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审计概况_政府审计论文

中国政府审计概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政府论文,概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政府审计:1、西周时期萌芽;2、秦汉实行上计制度;3、隋唐设比部;4、宋代设审计院;5、元明清时期审计职能并入御史监察机构;6、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党政府设审计院颁布《审计法》。

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1、1932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中华苏维埃中央审计委员会;2、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颁布《审计条例》。

新中国政府审计:1、1949.10-1983.8,未设立政府审计机关,由财政部门行使监督职能;2、1983.9,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成立;3、1994.8《审计法》正式颁布;4、1997.10,《审计法实施条例》发布。

(二)法律地位

中国《宪法》确立了审计监督的法律地位:

——《宪法》第91条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宪法》第109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

——《宪法》还规定:审计长为国务院组成人员,审计长的人选由国务院总理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决定,国家主席任免。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行政首长为本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任免,没有违法失职或者其他不符合任职条件情况的,不得随意撤换。

(三)审计体制

注:“→”表示中国各级政府间上下级关系。

“→”表示审计机关上下级间为业务领导关系。

1、中国审计机关设在政府,是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部分;2、审计署是国家最高审计机关,同时也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的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对国务院负责并报告工作;3、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在本级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

(四)职责权限

主要职责:审计;提出审计结果报告;提出审计工作报告;专项审计调查;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

基本权限:要求报送资料权;检查权;调查取证权;行政强制措施权;提请协助权;移送权;处理处罚权;通报或公布审计结果权。

(五)内设机构

(六)审计程序

1.审计计划:开展调研、计划编制、计划审批、计划调整、制定审计工作方案;2.审计准备:组成审计组进行审前调查、编制审计实施方案、进行审前培训、制发审计通知书;3.审计实施:实施审计检查、实施审计取证、编写审计日记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审计工作底稿、汇总审计资料、编写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对象意见;4.审计终结:报送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和被审计对象的反馈意见、审计机关审议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和下达审计决定、监督审计决定执行和跟踪督促审计意见落实、审计归档。

(七)审计工作

1.队伍建设

①重视领导班子建设,严格录用、考核和晋升程序,选拔任用人才;②加强培训,构建起审计干部终身职业教育体系;③实行审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与评审制度,举办推广ACCA、CGA、CISA和CIA等国家资格考试的培训;④2005年,审计署启动人才工程建设,以提高审计机关业务能力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的审计领导人才、审计专业人才和审计管理人才队伍为目标,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法制建设

①宪法:规定了审计的基本制度、体制、地位;②审计法:规定了审计的基本职能、权限、责任和主要程序;③审计法实施条例:规定了审计的具体任务、程序等;④审计准则:规定了审计的基本标准。包括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审计证据准则、审计工作底稿准则等21个准则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⑤审计操作指南:明确了审计什么,怎么审,审到什么程度。包括企业财务审计指南、商业银行审计指南和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审计指南等3个指南和19个至今仍有效的审计规范。

3.信息化建设

审计署正在建设中的“金审工程”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金审工程一期初步完成了“六个一”的建设任务。目前,二期工程正在规划中,计划在2010年前初步建成国家审计信息系统。

多年来,审计署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审计人员,大力提倡计算机审计技术,在审计业务中普遍推广使用《审计管理系统》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提高了审计效率和审计覆盖面。联网审计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进行了金融联网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和中央一级预算单位联网审计试点,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尝试了事中审计、动态审计和远程审计等新的审计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八)审计业务

1.财政审计

工作内容:①财政部具体组织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②发展改革委组织分配中央政府性投资情况的审计;③中央部门审计;④财政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⑤政府部门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

工作特点:①注重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涉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②注重揭露和反映带有倾向性、普遍性和宏观性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③通过揭露问题,重在促进整改;④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2.企业审计

工作内容:①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中心的企业审计;②企业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

工作特点:①注重反映国有资产的质量和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②注重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打击经济犯罪;③注重服务企业,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3.金融审计

工作内容:①“一行三会”预算执行审计;②国有商业银行审计;③证券保险机构和政策性银行审计;④金融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⑤金融机构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

工作特点:①注意揭露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措施落实的重大问题、金融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风险;②注重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涉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③注重强化金融审计工作的服务意识,促进金融企业内部管理的加强和提高。

4.农业资源环保审计

工作内容:①退耕还林试点工程资金审计;②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审计;③青藏铁路环境保护资金审计;④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审计;⑤国土出让金审计;⑥环渤海水污染防治资金审计调查;⑦参加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工作特点:①围绕国家农业与资源环境重点工作立项;②抓住农业与资源环保业务特点,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和计算机审计;③加强与资源环保主管部门合作,共同促进资源环保事业发展;④建立健全环境审计协调制度。

5.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工作内容:①对国债资金和国债项目的审计;②国债投资及其他政府投资的审计。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奥运工程以及国家大剧院等项目的审计;③投资效益审计;④参加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工作特点:①注重揭露和纠正重大损失和浪费问题;②注重财务审计与效益审计有机结合;③注重揭露和反映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④注重利用社会中介和外部专家力量;⑤注重运用新的审计技术手段。

6.外资运用审计

工作内容:①国外资援款项目公证审计;②外资项目效益审计;③外资项目专项审计调查。如:50个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效益专项审计调查(2007年)、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100个已完工的贷款项目的效益专项审计调查(2006年);④参加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工作特点:①坚持公证审计报告“内外合一,如实披露”的原则;②注重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③注重探索效益审计和计算机审计技术方法;④注重反映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7.社会保障审计

工作内容:①社会保险基金审计;②救灾资金审计;③殡葬事业审计调查;④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审计;⑤住房公积金审计;⑥参加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工作特点:①注重反映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②注重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③注重社保资金的真实、安全、规范;④注重审计组织和审计方式方法创新。

8.经济责任审计

工作内容:①政府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②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③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

工作特点:①关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②注重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③注重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④注重经济责任审计与问责制相结合。

标签:;  ;  ;  ;  ;  ;  

中国政府审计概况_政府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