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2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与以往有所不同,在教材每一节开头部分都新增加了一个栏目“想一想,议一议”。对于这一个区别于旧版教材的新栏目,一线生物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学习本栏目呢?为此,笔者开展了有关此方面的行动研究,最终认为生物教师课堂教学可以在以下五个方面运用好“想一想,议一议”。
关键词:生物教师;“想一想,议一议”;新课导入;自主学习;科学探究
2012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与以往有所不同,在教材每一节开头部分都新增加了一个栏目“想一想,议一议”。这个栏目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文有图,能够大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同时,它也非常有利于教师创设教学情景。对于这一个区别于旧版教材的新栏目,一线生物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学习本栏目呢?为此,笔者开展了有关此方面的行动研究,最终认为生物教师课堂教学可以在以下五个方面运用好“想一想,议一议”。(注:本文选取的“想一想,议一议”的范例主要来自2012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一、生物教师运用“想一想,议一议”进行新课导入
由于“想一想,议一议”正好被安排在每节课的开头位置,大部分教师都会利用它所创设的情景来进行新课导入。一般来说,教师往往简单地口述一下“想一想,议一议”的内容,或者将与“想一想,议一议”相关的一些资料投影出来引入新课。能够被运用进行教学导入的“想一想,议一议”有一个特点:里面阐述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一些生活的例子;同时本情景所提出的问题与课文的学习主题紧密关联,即情景的问题也是新课学习的主题。例如第四单元第二章的第四节《单细胞生物》里面的“想一想,议一议”的问题是“眼虫也是一个细胞,它为什么能独立生活呢?”,本问题恰好与整节课的主题是一样的。因为本节课最主要的学习内容就是“单细胞生物是怎样完成生命活动的?”。问题的表述虽然有点不一样,但内容完全相同。因此,课堂教学直接运用“想一想,议一议”进行新课导入是完全可以的。
生物教师通常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虽然可以从各方面去寻找很多的与本文有关的资料来进行新课导入,但这往往花费教师许多的备课时间;同时课堂上学生对教师呈现的这些内容也会有一个熟悉、适应的过程。与其这样倒不如随手拾来,直接引用课文中的“想一想,议一议”提供的情景,通过巧妙的语气表达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并且最关键的是教师所引用的“想一想,议一议”的材料是每个学生课本中都有。如果是其他的材料还得另外印刷给学生人手一份。假如用投影片投影的话又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并且有时候课室后面的同学往往看得不够清楚。基于这些因素的考虑也让“想一想,议一议”成为生物教师最喜欢运用的新课导入的材料。
二、生物教师利用“想一想,议一议”编写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
生物教师可以利用“想一想,议一议”编写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首先将“想一想,议一议”里面的问题分解成若干的小问题,而这些若干的小问题又刚好是课文的具体的某一个知识点。通过这样处理生物教师就能利用“想一想,议一议”编写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了。如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笔者设计了以下的预习提纲:1.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描写的身边的生物世界的文字中提到的植物有_、 _、_;昆虫有_、_、_、_;鸟类有_、_;2.其中昆虫的栖息环境是_____,鸟类的栖息环境是____。学生在完成这些问题的答案同时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生物是有多种的归类的方法,可以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的生物。如果按照生活环境还可以划分为陆地生物和水生生物。这样在教师还没有开展新课教学之前通过利用“想一想,议一议”编写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去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一方面学生很认真地学习了本文中的“想一想,议一议”的知识,同时这个过程也是熟悉新知识、初步了解新课乃至产生疑问的过程。如此一来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真是提前铺好路,事先搭好桥了。
是否全部的“想一想,议一议”都可以应用编写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呢?并不尽然。笔者发现能够用来编写预习提纲的“想一想,议一议”有一个特点:材料当中的问题不是一个问题,而是2-3个小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非常细小,就好像要求学生去完成一些填空题,同时这些填空题的答案也是一些非常客观的、直接的、绝对的答案,不会是模棱两可的答案。如上面的例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所提醒的植物就是青菜、皂荚、桑椹,学生不会作答白菜、胡萝卜等等的答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为这些答案在文段中根本没有出现。
三、生物教师运用“想一想,议一议”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是生物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曾明确提出:“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说明了在生物学科的学习中无论探究活动还是实验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生物教科书中有很多都涉及到实验、探究,有时候“想一想,议一议”栏目也有需要学生进行探究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生物教师还可以应用“想一想,议一议”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笔者研究发现如果一节课的内容刚好是实验课,那么“想一想,议一议”叙述的内容也是与实验有关的。这些“想一想,议一议”往往学生依靠固有的知识或者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难度较大,只有通过学生动手去操作才能解决问题。例如第二单元第二节《植物细胞》一课的“想一想,议一议”:萌萌如何做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菠菜的细胞呢?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同萌萌一样直接将菠菜叶放在显微镜上观察,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能否看到菠菜细胞。然后再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实验操作,最终看看哪一种方法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菠菜细胞。学生要完成老师所提出的学习要求首先必须自已认真去阅读课文的内容,按照书本的实验步骤去进行规范的操作方能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整个过程学生由迫切地希望解决“想一想,议一议”的问题转为自觉地开展实验探究;一方面熟悉了整个实验操作的流程,同时通过去寻找、辨别菠菜细胞学习了植物细胞的结构。这样的课堂组织教学自然而然地使“想一想,议一议”成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其中一个内容,同时也让学生承上启下、由浅入深地学习了新课其他的知识。一方面学生既完成了“想一想,议一议”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在自我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培养科学精神的自觉性。
四、生物教师利用“想一想,议一议”来复习旧知识,从而温故而知新
虽然每一节新课的开头部分都是“想一想,议一议”,但并不意味着“想一想,议一议”里面的内容也是全新的。很多的“想一想,议一议”更讲究新旧相结合,无论例子还是问题既对新课的学习有帮助,同时在学习例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应用到很多以前学过的知识。因此,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学会适时利用“想一想,议一议”进行旧知识的复习。如第二单元第二章第四节《单细胞生物》中的“想一想,议一议”提到眼虫是一个细胞。这时候,教师可以趁机与学生一起复习了前面几章书所学过的细胞的基本结构,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课文中眼虫的结构图形进行比较,从而有力地证明了眼虫也是一个单细胞生物。生物教师课堂教学利用“想一想,议一议”来复习旧知识非常考验教师的基本功。因为它需要教师能够做到慧眼识别新知识当中所蕴含的旧知识,并且恰如其分地把这些知识挖掘出来,进一步组织学生对知识进行重温,从而做到了温故知新。由此也说明了“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一名教师,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我们做一名教育的有心人。
五、生物教师利用“想一想,议一议”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人们常说:教书育人,意思是指教师要对学生传授广泛的文化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想一想,议一议”是否可以成为开展德育教育的一块阵地呢?有的生物教师可能认为:短短的几行文字如何用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且“想一想,议一议”刚好是一节课的开头,学生还没有对新知识有所了解又何来的情感体验呢?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其实生活不缺少美,缺少的仅仅是一双发现的眼睛。“想一想,议一议”也可以成为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阵地。正因为它的位置是在每节课的开头,所以对激励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信心非常有帮助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想一想,议一议”里面所寓含的积极情感恰到好处地融入知识传授的过程,在课堂上将它们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就能够从内心深处打动和感染学生了。
如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当中的“想一想,议一议”讲述了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研制出能放大140倍的光学显微镜(仿制品),并用它来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的一段简单的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讲述罗伯特·虎克在进行科学实验过程中经历了不计其数的失败和遭受世人的谩骂仍不屈不饶地进行科学研究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进行科学研究需要有坚持不懈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教师趁此机会鼓励学生要向科学家们学习,将这些优秀的品质应用在自已的身上去努力学习。通常这种形式的动员都能够让学生热血沸腾继而变得信心百倍。总的来说一些阐述科学史的“想一想,议一议”比较适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另外,虽然“想一想,议一议”对于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很大的。但毕竟它是整节课其中的一个学习内容,不等于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一节课还有其他的知识点需要学习和掌握。因此,建议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在“想一想,议一议” 栏目的学习,最好控制在几分钟之内完成。
论文作者:钱石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4
标签:教师论文; 生物论文; 学生论文; 内容论文; 新课论文; 知识论文; 学生进行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