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雯[1]2004年在《干旱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以和田河流域天然森林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是目前生态学、地理学等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将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应用于深居内陆腹地,气候干旱的和田河流域,计算其天然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的评估,是本论文研究的中心,也是创新点所在。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和实地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指标,对和田河流域森林生态效益进行评估,较为细致得计算了森林生态系统7大类间接生态服务价值和5类直接服务价值。经过对和田河流域森林生态系统定量评价、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主要成果:(1) 和田河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值是2960.62-2963.19亿元/a。研究区森林单位面积的服务价值比全国水平高。胡杨林、柽柳、胡杨疏林地,3种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以柽柳灌木林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最高,其次是胡杨林。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始终要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前提;以生态服务价值的计算结果为依据,向环境管理部门提出环境管理建议若干。
李青, 王娇, 李博, 徐崇志[2]2016年在《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货币化评估——以塔里木河干流胡杨林为例》文中指出生态系统的状况与人类福祉息息相关,而制定相关保护政策逆转生态系统服务退化趋势的有力保障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系统准确的货币评估。文中从塔里木河流域大尺度,量化胡杨林对整个荒漠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结合小尺度实验数据修正了部分核心功能的物质与价值当量,测算结果精度提高;塔里木河区域43.93×10~4hm~2的天然胡杨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402.75×10~8元,其间接价值中保护土壤、涵养水源与气候调节、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凸显,占到总价值的96.54%,对改善与修复区域生态系统的敏感性与脆弱性作用明显;胡杨林林冠、枯枝落叶与林下土壤的持水能力大大提高了整个荒漠生态系统水文效应的平衡。随着降雨与洪水增多,林下灌木与草本植被盖度与种类显着提高。有效发挥荒漠河岸林在绿洲生态系统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是维持南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张统[3]2008年在《小水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小水电作为一种无污染、可循环利用的能源,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因如此,中国在小水电发展的不同时期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小水电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由于小水电的经济评价中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评价缺失,造成小水电上网低定价机制,从而导致了小水电站运行和维护困难,以及在电力市场中缺乏竞争力。鉴于此,怎样定量且准确地评估小水电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变得非常重要,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学者对小水电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的研究非常之多,但研究内容以概括性的描述分析和定性分析为主,即使存在一定的定量分析,由于数据收集较困难,也只是衡量其生态效益中的使用价值部分,且这些研究都是从供给侧来评估小水电的效益,尚未从微观层面即需求侧来评估其效益。考虑到小水电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自身复杂性,本研究尝试从需求侧,即从享受小水电生态系统服务的人们的角度,采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条件价值法(CVM),通过询问人们保护小水电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的支付意愿,从微观层面评估小水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从而将其生态效益和部分社会效益纳入到定量分析的框架之内。本文首先在介绍小水电、生态系统服务等一些基本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小水电效益评价的研究进展,以及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领域的研究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CVM评估的研究现状以及CVM的原理和方法,我们可以发现小水电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定量评价的缺失以及CVM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尤其是非使用价值的优越性;其次,设计了二分式CVM问卷对浙江省通济桥小水电周围的农村及城镇地区的647户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受访者对通济桥小水电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受访者对环境的认知态度以及受访者个人和家庭社会经济特征;再次,在对获得的微观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人们支付意愿的因素;最后,针对单边界二分式CVM问卷和双边界二分式CVM问卷,分别用二元Logit模型和累积Logit模型对具有正支付意愿人们的支付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导出两种问卷模式的平均WTP和其置信区间。研究结果表明:条件价值法在评估诸如生态系统服务等非市场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尤其是占总价值很大比例的非使用价值方面具有显着优势;人们所属地区、是否有过自愿捐赠行为、家庭属性、职业、年龄、家庭年收入、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了解程度以及对保护通济桥水库生态环境的认知态度等因素会对人们的支付意愿产生显着性影响;人们所属地区、是否有过自愿捐赠行为、家庭属性、CVM二分式问卷的初始投标额、家庭年收入、受教育程度、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了解程度以及对通济桥水库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体满意度等因素会对具有正WTP人们的支付能力产生显着性影响;单边界二分式CVM问卷估计的平均WTP值为每户每年141.05元,95%的置信区间为每户每年[118.47,166.79]元;双边界二分式CVM问卷估计的平均WTP值为219.52元每户每年,95%的置信区间为每户每年[204.41,236.22]元;单边界二分式CVM问卷的95%置信区间范围是双边界的1.5倍左右,说明双边界二分式CVM问卷能够提供更多关于受访者的信息,从而提高WTP的估计精度;根据双边界二分式CVM问卷的估计结果,通济桥水库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约为1554万元。为促进小水电的健康发展,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领导:第一,加大小水电开发的监管力度,维护小水电的合理、有序开发;第二,完善小水电开发的环境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加快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第叁,发展经济,加大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第四,扩大相关政策制定中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提高政策的透明度。
王吴续[4]2014年在《塔里木河胡杨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胡杨是干旱荒漠区唯一能建群的古老乔木树种,是天然荒漠植被的骨骼。由于不合理的资源使用,造成胡杨林严重衰退,沙尘暴增多,土地沙漠化加剧。经过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封育林区等保护措施,胡杨林衰退趋势得以遏制。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强调在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作为生命支持系统,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服务,胡杨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维护荒漠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天然屏障作用。从微观角度分析影响胡杨生长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在系统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和评估方法之上,用价值量方法测度塔里木河典型区胡杨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使用价值。运用模拟市场法中的条件价值评估(CVM),借助问卷和访谈的调查方式,评估塔里木河不同区际居民对保护胡杨林的最大支付意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塔里木河胡杨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非使用价值。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研究视角,用货币方式体现胡杨林的生态功能大小,探索影响其价值大小的原因。为合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树立居民生态文明理念提供借鉴和参考,对塔里木河流域内不同区际的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1)胡杨的生长状况是影响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挥的基础,从自然及人为角度分析了影响胡杨生长的因素,水文是影响塔里木河胡杨生长的决定性因子,胡杨生长状况反映了地表及地下水资源状况。(2)叶尔羌河至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由西向东成一条曲线,在源流区、干流上游、干流下游的团状集中居住生产区域分别选取53团、13团、34团作为研究区,该区域胡杨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的使用价值约为56.31亿元,间接经济价值占总价值的99.36%,直接经济价值占0.64%。在各个间接经济价值占比中,突显了保育土壤和涵养水源功能。研究区胡杨林在减缓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天然屏障的保护作用。(3)运用条件价值估算研究区胡杨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非使用价值(存在价值),各团场保护胡杨林平均最大支付意愿值及总支付价值情况:53团人均最大支付意愿金额220.89元/年,最大支付意愿总值463.87万元/年;13团人均最大支付金额499.08元/年,最大支付总值758.60万元/年;34团人均最大支付金额653.20元/年,最大支付总值1077.78万元/年。(4)不同区域的团场居民在支付方式选择和支付意愿有差异,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叁个团场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在53团和13团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个人年均收入、对胡杨林生态效益认知,且都为正向影响,即文化程度越高、个人年均收入越多、对当地胡杨林改善环境作用认知程度越高,越愿意支付货币或者付出劳动去保护胡杨林。影响34团样本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年龄为正向影响,性别、文化程度为负向影响。(5)论文第4章使用了价值量测度方法,估算出研究区胡杨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使用价值,第5章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得到了存在价值。使用价值是从生态过程产生物质的角度出发,非使用价值则是从社会视角,从人们的观念意识出发。人均使用价值53团为2.41X 104元· a-1,13团为1.37X 104元·a-1,34 团 2.14×104元 ·a-1;人均存在价值分别为 220.89 元 ·a-1,13 团为 499.08 元.a-1,34 团 653.2元.a-1,人均使用的价值是人均存在价值109.1倍,27.5倍,32.8倍,比值由大到小依次为:53团>34团>13团。最靠近胡杨林的社会,尤其是在源流区域,人们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还处在低估阶段,生态与经济和生活的关系认识不清晰,环境保护意识有待提升。(6)从塔里木河流域内部看,上中下游在水资源条件、发展水平等方面呈现出非均衡性结构特征。源流区有水资源优势,胡杨林分布面积大、林况好,但是发展水平低,不注重资源合理使用和环境保护;下游水资源匮乏,植被盖度小,胡杨林稀疏,受环境问题长期影响,发展稳定性差,发展潜力小;只有在中游水资源和区位条件适中,形成一定发展优势,居民环保意识高。实现塔里木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坚持以发展为核心,避免生态环境的廉价与过度使用,减少区际间摩擦冲突、环境恶化、差距扩大的问题。坚持时间和空间发展的同步性,坚持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性,促进流域区际间高效和谐、循环再生、协调有序、运行平稳的良性发展。
魏同洋[5]2015年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技术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的支持系统。而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往往只重视生态系统提供的直接的服务价值,而忽略未货币化的调节、支持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造成了生态系统服务的退化与破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有助于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推动价值核算体系的建立,提高环境管理的效率。与国际研究相比,我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相对落后,但我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研究已从学习、模仿向逐渐成熟阶段过渡。评估的内容与服务逐步全面,但鲜有案例从原理、应用等角度来研究不同的价值评估技术间的异同。基于此背景,本文以修水流域为案例研究地,进行了1100份问卷调查,试图对参照Costanza方法、谢高地当量因子表法、CVM、CBC等方法从原理与应用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做有益的探索。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1)综合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研究发展,对国内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技术进行了梳理与总结。(2)在介绍参照Costanza方法及演变、谢高地当量因子表方法及演变的基础上,对两种方法通过社会经济因子系数、生物量因子系数、支付偏好系数、水质水量因子系数、GDP指数、购买力评价等进行了改进与调整,并根据修水流域上游的土地利用情况、改进后的两种方法对案例地进行估值。(3)对CVM进行了单边界二分式加支付卡的形式并加入“不知道”选项的诱导技术改进,并以第一层单边界、第二层单边界、第二层支付卡、叁种不同“不知道”选项双边界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不同模型的差异性,对支付机制与进取市场机制、零支付意愿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同时在问卷中设置受访者对支付金额估值自评确定性问题,通过估值确定性自评与“不知道”选项的设计、后续的CBC环节的设置对受访者支付行为进行了验证。(4)在介绍CBC的原理与发展基础上,运用Clogit模型估计CBC中不同方案中属性水平的影响因素与边际支付意愿的估值。(5)对不同评估技术的比较,包括参照Costanza方法与谢高地当量因子表法的比较、CVM与CBC技术的比较、CVM内部各技术,同时从方法使用的可靠性、精确度、便捷性等角度分析了各方法间的异同。得出的研究结论为:(1)不同评估技术得出的价值大小不同:柘林湖修水上游流域服务每年的价值为,改进谢高地当量因子表法为144.28亿元,参照Costanza最新表法为13.13亿元,CVM双边界0.38亿元,CBC0.53亿元。(2)参照Costanza方法与当量因子表法在大尺度的价值评估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运用便捷但精确度较差。用1hm2农田粮食生产市场价值的1/7来定义1个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可能存在高估的倾向。(3)CVM与CBC在小尺度区域评估中有明显优势,精确度较高,但对研究经费和时间要求较高,增加了方法应用实践的难度。(4)CVM中第一层“不知道”选项的设置较重要,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CVM中受访者估值确定性自评与CBC两个环节的设置,表明CVM中进入假想市场环节“不知道”选项的合理性,根据第一层的双边界和第二层支付卡选择,来验证第二层“不知道”选项设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表明第二层“不知道”选项的设计对估值结果的影响不大。(5)CBC的问卷设计更接近真实的市场,能够清楚地表达受访者对环境产品属性的偏好,呈现出支付意愿的不同组成,且边际支付意愿的求解较简单。
姚娟[6]2014年在《新疆大喀纳斯旅游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消耗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及价值评估、人类行为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生态系统服务消耗等研究主题进行文献梳理,同时开展旅游环境影响问题相关文献分析,确立了研究选题和思路后,在对研究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大喀纳斯旅游区为实证点,采用影像数据的遥感解译、研究区旅游发展实地调研与居民入户访谈等方法,借助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消耗评估模型,从供给与消耗两个层面,对以自然保护区为核心进行旅游开发后的实证区生态系统服务开展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人类需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框架及其价值评估。研究分析了大喀纳斯旅游区森林、草地、冰川-湖泊-河流、城镇乡村、荒漠等类型生态系统结构特征及其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基于人类需要角度进行整合形成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通过遥感手段获得研究区整体及主体旅游区各地类数据资料;利用2007年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评估研究区整体及主体旅游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评估结果可知,研究区整体及主体旅游区2009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额分别为人民币7.7123E+10元和1.1812E+10元;各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中物质产品生产服务价值分别占9.05%和9.36%,生态安全维护服务价值分别占83.31%和83.05%,景观文化承载服务价值分别占7.64%和7.59%;提供服务的不同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占总服务价值分别为50.94%和57.69%;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占总服务价值分别为43.03%和36.14%;湖泊河流等水体的生态服务占总服务价值分别为5.04%和5.86%;荒漠生态服务价值占总服务价值分别为1.00%和0.30%。比较而言,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主体旅游区大于总体区域。(2)居民生态系统服务消耗测算指标框架及其消耗研究。在研究区居民成分及活动特点调研基础上,结合统计资料数据开展当地居民生态系统服务消耗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2010年居民总体生态系统服务消耗达4.36E+19sej,其中村民生产型生态系统服务消耗所占比例最大,占总消耗量的68.2%。从构成来看,物质产品和生态安全维护两类生态系统服务中居民物质产品的生态系统服务消耗比重最大,达到总消耗水平的80.77%;物质产品服务中生产资料生产的消耗水平最高,生态安全维护服务中大气安全的消耗量所占比重较大。研究区叁类居民中村民的生活型消耗水平最高,达90.67%。在不同生活型消耗项目中食物消耗水平是最高的,占总消耗的39.70%。(3)游客生态系统服务消耗结构框架及其消耗量测算。通过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及接待设施建设等数据调查分析,开展游客食、住、行、游、购、娱、废弃物处理七类活动的生态系统服务消耗分析,计量测算游客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消耗。从总量上来看,游客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消耗总量为2.54E+19sej。从消耗构成上看,游客餐饮、住宿、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娱乐、废弃物处理等旅游活动中餐饮活动的生态系统服务消耗水平最高,占总消耗的46.48%,其次为游憩活动的消耗水平,占总消耗量的27.76%。应引起关注的还有废弃物处理的消耗占总消耗的9.84%。从类型看,游客物质产品类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耗比重最大,占总消耗的44.52%,此类服务中又以食物消耗所占比重最大。生态安全维护类生态系统服务消耗占总消耗的比重为27.72%,此类服务中CO2固定和废物吸收处理所占比重较大。(4)研究区生态系统负荷状况分析。借用相关数据指标,通过比较讨论研究区生态系统负荷状况。主要研究结果是主体旅游区生态系统服务的负荷能力系数为15.53,表明研究区2010年处于生态盈余状态;游客的生态系统服务日人均消耗是村民的2.64倍,表明游客个体单位时间内对本区生态系统服务影响更大;旅游季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消耗量达4.77E+19sej,是非旅游季其间总消耗量的1.93倍。(5)研究区村民生计与其生态系统服务消耗的关系研究。将研究区居民消耗中的村民消耗数据与村民生计问题调查数据相结合,阐明村民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特征的同时,讨论不同生计策略、生计资本水平、不同空间和类型条件下村民生产型、生活型生态系统服务消耗特征。村民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村民生计资本总体水平值为0.249,低于0.5的中间状态,各项指标中仅人力资本指标值高于0.5,其他四类指标值均小于0.5,其中物质资本在五类资本中水平最低,自然资本水平也处于较低状态。村民生计策略根据其收入来源及劳动力投入等条件分析,发现可分为参与旅游业型、畜牧业型、旅游畜牧兼业型、其他非农牧业型四种类型。不同生计策略、不同生计资本水平、不同空间和类型条件下村民总生态系统服务及生产型和生活型消耗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分析方面,对村民家庭总体消耗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村民总的生态系统服务消耗中生活型所占比重最大;村民空间分布因素对其生态消耗无显着影响,而村民类型是影响其生态系统服务消耗的因素;村民生计资本类型变量对其家庭的叁类生态系统服务消耗都有影响,两类变量接近线性关系;村民生计策略变量是影响其家庭生态系统服务消耗的因素,其中生计策略对村民生产型生态系统服务消耗的影响最大,但两类变量线性关系不明显。对村民家庭生产型和生活型生态系统服务消耗研究结果表明,村民类型对其干草和水的生产型消耗有影响,村民空间分布对其生产型消耗水平影响不大。村民的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类型是影响村民干草和水两类生产型消耗的因素。不同村民类型对其生活型生态系统服务消耗项目均有影响,但线性关系不显着。而村民空间分布特征对其生活型消耗影响不显着。村民生计资本类型及生计策略类型不同,其各类生活型生态系统服务消耗项目均值水平差异显着,其中生计资本类型的影响程度较大,但两类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线性关系拟合度较差。(6)以自然保护区为核心进行旅游开发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合理消耗的管理建议。从居民环境意识、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村民生计改善、游客管理等方面探讨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合理消耗的管理路径。
王娇, 赵成峰, 陈红梅, 李青[7]2016年在《新疆复合类型植被生态系统效益评估——以阿克苏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植被生态系统在整个生态环境体系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综合运用机会成本和生态服务价值当量等方法评估新疆阿克苏地区五类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测算得2013年总价值为6222.58亿元。结果表明,草地植被是构成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的核心价值,之后依次为湿地植被、林地植被、农田植被和荒漠植被,这与面积及功能发挥的物质量和价值当量有重要联系;土壤保育、气候调节和涵养水源功能对当地环境改善作用明显;特定服务功能在各植被类型中占比存在差异。环境资源货币化、充分保护和发挥植被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将是南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程磊磊, 郭浩, 卢琦[8]2013年在《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荒漠生态系统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代表性生态系统,具有不同于其他生态系统的独特结构和功能。开展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对干旱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以及区域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干旱区的可持续发展。把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防风固沙、土壤保育、固碳释氧、水资源调控、生物多样性保育、旅游文化等6类。在此基础上回顾与评述了相关研究,简要概括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建议加强荒漠生态系统提供的独特服务的价值评估和针对特定地区开展小区域的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以及科学选取与调整价格参数。
佚名[9]2005年在《生态与环境》文中提出P941.712005032654黑河中下游绿洲生态安全变化分析=Analysisonecological securitychangesoftheoasesinthemiddleandlowerHeiheriver/杜巧玲,许学工…∥北京大学学报.自然
王娇, 赵成峰, 李青[10]2015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生态价值评估——以种植-林果-生态林复合模式为例》文中认为文章以新疆阿克苏地区农田、经济林和生态防护林组成的种植-林果-生态林复合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等方法,评估了研究区2008年和2013年该模式生态价值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8年和2013年复合模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236.62亿元和466.33亿元,占研究区当年GDP比例为86.64%和67.33%,且其间接价值远远高于其直接价值;农田间接价值最高,两年中其价值占间接总价值的比例分别高达93.69%和98.33%。其次是经济林,两年中其间接价值减少了4.87亿元。最后是生态防护林,其对农田和生态环境的重要防护与保育作用渐为凸显;复合模式生态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与其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协同有着重要关联,而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作用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干旱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以和田河流域天然森林为例[D]. 杨丽雯. 新疆大学. 2004
[2]. 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货币化评估——以塔里木河干流胡杨林为例[J]. 李青, 王娇, 李博, 徐崇志.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
[3]. 小水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D]. 张统. 浙江大学. 2008
[4]. 塔里木河胡杨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D]. 王吴续. 塔里木大学. 2014
[5].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技术比较研究[D]. 魏同洋. 中国农业大学. 2015
[6]. 新疆大喀纳斯旅游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消耗研究[D]. 姚娟. 新疆农业大学. 2014
[7]. 新疆复合类型植被生态系统效益评估——以阿克苏地区为例[J]. 王娇, 赵成峰, 陈红梅, 李青.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6
[8]. 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 程磊磊, 郭浩, 卢琦. 中国沙漠. 2013
[9]. 生态与环境[J]. 佚名. 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 2005
[10]. 新疆阿克苏地区生态价值评估——以种植-林果-生态林复合模式为例[J]. 王娇, 赵成峰, 李青. 林业经济.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