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县人民医院
【摘 要】目的:探讨子宫纵向压迫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运用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到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共68例,患者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传统缝合术,观察组行子宫纵向压迫缝合术,对比疗效。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止血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②经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止血效果显著,观察组术后现2例发热及腹痛,对照组现2例宫缩未好转,但阴道出血减少,治疗后宫缩好转、出血停止,对照组一例子宫切除,腹部切口均II级或甲级愈合,复查子宫形态正常,随访月经复潮。结论:临床于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时采用子宫纵向压迫缝合术可快速止血,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安全可靠且易被患者接受,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子宫纵向压迫缝合术;剖宫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
剖宫产术中出血属剖宫产术中严重并发症之一,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是产后出血最常见因素,出血量明显多于阴道分娩,于产中多发,具较高死亡率,威胁孕产妇生命。子宫纵向压迫缝合术是产后出血治疗新方法,具操作简单、并发症小、疗效显著等优点。故本文选取2012年4月到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共68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子宫纵向压迫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运用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到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共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年龄21-35岁,均龄(28.7±2.0)岁;孕周(35-41)周,平均(37.6±1.8)周;初产妇31例,经产妇17例;对照组年龄20-37岁,均龄(29.1±1.9)岁;孕周(35-42)周,平均(38.1±1.9)周;初产妇33例,经产妇15例;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产次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均硬膜外麻醉子宫下段剖宫产;②胎儿娩出后现子宫体或子宫下段广泛或局限性肌壁瘫软,无胎盘胎膜残留,宫腔大量出血(出血量>300ml);③均经常规子宫按摩、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等药物治疗后宫缩无好转;④签订知情同意书;⑤检查结果及记录完整。
排除标准:①严重器质类疾病;②血液系统疾病;③胎盘黏连、植入。
1.3 方法
对照组:传统缝合术。
观察组:子宫纵向压迫缝合术。
广泛性宫缩乏力:子宫托出腹腔、检查并确定宫缩乏力,羊肠线于子宫下段横切口上缘或下缘2-3cm处据子宫右侧3-4cm进针,经宫腔对应部位穿透子宫后壁出针,于后壁子宫体部向上将肌层垂直褥式缝合2-3针后线绕过宫底距右侧宫角约3-4cm,绕向前壁子宫体部向下将肌层垂直褥式缝合2-3针,后于子宫下段横切口上缘出针;结束后,取两根羊肠线于上述方法分别缝合左半部及中线部,后宫体加压,缓慢紧拉缝线、子宫呈一纵向压缩状后,缝线打结。
局限性宫缩乏力:羊肠线同上述于子宫体或子宫下段瘫软处纵向压迫缝合2-3道,缝合中双手于子宫前后将子宫从宫体向宫颈挤压,宫腔积血挤出后,子宫回腹腔。
上述操作结束后观测子宫是否膨大,流血量是否减少,若确定无异常,关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取T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及手术时间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止血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及手术时间对比(x±s)
2.2 两组患者治疗结局及转归对比
观察组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有效止血、阴道出血减少,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现2例发热及腹痛。对照组现2例宫缩未好转,但阴道出血减少,患者米索前列醇0.4mg舌下含化后,宫缩好转、出血停止。对照组一例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均积极给予抗炎补血治疗,腹部切口均II级或甲级愈合,术后30d后复查子宫形态正常,无任何异常表现,随访2-12月,月经复潮,无并发症,
3 讨论
剖宫产术属产科领域重要手术,产后出血是分娩严重并发症,而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主要因素,约占产后出血70-90%[1]。子宫收缩乏力因素主要包含精神紧张、疲劳、镇静剂使用过量全身因素,产程延长、前置胎盘、妊高症等产科因素及子宫发育不良、多产及瘢痕子宫等子宫因素,严重可致孕产妇死亡,故产后出血早期采取合理处理方法对提升生存率、减少出血量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医学对于产后出血无一特效治疗方法,对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多采用子宫按摩、宫缩剂等保守治疗,而若此类治疗无效时则需行宫腔纱条填塞、子宫动脉栓塞术等方法以止血保留患者子宫,但此类方法操作时间较长且即使止血,患者也多因失血过多致贫血产生,影响身体恢复;同时此类方法需严格无菌,不留死腔,填充不当则会造成继发出血、感染等问题[2]。而子宫栓塞术虽可有效控制子宫出血,但多会受条件所限,难以普及。子宫切除术可广泛应用于出血难以控制的危急重症患者,此方法可破坏患者盆腔解剖组织,丧失生育能力,患者多难以接受[3]。
B-Lynch缝合术是英国所受创的产后出血缝合方法,于1997年由B-Lynch等首次报道,此术式可于子宫前壁缝线加压子宫,子宫纵向压缩,肌纤维间子宫壁间血管有效挤压、血窦关闭,可明显减少盆腔动脉搏动压,此方法与此上方法相比,操作简单且止血迅速,成功率高。但有研究表明[4],此术式在具体应用时对于子宫中央压迫较小,子宫周边挤压,中央仍如布袋状,且一根肠线承受力量过大,易断裂,拉紧力量过大,易致子宫坏死。子宫纵向压迫缝合术是改良版B-Lynch缝合术及Cho缝合术,该方法可结合患者子宫瘫软面积决定缝合长短及缝合位置,将瘫软子宫肌肉缝合拉紧并使子宫前后壁压迫,开放血窦或出血点,实现有效止血,此方法缝合面积小,可避免子宫切除,保留子宫,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易被患者接受[5]。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及手术时间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有效止血,但观察组患者术后现体温升高及腹痛,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可能与患者子宫缺血及子宫内积血有关[6];对照组现2例宫缩未好转,但阴道出血减少,患者米索前列醇0.4mg舌下含化后,宫缩好转、出血停止,复诊无任何异常。子宫纵向压迫缝合术在实施时若靠近子宫口处则最多纵向缝合2道,避免因此处横径小,缝合过密,影响宫腔血流出。
综上所述,临床于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时采用子宫纵向压迫缝合术可快速止血,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安全可靠且易被患者接受,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史碧云,徐亚娟,上官亚娟,等. 子宫纵向压迫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运用[J]. 吉林医学,2013,34(11):2093-2094.
[2]武爱萍.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27-128.
[3]俞丽丽,彭珠芸,胡翠芳,等. 背包式缝合技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大出血(附11例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1,15(6):470-473.
[4]陈文翠,张宝艳,马竹云.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应用[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1):90-92.
[5]何梅,周文红. 子宫排钉式缝合术用于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体会[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6,43(2).
[6]王玉英. 改良B - 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371-2372.
论文作者:赵玲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6
标签:子宫论文; 产后论文; 乏力论文; 患者论文; 宫缩论文; 纵向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