点。本文结合其发展规律提出了三种方法,希望为培养小学生的混合情绪能力提供指导。
〔关键词〕 小学生;混合情绪;教育启示
在情绪研究领域,混合情绪是指个体面对同一个情境或同一个事物存在两种不同的情绪状态,这两种不同情绪包括同效价情绪(如悲伤和愤怒)和异效价情绪(悲伤和高兴),其中异效价情绪也称为冲突情绪(conflicting emotion)[1-2]。情绪理解是情绪智力的一部分,也是心理理论的一部分,通过小学生的情绪理解能力能预测他们的同伴交往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混合情绪能力会增强其社会交往能力。
一、小学生混合情绪的发展规律
小学生混合情绪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混合情绪的理解及其体验两个方面,前者指认识到同一情境可能会引发他人两种不同的甚至矛盾的情绪反应,后者指自身的情绪体验[3]。
知道名字后,再看见瓦松,就亲切了很多,仿佛它们是我住在乡间的长辈,那些枯瘦、年老、眼角爬满皱褶的亲邻,与之相见,感到温暖,也有说不出的悲怆。
(一)混合情绪理解的发展
对儿童混合情绪理解能力的研究范式主要包括面部表情匹配法、情境设置法及访谈法。面部表情匹配法对揭示儿童早期混合情绪能力有显著作用。随着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对小学生混合情绪理解的研究多采用故事情景报告法以及观看影片报告法,如祖母来家里拜访,但没有给小红带礼物,小红的心情如何?或者让儿童观看《美丽人生》之类的电影,之后询问儿童主人公的情绪状态。一年级小学生(6~7岁)能理解主人公在同一情境下会产生同效价的混合情绪(悲伤、愤怒),随着年级的增长,这一能力在逐年增强[4]。小学2—4年级儿童的理解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四年级的儿童开始能理解他人的异质性混合情绪。5—6年级的小学生基本已经能完全理解他人同质性的混合情绪[5]。哈特(Harter)和怀特塞尔(Whitesell)的研究表明,儿童从7岁左右开始就能理解两种同效价情绪可以同时指向同一个目标客体,如当玩具被哥哥弄坏时,主人公会感到悲伤和愤怒。在约11岁时,儿童能够理解朝着同一个目标可以表达相反的情绪。例如,主人公会因祖母来访而高兴,却因为她没有带礼物而生气[6]。
(二)混合情绪体验的发展
小学生的混合情绪体验能力随年级的增加而显著增长。一年级的小学生可以体验同质性混合情绪,如心爱的礼物弄丢了,既悲伤又愤怒。1—3年级儿童的自身同质性混合情绪的体验能力显著低于5—6年级,自身异质性混合情绪的体验能力在1—4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其体验能力显著低于5—6年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5—6年级是儿童发展自身体验混合情绪的关键期[5]。
二、小学生混合情绪能力发展规律的教育启示
小学生的混合情绪发展包括混合情绪理解和体验两个方面。每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并不相同,结合儿童混合情绪的发展规律来培养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非常重要。
(一)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情绪能力
混合情绪能力的发展总体上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强,但每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并不相同。一年级小学生已经逐渐摆脱对情绪的单维度反应,可以理解他人的混合情绪。2—4年级是他人同质性混合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高速时期,对同质性混合情绪的理解能力比异质性的强;四年级是他人异质性混合情绪理解的关键期。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7—12岁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将实物动作内化为可逆性和守恒性的具体运算,可以联系具体的实物进行思维。教育者应基于这些发展特点,安排合适的教学任务来适应儿童的发展规律,如语文作文题目可以设置混合情绪情境对话或放映相关的影片讲述混合情绪故事,在教学中培养儿童对混合情绪的理解能力。小学生对混合情绪体验能力的发展建立在对他人混合情绪理解的基础上,其关键期在5—6年级。教育者应利用团体心理活动,设置具体的混合情绪情境,增加儿童在活动中体验混合情绪的机会。
(二)营造冲突情境,激发儿童的混合情绪
Optimization of Spreader Path for Container Yard Crane
趋避冲突目标往往会伴随着积极和消极情绪的共同激活,即混合情绪,如吃糖行为符合享乐目标(感觉愉快),同时会阻碍牙齿健康(感觉不愉快)。与那些双趋目标相比,经历趋避冲突目标的个体会经历更多复杂的情绪。因此,研究者认为冲突目标是混合情绪的可靠预测因子[7]。设置不同的冲突情境来考察小学儿童的混合情绪发展水平是以往研究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
人们无论从直接的生活中还是从间接的故事(包括电视节目、电影和书籍)中的经验积累都会形成先验知识,从而形成概念系统。大脑用过去片段的先验知识创造新的解释的能力,以确保大脑能够根据需要形成新的概念,即概念组合。研究者认为概念组合是理解“混合情绪”神经基础的关键[8]。他们认为当个体的感觉器官输入信息后,为了最佳地预测和处理传入的感觉信息,大脑将从过去经历的情绪分类中取样,每一个分类都可能与当前环境有相似的特征,如过去对同一客体产生的“恐惧”“悲伤”“愤怒”情绪等;同时输入的信息也会适当调整过去的经验,形成新的经验存储在大脑中,为之后的情绪体验提供先验知识。因此,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的冲突情境,能让他们更有效地积累先验知识,形成概念系统,从而更有效地理解和体验混合情绪。
2.3.8 血肌酐水平 2项研究[3,10]报道了血肌酐水平,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62,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详见图9。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血肌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62.14,95%CI(-86.98,-37.30),P<0.01]。
(三)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特征,提高共情能力
不同人格类型的儿童对混合情绪的感知能力是有差异的[9],他们的创新意识、智力水平、情绪稳定性均能够提高感知或理解他人情绪及处境的能力,即“共情”能力。小学是儿童混合情绪发展的关键期,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会依据自己的原有认知去探索周围的环境。当前,有的家长偏重儿童物质条件的满足,忽视和儿童情绪体验的交流;而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人格发展,如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会阻碍儿童勤奋坚毅、诚实以及勇敢品质的发展[10]。学校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品格、情商的培养,这些都会造成小学生人格发育障碍以及情绪智力低下。因此,在培养儿童的情绪智力方面,学校和家庭两者只有相互合作,才能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光恒,杨丽珠.儿童对混合情绪理解的发展[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1):52-55.
[2]Kreibig,S.D.,Gross,J.J..Understanding mixed emotions:paradigms and measures[J].Current Opinion in Behavioral Sciences,2017(15):62-71.
[3]潘发达,王柳生,张庆.儿童混合情绪的发展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12(3):659-663.
[4]Reichenbach,L.,Masters,J.C..Children’s use of expressive and contextual cues in judgments of emotion[J].Child Development,1983,54(4):993-1004.
[5]石国兴,孙贵凤.小学生混合情绪理解的发展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12(3):321-325.
[6]Harter,S.,Whitesell,N.R..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single,multiple and blended emotion concepts.[M].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7]Berrios,R.,Totterdell,P.,Kellett,S..Eliciting mixed emotions:a meta-analysis comparing models,types and measures[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5(6):428.
[8]Hoemann,K.,Gendron,M.,Barrett,L.F..Mixed emotions in the predictive brain[J].Current Opinion in Behavioral Sciences,2017(15):51-57.
[9]Barford,K.A.,Smillie,L.D..Openness and other big five traits in relation to dispositional mixed emotions[J].Personality&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6(102):118-122.
[10]王雁,赵静.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4(2):60-64.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2684(2019)31-0061-02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大连,116029)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