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研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_研究性学习论文

“意象研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_研究性学习论文

“想像研究”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想像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研究性学习具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开放性。这里所指的开放性既包括了学习内容、又包括了学习时空,它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主体地位,结合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联系实际,从某一个小论题入手,在最为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挖掘素材,拓展空间,大胆发挥自己的想像。在联系实际的基础上进行想像这一创造过程,融“研究”、“想像”于一体,既增强了研究性学习的趣味性,又使研究性学习得以深化、拓展,笔者称之为“想像研究”,它值得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一试。

首先,我们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来进行尝试。试想,如果我们老是把学生禁锢在“你必须这样写”、“你只能这样想”的框框中,那么所谓“创造”从何而来呢?只有给予学生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自由发挥,惊喜才会不断。面对《二十年后……》这样的作文题目,省略号里究竟包含了多少学生所喜欢的内容呢?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知识积累,自然、环境、社会、科技、文艺、教育、军事、经济……想到什么都可以,我们就可以试着引导学生进行一番有趣的想像研究。如有的学生从“交通拥挤”的角度出发,写到自己在二十年后发明了能在空中飞行的车,能在墙上停的车,其想像力之丰富,老师也自叹不如。由此可见,学生对科技发展这一内容是感兴趣的。当然,这样的想像,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与“研究”搭钩。不妨这样作进一步引导:你能驾驶这样的车吗?驾驶这样的车辆,那感觉一定会很爽,是不是?你再研究一下,该怎样驾驶它。当学生具体到某天下班堵车他怎样让车飞起来,停车时没车位他又怎样把车停到墙上的细节时,“想像研究”的内容便无限丰富了,其过程与方法也真实可感了。要做到这一点,最主要的工作还得做细到“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些?”“为什么要这样想?”离开了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离开了学生原有知识与经验,不可能要求学生的大脑中有多少亮点。所以教学要面向儿童的生活世界,面向社会实践。如喜欢花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自然知识想像研究二十年后自己是如何利用自己的先进方式让花保鲜的,热衷于环境保护的孩子研究如何运用自己知识制定环保措施维护环境,二十年后达到了怎样的目的等。“研究”与想像挂上钩,“创新”、“创造”便多了些吸引力。

其次,针对学生在是非观念、价值取向上的局限性,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帮助。由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现在有的孩子已经在物质化的社会环境中过分注重攀比。如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对这种现象表示了担忧,她认为同学间一味地攀比是不对的。但我认为,只把一件事表述出来显得有些苍白,于是,我引导她想想该怎么面对这样的问题,说说自己的想法。她说来说去还是我们应该反对这种现象、该怎么怎么做等。第二次批改时,我想,一定要让孩子对这样的问题作一个评判。这又难为她了。我就换个思路,引导她只摆出问题及自己的研究,把“该怎么做”的问题呈现出来,大家讨论。结果,第三次交来的草稿使我又惊又喜。她用小说的形式描写了二十年后一次同学聚会时,自己手拿“心灵之约”请柬处处面对的却是攀比穿着打扮、身份地位的同学,最后自己默默地在请柬上打了个问号后独自离去。结尾一句:“我鼻子一酸,眼泪就簌簌地滚落下来。”让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当我给全班孩子读这篇习作时,孩子们默默地听着,没有半点声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单向思维变成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一篇习作,把一个看似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摆了出来。又是一次看似无结果的“研究”吗?实则不然,对问题孩子们有了自己的认识,各自的心灵都受到了触动。一篇经想像研究创生的佳作,对孩子们价值观、是非判别能力作了正确引导,意义深远。

第三,“想像研究”的过程要体现于知识积累的过程。前文提到,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具有开放性特点,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结合实际鼓励孩子们首先在确立想像内容的前提下,放手自己去查阅相关的知识资料,了解此方面的现状,分析其发展趋势,并能根据这些实际情况进行想像研究,那么,想像的合理性就有了依据,而“研究”的过程也就不再空泛和苍白了。如当学生确定《二十年后的滇池》这一题目时,我让他自己去利用各种手段了解滇池的过去、现在,想出自己认为可行的治理方法,然后想像经过按自己的想法治理后的滇池的未来,以及自己的感受等。当他最后满意地交来作文稿时,我又加了一句批注:你能大胆地把你的好方法寄到有关治理部门吗?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感受和体验了查找资料、积累知识的乐趣。又如有的孩子在写二十年后回到学校时发现:老师已退休了,正在家带小孙子呢。乍看之下,觉得好笑,我今年才26岁,20年后我怎么就退休了呢?这是一个小小的偏差。好笑之余,我让该生回家找父母了解教师退休年限和告诉她我的真实年龄,并让她根据这一资料重新进行想像。第二次,她的作文写的是二十年后回到母校,发现我当上了校长,正在升旗仪式上讲话呢。

研究性学习是相对接受学习来说的,它的范围、空间很大。我们不妨让它衍生出更多的“××研究”方式,活学活用,益莫大焉。

标签:;  

“意象研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_研究性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