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玲 ( 怒江州人民医院感控科 云南六库 673100)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护理方法,持续改进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分析我院外二科2011年8月~2013年8月救治的48例重症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结果 48例患者中,26例抢救成功恢复良好,19例因损伤严重死亡。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的护理质量可直接影响术后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 开颅术后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9-0235-02
重症颅脑损伤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其特点是病情危重,死亡率、致残率及并发症极高。多合并有脑出血、颅内血肿等需要紧急止血、清除血肿及去骨瓣减压等急症手术治疗。因此,开颅术后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做好开颅术后的护理可以提高术后治疗效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8例,男38例,女10例,年龄18~69岁。入院时经CT检查颅内血肿38例,脑挫裂伤8例,脑干损伤2例。术后昏迷时间最短3天,最长15天。其中气管切开42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48例中治愈好转26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19例。
2 护理
2.1 体位:术后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窒息,6~8h后床头应抬高15°~30°以利减轻脑水肿。
2.2 意识状态与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应严密观测生命体征及瞳孔的变化,每30分钟监测1次,如出现两侧瞳孔不等大,脉搏及呼吸变慢,血压升高等情况时考虑再发颅内出血,应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患者常出现中枢性高热,体温波动在38~42℃。可采用降低室内温度、头戴冰帽、四肢大血管冰敷及人工冬眠疗法等措施将体温控制在38℃以下。
2.3 保持各种管道的开放及有效固定:由于病情危重,术后往往需要留置各种管道,如静脉通道、给氧管、气管插管、导尿管、引流管等,应妥善固定,防止脱落。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时,应随时观测氧气管压力及控制氧流量。
2.4 口腔护理:每天口腔护理1次,以防真菌感染,避免口腔炎及黏膜溃疡的发生。
2.5 充分的营养供给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患者昏迷时间较长,术后1周多由静脉供给营养,1周后应给予鼻饲分次灌注流质饮食,每2~3小时1次,200~500ml/次,每天总量1 500~2 000ml,接近体温38~40℃。
2.6 预防肺部感染
2.6.1 保持呼吸道通畅:肺部感染是开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昏迷时间长,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行排出,宜早期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后,伤口要保持干燥,气管套管下垫纱布垫,每天更换1次。用两层湿纱布覆盖套管口。湿化呼吸道每6小时雾化吸入1次,温度30~40℃,雾化中或雾化后要及时吸痰,视痰液多少而定,一般30min~1h/次。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吸痰时吸痰管应呈螺旋状向外抽吸。痰液黏稠时每1~2h气管滴药1次。
2.6.2 翻身拍背:每1~2小时翻身拍背1次。方法为五指并拢,指掌关节屈曲,利用腕部力量,由下向上,由外向内有节奏地、缓慢地叩击患者胸背部,翻身拍背时,注意力量适中,各种导管维持在有效位置。
2.7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留置导尿,用500ml生理盐水冲洗膀胱,2次/d,每周更换导尿管,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并擦洗外阴部及尿道口,2次/d,每天更换尿袋一次。
2.8 便秘的护理:由于患者卧床时间长,肠蠕动减弱,加上鼻饲流质少纤维素致使粪便干结,需要时给予开塞露。年龄大的患者由于肛门括及肌松弛,加上大便干结,往往灌肠效果不佳,需要人工取便。
2.9 预防压疮护理:重症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由于昏迷时间较长、病情危重而不能自主翻身,容易引起骶尾及足跟部压疮。应每2小时翻身并用红花酒精、紫草油或滑石粉按摩,保持床单垫被平整。
2.10 约束带的应用:患者出现躁动时用约束带加以固定,防止意外损伤,使用时应注意松紧合适,加放衬垫。
3 小结
我院为边疆民族地区,山高坡陡,自然灾害及交通事故频发,重症颅脑损伤的发生率非常高,通过手术后良好的护理,可以积极预防、治疗和减少各种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熊云新主编.外科护理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28~135
论文作者:胡春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0
标签:术后论文; 颅脑论文; 损伤论文; 患者论文; 重症论文; 气管论文; 并发症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