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肌训练对孤独症儿童摄食行为的影响论文_李敏杰 范佳佳

李敏杰 范佳佳(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 探讨口肌训练对孤独症儿童设施行为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 年9 月~2015年8 月我院收治的64 例孤独症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饮食干预方式,观察组常规饮食干预基础上采用口肌训练的方式,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饮食行文评分情况。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饮食行为评分差异大致相同,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饮食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口肌训练对改善孤独症儿童摄食行为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口肌训练;孤独症儿童;摄食行为障碍【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091-01

当前,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达到0.4%[1],其治疗方法仍为国内外学者及专家研究的重点课题。孤独症儿童发病时,常常会出现厌食、偏食、据食的行为,这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以及免疫力的提升。近年来,在该病的治疗中,人们利用口肌训练的方式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治疗,口肌训练实质是介入患儿的知觉刺激,以期提高口腔咽颌的生理功能。对此,本文对口肌训练治疗孤独症儿童摄食行为的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 年9 月~2015 年8 月我院收治的64 例孤独症儿童为研究对象。选取标准为:①患儿年龄区间为2~10 岁,听觉、视觉、发音器官正常;②经儿科医生使用ABC[2] 孤独症诊断标准确定为孤独症;③患儿均有挑食、偏食等行为。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 例。

观察组32 例,年龄2~9 岁,平均年龄(4.56±2.36)岁;男18 例,女14 例。

对照组32 例,年龄3~10 岁,平均年龄(4.17±2.14)岁;男17 例,女15 例。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由其家长进行饮食行为干预,干预方法为:①共同进餐。让儿童聚集在一起用餐,营造良好的进食氛围;②混合法。

在儿童喜欢的食物中添加少量儿童拒绝的食物,渐渐改善患儿的挑食与厌食情况;③夸张法。在儿童面前进食其讨厌的食物,并表现出很美味的表情;④奖励法。当儿童成功进食其原本厌恶的食物,马上给予口头奖励或者奖品奖励。

观察组在常规饮食干预的基础上采去口肌训练干预,每次30min,每隔一天1 次,每周3~5 次,连续治疗8 个月。口肌训练具体方法为:①口周按摩。护理人员对患儿的上唇肌群用拇指沿顺时针方向揉按迎香、水沟、地仓穴,每个穴位按摩100 次,下唇肌群同样用拇指沿顺时针揉按,揉按下关、翳风、颊车、承浆穴[3]。

另外,按揉患儿喉部廉泉穴,以中指、食指按揉喉结旁或者下颌部舌底肌肉。②口腔内肌肉按摩。用特殊手法对患儿脸颊、牙床区域进行按摩。对低敏患儿按摩时手法要轻快,对高敏患儿时手法要稳慢。③口肌运动。对患儿下颌进行训练,使用中指与食指采取旋转的方式对患儿两侧颊部口腔内侧进行揉压,促进咀嚼工作;用棉签或者手法按摩对患儿唇颊进行训练,增强患儿面颊肌的力量,引发吮吸、咂唇等动作;使用棒棒糖、牛奶冰棒签对患儿进行舌部训练。

1.3 疗效判定参照国内对孤独症儿童摄食行为的研究,编制“儿童饮食行为调查问卷”,在患儿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进餐量少;②每餐进餐大于25min;③不愿尝试新的食物;④拒绝某种食物;⑤进餐做其他事情。每项划分为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五个程度,分别计为0 分、1 分、2 分、3 分、4 分,总分100 分,总分越少表示患儿情况改善越明显。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使用SPSS17.0 软件做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 )表示,采用t 检验。P <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饮食行为评分差异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饮食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饮食行为评分比较( )

注:与对照组相比,*P < 0.05。

3 讨论一直以来,对儿童孤独症患儿治疗研究中,很多学者主要关注的治愈点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音障碍、行为呆板等方面,往往忽视患儿饮食障碍这方面。孤独症患者表现出的饮食障碍主要包括不愿意进食、偏食、不定时饮食、就餐时注意力不集中、需要人陪或喂、有食物过敏或异食癖等。2~10 岁年龄段儿童作为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做好健康饮食教育,对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重要帮助。因此对于孤独症儿童群体而言,做好饮食干预指导尤为重要。

当前,在孤独症儿童摄食行为障碍的治疗中,人们逐渐开始关注口肌训练,该方法的作用原理是基于口部肌肉活动与神经支配[4],使用层次式的训练方式,让受训的孤独症患儿逐渐恢复口部肌肉的自我控制能力,完成诸如咀嚼,吮吸等饮食动作,是一种辅助与配合传统语言治疗的技术。我国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后,在患儿口肌训练中,创造性的使用牛奶和棉签以及不同质地的食物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摄食行为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尤其在改善偏食、挑食、拒食等方面的作用突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比口肌训练与传统饮食干预,口肌训练能够更好的改善患儿的摄食障碍问题,饮食行为评分得到明显下降,而且在口肌训练干预中,医师只使用了廉价的材料进行训练,配合专业化的口肌训练手段,大大改善了患儿的摄食行为习惯,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有重大帮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郭德华, 聂云霞, 杨广学. 自闭症儿童肠胃道问题及护理策略[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02),374-379.[2] 周惠嫦, 张盘德, 陈丽珊, 梁鹏. 口肌训练对孤独症儿童摄食行为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07),647-650.[3] 丁大为, 钟燕, 成新宁, 江淑娟. 应用行为分析训练对孤独症儿童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03),564-566.[4] 李利君, 唐乐群. 口肌定位治疗在学龄前唐氏综合征儿童语言康复中的运用[J]. 教育现代化,2015,12(16),289-290.

论文作者:李敏杰 范佳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9

标签:;  ;  ;  ;  ;  ;  ;  ;  

口肌训练对孤独症儿童摄食行为的影响论文_李敏杰 范佳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