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研究论文_韩腾达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研究论文_韩腾达

(中共阜阳市颍泉区委党校,2360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事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局。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乡风文明既传承古朴乡间民风,又融于现代文明风尚,乡风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又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保障。新时期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下大力气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弘扬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刻不容缓。

一、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现状

当前,作为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乡村,文明程度依然不高,乡风文明还处于宣传多落实少的阶段,距离抓实抓牢抓出效果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层组织重视不够,发挥作用不充分

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对乡风文明建设重视不够,一些干部片面的认为,乡风文明建设是“软指标”,对工作开展领会不深不透,没有抓手,缺乏必要的办法和措施,致使乡风文明建设在乡村落不了地生不了根。加之一直以来乡、村两级工作任务繁重,特别是村一级干部,处于工作推进的最前沿,各项工作任务繁重,使他们无暇顾及乡风文明建设,造成了乡风文明建设仍然只停留在表面,实际效果不明显。

(二)乡村教育整体水平不高,农民自我提高动力不足

政府对农村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教学设施落后,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尽管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偏远地区任教、支教,但收效甚微,许多偏远的乡村面临招不到老师、招到了留不住老师的尴尬,教师之间学习交流不够,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偏低,难以满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多数家庭对孩子的人生缺乏规划,大部分孩子甚至是一些成绩不错的孩子没能坚持读书,过早的加入到务工大军中去,成立家庭的“顶梁柱”。这种观念直接造成了农民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农民的综合素质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短板。

(三)传统美德、公序良俗缺失,农民价值观扭曲。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导致乡村结构变化,农民的价值取向悄悄发生了变化,传统美德受到了冲击。当前,农村铺张浪费、炫富攀比、大操大办等陋习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而农民本身也深受其害。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一些地方给男孩“剃辫子”成风,而背后的目的除了人前显示自家孩子的金贵,更多的是追求“份子钱”带来的经济利益;有的地方结婚礼钱动则几十万,很多男方家庭出现了“因婚致贫”的现象,争相效仿之下,无形中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村老年人得到的关心不够,养老问题越发凸显,尊老敬老的氛围有所淡化,甚至出现几个孩子都不愿承担赡养责任的现象,薄养厚葬现象在一些地方比较普遍。

(四)文化阵地建设不足,乡土文化传承不够。村内文化基础设施落后,而且现有的设施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条件较好的村,在政策支持下建有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场所,但因为宣传引导不到位,致使文化场所发挥作用不充分,一些村的农家书屋管理不到位,处于半开放甚至不开放的状态;文化广场使用率不高,文体器材后期维护不到位,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一些优秀的地方戏曲、小调、手工制作等面临无人继承而失传的窘境,应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

(五)村庄建设缺乏规划,人居环境脏乱差。村庄房屋建设缺乏规划,布局凌乱,弃之不用的老旧房屋随处可见,宅院荒草丛生;厕所建设标准不一,整个村庄极不美观。一些农民习惯于在房前屋后堆放杂物,且混乱无序,有的直接堆在了路上,影响交通,存在安全隐患。一些偏远农村地区,道路未硬化到户,雨雪天气出行困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村庄垃圾收集设施不完善,管理不科学,加之农民环保、卫生意识较差,垃圾随意乱扔,污染了沟塘河渠,一些农民室内物品摆放杂乱,未能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也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难点。

(六)乡情观念淡薄,集体凝聚力不强。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让农业生产变的更简单,不再需要相互帮忙也能完成,农民之间交流的少了。很多农民外出打拼挣钱,渐渐的回来的机会少了,让人与人之间变得逐渐陌生。随着家庭收入差距的拉大,生活水平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彼此之间有了隔阂,没了共同语言和话题,感情逐渐变淡了。很多村庄白天冷冷清清,就连召开村民代表会都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住在一个村庄,人与人之间也不常见面,让农民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凝聚力越来越差,严重影响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

乡风文明建设要传承发源于乡土、潜藏于乡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富有特色的民间习俗、优秀的家风村风等,让农民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升生产生活质量,体会到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引领作用。选优培强村两委班子,提升认识,抓实抓牢乡风文明建设,强化对干部的管理监督。村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整治规矩,带头与不良现象作斗争,突出引领带动作用,管好自己的家人和孩子,充分运用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这个绝招,通过干部自身带动亲友、邻居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和歪风邪气。

(二)抓实农村义务教育,提升农民文化水平。对乡村中小学,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在教师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要充分考虑乡村教师的实际情况,不能搞“一刀切”,在兼顾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鼓励优秀教师留在乡村任教、奉献乡村支教,让教师充分感受到党的关心和厚爱,充满获得感,让尊师重教在乡村落地开花,让教师愿意把青春和热情奉献给乡村,安心踏实教书育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农村孩子,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文化水平偏低的问题。

(三)营造良好乡风民风,树牢农民乡情观念。对生活中发现的好家风要广泛宣传,给予充分的肯定,发现培养一批热心公益、团结邻居、家风文明的先进典型,引领带动鼓励群众团结互助,奉献公益,开展好“好婆婆”、“好媳妇”、“五好家庭”评选活动,把新风尚、好做法立起来,固化下来,敦风化俗。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实施“引凤还巢”工程,让外出务工创业的成功人士、优秀农民企业家回乡投资创业,运用好“传帮带”,增加农民收入,树牢乡情观念,推动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四)提升文化保护意识,传承发扬乡土文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抓住“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文化熏陶一方人”这个工作关键,筑牢乡土文化的根基。宣传好保护传承乡土文化的政策,提升农民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变旁观者为参与者。发现和培养农民带头人,引领更多的农民成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扎根乡村、有乡土情怀的新农民。对当地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大保护力度。充分保留和发挥好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提升农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保护好文化遗产,着力培育好发展好戏曲、手工制作等具有影响力的地方乡土文化品牌,依托古建筑、老街老路等把乡土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之中,使乡土文化以活态化的方式得到更好传承和保护。

(五)合理规划农村建房,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在现有

村庄的基础之上,对新建房屋进行合理规划,严格履行审批手续,避免私搭乱建。结合村情实际,合理开展好村容村貌整治,避免千村一面,在保护好村庄的特点的基础上,做好废弃宅基地复垦利用。积极做好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疏通沟渠河塘,因地制宜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加大改水改厕力度,强化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管理,引入社会竞争机制,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外包,落实跟踪督导机制,引导农民讲卫生讲文明,让农民成为参与者和监督者,共建美好家园。

论文作者:韩腾达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研究论文_韩腾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