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第二个科索沃?_军事论文

朝鲜半岛:第二个科索沃?_军事论文

朝鲜半岛:第二个科索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索沃论文,朝鲜半岛论文,第二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朝鲜半岛形势发展时好时坏,几乎每年都有几次大大小小的危机出现,不久前又发生了朝鲜战争以来最严重的黄海危机,对朝鲜半岛的这种变幻莫测、扑朔迷离形势如何评估?朝鲜半岛是否会成为东亚的科索沃或巴尔干?这是人们当前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做一较深层次的探讨。

一、“和线”〉“战线”

半岛安全局势一直是在“战和”两线交织中并行,甚至难以区别哪条线是主干线,特别在出现种种危机局势时更看不清主次。但从下列诸方面的综合分析中,“战线”无疑要小于“和线”。

第一,军事对峙势均力敌,各次冲突均以有惊无险而告终。

从军事实力对比来看,朝鲜兵力相当于韩国的1.6倍, 装备力量是相当于韩国的2倍,数量上朝鲜无疑优于韩国。 但在素质上韩国却明显优于朝鲜。就战争的潜力而言,韩国国民生产总值是朝鲜的十几倍,工业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军事先进装备等方面,韩国可弥补其在数量上的不足。因此双方力量对比可以说是旗鼓相当。即便韩国略占上风,但一旦发生战争,双方都将遭到巨大损害。据军事专家分析,“集中了韩国25%人口、80%产业的汉城距三八线仅有40公里,完全处于朝鲜火力射程之内。如果爆发战争,汉城将首当其冲遭到打击,那将导致韩国经济的全面瘫痪。”(注:《1997—1998年东北亚形势报告:朝鲜半岛安全问题》,载《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国际形势分析报告》,1998年,第43—52页。)根据均势战略理论与实践,在双方军力均具有毁灭对手的力量,并且处于军事上的相对平衡的情况下,谁也吃不掉谁,谁也压不倒谁,其结果必然是谁也不敢先动手,只能保持对对方一种威慑态势并“和平共处”。半岛近几年来尽管冲突甚至交火事件时有发生,如最近发生的黄海“大战”,虽然令人胆战心惊,但却和过去历次冲突和危机一样:“有惊无险”或“惊多险少”。

第二,南北双方无论军事战略还是从政治意图上看均无意开战。

从军事战略看,“双方都已调整了各自的战略,谋求政治解决而非武力统一,故在军事行动上相对克制,只进行对峙”。(注:潘湘庭主编:《世界军事形势1997—1998》,国防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3 页。)朝鲜由于各种因素已将其进攻性军事战略调整为防御战略;韩国将80年代末以前的消极防御战略调整为进攻性防御战略。(注:潘湘庭主编:《世界军事形势1997—1998》,国防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3页。 )但双方军事上均属防御性质。从政治上分析,彼此政治意图“远远大于军事目的,大多是通过某种做法赢得政治上的主动”。“朝、韩两国尽管保持大规模军事对峙,但却没有迹象表现它们准备打一场战争。”(注:赵可铭主编:《1998—1999 世界军事形势分析》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

朝鲜最高层领导人最为关注的问题是国内经济问题和政治稳定。金日成去世后,金正日成功地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但由于连年不断的严重自然灾害,它急需走出目前的经济困难,也越来越迫切地企图打破孤立状态,并赢得外交上胜利。在朝鲜看来,“改善与美国的关系是其提高国际地位、改善国际形象、进而开通与日本等西方国家道路的关键,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因此,朝鲜方面利用核问题这张牌,想方设法维持与美国的会谈,使它在改善朝美关系方面发挥最大的效力。”(注:《参考消息》1994年10月25日,题:《朝美框架协议与朝美韩三角关系》)朝鲜在这次危机中不仅打了一场精彩的外交战,而且获得了一大笔轻水反应堆援助款项。朝鲜采取“边缘政策”除企图在经济上通过在有争议的海域中捕蟹获取外汇和争夺更多有经济价值的海域外,在政治与外交上则是企图同美国直接打交道,意在四方会谈之前,争取主动,增加筹码,或如外电所评论:“旨在削弱1953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和促使美国从韩国撤军这一长期战略。”(注:(英)《金融时报》题:《北朝鲜希望同美缔结和平条约》1999年6月22 日。 转引自《参考消息》1999年6月30日。)

韩国方面同样希望保持与北方和平共存的局面。金大中上台后面临着国内经济危机,重振经济是韩国当前主要任务。金大中政府对朝的看法与历届政府有较大区别。历届政府虽然主张南北通过谈判改善关系实现统一,但政策中强硬成份居多,而且都把朝鲜看得一无是处,甚至是韩国“时刻威胁安全的不共戴天的敌人”。而金大中却把朝看作合作的伙伴,认为“北韩也有长处,她保留着我们民族的许多传统和纯粹性;解放后果断地肃请了亲日派;民族的自主性、正统性得到相当程度的确立;北韩社会事实上存在着相当多的建设正义社会的想法。”(注:(韩)金大中:《21 世纪的亚洲及其和平》中译文,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基于这种认识,金大中执政后一再表示对北韩政策目标是:“以和平、和解、合作改善南北关系”。对北韩政策基调是:“首先实现和平共存与和平交流”,“以和解和合作改变北韩的态度”。提议互派特使来推动南北基本协议书内容的实施,“在政经分离原则下,加强南北经济合作”,为解决北韩粮食问题弹性地提供援助等。(注:(韩)《韩国新政府对北韩政策》中文本,大韩民国统一部印发,1998年4月,第1—8页。)他还表示希望参加与北方的首脑会晤。作为具体政策措施,金大中政府积极主张美日与朝鲜改善关系,美解除对朝经济制裁,放宽韩国民间对朝交流的限制。

第三,半岛的统一问题以“软着陆”方式进行是各方最佳选择。

所谓“软着陆”是指北朝鲜不会出现所谓的“崩溃”的情况下,南北双方的统一以渐进的和平方式实行。这种方式既排除一方以武力战胜另一方后强行统一,也排除类似德国模式,即因北方内部发生重大动荡自愿倒向南方,南方趁机迅速吞并(虽然也是和平方式)。从韩国方面分析,虽然曾有人一度主张要按德国模式吞并北方,但这种主张很快遭到否定。韩国认为,德国模式统一对韩国代价太高。西德人口是东德的4.2倍,西德人均GNP是东德的3倍, 而韩国与朝鲜这两项之差分别是1.87倍和10倍以上。有的西方专家统计, 如果按西德吞并东德的方式实现统一,韩国必须每年投入400亿美元, 花十年时期才仅能把朝鲜经济提高到今天韩国60%水平。 统一费用总计将达上万亿美元。 (注:《1997—1998年东北亚形势报告:朝鲜半岛安全问题》,载《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国际形势分析报告》,1998年,第43—52页。)此外,一旦朝鲜出现类似东德那样的突然崩溃,必将会出现少则以十万计、多则百万计的大量难民涌向“三八”线以南。这种结果韩国是无法承受的,因而它不希望看到北朝鲜政局的突变。它寄希望于朝鲜通过政治经济改革和南北经贸交流,缩小彼此差距,最终再图统一大业。金大中政府已明确其统一的基本原则:“无任何损及北韩或吸收统一的意图”,与其让北韩体制崩溃,压迫北韩的政策,“不如让北韩渐渐改变态度并接受现实,从而愿意改善南北关系。此种方针对我国本身更加有利”。(注:(韩)《韩国新政府对北韩政策》中文本,大韩民国统一部印发,1998年4月,第1—6页。)

第四,大国均不希望半岛发生第二次朝鲜战争。

中日美俄均希望东北亚维持目前现状,保持半岛和平稳定局面,不希望破坏现有的格局,并均愿意实现“软着陆”。中国是四大国中最迫切希望半岛保持和平稳定局面的国家。中国几乎在一切场合均宣称希望南北双方通过磋商对话逐步缩小分歧,早日寻求和平解决问题的途径。黄海危机刚一发生,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即明确表示:“希望双方保持冷静与克制,不再采取任何有可能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的行动,希望双方及早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有关问题,保持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符合半岛北南双方的根本利益”。(注:YAHOO 全球报导:《北京呼吁朝韩冷静和平解决问题》,1999年6月15日。 )日本作为朝鲜半岛的近邻与中国有同感,它认为如果朝鲜半岛爆发战争将会直接威胁日本的安危。日本几乎全都处在朝鲜导弹的射程之内,只要射中几枚导弹,其恶果将会令日本人心惊肉跳。1998年朝鲜发射导弹事件后,日本神经质式的强烈反应便是说明。至于美国态度往往令人捉摸不透,其政策往往自相矛盾。下面将另辟一题深入探讨。

二、美国对朝鲜半岛的双重政策

影响半岛和战消长有诸多方面因素,但一般认为美国是朝鲜半岛局势走向最为关键的因素。这是因为它的军事力量在半岛有举足轻重地位,在政治上能够一定程度地控制韩国和日本,而在政策上能够影响乃至左右半岛的和战消长。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国家则似乎达不到美国在半岛的作用和影响的程度。

美国对朝鲜采用有弹性的接触政策,被称之为美对朝鲜的基调和主战略。这一战略思想在1988年底美国公布的《东亚战略报告》及其它有关文件中均有明确的表述:即对朝鲜实行“保持全面接触”政策。所谓“全面接触”包括“传统外交、国际贸易和投资、以及教育、科学和文化交流中人与人的接触”。(注:美国国防部:《1998年东亚战略报告》,新华社华盛顿1998年12月1日英文电。)美国朝鲜问题专家指出,“美国进行全面接触是维持朝鲜半岛和平的唯一切实有效的方案。”(注:《现代国际关系》1999年,第7期第24页。 )其具体做法有:逐步实施美朝1994年日内瓦达成的框架协议,加快完成向朝鲜提供重油,敦促日本和韩国落实对朝鲜的资金承诺;推进双边磋商,优先谋求在可疑设施和导弹会谈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推进有美中朝韩参加的四方会谈,保持对话渠道畅通;连续向朝鲜提供粮食援助,并拟到2003年每年为朝提供5万吨重油;开始与朝鲜进行互设联络处的会谈, 支持朝鲜加入亚洲开发银行,适当缓解对朝鲜的经济制裁等等。

美国实行这种接触政策的出发点在于:(1 )实行“软着陆”更符合美国在东亚的经济利益和民主事业的扩展,也符合美国主导的亚太安全秩序的总体构想;(2)防止朝鲜突然崩塌导致的种种消极后果, 可以以协约形式“诱朝开放”,“使朝鲜对美国的依赖越来越大,从而使华盛顿可以对其施加更大的影响。”(注:《现代国际关系》1999年,第7期第24页。);(3)“可以利用这一线索制衡韩国、日本等地区盟友,使它们对美国产生长期安全要求”。(注:《国际问题研究》1999年,第3期第36—39页。)

美国对朝鲜另一手政策是所谓“威慑”或“遏制”政策。这一政策是“软着陆”政策的“必要条件”。威慑政策与冷战时期的威慑的区别,按美国自己的解释在于:“我们在冷战中的战略主要是一种全球性的战略威慑。而现在,我们必须阻止朝鲜半岛关键地区的行动,同时保持我们在世界任何地方一旦发生危机,就能作出反应的能力。”(注:美国国防部:《1998年东亚战略报告》,新华社华盛顿1998年12月1日英文电。)这种威慑战略包括维持在韩国驻军、加强与日韩军事同盟,研制TMD,定期或不定期的军事演习等等, 其目的在于保持对北朝鲜强大的共同防御姿态。美国之所以强调对朝鲜的威慑,是因为所谓朝鲜“对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共同安全构成威胁”(注:美国白宫:《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新华社华盛顿,1998年12月1日,英文电。)。美国国防部报告宣称:“在该地区,近期内最为严重的威胁依然是来自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军事威胁。由于朝鲜在前沿部署有进攻性军事力量,掌握有化学和生物武器及其运载工具以及汉城距非军事区近在咫尺等原因,朝鲜对韩国的安全威胁令人生畏。”(注:美国国防部长1999年财政年度《国防报告》,英文本。)针对这种威胁,美国认为“威慑能力在朝鲜半岛仍然至关重要”,美国必须维持在朝鲜半岛的驻军,加强备战,优化军事装备、不断实行军事演习等等。(注:美国国防部:《1998年东亚战略报告》,新华社华盛顿1998年12月1日英文电。)

美国目前正调整对朝鲜问题的政策,但以笔者之见,美国政策再调整,其两手并用政策不会动摇。

三、朝鲜半岛“战线”的增长及其诸多因素

自1998年下半年以来,“战线”有明显增强之势,半岛的冷战寒气似乎不时席卷而来。日刊认为,“朝鲜半岛正处于1994年以来局势最严重的紧张状态”。(注:(日)武真秀士;《朝鲜半岛战争乌云真的存在吗?》,《时事解说》1999年1月29日。)美国5027计划的出笼、 日本通过新日美防卫指针相关的三个法案、围绕朝鲜卫星或导弹试射引发的一系列反应、日美联合研发TMD以及刚刚发生的黄海危机等等, 均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出现这种状况除上述美国对朝军事上威慑战略的原因外,还应有其它几个方面值得重视的因素。

(一)美国内的“朝鲜威胁论”甚嚣尘上。

在美国领导和一些媒体眼中,朝鲜属于那种对美构成威胁的所谓“胡作非为的国家”。美国《洛杉矶时报》评论说:“到1999年8月, 有谁可能会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构成挑战?一位美国高级官员回答说;‘朝鲜’”。(注:(美)《洛杉矶时报》,1999年7月21日文章, 题:《施展魔法之后:北朝鲜政策危机》。)美国认为,目前朝鲜正在扩大研发弹道导弹计划,拥有大量化学武器,并重新启动已冻结的核计划。据美有关专家分析,朝导弹飞越日本领空表明朝鲜不仅有能力攻击日本,也有能力攻击冲绳军事基地。朝鲜正在研制开发的“大浦洞一号”导弹甚至可以把夏威夷、阿拉斯加乃至美国本土西部地区包括在其射程之内。很多美国人相信,“在2003年以前,北朝鲜有可能拥有能够把华盛顿纳入射程之内的洲际导弹”。(注:《现代国际关系》,1999年,第7期,第24页。)为对付朝鲜的“胡作非为”,美国必须加强对其遏制,尽快发展导弹能力,以减少、慑止和防御朝鲜针对美国的导弹威胁。

(二)美政府实施的“软着陆”政策收效甚微,受到国内指责。

美对朝的“接触”政策,成为美国内政治集团和舆论抨击的重点。共和党议员认为,朝鲜通过核设施嫌疑开展“边缘外交”,讨价还价,一直耍两面手法欺骗美国。美朝之间谈判5年,美对朝援助累计达2.72亿美元,其主要政策目标无一获得明显推进,朝同美谈判只是为了捞取实惠。美国一家报纸评论道:“政府对北朝鲜是一种默念‘接触’的咒语、假装一切正常、对国会敷衍塞责的政策。这种政策正在走向穷途末路,……”。(注:《参考消息》,1999年7月25日, 题:《美国目标从科索沃转向朝鲜》。)日本一学者认为,美朝军事危机可能性有两种情况:一是美朝协议废除,朝鲜拒绝接受核查,“美国就会认为美朝协议已被撕毁,因而有可能导致美朝之间的全面的军事冲突”;二是“克林顿政府在不能说服持强硬态度的共和党的情况下,美国会“研究采取军事手段,或者美国作为旨在尽快解决事态的战略而对北朝鲜进行‘蜻蜓点水式’的攻击”(注:《现代国际关系》,1999年,第7期, 第24页。)1999年7月22 日美众议院通过一项由共和党委员长提出的法案:“在证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冻结核开发之前,禁止与其缔结有关核问题的任何协议并禁止向朝鲜提供援助”。(注:网上新闻(1999年7月23日):www.phoenixtv.com/phnews )倘若该法案在参众两院通过,上述情况不排有出现的可能。

(三)美日韩对朝三边军事合作体制形成,地区军事均势失衡。

美日韩三方军事合作近两年有突破进展,表现有三:1、1997 年修订后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使日美军事同盟重点从“日本有事”转变为“周边有事”。1999年上半年日本国会又通过了与合作指针相关的三个法案:《周边事态法》、《自卫队修正法》、《日美物质劳务相互提供协定修正案》。“这使日美军事同盟向‘北约型’演变,美国因此进一步确保了利用日本实现对全区域控制的战略意图,日本则完全改变了‘专守本土’的防卫性质,而开始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注:虞少华:《东北亚形势的新特点》,《国际问题研究》,1999年第3期, 第38页。)2、美日联合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1998年9月日美在纽约举行会议通过共同研究TMD的联合声明。声明宣称, 这一决定是基于朝鲜发射导弹对两国的安全保障及亚太地区安全造成的威胁。实际上TMD 对东北亚和整个东亚所造成的威胁程度要“远远超过朝鲜发射卫星或研制导弹所引起的不安”。(注:虞少华:《东北亚形势的新特点》,《国际问题研究》,1999年第3期,第38页。)因为它破坏了地区战略平衡,从而将导致新一轮的地区军备竞赛。3、1998 年韩国总统金大中访日,日韩军事合作发生了突破性的进展,从而使美日韩军事合作和军事联盟体系得到新的强化。1998年11月中旬,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日韩、强调美日韩不会容忍朝鲜“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武器扩散的行为”,并警告朝鲜的导弹试射将会破坏美朝之间核问题谈判。1999年1月, 美国防部长科恩访问日韩,重申美国决心摧毁朝鲜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承诺美将对韩提供核保护伞,允许韩国研制和部署长程导弹。至此“确认了日美韩连携”(注:(日)《读卖新闻》1999年1月7日。)“美日韩三边军事合作、共同行动的新机制已初步形成”。(注:《当代亚太》,1999年第5期,第4—5页。 )这种新机制在相当程度上打破了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平衡,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军备竞赛。

(四)日本在朝鲜半岛安全紧张局势中蓄势待发、推波助澜。

1998年8月朝鲜的“导弹试射”飞越日本列岛上空, 引起了日本朝野的异常强烈反应。从那以后日本便不遗余力地同美国一起制造“朝鲜威胁论”,刻意渲染朝鲜导弹带来的“恐怖气氛”,将日本打扮成无力保卫自身的“受害者”与“弱小者”。日本方面一再强烈指责朝鲜“挑衅”,宣布中止两国间关系正常化谈判,而且一再明确表示,如朝再次试射,日本将退出帮助建设轻水堆的活动, 并要求美停止对朝援助。 1998年9月日本正式率先宣布与美联合研制TMD。1999年1月1日,日本首相小渊在新年祝词中特意提到了朝鲜的导弹问题,前所未有地强硬提出,如果朝鲜方面再次发射跨越日本领空的导弹的话,日本将联合美国与韩国对朝鲜的导弹设施进行军事打击。韩国迅速摆脱金融危机有意对日本倾斜,这正中日本谋求实利的下怀。1998年10月,韩国总统金大中访问日本,双方签署了联合声明,韩方正式邀请日本天皇访韩。1999年1月6日,日韩两国国防部长针对朝鲜的导弹和“威胁”问题进行磋商。日本向韩国提议建立“防卫热线”,加强有关情报交换以及设立日韩防卫当局的“紧急联络体制”。3月,日本首相小渊访问韩国, 双方再次强调进一步加强合作、协调对朝鲜政策,包括军事政策,强烈反对朝鲜再次进行导弹试射。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美日韩三边军事合作中,日本最为积极。除为确保日本自身安全外,其动机还在于,一是借美国之手,打击并摧毁朝鲜的军事力量和设施,为美国在朝鲜的军事存在提供口实;二是可根据新日美防卫指针,一旦“周边有事”便顺势介入,为日本重新“武装化”寻找借口,以此提高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军事与政治地位;三是为所谓“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出台鸣锣开道;四是借机与韩国修好,经济上乘虚而入,政治上恢复、提高在韩国已失去的价位;五是为进一步“妖魔化”朝鲜,“为继续孤立朝鲜创造氛围”。(注:摘自网上新闻。网址http://newsy.easy.com..cn./shownew....《南方都市》1999年7月28日,题:《日本用意何在》。 )然而在这一最为敏感的问题上自然会引发朝鲜的强烈反弹,激怒朝鲜的原本就存在的民族主义对抗情绪。

(五)朝鲜态度强硬,为“朝鲜威胁论”和美国实行强硬政策提供借口。朝鲜始终认为美国在半岛的驻军、美日、美韩军事同盟是对其安全的严重威胁。在导弹发射问题上,朝鲜认为这是主权国家内政,别国无权干涉;美国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是企图为对朝发动战争制造借口。为了抵御这种威胁,也为了激发民族主义和爱国热情,朝一再显示捍卫其主权的强硬立场,并且决心“用武力回应侵犯”。朝鲜《劳动新闻》的一篇社论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将做它应做的事,而不会顾及他人的任何诽谤和‘影响’”(注:(朝)《劳动新闻》1999年7 月21日,转引自《参考消息》1999年7月23日。 )《劳动新闻》的另一评论更加强硬:“我们不害怕进行核对抗”,“如果美国以核武器来攻击我国,那么,美国也不会平安无事”。(注:(朝)《劳动新闻》1999年1月23日。)此外, 朝鲜针对日本企图阻挠朝进行第二次试射导弹的警告说:“如果日本采取任何针对朝鲜导弹基地的军事行动,那将爆发一场摧毁日本的全面战争”。(注:法新社东京1999年7月22日电, 转引自《参考消息》1999年7月24日。)

在研制弹道导弹问题上朝鲜采取强硬立场的原因有待探讨。据日刊分析有如下目的:(1)确保对美韩的军事优势;(2)通过导弹出口获得外汇;(3)给日本和韩国以心理上的恐惧感;(4)通过独自开发武器,建立独立于俄罗斯和中国的国防体制;(5 )确保金正日国防委员长在国内的威信。(6)“即使没有研制核武器的计划, 最终也可以通过拒绝接受实质性的核查来确保在外交谈判方面进行讨价还价的筹码。”(注:《现代国际关系》,1999年,第7期,第24页。)

四、简单结论

(一)朝鲜半岛安全局势一直按“战和”双线发展,这种发展将是复杂、曲折和长期的,形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冷战遗留的重大难题,又有冷战后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因此期望在短期内出现根本性转折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二)朝鲜安全形势虽然是“和战”双线并行交织,但是基本上以“和线”为主轴。从中长期发展看,和线也仍然是主轴而且会不断增长。这符合半岛南北双方利益,也符合美中日俄四大国利益,更符合亚洲和世界和平与发展潮流。

(三)从近期看,半岛安全局势“战线”有明显增长势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首要因素是美国的世界强权主义战略及其朝鲜半岛政策所致。解决半岛问题固然需要包括中国在内各方共同努力。但美国应对半岛安危负有首当其冲的责任。美国对朝政策正处于调整的关键时刻,鉴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接触加威慑”的基本框架调整余地有限,只不过侧重点有可能发生移动。究竟结果如何,有待观察。

(四)根据国际和东亚地区近期发展形势,半岛“战线”大于“和线”的局势有可能出现,也不排除在半岛发生类似科索沃战争的可能性,尽管这种可能性目前还较小。半岛出现战争局面无非有三种可能性:大打、中打、小打。所谓“大打”指美朝互用中长导弹甚至核武器攻击对方,范围扩展至东亚和亚太地区,几个大国均不同程度卷入;“中打”,即大约类似第一次朝鲜战争规模或科索沃战争规模,美日韩联合攻打北朝鲜,主要限于常规武器加生化武器;“小打”,南北双方在境内开战,使用常规武器,美国边打边调停。笔者以为,倘若发生战争,“小打”可能性较大,“大打”可能性最小。日本一武官则认为,导致半岛战争也有三种可能性;1、美朝撕毁框架协议,导致美朝全面冲突, 美国对北朝鲜发动攻击;2、北朝鲜攻击韩国与日本;3、发生“同美国和北朝鲜意愿相反”的冲突。最后一种可能是上面所谓的“大打”。但该作者又认为,美国同北朝鲜战争的可能性不大。“对美国来说,北朝鲜涉嫌研制核武器充其量不过是‘淘气鬼的玩具’而已”。美国通过的压迫性火力和“战斧”巡航导弹,“完全可以抑制北朝鲜的攻击”。(注:《现代国际关系》,1999年,第7期,第24页。 )半岛是否真的会发生类似科索沃式战争或其它什么战争,尚难预料。只有事态进一步明朗后才能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

标签:;  ;  ;  ;  ;  ;  ;  ;  ;  ;  ;  ;  ;  ;  

朝鲜半岛:第二个科索沃?_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