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城乡互动教研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汪芝兰

互联网+城乡互动教研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汪芝兰

——以永泰县城乡网络远程教研活动为例

汪芝兰 福建省永泰县大洋中心小学 350700;吴孟宇 福建省永泰县教师进修学校 350700

摘 要:县域城乡网络远程教研具有时效性强、平等性强、实效性强等特点。“互联网+城乡互动教研”活动以网络磨课、网络二次评课为主要形式,活动过程包括课题发布、网络集备、网络研课、现场展示、网络二次评课等五个环节。

关键词:互联网 教研 二次评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城乡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以网络磨课和网络二次评课为主要形式的网络远程教研活动,将教师对教学的思考引向深入,将数字资源的运用常态化,提高专业素养,缩小县域教育城乡之间的差距。

一、城乡教研活动急需拥抱互联网

新课改之后,各种教育理论、教学理念扑面而来,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新的课堂教学形态,如微课、翻转课堂等等让教师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面对课堂。每个年龄层次的教师都面临着职业生涯的一次挑战。

永泰县地处山区,人口密度较低,共有22所中学,其中17所是农村校;25所小学,其中19所属农村校,有45个教学点,其中只有10名以下学生的教学点有19个。学校布局分散,距离远,集中起来搞教研困难较多。尤其是农村教学点教师仅有1到2人,同伴互助很难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对教学点来说有名无实。另一方面,专家引领力量有限,比如,每学期教研员只能深入每校一至二次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指导,缺乏连续性和时效性。传统形式的城乡教师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

1.费时又费力,活动成本高,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众所周知,为了观摩一节城市教师的优质课,农村教师特别是教学点教师不仅教学秩序全被打乱,而且经济压力大,得支付交通、食宿等费用,而且有时即使参加也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不能有效投入。这样,活动的开展无法常态化,所以农村教师专业素养达不到全面提升。

2.现场聚集了很多听课教师,影响公开课的实效性

教室里突然出现许多陌生的听众,不管是执教教师,还是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都很大。教师的教学技能无法正常发挥,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师生间互动缩手缩脚,使公开课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更有甚者,为了追求公开课的“优质性”、“观摩性”,执教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进行排练、预演,这样的“表演”、“作秀”使课堂失去了真实性与实效性。

3.农村教师丢失话语权,缺乏学习的平等性

城乡教师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是集备、观摩课以及评课互动等,在有限的活动时间里,往往是城市教师和教育专家拥有绝对话语权,或是各校派个代表发言了事,其他教师听得热血沸腾,但因失去开口的机会一离开会场所有的激情都随风而逝,全体观摩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被忽视。这种狭窄的教研活动空间里,农村教师只能是听众、是旁观者,他们无法真正参与讨论、提问,因此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难以形成。

总之,由于乡村教学点分散,联系不便,我县现在采用的“研训模式”(远程学习+集中学习交流)和“帮扶模式”(送培、送教下乡)弊端明显,造成乡村教师素养(尤其是数字教学资源的应用能力)难以得到快速提升,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已大大落伍于互联网时代。

二、例析“互联网+城乡互动教研”活动模式

新形势,新要求,教育研究部门尤其是教研室,得马上行动,充分发挥研究、指导及服务功能。两年来,我们的“以城乡远程教研带动数字教学资源应用”项目,通过行动研究,对在网络环境下的城乡远程教研活动模式进行了研究,在实践中推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减负创新,探索出符合县域城乡学校实际的“互联网+教研”活动模式。

1.确定教研主题和网络教研主研教师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相关教研室筛选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普遍性问题,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教研主题进行网络教研,以确保网络教研的效果和价值。接着,在存在问题的年龄层教师中选出网络教研主研教师,要求这些教师具有较强的事业心、上进心、教育教学能力和计算机信息素养,同时有奉献精神,还有一点,就是要敢于第一个吃螃蟹,不怕出丑、不怕失败,这样才能保证网络教研目标得以实现。

2.网络磨课、网络二次评课活动过程

本文以一场城乡“网络远程教研”研训研讨活动为例具体展开叙述。这场活动参与团队是永泰县小学语文学科工作室全体成员、永泰县小学三年级部分语文教师,主研教师是大洋中心小学侯老师,主题为“神体文本该如何教学”,所选课题为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神话故事、传说”这一主题单元中的课文《女娲补天》。活动过程包括五个环节:

(1)课题发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研室将选定的主研教师和教研主题发布在青云山教研网、樟城小语QQ群、永泰数字教研微信平台等(以下简称BBS平台),鼓励全县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进入媒体进行集备,对教研主题进行学习和讨论,找准课标要求在文本内容中的落脚点,对主研教师提出建议,提供帮助。

(2)网络集备。

主研教师阅读了第一次集备跟帖,取长补短,根据自己对教研主题的理解进行学习和思考,研究新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找到课标要求在教学内容中的落脚点,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把握学情,形成课堂教学设计,并将说课、教学设计(一)上传到BBS平台。本环节的目的是体现和保护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避免上出千篇一律的课,我们倡导“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原则,因材施教,百花齐放。

(3)网络研课。

教师们进入BBS平台对上传的课例进行评议,在教研员组织下,每位教师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的情况进行详议,议的内容主要是是否有效解决了教研主题,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等等,并针对该主研教师的年龄、教龄、教学风格等特点和校情、学情的不同找差距、找问题、找方法,进行跟帖点评,帮助她扬长避短,提高学科素养和业务水平。

主研教师阅读第二次跟帖反馈的情况,与自己的教学预设进行对照,认真思考,吸收有借鉴意义的建议,修改教学设计(一),形成第二稿——教学设计(二),开始试教,上录像课,并将教学设计(二)、上课说课视频上传到BBS平台。全体教师再次进入BBS平台进行研课,本次研课主要研讨第一稿和第二稿的不同之处,修改后好在哪里、这样修改给自己的启发是什么、对第二稿还有哪些建议等。本次研课旨在更科学更合理地帮助主研教师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其业务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4)现场展示。

主研教师再次从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诊断、推敲、反思,汲取建议之精华,纳专家的教学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层层跟进细化教学方案,形成教学设计(三)。

为了检验,也为了推广网络远程检验活动,让大家知道、让更多的人进入网络平台、参与活动,主研教师完善教学设计、总结网络磨课体会,于5月11日上展示课,举办片(校)际交流教学研讨现场会。

(5)网络二次评课。

5月12日,负责人将现场评课结果、课堂实录视频发布在网络媒体,全县三年级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随时随地(什么时候有空什么时候进入)进行异地观摩,进行网络二次评课。5月18日,负责人发布了教学内容实录、评课实录、网络远程教研心得、活动照片、活动简讯等,以文档形式上传到网络平台。

至此,这场网络远程教研活动看似拉下帷幕,其实,活动还在延续,这段时间没空参与的部分三年级语文教师、其他年段的语文教师,甚至其他科目的任教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可以随时进入BBS平台参与学习活动,观课、评课,互动交流,从中受益。

三、“互联网+城乡互动教研”活动思考

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我们发现,在信息化条件下,网络远程教育犹如清风活水,给教育教研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人看到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契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学习”、“互联网+教研”将补充甚至替代传统的教研形式,因为它有着传统形式的教研活动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1.网络远程教研的时效性更强

传统形式的教研活动由于时间有限,参与人数有限,且参与者无法逐个全面发言,往往是各校派个代表发言了事,其他教师听得热血沸腾,但因失去开口的机会一离开会场所有的激情都随风而逝。网络远程教研既缩短了教研时间,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

2.网络远程教研的平等性更强

常规教研活动中,往往听课者众多,评课者寥寥无几,大家碍于面子、碍于领导不敢发言,使得活动缺乏深度。网络远程教研就打破了这种局限性,老师们可以畅所欲言,每个人都可以提问题、谈见解,每个人都可以答提问、说建议,突破了专家、教研员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性,人与人之间可以平等交流,袒露心声。

3.网络远程教研的实效性更强

传统形式的教研活动参与者比较少,受益者只是部分老师。在网络远程教研中,老师不用再东奔西走,节省了时间、空间,物力和财力,参与人数大大增加了,交流的范围更广,研讨也就更深入。集体智慧得以充分发挥,在有限的一节课中收获多节课。而且,即使在活动中无法及时完成,或者无法参与活动者,活动后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观看课堂实录、教学视频,浏览跟帖活动等渠道了解活动信息,让更多教师参与学习活动,从中受益。

同时,县域教师参与的广泛性;参研教师发帖的积极性、主动性、针对性,在线的规范性,资源的共享性;平台建设的兼容性和互补性;活动过程管理的制度化等问题急需解决、措施亟待完善,让网络的实时性、动态性、快捷性充分地得到发挥,促进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协作互助,提高信息素养,提升专业水平。

论文作者:汪芝兰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5月总第2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  ;  ;  ;  ;  ;  ;  ;  

互联网+城乡互动教研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汪芝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