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肺癌诊治中的应用论文_杨继红

杨继红

(山西省汾阳医院检验科 山西 汾阳 03220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在肺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我院80例肺癌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液标本,并将肺癌患者分为有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利用Sysmex CA-6000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检测,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与肺癌的相关性。结果: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癌患者中,有转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明显高于无转移组,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可作为判断肺癌患者体内高凝和纤溶状态的指标,用于检测病情的变化。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肺癌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205-02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较大。肺癌患者伴随自身凝血功能与纤溶系统异常,其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20倍[1]。而凝血与纤溶的常用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变化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等检测值的升高。本文利用Sysmex 6000全自动血凝仪对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进行检测,观察二者在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变化与病情之间的联系,为病情的诊断和预测提供参考和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肺癌组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山西省汾阳医院就诊的非小细胞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学诊断确诊,患者无严重心、肝、脾、肾、胰腺疾患或造血功能异常、无出血性疾病和出血倾向,无高血脂、动脉硬化,血管栓塞、冠心病等导致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年龄在35~74岁之间,平均年龄58岁,其中男57例,女23例。在肺癌患者中有55例确诊为转移病例,25例无转移。

1.1.2健康对照组 80例均为山西省汾阳医院同期体检正常者,其中男40例,女40例。

1.2 仪器与试剂

仪器为日本Sysmex CA-6000全自动凝血仪;所用试剂和高、中、低值质控物均为原装进口配套试剂和质控物。

1.3 标本检测方法

肺癌组和健康组分别于清晨空腹安静的状态下采集2ml静脉血,置于枸橼酸钠抗凝试管内,轻轻颠倒混匀8次,试管内标本与抗凝剂的比例为9:1。二组分别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纤维蛋白原参考区间为2~4g/L,D二聚体参考区间为0~500ug/L。检测前对检测系统做相关检查,并做高、中、低值质控,确保仪器在受控范围。检测方法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操作[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s表示。对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表1显示肺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显著高于与正常对照组,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表2显示有转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显著高于与无转移组,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引起恶性肿瘤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发生了转移。肺癌患者的血液常常会出现高凝状态(特别是晚期患者)[3-4],高凝状态下导致的血栓栓塞事件是恶性肿瘤的并发症,并占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2位[5],而且血液的高凝状态有利于恶性肿瘤的转移。有研究表明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存在凝血机制的改变,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①肿瘤组织本身能分泌一些促进凝血的物质,比如促进血小板聚集的物质等,使机体呈现高凝状态,具有形成血栓的倾向。②被肿瘤细胞侵犯的血管内膜丧失了对血栓的抗凝能力,使得血栓比较容易形成。③白细胞反应性的释放物质后的刺激作用。④循环血液中癌细胞的直接作用[6]。

本实验研究发现,肺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转移组较无转移组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二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肺癌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 纤维蛋白原是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7-8],是凝血功能检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恶性肿瘤患者纤维蛋白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增高的原因为癌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后,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大量组织因子,从而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多种凝血因子被逐级接活,最终生成大量纤维蛋白原,促发血栓的形成。在接活凝血功能的同时,癌细胞还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纤维蛋白溶解酶,然后再激活他的抑制剂,阻止纤溶酶的作用。纤维蛋白原降解低于纤维蛋白原的生成,导致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机体呈现高凝状态。而且随着肿瘤的生长和浸润,这种作用就会加强。

研究还发现,肺癌组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转移组较无转移组D二聚体含量增高,二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体发生凝血时,产生的纤维蛋白被纤溶酶裂解后,形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生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它在血浆中的含量可反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D二聚体在健康人血液中浓度很低,而在血栓形成与继发性纤溶时浓度显著升高,D二聚体是DIC实验中特异性较强的指标,在排除血栓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肿瘤患者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会使血液循环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交联纤维蛋白进一步降解,从而使D二聚体含量升高。

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在癌症时增高,使血小板对癌细胞的粘附作用加强,从而有利于癌细胞的转移。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的不断升高,预示着癌细胞有转移的倾向[9],此结论与本实验研究结果一致。有资料显示,手术和放化疗后,随着肿瘤的切除或缩小,机体促凝血及纤溶作用减弱,,高凝状态会得到改善,纤溶系统会逐步恢复正常[10]。

综上所述,通过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可反映肺癌患者体内高凝和纤溶亢进的程度,对患者血栓的判断和估计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利于观察疾病的发展变化,以及手术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制定个体治疗方案,有利于掌握最佳时机、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25-1544.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版.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97-234.

[3]孙芳初,刘春秋.肺癌患者凝血状态变化的临床观察.中国综合临床,2008,(24):503-504.

[4]孙戚,徐澄澄,徐沁孜,等.全肺切除术对肺癌患者凝血系统影响的临床研究.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8)53-55.

[5]胡同秀,范社华,马媛.肿瘤标记物及凝血功能检测在卵巢癌鉴别诊断中意义[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11):1100-1101.

[6]黄晟.肺癌病人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J].浙江实用医学,2002,7(3):136-140.

[7]刘同赏,郭彩宏,罗向军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C反应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及前白蛋白变化.中国医药,2010,5(6):519-521.

[8]李林文,胡屹伟.基质金属蛋白酶-9、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1):43-44.

[9]李晓颜,杨继红,朱旭峰.自噬蛋白Beclin1和凝血指标监测与肺癌进展的相关性.中国医药.2011,11(6)1346-1348.

[10]朱武凌,范秉琳,贺立山等.肝癌患者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及其原因分析.中华血液学杂志,2004,25(3):180.

论文作者:杨继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  ;  ;  ;  ;  ;  ;  ;  

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肺癌诊治中的应用论文_杨继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