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过程和机制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论文化资本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过程与机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理论文,企业发展论文,资本论文,作用论文,过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经济,建立“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是调动企业中最宝贵资源——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关键。通过文化力量推动企业成长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保证。

所谓企业发展是指企业在维持生存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运作水平的过程,它包括企业组织规模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运作及管理水平由低级向高级的转化。在新古典经济学中,通常将企业这一组织制度运行视为“黑箱”过程,将企业看成一个投入产出的生产函数,对企业长期发展只是在企业规模报酬变化的层面进行了研究。事实上,企业发展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正如一个复杂系统都是由诸多相互联系的因素构成,系统的任何一种动态变化都牵涉到系统内的方方面面一样。企业发展这一复杂过程不仅表现为发展内容的多元性,而且反映在发展动因的多样性。因此,对企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很难完整地描述和解释企业发展的全部过程,也难以穷尽企业发展这一动态因果关系网中的所有因果关系;而只能截取其中的一个部分或一个环节,甚至一个环节所包含的双向作用关系中一个方向的作用及其发生作用的机理。

本文研究文化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与传统经济发展分析中的资本积累论、技术决定论、人力资本论和制度决定论等片面决定不同。本文采取了系统论的基本思想,认为企业这一组织形式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相互影响而共同决定。当然,本文只是集中研究其中一个方面的因素,即文化因素或文化资本的作用过程。而且在企业发展过程这一复杂的因果网中,只截取文化资本与企业发展的关系这一关键环节,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双向作用关系,主要考虑文化因素对企业发展的推阻作用机理。这种安排并不带有文化决定论的色彩,甚至也不意味着在文化资本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中前者是惟一地起决定作用的一方。其基本设想是:没有适当的文化基础,企业的发展是难以启动的,即使企业朝预定的发展方向也是难以巩固的;并且,企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是受文化因素的影响的。这里存在着简明的作用机理:企业发展是人的行动的结果,而人的行动是受其思想、价值观、精神状态等文化因素支配和制约的。

二、文化资本对企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文化资本对企业发展的理论意义

在传统的经济学中,很少将文化因素作为生产要素考虑到经济发展的模型中,因为文化因素无论从其本质,还是从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过程都存在一定的非理性。但社会学家却对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给出了新的解释,如社会学家科尔曼(James Coleman,1990)对文化因素的作用给出了经典的分析,认为:文化因素对于如何有效地转化劳动、资本、自然这些物质资源以服务于人类的需求和欲望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将文化因素看成“文化资本或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从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土地和资本,到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家才能,“资本”及其实物形态的变化过程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范畴。经济学关注的资本始终是可以理性计算(rational calculation)并加以分析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而对于难以量化分析但对经济运行和企业发展又确有重大影响的非经济因素(制度、企业家精神、道德伦理、信任、意识形态等),经济学家却理性而精明地采用“假设其他情况不变”的方式将其排除在模型之外。而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这些非物质资本对企业以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正如福山(Francis Fukuyama,1998)所言,文化因素和经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是文化对经济的影响途径和表现形式,它会直接影响一个社会的经济效率。而且,一个国家的福利以及它参与竞争的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取决于一个国家普遍的文化特性,即社会本身的信任程度。因此,从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的角度看,可以将文化因素视为一种“资本”①,将文化因素纳入经济发展的模型之中。

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文化作为一种资本的重要功能在于它是信息的载体,作为非正式约束(informal constraints)来协调企业内外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文化和优秀的民族精神是企业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最深厚的根基和最丰富的滋养。文化资本对企业发展的经济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效率功能,优秀的文化价值能够培养出诚信合作的、有进取心、有创新精神的员工;二是成本功能,在同一文化环境中,人与人交往的交易成本会减少,经营风险会降低。文化资本的经济效率是相对于不同层次而言的,就宏观层次的国家经济增长而言,文化资本的重要影响已被相对较多地探讨过,而在微观的企业发展层次上,则显得相对薄弱,本文将主要探讨企业发展层次上的文化资本的作用机理。

2.文化资本对企业发展的实践意义

从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当代全球秩序的文化特征日益显著,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碰撞、扬弃与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我国已经加入WTO,企业正面临着来自各方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仅限于纯经济方面,更深层次的挑战来自于伦理文化领域。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文化含量与文化的经济价值有机渗透、交叉融合,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必然趋势。经济和文化的整合而形成的经济文化力已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资源。可以这样说,现代企业竞争的胜败已不仅取决于价格、质量、规模,而主要决定于文化力的强弱。企业发展要借助企业文化力,才能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企业。“一流的企业做文化”,文化为企业塑造了独特的形象,从而形成了强大的竞争优势。文化底蕴越深厚,个性愈鲜明,企业就越有生命力。

纵观当今世界成功之企业,其取胜之法宝就是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300年历史的同仁堂享誉华夏、世界闻名,这块金字招牌的背后就是博大精深的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支撑。海尔集团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靠的是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IBM咨询公司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研究表明,这些企业出类拔萃的关键是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其先进的技术、完善的管理则根植于其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兰德公司用20多年的时间,对500家世界大公司进行了跟踪调查,最后发现,其中100年不衰的企业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他们不再以追求利润为惟一的目标,有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美国的约翰·科特教授(John Kotter)与其研究小组,用了11年的时间调查“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结果表明:重视企业文化的公司的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公司。

从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来看,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又是德治经济。法治与德治的一个共同理念就是“信用”理念,企业的信用观念选择会给其自身乃至社会经济带来截然不同的影响。诺思(D.North)说过:“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本身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除了需要一个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还需要诚实、正直、公正、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在规范市场秩序过程中,从事“反经济信用行为”的企业,其成本大大增加了,并存在着“失败基因”,几乎马上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如果一个社会或企业“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普遍缺乏系统的敬业精神”,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市场经济秩序失范。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信用”理念还远未扎根于民众,更没有成为一种大众意识,信任基础薄弱,信誉意识不足现象普遍存在。这固然与市场经济的不发达和法制建设的不完善有关,更重要的是,我国的一些企业还没有完全认识到企业文化、伦理、信用、商誉的重要性。更让人震惊的是,在市场经济制度最为发达的欧美,性质极为恶劣的造假舞弊丑闻也是层出不穷。美国的安然(Enron)、安达信(Authur Anderson)、世通(WorldCom)、施乐(Xerox)以及欧洲的皇家阿霍德公司(Royal Ahold)相继爆发了财务丑闻,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

总之,大量的事实表明:文化力已经成为经济竞争的核心力量;现代经济竞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力的强弱及其变化;经济文化力改变着经济组织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壮大的能力,并日益成为经济组织健康运行的保障力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和现代化管理效能提高的驱动力量;经济文化力战略已成为优秀经济组织赢得竞争、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文化的力量推动组织和企业的长期发展,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课题,对于加入WTO后我国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文化资本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现代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企业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因果关系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时时刻刻与环境相联系并相互影响。企业从环境中吸收能量、资源和信息,通过有目的地分配和调整,再输出环境,形成环境与企业的组织系统。因此,研究企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还要从系统论的角度考虑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的影响。

首先,企业内部的文化因素是企业发展的内核,企业内部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内的三个层次的文化要素,它们相互作用形成的企业文化力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从而构成了企业的文化资本。而这三个层次的文化因素中,深层次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其次,在现代企业理论看来,企业行为是所有企业成员及企业与企业之间博弈的结果,企业被认为是一种“关系契约”的网络,企业利益为“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按照正式或非正式的规则共同分享。企业经营理念的“最大化利益原则”要考虑经济效益(利润最大化)、社会效益(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效益(人与环境的和谐)的统一。或者说,企业的发展受到人际关系的深刻影响,而不同的人际关系模式根植于不同的文化传统的社会结构之中。由此,本文探讨了人际关系特别是信任关系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机理。

再者,“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思想深入人心,它包含环境与发展和谐共生的内涵,由此我们提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Ecological Ethics)。企业生态伦理从文化的角度来思考环境问题,它以价值理念的形式来影响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这一作用机理可用下图1来进行描述:

图1、文化资本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图

1.制度文化——企业发展的桥梁

在企业三个层次的文化中,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主体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反映和维系着文化的物质层面、精神层面构成的整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制度文化在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制度(enterprise system)在一个国家的微观经济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主体作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或者说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过渡,可以说是文化的过渡,观念的过渡。要造就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必须与传统的自然经济、计划观念彻底决裂,必须对建立在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基础上的传统文化理念进行坚决地改造,培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的公司制度文化。制度是形,文化是神,形神兼备是企业长寿的保障。

具体来说,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子系统、一个层面,它是指在企业运行中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为所有(或大多数)成员接受或共同享有的制度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或者说,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规则层面和秩序系统。它包括制度信念、制度伦理和制度价值观等。其中,企业制度文化的核心是制度伦理。就企业制度文化的层次而言,可分为根本制度文化、具体制度文化和规章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在企业文化中,企业制度文化是人与物、人与制度的结合点,既是人的意识与观念形成的反映,又是由一定物的形式所构成,即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制度文化既是适应物质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正是由于制度文化的这种中介的固定、传递功能,它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反映和维系着文化的物质层面、精神层面构成的整体。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制度文化在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2.创新精神——企业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企业的创新动力来源于企业家群体的创新精神。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推动企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的核心,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属于高层次的企业文化范畴。企业家精神涵盖了企业家能力,同时又有着更多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家精神是比企业家能力更加稀缺的资源,对企业发展作用也更大。企业家精神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被激发出来,其中制度安排是最重要的原因。

企业家及其创新行为在经济组织中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主要在于他们对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行为具有决定性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动直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的生存能力大大增强,体现在企业内部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带来的资源配置能力的提高和企业对外部竞争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的提高。具体地讲,企业家的创新功能影响企业发展的途径有:第一,创新活动使企业能够领先一步。不论是成本、技术或是组织体系方面的领先使企业成为行业中的领导者,其后的竞争对手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追赶;第二,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知识、人力资本、信息技术等软性生产要素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从集权到分权、从U型到H型到M型组织结构,都是企业创新的结果,实现了对资源的更有效的整合;第三,创新使得企业的适应能力提高。创新并不仅仅是企业根本的、全面的革新,企业的适应性调整也是一种创新。调整后的企业能更适应竞争环境的要求,有了一个更高的发展起点,为企业的后续发展铺平了道路;第四,创新造成产品的差异化,创造出出奇制胜的机会。创新使得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与众不同,这种差异化优势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主动。正如德鲁克所说,“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创造一种新的市场。”学者们还预言,大量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进步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物质保证,而企业家精神的复苏则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精神准备和支持,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复苏将在下个世纪创造更多的新企业,促进经济的持续繁荣。

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创新能力和创新文化的集合。芮明杰(2000)认为,创新能力是企业所拥有的能够不断创新并使之成功的内在特质。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能力的支撑。创新文化是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创新及创新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及创新的物质财富的总和。它包括创新价值观、创新准则、创新制度、创新的物质文化环境等内容。创新促进企业发展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创新精神与企业发展关系图

根据芮明杰.中国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人际信任——企业发展的基石

近来的研究表明,企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与它所嵌入的社会关系网络是相关联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高度的信任感是稀缺的经济资源,对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经济效益有直接的提升作用,影响着企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一般地说,可以将企业的人际资本划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人际资本两个部分。企业的内部人际资本指的是企业内部存在的、有利于推动企业成员信任与合作、促进企业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从而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的人际关系网络。具体包括存在于员工之间的、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管理者之间的和各部门之间的人际资本。企业的外部人际资本指的是企业外部存在的、有助于企业摄取各种稀缺资源的人际关系网络。它包括企业的纵向联系(企业与上级领导机关、当地政府部门以及下属企业、部门间的联系)和横向联系(企业与其他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金融机构、中介组织等之间的联系)。

从内部来看,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企业效率的真正来源是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而企业成员间具有良好、密切、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则必然有利于增强组织整体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或“队的忠诚”,从而普遍地提高组织成员在合作中的积极性。企业成员之间的忠诚信任关系提高了企业内部人员间相互熟悉和相互信任的程度,也即积累了人际资本,从而降低了后续交易中的交易成本。同时,简化了企业的监督和激励机制,降低了制度执行成本。并且,这些人际关系本身也是一种不必额外付出成本的约束力量,容易建立正常的劳资关系,保持企业员工的稳定,减少人事上的纠纷。这种约束力量还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的一致性,克服“搭便车”成为,解决委托代理成本,降低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从外部来看,存在的各种良好的人际资本同样也可以节约市场交易中的成本。广泛的企业外部人际关系网络可以发挥信息收集和传递功能,为企业获取机会利益(它是指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经济主体利用相对信息优势所提供的机会而获得的经济净收益)提供有利条件,克服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所带来的机会利益损失。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人际关系往往能够提供一种信任机制,使经济交易融入一些情感因素,为“关系网”内成员间的合作、获取更大的机会利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企业外部人际关系资本有利于企业摄取参与竞争所需的各种稀缺资源和争取更多的经营项目,如某个业主只需要掌握单一生产环节的加工技术,并通过人际关系网络的支持,不必需要太多的资金就可以设厂创业,这就大大加速了小企业的形成和发展。熟人之间的交易也因相互之间的信任、长期合作而节省讨价还价、契约制订和执行费用。企业外部的人际资本对于市场交易费用的节约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总之、企业人际资本的存在有利于节约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从而促进企业运行效率的提高。我们用图3来说明这一作用过程:

图3、交易成本、组织成本与企业规模的变动

一般而言,企业的规模是由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共同决定的。当一项交易在企业外部交易的费用大于企业内部交易费用时,企业的规模就会扩张;反之,企业的规模就会缩小。其中,市场成本相对于单个企业来说是外生的,因而是一条水平线,企业的组织成本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上升,两者的交点决定了企业规模OA,如图3(a)。从上面的分析可知,良好的企业内部人际资本能够降低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内部交易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得组织成本曲线向右移动,企业规模扩张到OB。同时,良好的企业外部人际资本同样也可以节约市场交易中的成本,这使得市场成本向下移动,企业的规模相应地从OB减至OA,如图3(b),我们假定人际资本对两类交易成本的节约功效是一样的,与原来的企业规模一致了。虽然企业规模没有变动(或变动不大),但企业的生产效率比以前更高了(成本更低了),从而也更有竞争力了。

4.生态伦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企业对环境的社会责任,就是获得最大化利润,衡量企业发展的标准是经济效益。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全球性问题对传统的经济增长观提出了挑战。现代经济理论则认为,企业的发展取决于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和自然环境的诸种力量的平衡。不考虑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经济增长和自由贸易是不会持久的;企业生产从滥用资源和排放废物中得到好处而把坏处转嫁给社会是不公平的。在企业经营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企业经营理念的“利润最大化”应转变为“利益最大化”,即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从生态伦理出发,企业发展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企业经营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生态伦理的关系。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时时刻刻与环境相联系并相互影响。企业从环境中吸收能量、资源和信息,通过有目的的分配和调整,再输出环境,形成环境与企业的组织系统。恩格斯说过,劳动不是财富的源泉,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向劳动提供材料,而劳动则把材料变成财富。经济增长、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如图4所示。

图4、企业与环境的关系示意图

因此,正确处理好企业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和谐的生态伦理,是促进社会和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即在不损害社会利益、后代利益、生命和自然界利益的前提下,谋取企业利润。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企业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能持续地取得物质和精神成果。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全球性的资源危机与生态破坏等严峻的环境问题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应做到物质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的协调发展。这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既重视让会经济发展又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时代”。人们渴望消费安全卫生的产品,享受舒适温馨的服务,拥有清洁宽敞的工作环境,对随意排放废弃物、乱砍乱伐森林资源等各种破坏生态伦理的企业经营行为予以抵制和谴责,并到一定程度时采取法律的制裁措施。建立和谐的生态伦理还可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过去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促使企业由粗放型经营转变为集约型经营,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关系中实现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永保企业的活力,维系企业的竞争力。

注释:

①《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将资本定义为“作为现在和未来的产出与收入流的源泉,资本是一个具有价值的存量”。传统经济学中的资本仅指物质资本,直到舒尔茨和贝克尔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才使经济学界正式地接受了除物质资本外,还存在其他形式的资本这一观念。而且在学术界,存在着资本概念不断扩展和泛化的动向。泛化了的资本可以定义为有助于生产和交换的价值存量。

标签:;  ;  ;  ;  ;  ;  ;  ;  ;  ;  ;  ;  ;  ;  ;  ;  ;  

论文化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过程和机制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