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南北发展不平衡及其启示_意大利经济论文

意大利南北发展不平衡及其启示_意大利经济论文

意大利南北发展不平衡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大利论文,启示论文,发展不平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不同的地域,工业起步的先后、发展的快慢、分布的疏密程度等,都有所不同。这种差别积累到一定程度,便造成工业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福利状况,而且最终会影响到地区乃至国家的社会与政治结构。因此,随着国家职能的不断完善,重视区域发展,特别是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许多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重要内容之一。

意大利南北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战后,为促进落后南方的发展,各届政府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考察意大利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发展中西部,缩小地区间差别不无裨益。

一、南北经济严重不平衡

(一)概况。

意大利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的反差,比西欧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为明显。1960年,各国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与最低的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意大利为3∶1,而荷兰只有1.3∶1,英国1.8∶1,法国和比利时均为1.9∶1,原联邦德国2.1∶1。1977年,各国发展水平最低地区与最高地区失业率的比率,意大利为6.5∶1,远远高于法国(2.0∶1),联邦德国(2.0∶1),英国(2.4∶1),比利时(2.2∶1)和荷兰(3.3∶1)。西欧大部分国家的落后地区较为分散,或者落后地区的面积和人口在全国所占比重不大。而意大利落后面积广大,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将该国俨然分成了南北两半。

意大利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由来已久,早在中世纪时期已明显表露出来。在工业革命和工业化进程中,由于发展不同步,南北不平衡状态进一步加剧。50年代末,北方的伦巴第和皮蒙特两个大区共计112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2.4%,而它们却占全国纺织业就业人口的66%,冶金业就业人口的57%,机器制造业就业人口的56%,化学工业就业人口的54%。与此相反,意大利南方共有人口1850万人,占总人口的38%,而这里只占全国纺织就业人口的5%,冶金业就业人口的8%,机器制造业就业人口的8%,化学工业就业人口的7%。1961年在佛罗伦萨以北,工人总数超过1.5万人的市有29个,佛罗伦萨以南只有4个。

1995年,意大利经济观察研究所的学者对国内各个省份的经济发展做了一次调查分析。根据调查结果,他们把全国90多个省份分为5类:

1.发展缓慢的省份有31个,占全国省份总数的1/3,全部位于意大利南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对外开放程度差,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失业率高;居民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中等发展水平的省份有28个,大部分位于意大利中部,少数位于意大利北部。它们无论在经济开放程度方面,还是在居民收入方面,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上。失业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非典型省份有很少几个,其中包括东北部的第里亚斯特省。这些省份的出口能力很强,但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收入处于全国中等水平。

4.发展强劲的省份共计25个省份,均位于北部的波河平原各大区和中部托斯卡纳和马尔凯两个大区的北部。这里经济发达,有很强的出口能力,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居民收入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5.最富发展动力的省份有7个,包括都灵、科莫、维琴察、特雷维索、波尔德诺内、莫德纳、勒佐·艾米利亚。这些省份全部位于北部,这里产品出口额在增加值中的比率超过55%,失业率低于5%,人均收入不仅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高于发展强劲省份。

根据那不勒斯银行研究中心的资料,1994年意大利北方(包括北部和中部)的人均国内总产值为3348.8万里拉,(约2万美元),而南方为1909.7万里拉(约1.19万美元),仅为北方的57%。

(二)南方落后的原因。

造成意大利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自然资源方面,北方明显处于优势,而南方处于劣势。

意大利是一个多山少平原的国家,平原只占全国领土的23.2%。在北方,平原占26.5%,且拥有全国面积最大、水土最美的波河平原。而南方的平原面积仅占12.3%,均为沿海小块平原。南方山林由于长期遭到滥砍乱伐,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仅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而且严重影响交通业的发展。50年代以前,意大利最主要的自产能源是水力发电。水力资源的分布成为影响意大利工业布局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区,水位落差和总降水量均大于半岛山区,因此北部水力发电能力大大强于南方。另外,从地理位置来讲,北方的条件也优越于南方。米兰距离瑞士仅60公里,经济繁荣发达;西西里的南海岸距离突尼斯160海里,明显处于落后状态。

2.封建残余势力的大量存在,阻碍了南方的工业发展。

意大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很不彻底,封建残余大量存在。不过各地情况不尽相同。在北方,由于受欧洲大陆先进国家影响较多,这里的残余封建关系较少。特别是皮蒙特和伦巴第两个地区很早就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纺织机械,发展资本主义近代工业。而南方则大不相同。历史上,南方受罗马教皇国的影响甚深。绝大部分土地为极少数大庄园主和教会势力所占据,90%以上的农民无地或少地。这种封建生产关系必然阻碍南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展。

3.资本本身运动规律是造成意大利南北差异的根本原因。

资本运动的唯一目的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增值。意大利北方自然资源条件优越,交通便利,靠近欧洲大陆市场,自然比南方容易吸引资金投入。根据那不勒斯银行提供的资料,1994年北方毛固定投资达132万亿里拉,而南方仅有46.7万亿里拉,占全国的27.1%。

(三)南北发展不平衡带来一系列问题

1.造成人们在福利、心理等方面的不平衡。

60年代初,意大利人均收入为28.6万里拉,北方的米兰省高达61.1万里拉,而南方的波坦察省仅11.3万里拉。也就是说,最富裕的省的生活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一倍,是最贫困省的5.4倍。南方的文化教育水平也远远低于北方。据1948年的普查,南方文盲占6岁以上居民的24.3%,北方仅为5.7%。贫困的生活,迫使许多南方人离乡背井,到异国他乡寻求生路。1951—1961年,南方外流人口达177万人,其中74万人流入北方。北方人和南方人之间在心理上形成很深的成见。

2.黑社会乘虚而入,渗入南方经济生活。

如上所述,由于南方自然处于劣势,难以吸引外部资金投入。以走私枪支和贩卖毒品而暴富的黑手党人和其他黑社会分子乘虚而入,渗入当地经济生活,甚至把持了某些关键部门。据意大利社会调查中心的资料,自50年代初到1990年为止在黑手党基地西西里岛,公共工程项目的75%被黑手党人承包或转包。在黑手党内担任“公共工程事务部部长”的安杰罗·西诺成了意大利建筑业中最大的企业家之一。黑手党的企业有的是钱,不必求助银行贷款。它们的资本远比当地其他公司雄厚,在与其他公司竞争中,它们总是处于有利地位。实际上,由于经常使用恫吓和暴力手段,其他企业一般不敢与之竞争。据意大利商会联合会一份资料估计,1995年在整个西欧市场,由黑手党经营和控制的资本达400万亿里拉之巨。这些资本基本用于金融活动和工业、商业和服务业投资。

3.地区不平衡不仅引起社会不稳,而且严重威胁民族统一。

80年代后半期,意大利北方几个大区出现了反映本地区利益的政治联盟组织,并迅速壮大。在1990年地方选举中,伦巴第大区有近20%的选民投了伦巴第联盟的票。在1992年的全国议会大选中,北方几个大区联盟组织联合一起,以“北方联盟”的名义参加竞选,获得8.7%的选票,令意大利举国上下大为震惊。在1994年全国议会大选中,北方联盟的势力继续扩大,在众议院获得的席位超过任何一个政党组织。北方的地方主义者认为,发达的北方不该背着南方这个包袱。他们主张将意大利分为北、中、南三个部分,共同建立一个联邦制国家。更有甚者,1996年5月12日,北方联盟成立了所谓的“帕达尼亚政府”,并呼吁欧洲各国承认帕达尼亚独立。由此可见,地区不平衡带来的问题非同小可,不可漠视。

二、战后开发南方的政策与措施

二次大战后,南方农民展开了声势浩大的“争取土地、反对失业”的占地运动。此起彼伏的农民斗争使意大利政府不得不把南方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与此同时,在经济界和政界出现了以工业部长罗多尔夫·莫兰迪和国家经济规划部际委员会副主席帕斯夸莱·萨拉切诺教授为首的新南方主义派。他们的主要观点是:1.工业化是使南方摆脱落后面貌的必要途径;2.必须通过国家干预为私人资本南下创造便利条件,使之有利可图;3.南方的开发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国家对南方的干预具有全国意义。在各方的大力推动下,1950年,意大利政府决定对南方进行大规模有计划的特别干预。

1950年8月10日颁布第646号法律,决定成立“南方公共事业特别工程基金局”,简称“南方基金局”。根据法律规定,南方基金局的活动为期15年,创办基金为1万亿里拉,相当于当年意大利全国国民收入的10%。它所干预的地域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领土的43.2%。除干预南方的8个大区外,还包括与南方8个大区接壤的拉齐奥大区、玛尔凯大区的部分地区和属于托斯卡纳大区的岛屿。自1950年以来,意大利为开发南方颁布了20多个法律,在不同阶段为促进南方的工业化进程采取了不同措施。

(一)、第一阶段(1950—1957年)

这一阶段国家对南方的特别干预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进行土地改革,没收或收买大庄园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以缓和当时南方尖锐的阶级和社会矛盾。二是大规模修建基础设施,为今后工业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第一阶段可称为工业化准备阶段。1950—1955年,南方基金局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4677亿里拉(按当年价格计算,下同),占整个基金局同期总投资的82.5%。

(二)、第二阶段(1958—1975年)

自1958年开始,意大利政府对南方特别干预政策的重点从大规模兴建基础设施转向大力促进该地区的工业发展。政府首先在南方建设“工业发展区”。工业发展区的基本建设任务由开发公司承包,南方基金局为之提供所需资金的85%。为了吸引企业到工业发展区投资设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1.对南方新办工厂给予10年免征利润税的优待(当时利润税率为28—36%),厂房建设经费由政府补贴25%,购置机器设备由政府补贴10%(如果从南方部门购置设备,补贴增加到20%),政府还为新建企业投资提供70%以上的优惠贷款。2.中央政府将其采购总额的30%用于南方。3.法律规定,国家参与制企业必须把它们工业投资总额的40%和新建工业企业投资的60%投向南方。4.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1965年南方基金局创建了南方职业培训和研究中心。在这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吸引下,1959年—1963年南方第一次出现工业投资高潮。工业投资的72.9%为冶金和石油化工业所吸收。绝大多数新建工厂属于国家参与制企业。

1965年第717号法律、1967年颁布的第1522号共和国总统令和1971年第853号法律,延长了南方基金局的活动年限,进一步放宽了政府对南方工业企业的优惠条件。第853号法律规定,1971—1975年国家对固定资本投资在1—15亿里拉的企业的创建、改造或设备更新提供所需资金35%的补贴(以提供设备、原料和半成品为主,对人烟稀少地区企业的补贴达45%);对固定资本投资在15—50亿里拉的企业提供所需资金15—20%的补贴,35—50%的优惠贷款;规定国家参与制企业新建工厂投资的80%和工业投资总额的60%必须投向南方。第853号法律使南方出现第二次工业投资高潮。如以1960年南方工业投资额为100的话,1968年为82.3,而1974年猛增到226.5。第二次工业投资高潮主要涉及钢铁部门、机械和电子部门、初级化学部门,仍然是国家参与制企业一马当先。

(三)、第三阶段(1976—1984)

1973年石油冲击以后,南方许多大型企业陷入危机。西欧其他国家和意大利北方的经济衰退,致使许多意大利南方劳工返回家乡,进一步加剧了南方的失业压力。为了降低失业率,保证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三阶段意大利政府对南方进行特别干预的重点是发展中小企业,解决失业问题。1976年5月2日颁布的第183号法律规定,改革以往单纯依靠大企业来促进南方工业化的做法,拨款18.2万亿里拉用于发展中小企业。法律规定,对于南方兴建新企业、扩建和改造老企业给予占固定资本投资40%的优惠贷款,利率为普通利率的30%,贷款期限为15年(新建企业)和10年(其他项目)。上述企业还可以从政府得到投资补贴。675号法律规定,对于更新设备和进行结构改造的企业给予占投资总额70%的优惠贷款,期限为15年;同时70年代中期成立的南方金融租赁公司专门向该地区中小企业优惠出租先进技术设备和生产流水线。1976—1984年,国家对南方特别干预共拨款34万亿里拉。

(四)、第四阶段(1985年以来)

南方基金局自1950年成立后,曾6次延长活动年限。1984年7月31日在南方基金局活动年限再次到期时,政府有关继续延长南方基金局活动年限的法案,被众议院拨回。1984年8月6日颁布共和国总统令,宣布清算南方基金局。南方基金局清算后,取而代之的是南方发展促进公司和其他机构。与南方基金局不同的是,南方发展促进公司具有法人地位,是公私合营企业,其资金来源包括3个方面:1、南方经济开发银行、西西里工业投资银行和撒丁工业信贷银行的捐款;2、南方农业投资公司、南方投资公司、南方新建企业投资公司、南方销售投资公司等私营公司的入股;3、南方发展资助局、南方职业培训和研究中心、南方发展协会等公有机构的入股。

清算南方基金局以及由南方发展促进公司承担原南方基金局职责,标志着意大利政府对南方的干预开始向综合性和常规性转变。1986年3月1日颁布的第64号令明确规定了新的干预目标,即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促进、保护和发展生产,推动技术革新,继续发展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保证劳动力特别是青年人的就业。第64号法律还规定,增加对南方科学技术研究的优惠和补贴。例如,法律规定,新建和扩建的研究所可享受所需资金50%的投资补贴,拥有15个雇员以上的研究所均有资格享受补贴;直接为生产服务的新建研究单位可享受相当于投资80%的补贴。第64号法律还规定,继续贯彻有关减少南方企业增值税的规定,用于再投资的利润一律免除地方所得税,新建工厂可在10年内免缴全部法人所得税。

1992年颁布第488号法律,规定增加拨款23.8万亿里拉。其中13.8万亿用于完成第64号法律遗留项目,10万亿里拉用于开发具有战略意义的生产项目。

三、对南方开发政策及其成效的评价

自1950年以来,意大利政府对南方进行特别干预、促进该地区工业化进程已有46年。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完成了上千个项目。回顾46年的开发历程,意大利国内不同党派、不同阶层的人士对南方干预政策及其成效褒贬不一。从这次赴意考察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意大利的南方开发政策从总体思路来讲是正确的,取得的成绩是不可抹煞的。当然,也还有许多教训值得吸取。

(一)、国家的特别干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南方的面貌。

在政府几十年的特别干预下,南方已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经济社会面貌。首先,工业得到了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1951—1988年,在南方就业人口构成中,农业的比重由57%下降到了16.3%,工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到了23.2%,第三产业上升到60.5%。在南方以要素成本计算的增加值中,1984年工业(包括建筑业)的比重达29%,农业比重已下降到10.3%,第三产业达60.7%。产业结构的升级表明,南方基本具备了现代经济和社会的特征。其次,南方已建成现代化交通网。1951年南方公路线总长4.3万公里,1987年增加到10.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和国家级公路总长2.3万公里,人均拥有公田数大大超过北方。南方的铁路干线全部实现电气化,高速火车已通达南方。人均拥有汽车车辆数目已与北方持平。再次,南方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南方地区家庭用电量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1987年,南方家庭在饮食、购置衣物、房产、家具方面的消费,基本与北方持平。在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消费,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果没有国家的特别干预,南方很难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由此可以说,意大利开发南方政策的成绩是显著的。

(二)、南方相对落后的状况仍然十分严重。

根据那不勒斯银行提供的资料,1995年,南方人均国内产值为1909.7万里拉,仅为北方(3348.8万里拉)的57%;南方进口额31.898万亿里拉,出口额26.646万亿里拉,分别只占全国的11.88%和8.73%。按1985年价格计算,1984年南方固定资本投资51.809万亿里拉,占全国固定资本投资的31.1%,1994年下降为46.715万亿里拉,在全国的比重下降到26.1%。1994年北方失业率为8.1,而南方高达21.1%,特别是青年失业率竟达54.7%。南方的工业化程度与北方的差距仍然很大,加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仅为北方的78.3%。

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至今之所以仍然很大,原因是相当复杂的。南北差距的形成非“一日之寒”,要彻底消灭它还需几代人的努力。另外,南方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向北方工业提出了巨大的需求,实际上为北方加快其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新的机遇。这符合发展规律,无可非议。但从政府开发南方政策来讲,也有其不足和失误之处。

第一,急功近利的思想有碍南方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一些政策制定者认为,只要在南方建设几个大型重化工厂,就可以迅速提高南方的工业化水平。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的兴建确实在短期内较快改变了南方的某些工业指标,但这类工业的发展并未为失业严重的南方增加足够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国家对这些新建工厂从原料、设备到产品销售都提供了优惠条件,忽视了对本地原有中小企业的帮助和支持,从而使许多中小企业因缺乏技术、资金和原料而受挫。外来企业由于缺乏大批中小企业的协作配合,也就变成了“沙漠中的教堂”(意境虽好,但无用)。1973年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南方大型企业陷入困境,变成了国家财政的一个沉重包袱。当时,还有一些人认为,南方人到北方工业发达地区劳动赚钱,不仅是提高收入、拉平南北人均收入水平最便捷的途径,而且可以为政府节省大量财政补贴。因此,南方劳动力北上得到了鼓励。对劳动力过剩的地方,或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地方,“向外移民”确实是改变人均收入的一种好办法。但是,在大范围长时间出现大批量向外移民的做法并不可取,不仅是因为它掩盖了一个事实,即南方为北方花钱培养了大批廉价劳动力,更重要的是,由于大批移民,降低了南方劳动力供应的质量,反而有碍于外部资本南下,最终影响了南方工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第二,意大利开发南方政策在改善社会环境、提高人口素质、支持技术革新和先进第三产业发展等方面力度不够。对企业来讲,选择建厂新区位不仅要考虑可取得的收益,同时要考虑“安全”。战后,意大利政府为吸引外部资本投向南方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但由于没有重视社会环境的治理,活动猖獗的黑社会使大部分外部资本望而却步。南方的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比北方差得多,这明显有碍于创业精神的培养。那不勒斯一银行家告诉我们:“在北方,多一个男人多一份力;而在南方,多一个男人多一张嘴。”这形象地说明,政府促进南方工业化进程40多年,但在更新南方人传统观念,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方面成效不甚理想。

第三,对先进第三产业的发展重视不够。战后,意大利南方的第三产业发展很快,无论是在本地区就业人口中的比重,还是在本地区增加值中的比重,都超过60%。但是,南方的第三产业主要是商业、旅游业等普通部门,先进三产企业很少。意大利先进第三产业全国联合会主席罗萨里奥·阿列桑德雷洛认为,“革新和国际化是发展先进经济的关键,而先进第三产业是引导革新和国际化的战略部门之一。”南方之所以落后,先进第三产业不发达是重要原因之一。在意大利,50%的先进第三产业分布在北部(不包括中部),而南方不到10%。阿列桑德雷洛主席说,“诚然,工业少的地区对革新服务的需求就少。但是,我们不应该停留在这种观念上。”先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南方地区的工业发展,政府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经济世界》杂志1996年5月6日)

四、对解决我国地区经济不平衡的启示与建议

(一)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不仅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步伐,而且有可能引发社会和政治问题,甚至威胁国家的统一,因此对其不可掉以轻心。意大利实现民族统一,成为独立的国家,经历了一个极不寻常的历史岁月。无论是北方的政治家,还是南方的政治家,都未曾有过将自己所在的地区划在意大利版图之外的想法。他们怀着同样强烈的“意大利意识”,共同为民族统一进行了长期浴血奋战。但是在实现民族统一100年后的今天,国家发展了,富裕了,进入了资本主义七大工业国之列,却在北方某些地区开始泛滥反南方主义。北方地方主义甚至成立“帕达尼亚政府”,要求独立。向意大利这样一个基本上单一的民族尚且如此,如果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严重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就更可能构成引发民族分裂的一个巨大潜在因素。

(二)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由政府担任此重任。推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应是政府对全国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但这是一项费事不讨好的工作:落后地区会埋怨政府对其不重视,干预不得力;发达地区会指责政府拿走的多,给予的少。从意大利开发南方的情况来看,人们往往对政府的有关举措评头品足,而给予肯定的则不多。但是,政府必须在各种意见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不懈地推动落后地区的发展。另外,我国地广人多,一个省(或自治区)就相当欧洲的一个国家。同处西部地区,但各省(自治区)的落后程度不一样,导致落后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因此,仅靠中央政府制定的开发政策不够,还要调动地方(省或自治区)政府的积极性,实行两级政府开发制度。中央政府主管跨省市的或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和工业项目建设,制定国家级的宏观调控优惠政策。省(自治区)政府主管本地区内的二级基础设施建设,及本地区开发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三)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稳扎稳打。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是个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它不仅涉及经济方面,而且还涉及社会环境的改善、人口素质的提高、传统观念的改变,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从意大利开发南方的经验教训来看,那些急功近利的做法,尽管在短期内改变了南方的某些工业指标,但从长远来讲,影响了落后地区的稳定发展。

(四)实现工业化是改变落后地区面貌的必要途径。今天,我们仍然处于工业革命所开创的工业时代;从本质上讲,任何先进国家所取得的成就,无一例外的都是工业部门所取得的成就。意大利南方之所以说至今与北方相比有很大差距,主要还是因为工业发展不够。我国西部尽管有许多大型工厂,但从总体上讲,工业远远落后于东部。要发展西部,就必须促进那里的工业化进程。在促进西部工业化进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工业相对薄弱、但富有发展潜力的地立建立“增长中心”,以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落后地区面积。“增长中心”应选择在中等城市,这是因为:与小城市相比,中等城市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建设成本和风险相对较低;与大城市相比,中等城市发展余地大,建设“增长中心”不会出现过度集中的弊端;中等城市本身发展潜力较大。应集中力量支持和刺激“增长中心”的发展,使其尽快在工业发展、技术革新、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成为周围地区的“带头人”。2.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最突出的直观特点就是小。这既是它的优势,也是它的劣势。要想使这种劣势得到抑制,优势得到发挥,一是实行专业化生产,二是依靠社会化服务系统的支持。在中小企业比较活跃的地区,应把支持政策重点放在促进中小企业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系统的建设上。3.健全法制,铲除腐败土壤,提高政府干预的效率。在开发南方的过程中,意大利执政党的一些官员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向承包公共工程的公司索贿,使大量开发基金落入私人腰包。这些腐败行为被揭发,引起国民的愤怒,几个传统执政党均名声狼藉,在1994年全国议会大选中一败涂地。这种教训难道不应该引以为戒吗?

标签:;  ;  ;  ;  ;  ;  ;  ;  ;  ;  

意大利南北发展不平衡及其启示_意大利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