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焉耆医院麻醉科 841100
【摘要】目的:分析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膝关节以下手术麻醉效果。方法:2018年1月~5月,医院收治的择期膝关节以下手术患者8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入组40例,对照组腰丛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结果:观察组改变麻醉方式,并发症、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术后开始训练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医师麻醉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膝关节以下手术,可以提高麻醉质量,对那些麻醉质量要求较高的对象,可能从复合麻醉中获益。
【关键词】膝关节;老年人;麻醉;腰丛;坐骨神经
老年人麻醉风险高,对麻醉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老年人膝关节以下手术多为小手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开展康复的条件较好,在选择麻醉方式时,不仅需要考虑麻醉效果,还需要考虑其是否有助于早期康复训练的开展。本文采用对照研究,分析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膝关节以下手术麻醉效果以及对康复的影响。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1月~5月,医院收治的择期膝关节以下手术患者入组。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ASAⅠ-Ⅲ级;③小手术,预计手术时间<2h;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预计手术时间≥2h;②急诊手术;③严重的未进行控制的糖尿病等重大疾病;④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疾病。入选对象8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69.5±5.2)岁。身高体重指数(22.8±1.6)kg/m2。ASA分级:Ⅰ级32例,Ⅱ级48例。根据入院顺序抽签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40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BMI、AS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入室后建立Sp02、NIBP、EKG监护,给予咪唑安定1mg,芬太尼25-50ug。单纯的腰丛神经阻滞,按照 PMTS-ITS 法进行腰丛的超声成像,观察到腰丛神经后,在探头外缘,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将穿刺针连接刺激器,采用平面内技术进针,进针过程中确保针尖始终显影,刺激器初始电流设为 1mA,超声直视下观察到针尖靠近目标神经,并且股四头肌运动产生“髌骨舞蹈”现象,减小电流,至电流减小到 0.3-0.5mA 时仍有上述现象出现,固定穿刺针,注入0.5%罗哌卡因 30ml。如针尖接近目标神经未引出股四头肌运动,则退出穿刺针至皮下,重新调整进针方向。
1.2.2观察组
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完成腰丛神经阻滞麻醉后,进行坐骨神经阻滞,SIMS体位,选择股骨大转子与髂后上棘两线中点垂直向尾侧3-4cm为进针点,回抽无血,注入2ml局麻药物,动作消失,给予缓慢推注剩余的局麻药物。
1.3 观察指标
两组对象改变麻醉方式率,并发症、皮肤感觉异常。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医师麻醉效果满意度VAS评分、术后开始康复训练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感觉阻滞时间等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麻醉方式改变情况、并发症与皮肤感觉异常率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情况
观察组改变麻醉方式4例(10.0%),并发症、皮肤感觉异常2例(5.0%),对照组则为2例(5.0%)、0例(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麻醉情况
观察组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医师麻醉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效果对比(±s)
3 讨论
膝关节下手术的神经阻滞麻醉的方式较多,包括腰丛神经、坐骨神经阻滞、连续下肢神经阻滞、闭孔神经阻滞等,其中腰丛神经阻滞应用最广,相较于椎管内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但麻醉的质量控制难度较大,这一点程度上可能会影响手术的顺利开展。为达到满足的麻醉效果,追加药物又可能会增加药物中毒风险。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腰丛阻滞麻醉,医师麻醉效果满意度为(7.1±1.2)分,麻醉质量有待提高。
坐骨神经相较于腰丛神经阻滞,作用更明确,适合下肢后部、足外侧、背侧以及足底手术麻醉应激术后镇痛,减少腰丛阻滞麻醉药物,提升麻醉的效果,研究中观察组医师麻醉效果满意度明显更高,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也明显延长。提示复合麻醉有助于更为平稳的起效,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维持稳定的麻醉效果。
从术后情况来看,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康复指标术后开始训练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复合麻醉对术后的影响不显著。不会影响老年人下床活动,这有助于降低血栓、下肢肿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一项对比研究显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术患者血浆S100β水平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复合麻醉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麻醉效果从而减轻术中应激,这对于术后康复有积极意义[1]。
需要注意的是,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术对麻醉医师的操作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穿刺的失败风险较高,本文为对照研究,技术控制好,失败了较低。在实践操作中发现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术失败率可以达到20%,需要加强麻醉质量控制,明确适应证、加强穿刺技术质量管理,如合理的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提高穿刺成功率[2]。
小结: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膝关节以下手术,可以提高麻醉质量,麻醉不良反应发生分险小,不会影响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参考文献】
[1]龚灿生,赵若光,俞增贵,等.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髋关节术后认知功能与血浆S100β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12):1172-1174.
[2]朱贵芹,朱霞,郑闽江,等.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危重患者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11):1091-1093.
论文作者:贺学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9
标签:坐骨神经论文; 膝关节论文; 手术论文; 时间论文; 对照组论文; 神经论文; 效果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