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计心理学的审计研究_心理学论文

基于审计心理学的审计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审计心理学的现状及其界定

(一)审计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分析关于审计心理学课题的研究者甚少,对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章不多。隋玉银等(1994)是首位对审计心理学进行研究的学者,探讨了审计主体活动和被审计主体的心理活动,为审计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思路,但是此研究偏重理论性,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操作性,加之时间过长,审计主体和被审计主体的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现在有待完善此方面得研究;袁晓勇(2000)对审计学心理学在舞弊审计中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审计心理学在舞弊审计中应用的注意事项:古淑萍(2001)研究了审计心理学中审计个体心理和审计组织心理的理论性问题,另外还提出了研究审计心理学的实际意义,研究对于审计心理的内容不具体。综合来讲,学术界对审计心理学的关注度不够。既有的研究也没有对审计心理学作出较为具体的分析和判断,不能很好的指导审计实践。

(二)审计心理学的相关界定 (1)心理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分析。心理学是以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具体的研究内容是人在实践中的认识活动、通过认识活动所形成的意识的倾向性以及它们在人身上所具有的个性特点及其规律。(2)审计心理的含义及其研究内容。审计心理,是审计实践中审计主、客体心理活动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心理间的互动、审计人员之间的心理互动、一般审计人员同审计部门领导间的心理互动三个方面。审计心理从其性质和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审计认识过程、审计情感过程和审计意志过程。审计认识过程是人们对审计本质、审计目的、审计职能以及审计工作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的感觉、知觉、记忆和想象。审计情感过程是人们在审计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性的心理活动。审计意志过程是人们在审计职业理想的激励下,克服审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干扰,实现审计目标的心理意识的能动表现。(3)审计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审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审计活动中审计组织和审计个体的心理规律。即审计主体在审计检查、审计分析、审计设计和审计工作组织等活动中所体现的各种心理活动规律。审计心理学是随着审计实践不断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二、审计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审计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首先,有利于丰富审计学科的内容。研究审计心理学是由于审计本身的目的与方法的不断变化与发展的需要,实践要求对审计学科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发展。而审计目的与方法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发现,审计目的与审计方法之所以不断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审计难度的不断加大,这就要求人们对审计学要在各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完善。但目前所有的学科中心理学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因为只有能够正确的把握心理学的规律,并充分的应用到审计的实践活动中,审计工作的效率才会不断提高。其次,有利于丰富审计理论的内容。现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使审计对象无纸化成为可能,这就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和风险,要求审计人员改进审计手段,重新设定审计程序。而审计方法和技术的改变,必然对审计理论产生影响。心理学与审计学的结合形成了审计心理学,即为审计学的边缘性学科。正是由于心理学与审计学的相互渗透与相互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审计理论的内容。最后,有利于审计科学与其他边缘学科相结合。审计的活动中需要心理学的指导,研究审计心理学有利于促进审计科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并使审计科学更好地同其他边缘学科相结合,使我国审计理论的内容得到不断充实。

表1 审计目的与审计方法的演变过程表

(二)审计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从审计主体的角度来讲,研究审计心理学有利于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从而可以优化审计行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审计工作的效率是审计人员的素质和环境两个因素的函数。其中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决定审计工作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在相同的工作环境里,具有不同素质的审计人员会产生不同的审计行为,不同的审计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审计效果。从审计客体的角度来讲,研究审计心理学,有利于在掌握审计客体心理动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审计工作,取得准确和全面的审计结果。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讲,研究审计心理学有利于促使社会各界了解审计对社会经济工作的促进作用,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还有利于发现社会经济活动和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宏观调控的科学性,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审计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内容构成

(一)审计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在审计发展过程中,边缘性的审计理论有很多,如审计学与经济责任制理论相结合形成了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学与社会责任会计相结合形成社会责任审计,审计学与司法鉴定理论相结合形成司法审计,审计学与企业管理知识相结合形成管理审计,审计学与统计知识相结合形成抽样审计,审计学与管理学相结合形成审计管理学。而审计心理学是由审计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审计实践过程中应该解决如审计资源的整合问题,以及审计低效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有必要要求要发展这些边缘性的学科,这样可以促进审计实践的发展。

(二)审计心理学的内容构成审计心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即审计的主体心理学与审计的客体心理学。

(1)主体心理学。审计主体的构成有两个,一是群体形态,即机构;另一个是个体形态,即人员。主体心理学也就是审计的主体心理学,解决的就是谁来审的问题。有一些学者认为,审计主体是有差别的,审计主体心理学主要包括审计个体与审计组织心理两个部分,并且分别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表2)所示。一是审计个体的心理。包括审计个体的知觉和个性。审计个体的知觉是指审计个体对审计对象整体的反映。这种知觉程度影响审计最终的监督行为。而审计个体的个性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审计主体的态度、信念、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特征。审计主体的个性特征决定着审计实践结果的好坏,而为了指导审计实践也对审计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个体的动机。推动人从事审计活动,从而满足审计实践这种需要的心理状态。审计主体可以将需要和目标相结合,就可以转化为动机。审计主体的客观需要必须把握好,这样才能将审计的目标与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审计主体的动机得到有效地激发。审计个体的态度。态度是个体对待社会事物的心理倾向,它反映行为个体对社会事物的评判、好恶和行为的倾向。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工作行为和生活方式。在审计实践过程中,审计主体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审计实践活动的成败。二是审计组织的心理。包括审计组织的领导心理。审计组织中,必须有一个领导者,即具有法定领导地位和影响的个人。审计组织的领导心理应该包括与审计组织心理要求相适应的领导决策心理、领导体制以及领导者素质等问题。为了做好审计工作,必须培养具有一定领导才能的人才,并且审计组织心理为提高领导工作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审计组织的结构心理。组织结构是组织各个部分之间关系的一种模式,不同的组织结构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为了保证审计组织内部信息的正常传递和流通,有必要根据审计的性质和特点来选择一个比较科学的和合理的组织结构,从而达到对审计的有效科学的监督。审计组织的发展和变革心理。审计组织也同其他组织一样,随着环境、目标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变化,审计组织也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不断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变革。

笔者认为对于审计主体心理的研究不应该仅限于此,还应该充分发挥审计主体自身的理性心理。要善于运用自己的理性心理来判断不同的企业在对待审计的心理不同,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并做出准确的判断。不同的企业从不同的利益角度出发来考虑自己的企业决策。如可以通过理性心理的判断推断股份公司一般是为了上市,大部分虚增销售收入,而私营企业却是为了少交税而一般会压低利润。这些都需要审计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理性心理。这里以股份公司为了上市虚增销售收入为例,来说明审计主体的理性心理如何发挥。虚增收入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实现”或“超额”完成既定的经济效益指标,有意违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收入确认原则,虚拟经济业务以多记收入、虚增利润、粉饰财务状况的一种舞弊行为。用理性心理进行判断,股份公司有可能在以下情况出现虚增收入,这是运用理性心理判断的结果:首先,以判断虚记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形式有:编造假客户,虚开发票,多记收入;企业之间,尤其是关联企业之间,相互串通,未做商品交易,却相互开具销货发票,以达到双方多计收入的目的等。其次,也可以判断提前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具体是指违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收入确认原则,把应反映在以后会计期间的收入记入当期。如将本应计入“预收账款”的未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提前记入当期收入;在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产品时,违反应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分期确认收入的规定,在发出商品当期或第一次收款时,便确认商品的全部收入;将委托代销发出的商品,在未收到委托单位的代销清单之前即确认收入。第三,以判断发生销售退回和折让时,不冲减当期主营业务收入造成的虚增收入的情况。第四,以判断虚记其他业务收入,一般是在未发生材料销售、代购代销及包装物出租等业务时,虚造单据,确认相关业务收入。第五,记投资收益一般是在被投资单位未宣告发放股利、分配利润(成本法核算时)的情况下,便确认投资收益;或通过虚构被投资单位当年的利润水平以多计投资收益(权益法核算时)。第六,记补贴收入一般是将未收到先征后返的增值税等已入补贴收入,或违反国家规定须报相关产品的销量或工作量,从而多计补贴收入。最后,记营业外收入一般是通过虚构固定资产盘盈和非货币性交换等以多计营业外收入,无任何依据将应付账款转作收入处理等。通过运用心理学知识的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企业虚增收入有自己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提前上市,为了让更多的投资者投资于自己的企业。通过审计主体的理性心理的分析后,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就是进一步完善对审计企业的一些规则。

(2)客体心理学。审计心理学也存在着审计主体心理学的同时,还存在着客体心理学。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审计客体心理的具体内容,根据以往的研究可以总结出审计客体心理的具体内容,具体如(表3)所示。一是审计客体心理。从(表3)可以发现审计客体的心理内容主要包括坦荡心理、防范心理、抵触心理以及抗拒心理,从程度上来讲,一个比一个严重。坦荡心理体现了审计主体对自身的财务指标和经济指标真实性比较肯定而自信的心理;防范心理体现了审计主体不能完全确认自身的指标是否违法,从而对审计有一定担心的心理;抵触心理反映了审计主体本身对自身的经济行为的存在一些问题,而使得审计主体主观上对审计产生的对抗性的心理:抗拒心理是指审计主体明明知道自己的违法经济行为,但却故意隐瞒,从而对审计产生的抗拒性的坚决的心理。二是客体的态度。从(表3)中还可以发现,审计客体的态度。首先,积极的态度。这种积极态度分为表面积极和实际积极两种。实际积极态度是指审计客体对审计主体工作的实际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但是还有一种积极确实表面的积极,实际的不积极态度,也就是说有的审计客体的积极是为了隐瞒自身的一些违法行为,而故意表现出的积极态度,有意迷惑审计主体。其次,淡漠态度,就是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也就是审计客体表现出的对审计工作的既不积极也不消极的一种态度。最后,消极的态度。此种态度的心理基础主要在于审计客体的抵触心理和抗拒心理。即审计客体对审计主体工作的不积极,以及有意的回避态度。而这种态度则不利于审计主体进行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

除了上述审计客体的一些心理以外,现代社会中存在着“反监督心理”的倾向。这种“反监督心理”是一种对付审计的心理。这种心理其实对于审计实践来说是比较可怕或者说是危险的。当审计客体如果对审计主体的心理有所了解的话,则会加大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审计的难度。实际上这种心理是最值得审计主体注意的。如在民间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对外提供的服务是越来越多,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鉴证服务外,现在还附带一些额外服务,如咨询服务,虽然这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公司以后的正常运行有很大的导向作用。但由于目前CPA在审计中出现与被审计单位(即审计客体)合谋的现象严重,被审计单位在与CPA合谋的过程中,当然可以了解到有关CPA(即审计主体)普遍的审计心理,这就在某种意义上使得公司更换了审计主体后,第二个审计主体进行二次审计时,审计客体就有可能利用它所掌握的审计主体普遍心理的信息,来尽量地采取一定的方法来躲避或逃脱第二个审计主体的审计。这种做法就加大了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的难度。

四、审计心理学对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的要求

(一)审心理学对审计主体的要求心理素质是指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接受一定社会物质和文化教育的影响,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逐步成熟起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所以,审计主体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如:审计事业心和责任感、审计责任感,这两个方面是审计人员首先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审计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审计业务知识、完备的审计智能。审计主体是审计行为的承担者和执行者。审计主体在执行审计任务,完成审计工作中的心理活动,对其行为起支配作用。所以,只有审计主体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有效地支配自己的行为。而在目前情况下我国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尚无具体规定,例如李金华审计长主编的《审计师专业知识必备》一书是这样说的:“审计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会计、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并要熟悉企业经营管理和了解宏观管理方面的知识;要通晓有关财政、金融、财务、工商管理、外贸以及涉外经济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要了解一定的生产技术知识;中、高级审计人员还应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和应用计算的能力。”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国对审计人员在心理学知识方面的要求重视还是不够的。况且对审计心理学研究的人很少,总体上对审计心理学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心理学在审计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审计主体一定要注意到目前审计客体的“反监督心理”,拿出应对的措施来保证审计工作的公正合理的进行,保证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审计心理学对审计客体的要求审计工作的核心是收集、评定审计证据,更重要的是对诸证据材料进行判断、分析和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证据,对案情做出认定。这个过程有赖于审计人员正确的思维、判断和一定的分析能力,可以说,审计心理学的中心任务在于为审计人员正确取证、鉴定和组织证据,为提高证据的证明力提供心理学的方法。而审计心理学对审计客体的要求就是在审计主体收集资料上要配合,要遵守国家在审计方面的有关规定,并且要遵守审计心理学的规律。对于自身对主体的了解从而造成审计难度加大的问题,要敢于负责,这既是审计心理学的要求,也是遵守审计规则、审计有关政策的要求。

五、结论

审计心理学是揭示审计主体及其审计客体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审计实践是以审计人员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只要有审计人员的活动,就必然有审计人员的心理活动。审计人员的心理活动是在审计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影响着审计实践活动的成败。因此,研究审计心理学是有其重要意义的。本文对审计心理学进行了一些探讨。某些观点只是一些初步看法,还不够成熟,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本文认为以后在理论与实践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应该是:从理论的角度来讲,理论界还没有足够重视审计心理学这一门边缘学科。即使现在理论上已经提出要研究审计心理学,但是理论界对其研究还很不深入;从实践的角度讲,真正把审计心理学运用于实践中的还很少。也就是说,心理学在审计实践中也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运用。因此,理论上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重视,尽可能提出有关审计心理学的新观点从而在完善审计理论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指导审计实践。

标签:;  ;  ;  ;  ;  

基于审计心理学的审计研究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