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集贤县双丰铁钨多金属矿体成因和找矿分析论文_谢天坤,李小春

黑龙江省集贤县双丰铁钨多金属矿体成因和找矿分析论文_谢天坤,李小春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21

摘要:黑龙江省集贤县双丰铁钨多金属普查项目为黑龙江省资源补偿费项目,项目编号:SDK2013-069。工作起止年限为2013年8月—2014年12月。在普查区内利用1∶2万地质简测、土壤、高磁及激电测深等综合方法,大致查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对土壤异常择优进行槽探工程揭露,查明异常起因,对发现的矿(化)体进行追索和控制;利用激电测深、钻探工程对钨、铅锌矿体及潜力较大的矿化体的延深进行验证,大致查明矿体的规模、产状和矿石质量。本文主要就对黑龙江省集贤县双丰铁钨多金属矿体成因和找矿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金属矿体;成因;找矿

1.区域地质地层

区域内出露地层有下元古界大盘道组、中生界下白垩统城子河组、新生界第三系船底山组和第四系亚粘土、砂砾石、粘土等。

下元古界兴东群大盘道组(Pt1dp):由于受不同时期岩浆活动的影响,大盘道组以残留变质岩块的形式悬浮于不同时期的中、酸性岩体之上。是区内变质程度最深的一套地层,遭受了强烈的区域变质作用。在区内分布面积约38km2,集中分布于区域中部的跃进、光辉、水库南山附近和区域东部的长山大队蚕厂、东辉八队、石厂山一带,在大青背和战斗村也有少量分布,西部只有零星分布。其岩性为变粒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片岩等角闪岩相变质岩组合。

白垩系下统城子河组(K1c):该组以陆相为主,下部为海陆交互相组成的含煤地层。自下而上分成三部分:下部为灰白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泥岩、煤层夹海相地层;中部为灰白色中、细粒砂岩为主夹粉砂岩、炭质泥岩、凝灰岩和煤层;上部为灰白色细砂、粉砂岩、泥岩互层夹煤层;底界以石英质砾岩平行不整合于滴道组(J3dd)火山岩之上;顶界以中、细粒砂岩与上覆穆棱组(K1m)含泥砾粗砂岩分开,两者整合接触,厚541.07m。区域内分布在图幅的东部东风、胜利、西朝阳屯南部一带。面积约8.8km2。

第三系中上新统船底山组(Nc):船底山组岩性主要为气孔状、致密状橄榄玄武岩,主要分布在图幅的东部的五部落和东南部大西山一带,在图幅的西部转角楼有少量出露。船底山玄武岩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古元古代斑状二长花岗岩和新元古代二长花岗岩之上。分布面积约13km2。

第四系更新统、全新统:第四系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在区域内大面积分布,面积达80km2。中更新统浓江组、上更新统向阳川组和别拉洪河组主要分布于图幅的北部;全新统则分布于区域的沟谷中。

2.矿体特征

2.1钨矿体

根据DZ/T0201-2002《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以WO3≥0.12%圈出3条钨工业矿体,编号为Ⅰ、Ⅱ、Ⅲ号;以0.046%≤WO3<0.12%圈出1条钨低品位矿体,编号为Ⅳ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Ⅰ号钨矿体:位于双丰区14线32号点,由TC14-1、TC62-1号槽控制,矿体水平穿矿厚度12.6m,平均品位WO30.414%,最高品位1.853%。矿体倾向224°,倾角72°~82°。

Ⅱ号钨矿体:位于双丰区14线32号点,Ⅰ号钨矿体的北侧,由TC14-1号槽、TC62-1号槽控制,矿体水平穿矿厚度3.4m,平均品位0.126%,最高品位0.139%。矿体倾向314°,倾角72°~82°。

Ⅲ号钨矿体:位于双丰区12线36号点,由TC12-3、TC58-1、TC62-1号槽控制,水平厚度1.0m,品位0.187%。呈脉状赋存于兴东群大盘道组石英片岩中,岩石具有较强的硅化、褐铁矿化。

Ⅳ号钨矿体:位于双丰区24线46号点,由TC24-1、TC76-1号槽控制,水平厚度2.0m,平均品位0.070%。呈脉状赋存于兴东群大盘道组细粒含绿帘石石榴石斜长透辉石岩中,岩石具有较强的硅化、绢云母化。

2.2磁铁矿体

普查区磁铁矿规模小,品位低,矿石为需选铁矿石。根据DZ/T0200-2002《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以15%≤mFe<20%圈定1条磁铁矿体,编号为FeⅠ。

FeⅠ矿体位于光辉区60线,由TC60-1号探槽控制,平均厚度为3.00m,平均品位mFe16.62%。矿体总体走向北西,倾向233°,倾角72~80°。矿体呈层状赋存于兴东群大盘道组磁铁石英岩、云母石英片岩中。赋存在片岩矿体中的磁铁矿结晶程度较好,矿物颗粒较大;磁铁石英岩中的磁铁矿往往粒度较细,结晶程度一般。矿体边界与Ma-1号高磁异常相吻合。

3.矿体成因和找矿标志

3.1矿体成因

矿体的形成可初步分为三个阶段:

(1)沉积阶段。矿体为上太古代浅海相沉积形成,各矿层与顶底板围岩均为整合接触关系,矿石条带延长方向和矿体走向一致,且矿物颗粒较细,推测铁质是呈胶体状态受气候的影响造成的不同酸碱浓度交替沉积而成。

(2)区域变质阶段。上太古代以后至元古代的构造运动及大量的岩浆活动和混合岩化作用,使上太古代沉积岩层产生区域变质和强烈的褶皱及断裂,而且成为元古代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捕虏体,使原始沉积的含铁质岩石变成磁铁石英岩。同时,大盘道组地层在多期变质过程中,由于原始沉积的有机碳进一步结晶,则生成晶质鳞片状石墨,并在有利地段富集成石墨矿。

(3)热液作用阶段。由于新元古代的中酸性岩石侵入,为矿体形成提供热源,而且提供大量的成矿物质,与大盘道组地层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并在有利的构造空间环境形成铅、锌、银和钨矿体。经槽探揭露矽卡岩化现象非常普遍,与其热液交代作用有关。后期热液形成的金属矿物和碳酸盐,多呈细脉状充填在矿石的节理中和穿插在岩石裂隙中。

3.2找矿标志

①地层和岩性标志:普查区内发现的矿体均赋存在兴东群大盘道组地层石英岩、变粒岩、片岩和透辉石岩中,所以,兴东群大盘道组地层是找矿的直接标志。

②蚀变标志:硅化、矽卡岩化和绢云母化是热液活动的产物,这些蚀变都是寻找铅、锌、银和钨矿体的直接找矿标志。

③化探异常标志:1∶2万化探土壤异常,其形态、规模等异常特征,反映了矿体的分布特征,异常浓集中心与矿体较吻合。化探异常是寻找铅、锌、银和钨矿体的重要标志。

③物探异常标志:高精度磁法测量异常是重要找矿标志。

结语

本次勘查工作后,对勘查区成矿远景及找矿方向认识如下:

(1)反帝区Ⅰ号铅矿体周围侵入岩发育,且有较强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显示,目前已发现锌矿体。应对其进行深部钻探工程验证。

(2)双丰区Ⅰ号铅锌银矿体控制程度较低,对其开展大功率激电测深工作发现:ηs-4异常在该剖面的控制部分向西有延伸,向东侧封闭,形状不规则,规模大,多峰,异常呈明显的低阻高极化特征,视电阻率小于10Ωm,视极化率最大值10.7%。异常的顶部埋深在3m左右。ηs-5异常位于7号点,呈低阻中极化异常。ηs-6异常位于8号点,规模小,埋深较大,底部埋深在200m左右。具进一步工作意义。

参考文献:

[1]计新利,张光丽,于广程,寇利民,何永峰.阿拉善盟叠布斯格金多金属矿矿体成因及找矿标志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2):143.

[2]陈正乐,张青,韩凤彬,陈柏林,孙岳,王学平,潘家永,沈滔,伍俊杰.江西赣中铁矿“红绸带”式铁矿体形态成因及其找矿预测[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6,40(02):213-223.

论文作者:谢天坤,李小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  ;  ;  ;  ;  ;  ;  ;  

黑龙江省集贤县双丰铁钨多金属矿体成因和找矿分析论文_谢天坤,李小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