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三建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先后建成了8万多座大、中、小型水库。同时,在农村农闲时候,大部分的农村劳动力都被动员起来修建沟塘渠堰,这些在农村村边周围的水利设施的建设,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只是由于近些年来,水利建设的中心是整治大江大河,忽略了农村水利的建设。所以,这么多年来,许多农村的水利设施已经老化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因此才会出现一到夏天雨季,就发生涝灾,一到春夏交替的旱季就无水可用的尴尬现象。
关键词:水利工程;原因;对策
1.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工程、设施老化严重
我国农村水利设施大部分是在上世纪的60至70年代所建成的,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施工条件的限制,工程建成时就存在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等问题,而且有经过了这几十年的运行,现在大部分的农村水利设施已经到了工程设计年限,进入更新、改造时期,工程年久失修,设施报废严重,早已经不能担当起服务农村发展的任务了。
1.2 重视程度不够
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都在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大约每年都有一千多亿元的水利建设资金。可是,农村水利建设在整个水利建设中一直被忽略了。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农村水利工程及设施的维护也就无从谈起了。
1.3 工程建设及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进行农村水利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工程规划不合理以及工程建设中的纠纷等,常常会导致工期的延长,甚至会导致整个工程的停建。在工程建设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及进度。
1.4 工程质量不高
农村水利工程设施大部分是在上世纪的60年代至70年代建成,受当时各个方面条件的限制,工程的质量不高,再加上年久失修,因此工程的实际工作效益并不高。近些年来,虽然国家也加大了对农村水利设施的资金投入,但是整体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新建的农村水利设施,大部分都是有当地的农民自己建设的,没有正规的施工设计单位参与其中,而且,这些工程也没有正规的质量检查部门。由于农村水利工程设施没有技术支持,这些新建的工程整体质量不高,远远达不到要求。
1.5 缺少统一规划
目前,农村水利工程有水利部门工程、发改委的以工代赈工程、农业管理部门的土地整治项目、财政部门的现代农业项目,这些项目涉及到农村各项水利建设工程。但是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缺少统一规划,导致农村水利项目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
1.6 没有专业的人才队伍从事农村水利建设
由于在农村从事水利建设的条件比较艰苦以及回报比大项目少很多,因此从事农村水利建设的人才或者是设计单位很少。再加上在农村的工作条件差,待遇不好,很多水利专业的大学生宁可选择去施工单位呆上几年,也不愿意到农村去从事水利建设。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才导致农村水利工程设施质量不高,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2、加强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的对策
2.1扩大水源,增大贮量
我国是世界13个严重缺水国家之一,特别是西北地区和华北平原农区平均降水500~650mm,只靠自然降水很难保证粮食的可持续增长。因此,应采取跨地区西水北调工程的规划与实施,以扩大水源,提前研究“溯天运河构思”。可从雅鲁藏布江筑坝,把水位提高到海拔3588m,能将2000亿m3水引入黄河,再利用黄河小道,把水引入西北、华北缺水区。经青海湖调蓄,把水输入新疆盆地和河西走廊及晋、冀、辽、蒙北平原。“大西线”调水方略如能实现,我国西北华北平原缺水问题会得到彻底解决,工农业的生产才能持续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加强农村水利基础建设,扩大旱地浇灌
优良的水利设施是确保农业均衡用水和粮食增产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温室气体排放,气温增高,干旱灾害将更加严重,为了抗旱夺丰收,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扩大旱地浇灌,通过以奖代补,以工代偿。多渠道筹措资金,每年利用冬春农闲时间,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社进行水利基础建设,整治病塘病库,维修和兴修引水渠道,改善小型雨水集蓄工程,做到排水有沟、蓄水有池、沉沙有凼、护坡有草,增加农业供水能力,扩大旱地浇灌面积,改变目前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其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
2.3植树造林,搞好生态工程蓄水
为了解决我国工农业缺水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把林业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对现有荒山荒坡分期分批进行绿化,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营造水保林、用材林、经果林,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不断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涵蓄水源,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增强农业抗御干旱能力,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2.4发展节水农业
农业是用水大户,目前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70%左右。由于输水管道和渠堰遭损毁,年久失修,在农业输水过程中,有30%~40%的水渗漏浪费,因此修好渠道、发展节水农业、减少农业用水量、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对缓解我国用水资源短缺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节水农业是以节约用水为中心的农业,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涵,其核心是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如改目前的大水漫灌、串灌为滴灌、渗灌、喷灌等措施,能充分提高农田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益,保持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2.5 努力发展小型农村水利设施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主要指灌溉面积小于1万亩、除涝面积小于3万亩、库容小于10万立方米、渠道流量在1 立方米/秒以下的用于农业生产的水利工程[1]。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设施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小水库、塘坝、水池等蓄水设施,小型拦河闸坝、引水闸、截潜流等引水设施,渠道、管道、闸门等输水配水设施,渡槽、隧洞、倒虹吸、桥、涵等交叉建筑物,泵站、机井等提水设施,灌水沟、畦、喷灌、滴灌、闸管等田间灌水设施,保护村镇、农田的小型圩堤、河道堤防等防洪设施,排水闸、排涝泵站、排水沟、地下暗管等排涝降渍设施,乡村自来水厂、水窖等生活供水设施。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在夏秋雨量充沛时,农村水利设施却蓄不上水;而在春夏交替的枯水期,却提供不了农业需水,甚至连人的正常用水都满足不了。可见,我国的农村水利设施真的该更新换代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农村公共工程,是农业和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公益性。因此,我们要努力的发展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做到便民、利民。
2.6 发动广大农民参与到农村小水利建设当中
由于我国的农村水利设施大多数是在建国初期建成的,年久失修,早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对农村水利设施进行维护和更新。可维护和更新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我们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农村水利建设当中。上世纪,之所以会出现水利建设的高潮,就是因为广大农民的参与。因此,我们可以效仿那时的做法。对于农民自家用的微型工程,实行“自建、自管、自用”的体制;较多农民受益的小型公共水利工程,推行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体制。总之,我们要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农村小水利建设当中来。
2.7节能减排,防治水土污染
为了防止我国水土继续受到污染,在工业上要节能减排,控制工业“三废”直接排放,要严格执行《水法》和《水土污染法》。对污水要通过化学处理,回归利用,灌溉农田,使污水资源化,达到既增加供水量,又治理污染,这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农业上要推行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多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提倡生物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通过上述办法防治水土点源、面源污染,缓解城市农村供水矛盾。
3、结论
总之,发展好农村水利,可以增加我国农田灌溉,让农民脱离那种靠天过日子的时代,扎扎实实搞好农村水利,农村水环境才能改善,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才能提高,从而促进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使农民群众在水利发展中更多收益,确保农民安居乐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论文作者:冼明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农村论文; 水利建设论文; 设施论文; 水利论文; 农业论文; 工程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