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智能电网环境下继电保护技术的分析论文_闫晓松

对智能电网环境下继电保护技术的分析论文_闫晓松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电能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传统电网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为此,我国电力行业加大电力技术开发和应用,逐步推行智能电网,极大提升了供电的稳定性和兼容性。为确保智能电网系统的安全性,采用相应的继电保护技术具有相当的必要性。本文首先阐述智能电网环境下继电保护的重要意义,对智能电网系统的构成进行简要分析,进而对智能电网环境下继电保护技术进行探析,并最后指出继电保护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电力企业技术研发提供重要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智能电网环境下;继电保护技术;分析

1导言

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技术正在向着智能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将继续向着继电保护装置的信息一体化的方向前进。因此对于电力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力系统必须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加强专业技术培训,进行人才储备战略,打造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从业队伍,为电网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促进智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高效高质量的生产。

2智能电网建设

2.1传统电网的建设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在电力能源开发、发电配电、能源转换、供电售电、用户服务等实现统一管理,实行全流程、全范围的产电供电收费。主要的工作范畴为提供更加精确的电能,实现供电互补、智能交流,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和安全输送,降低电网的能耗和损耗等。这需要中继保护技术的大力支持,在复杂的智能电网框架中提高技术性、指向性和应用性。

2.2智能电网的特性包括:智能电网能够自我修复,拥有智能化的自愈能力;智能电网实现了用户主动参与电网运作,激发用户的主动参与意识;智能电网的安全性和防御性非常强;智能电网的发电能源包含了多种类型的发电和蓄电功能;智能电网能够不断优化电力设备的运行功能,可以保证设备在稳定高效运行的前提下,根据国家电力的标准减少运行费用。

2.3在我国特高压电网、骨干电网运营中,智能电网已经形成了信息技术支持的基本框架,拥有电能电力流、互联信息流、多类型客户业务流等高度融合的现代电网体系。

3智能电网的特点

3.1智能电网是我国电网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协调和发展之后,采用高科技和信息技术纳入到应用范畴中,形成了智能化的电网系统,能够实现短时间内的供电恢复,并将切供电故障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3.2智能电网的强大功能表现在电力输送能力和功能的安全可靠的能力上,对环境的保护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非常有效。通过智能化的运作平台,实现对用户的接入和退出,将电网用户的信息进行很好的共享,实现信息透明度。而继电保护是智能电网的网络伯虎和检测保护的重要技术,是智能电网逐步改善电力系统的传统运行形态的重要保障,最大的特点就是反应速度的加快和安全性能的提高。

3.3传统电网中继电保护的电源点潮流流向是固定的,因此输出本策的电气量(三相的电流和电压)要充分发挥继电保护的功能,需要对电气量进行准确的评判,才能避免因操作的不合理导致相关性能的发挥不正常。而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的构成和升级后,由于智能电网的发电方式采用的是交互式和分布式,因而减少继电保护的难度。且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推动下,传感器等智能设备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的发电和供电有了实时的监控,将各种收集的数据实现整合分析,对不合理之处进行了及时的修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智能电网的升级,主要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迅速,提高了继电保护的整体性能,简化了原有的辅助功能,为实现电气量信息传输的真实性和保护继电设备的装置性能提供了便利。

4继电保护技术的几种类型

4.1 广域保护技术分析

广域保护技术通常都是针对电网子集内容来说的,它能够将子集作为一种单位来对电网运行故障进行处理和分析,并且在一定“域”的范围内有效采集子集所具有的继电保护信息,然后再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找出产生故障问题的主要原因,方便维修人员参照故障原因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高电网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广域保护还包含自动安全控制和继电保护等两方面内容,其中自动安全控制主要就是处理电网自身存在的故障,为其提供各种处理方法来方便电网能够自行解决故障;而继电保护则是能够最快的做出保护反应,加大了与电网保护之间的配合,极大的提升了继电保护水平和效率。而且它还具有较强的自适应保护能力和判断能力,并且在电网故障诊断和修复方面也变得更加高效和智能。

4.2 重构技术分析

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智能电网对继电保护提出了更新的要求,继电保护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同时还能够很好的适应电网结构调整和实际运行情况的变化等情况。从自适应角度考虑,继电保护需要有着较强的重构功能以及自我修复、自我诊断功能。例如,当我们遇到继电保护的元件发生失灵情况时,智能电网就能够自动寻找能够进行替换的元件,并且使继电保护功能能够自动恢复,由此原来存在的继电保护已经无法满足智能电网的自适应需求,需要通过重构技术来重新构建保护系统,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4.3 智能传感器的应用

将智能传感器有效的应用到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中,可以运用传感器及时获取到各种设备的基本运行信息,并且将收集到的设备信息和运行参数当做实现继电保护的主要依据,提升继电保护工作的可靠性。但是,电网设备中存在的外接线可能会在实际运行中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现振动现象,例如下雨、冰霜以及大风等环境因素,所以在判断故障时应该从各个方面来分析发生振动的原因和特点。将振动传感器安置到变压器中,这样即使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传感器就不会再出现大的振动现象,除非遇到非常强烈的碰撞和台风,一旦遇到这种情况电网系统会为传感器提供大量警示。通常情况下,以上这种特殊情况的发生几率较小,所以传感器振动只是作为一种错误信号,方便故障问题的诊断。在实际的故障判断中,不仅只参考这一参数,而是要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发挥人工智能分析系统的作用,将原来系统运行中所具有的湿度和温度参数当做参考。例如,变压器局部发生的漏油或者放电问题,大多时候都会产生一些气体,这时可以运用液面传感器来监测油面和气体的具体变化情况。

5结语

我国智能电网建设速度加快,继电保护技术也应进行同步升级和更新。电力企业在充分认识到继电保护技术对于智能电网运行重要作用的同时,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并在实践中进行有效优化,以满足智能电网不断增加的运行需求,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薛鹏程.智能电网环境下继电保护的发展现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1:299-300.

[2]肖虎,缪玉生.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5:132.

[3]王文生.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继电保护初探[J].机电信息,2015,06:99+101.

[4]林超.基于智能电网环境的继电保护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5,04:244.

论文作者:闫晓松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7

标签:;  ;  ;  ;  ;  ;  ;  ;  

对智能电网环境下继电保护技术的分析论文_闫晓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