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治理世界_农民论文

“三农”治理世界_农民论文

治“三农”者治天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农论文,天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税费改革暖了农民的心

王广平(安徽省人大代表):农村税费改革,暖了农民心,密切了新形势下的干群关系。税费改革前,农民负担重,种地收益又不高,致使许多人外出务工。在我们那里,10户人家有七八户有人外出打工,农村土地抛荒现象非常严重。再加上乡村干部时不时催款收费,农民意见很大。实行税费改革后,一些七七八八的费都取消了,农民只要交够农业税就行了。这样的改革,农民非常拥护。上北京开会前,我做了一个粗略调查,今年一开春,许多农民就已开始筹划一年的农事,抛荒地可能会大幅度减少;还有现在干部也不再忙着催款收费了,能够沉下心来,和农民一起琢磨怎么样增收了,干群关系有了新的改善,农村形势前景很好。

作为一项庞大的工程,税费改革肯定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城近郊区的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的负担是大幅度减轻了,但边远山区、贫穷落后的地方可能情况就不是这样。本来城郊的农民就比山区的农民要富些,收入来源也广些,这样相对来说山区农民的负担是重了些。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该多调查研究,对待特殊情况应该特事特办,对边远山区、贫困地区的农村,是否能适当减免些税收,以利于他们休养生息。但关键的一条,还是要靠发展,在发展中减轻农民负担。当前农村的发展主要就是进行种植结构的调整,引进科技含量高的农作物品种。

税费改革,只是为减轻农民负担做的第一道题,接下来的一道题应该研究如何帮助农民转变生产观念,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经济,在发展中减轻农民负担。

农民增收也得“打假”

梁超然(全国政协委员):“农民增收”和“打假”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二者之间很有关联。现在统计农民纯收入的假数字太多,直接增加了农民负担。我看,增收先要打假。

参加“两会”前,我对广西桂东、桂北6县18个乡镇的农民生活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农民的纯收入很难计算。如果风调雨顺,一亩稻谷一年两季可收800公斤,折合640元人民币,不算劳动力,剔除种子、化肥、农药大约300元的成本,略有盈余;若遇上灾年,纯收入就无从谈起。因此,我认为农民的纯收入不能单算产量,不计成本。

据介绍,我国法定的农民负担水平是以农民收入水平为依据的,就是不得超过纯收入的5%。

但可恨的是,某些基层干部为了捞政绩,虚报农民人均收入,把农民的总收入报为纯收入,这样就提高了提留和摊派款数,增加了农民的不合理负担。

有些地方借“人民教育人民办”、“农民水利农民修”之名,巧立名目乱收费,农民不得不出钱、出力;修建工程不量力而行,干部捐工资、农民捐稻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农民不害怕交税,最害怕假数字!政府应尽快出台计算农民纯收入的正确办法,同时加快税费改革在全国推开,坚决惩处为“政绩”苦农民的干部。

农民贷款咋就这么难

李常水(湖南省人大代表):国家要求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信用社又是面向农民的金融组织,但农民贷款却非常困难。

现在农民到信用社贷款门难进,因为门槛太高。要想贷到款,先得过3道关:一是要在信用社有与贷款额差不多的存款,可农民有了存款何必又要贷款?二是要有财产抵押,而且房产不算;三是要有富裕的担保人。我们村里有40多家因为搞结构调整想贷点款,没有几家如愿。临来北京开会前,村里20多个农民跑到我家。他们央求我,到北京一定要问一问,咱农民贷款啥时候不再难?

我们那里不缺技术、市场,也不缺信息,缺的就是资金。搞调整,引进科技,使用优良品种,都需要钱。朱镕基总理关于“十五”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道路已经指明,但要真正落到实处,政府有关部门还得想想具体办法。

苏在兴(黑龙江省人大代表):我们村处在粮食主产区,去年不少农民种粮亏了本,今年想贷款买些农资准备春耕。但信用社说,谁知道明年会不会亏本?就是不愿意贷。农民们说,今年的地凑合着种算了,可今年凑合,明年、后年咋办?

现在的信用社多是贷大不贷小、贷工不贷农。虽然有关部门要求信用社面向农民放贷,但是多数资金都贷给了工业企业和一些农民大户,真正贷到普通农民手里的并不多。这种状况必须尽快改变,否则支持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要赶紧让农民知道WTO

陈大鹏(陕西省人大代表):我作过一次调查,许多农民到现在还不知道“世贸组织”、“互联网”为何物,更不知道不远的将来他们箩筐里挑的东西必须跟发达国家的农副产品同台竞争。

国家和各级政府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下大力气加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和农业接班人的素质,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否则,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政府就会不时地在农业保护问题上与一些成员国发生纷争。

两头猪,5只鸡,8分耕地10棵树;会认钱,会算账,男女厕所看头像。我国许多农民的这种生产方式和文化素质,根本无力应对加入世贸后的挑战。

王可植(四川省人大代表):现在一些地方对农村教育的现状盲目乐观,事实上有的“普九”、“扫盲”、“培训”等统计数字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特别是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还相当落后。四川是个少数民族大省,尽管几届省政府不遗余力地扶持,但到目前,全省民族地区50个县中有13个县尚未普及小学教育,有的牧业乡至今没有一所学校。农村师资力量很弱,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低。有的地方小学毕业生教小学,他们培养的“新农民”可能会在我国“入世”若干年之后才知道WTO是什么。

农业结构调整呼唤机械化

张波屏(全国政协委员):农业结构调整在改变农业内部结构的同时,也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营造了广阔的空间,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

结构调整使许多农作物种植重新形成规模,创出了品牌,具备了机械化的条件,突出了发展机械化的主题:把发展各种作物生产工艺环节的配套农机具放在首位,把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更新生产手段放在首位,把过去“重主机轻配套”的机制和观念翻过来。在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出现了由田间主要环节机械化向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转变;由粮食作物机械化向经济作物、特种作物机械化的转变;由田间作业机械化向加工、贮运机械化的转变。农业机械内部也存在着大、中、小型各领风骚的发展态势。

优质农业、精品农业、高效农业迫切需求精准机械化。发展优质小麦、优质玉米、优质水稻等农作物首先要求精准播种。这既是田间苗匀、苗齐、苗壮、省工、省能耗的要求,又是省种、高产、高效的保证。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许多省区加大了小麦、玉米精准播种的推广力度。晋陕旱塬地区、甘肃陇南等地区大力推广小麦膜侧精播技术,不仅抗旱增收150~200斤,而且每库节省种子12斤左右,这就是结构调整中精准机械化的威力。

结构调整使粮食以外的“五谷杂粮”、经济作物、特种作物、名优特产纷纷登场,采“天地之灵气”,扬地域之优势,逐渐形成规模,占有市场,对待种农业机械化提出了需求,拓宽了农业机械化的空间。随着农业结构的深层次调整,适合于全国各地的名优特作物将不断形成规模,对各种特色农业机械将提出更多的需求,特色农业机械化将是增产增收、优质低耗的最终保证。

结构调整使农民增收更需要一机多能的通用机械。我国农业的最大特点是始终没有形成明显专一的作物产业带,特别是一年两熟地区和两年三熟地区更是多种作物连作或共生,更兼土地承包、经营规模小、农业经济比较脆弱,客观上更需求一机多能的农业机械,既减少农机使用成本,又相对提高农民收入。不仅需要多功能耕整机械,而且需要通用的播种机械;不仅要求稻麦联合收割机,而且要能收获玉米并同时进行秸秆还田。通用化是我国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特点对农业机械化的特殊要求。

城镇化架起城乡间的金桥

黄关从(全国政协委员):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是实施新世纪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不仅可以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压力,增加农民收入,使大批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有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而且可遏制农村人口盲目流入大城市的势头,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步伐。

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调查表明,中国小城镇已发展到55000多个,1亿农村人口成为“城里人”,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政府已确定,将在本世纪初重点建设10000个中心小城镇,以带动农村社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征,应在科学论证基础上,从所在区域、区位的优势、弱势、资源条件和人口状况等出发,科学研究、合理规划小城镇建设格局。当前应集中做好20万左右人口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工作,使其成为具有较强经济和社会带动功能的典型小城市,以带动地区小城镇的发展。

标签:;  ;  ;  ;  ;  

“三农”治理世界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