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大学生社交态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王睿捷1 ,祝 玮 1 ,周士哲1 ,杨明宇2 ,姜旭迪1 ,商荠丹1 ,王绍义3 *
(1.齐齐哈尔医学院口腔医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2.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 200011)
摘 要: 目的 了解关于东北地区大学生的社交态度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东北地区两所高校1773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研究,分析相关因素对于大学生社交态度的影响。结果 被试对象中有52%的大学生持“厌恶”态度,高于持“喜欢”态度的人数。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对人际关系的认识与大学生社交态度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人际关系(X9)对于大学生社交态度存在一定影响,父母对你的期望(X1)、缺乏热情和积极性(X2)、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X7)、感到自卑(X8)、在乎别人的看法(X10)也和大学生的社交态度相关,所得的回归方程为:P/1-P=EXP(-7.1389+0.3184X1+0.7114X2+0.6391X4+0.4974X7+0.4127X8+1.208X9+0.2737X10)。结论 当前大学生对社交态度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有消极倾向,应引起教育部门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人际关系;大学生社交;回归分析
社交指社会上人与人的交际往来,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方式(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意识,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各项活动。同时,社交也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生理与心理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中流砥柱,其心理健康状况与整个社会甚至国家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1]。而大学期间,学生的心理、价值观、人格结构仍处于提高与完善阶段[2]。因此,对大学生社交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先前有研究发现:性格因素对于大学生社交态度的影响较大[3-5]。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递变得更为方便与快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加青睐网络社交[3]。考虑到网络社交对于传统社交的冲击,其对于大学生社交态度的影响成为教育部门目前急需关注的问题。本次研究以东北地区两所高校的1773名大学生为对象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当今大学生对社交态度的认识,也希望通过此调查研究为学校和教育部门提供参考,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社交态度的政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此次研究是通过整群随机抽样和便利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东北地区两所高校中选取得到的1773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是基于国际标准的UPI量表[6],根据地域、文化等差异做出适当调整而形成的调查问卷。线上本研究使用麦克CRM绘制此次调查问卷并利用二维码完成在线问卷填写,线下本研究采用街头发放和班级集体测试的手段进行调查。所有调查问卷均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在调查人员的指导下由被试者独立完成。
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禁止食用难以消化、油腻性、刺激性的食物,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即口服吗丁啉,10mg/次,一天三次[2]。研究组患者加强针刺穴位治疗,其具体如下:取双侧四缝穴,位置在第二到第五指掌面,第一、二节横纹中央。用五号、六号注射针头,左手扶住手指,刺手快速点刺。点刺深浅根据年龄、体质决定,刺后用双手挤出少许血液或淋巴液即可。取坐位,双手伸开,常规消毒,将五号、六号注射针头,垂直、快速的刺入穴位,快速起针,不用留针。
1.2.2 质量控制 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人员均能理解该调查的目的与方法,且可以合理地处理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监督问卷的填写质量及后期的检查工作。经过筛选漏填、逻辑不清等无效问卷并确定回收问卷的有效性后,通过双人录入的方式进行录入数据,同时再次确保所录数据的一致与准确。
1.3 统计学分析
根据本调查,在大学生群体中,社交态度存在消极的倾向。我们根据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父母期望、生活热情、处事待人、自卑心理、人际关系等因素均能够影响大学生的社交态度,其中,人际关系与大学生社交态度的相关性较密切。筛选出的7个因素均为影响大学生社交态度的正向因素,即变量取值越大越容易对社交持厌恶态度。我们本次调查更重视从人际关系和现实、网络社交态度等多层次出发,多侧面地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状态[7-9]。积极的社交态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当今社会和学校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研究共发放1773份调查问卷,收回1739份,除去逻辑不清、遗漏等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1698份,合格率97.64%。其中对于社交持“喜欢”态度的人数为815人(48.00%)。数据分析显示:(1)性别方面:女性对社交持“不喜欢”态度的人数(55.25%)多于男性(4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年级方面:不同年级之间对社交持“不喜欢”态度的人数各不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人际关系方面:“人际关系差”(77.59%)对社交持“不喜欢”态度的人数多于“与他人关系一般”(61.90%)和“人缘好”(36.7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4)缺乏热情和积极性、感到自卑、父母对你的期望、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不信任别人、在乎别人的看法这些因素对于大学生社交态度均能产生一定影响(P <0.05),见表 1。
实习记录评分标准:“实习记录与实习内容相同,记录详实”为优秀;“实习记录与实习内容相同,记录比较详实”为良好;“实习记录与实习内容相同,记录不完整”为合格;“大部分实习内容没有记录”为不合格。
2.2 不同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社交态度的影响
2.3.2 多元回归结果 数据整理转化结束后,我们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在输出结果中,最大似然估计分析是此次回归分析的主要结果,见表3。此次回归分析通过逐步筛选变量(stepwise)的方法依次保留变量 X9、X2、X4、X7、X1、X8、X10 进入回归模型,并将变量 X3、X5、X6、X11、X12、X13 剔除,我们推测认为其影响作用可能被其他变量所取代。从此次分析得出的结果中可知:X1、X2、X4、X7、X8、X9、X10 共 7 个变量的参数估计值均大于0,属于影响大学生社交态度的正向因素,其值分别为 0.3184、0.7114、0.6391、0.4974、0.4127、1.208、0.2737,P 均小于0.05。其中,人际关系(X9)的参数估计值最大,相对于其他因素该因素对于大学生社交态度的影响较为明显,OR 值为3.347(95%CI :2.562~4.372)。通过 Logistic回归分析,我们得出的回归方程为:P/1-P=EXP(-7.1389+0.3184X1+0.7114X2+0.6391X4+0.4974X7+0.4127X8+1.208X9+0.2737X10)
2.3 影响大学生社交态度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在传统农业中,农民都侧重于“我种什么,便卖什么”,对发生在农场之外的事情并不予以重视,而“新型农业”中的农民则更网络化,相互依存和创业,同时具有很强的能力发现和评估信息。换句话说,他们必须改变“生产和销售”的心态,战略性的思考以生产出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农民们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是形成新的经济活动,如知识和信息、网络和联盟、外包和合同,以及消费者的选择、商机和偏好。这些都说明了在新型农业食品体系中的农户对技术和管理创新具有更开放的吸收力。
2.3.1 变量的赋值与编码 此次研究的因变量Y为社交态度,其中将“持厌恶态度”取值为1,将“持喜欢态度”取值为2。设置X1~X13代表自变量并对各变量进行量化赋值,见表2。
此次研究初步分析了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识与大学生社交态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者对大学生社交态度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3780,P <0.01),人际关系差的大学生对社交持“厌恶”态度的相对危险度高于人际关系较好的大学生(OR 值为 2.1141>1)。
表1 关于东北地区两所高校大学生社交态度调查的基本情况
表2 回归分析的变量与赋值
3 讨论
3.1 东北大学生所持消极社交态度的特征与成因
将收集的数据整理之后输入计算机,通过Excel软件录入建立数据库。利用SAS 9.4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科本位的教育理念下,工程管理专业以理论教学为主,其学科知识教育体系完整、系统,但实践课时不足,实行能力教育体系薄弱,造成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执业能力差,不能满足应用性极强、实践动手能力要求高的建筑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表3 最大似然估计分析
3.2 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生社交态度的重要因素,而网络虚拟社交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现实的人际交往
心理学家指出现在部分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基本上只相当于一个七八岁孩子的水平,处于社交能力低,以自我为中心的封闭状态[10]。此次调查研究中,人际关系(X9)对于大学生社交态度的影响最为显著,该结论与前人研究一致。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于个体身心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1]。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是大学生成熟的重要标志。计算机、互联网等新一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崛起,网民数量大幅度增长,有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5.57亿。其中,以大学生手机网民为主,占比33.4%[12]。这对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都是一个不小的冲击。李欣亮等[13]调查研究500名学生发现:网络社交虽然拓宽了大学生的社交范围,增强了社交的自信,但对传统社交已造成负面的影响,如过分依赖网络社交,现实中孤独,人际关系紧张,讨厌与人交往,甚至出现自闭症的症状。我们根据相关文献报道推测,大学生人际关系对其社交态度的影响可能与网络通信平台的普遍化和多样化有关。网络人际交往中,人际关系是随机的、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疏远冷淡,互相猜疑,同时萌发对于现实社交的抵触、排斥情绪。胡江等[14]通过调查研究241名大学生后发现:网络社交容易导致现实人际关系出现信任危机,与社会和家人渐渐冷漠及疏离等负面影响,也能够证明网络对于人际关系以及社交态度的影响。此外,在本次调查的结果中显示,过半数大学生对于社交持厌恶态度,这个现象令人担忧。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能否拥有健康的心理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发展,我们在先前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社交态度与其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因此,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对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不良因素的发生有着积极意义。
3.3 大学生社交态度的现状是多因素、长期积累的过程,纠正大学生错误的社交态度思想需综合处理
在此次调查研究中发现,热情和积极性与大学生社交态度的关系也较为密切。互联网媒体的兴起对大学生社交以及其社交态度、人际关系等诸多认知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为人处世中往往存在“宅化”、弱化的趋势[15]。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大学生渐渐变得不愿与人交往,厌恶社交,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容易在网络上寻求满足感,再加上缺乏相关正确、科学的心理疏导,最终导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3]。此外,父母期望(X1)、信任(X7)、自卑感(X8)、在乎别人看法(X10)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社交态度也存在一定影响。这些因素对与改善大学生社交态度、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同样有着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4 结语
通过对大学生社交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我们初步分析了大学生的社交现状,大多数大学生持有消极的态度,情况不容乐观。此次调查研究客观地反映了当今大学生社交态度的现状,也为学校与教育部门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及政策提供了依据。当然,本调查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如时间有限、样本数量仍需扩大等。此外,样本对象的选取仅在东北地区的两所高校中开展,所得数据存在一定局限,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果的普适性。
参考文献:
[1]李沈航.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6.
[2]黄璐,吴静,罗双燕.浅谈大学生健全人格[J].知识经济,2019(1):154-156.
[3]谭洪旭,袁帅,代连奇,等.浅谈社交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4):116-117.
[4]王莉.杭州地区高校学生社交焦虑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8,25(4):281-282.
[5]黄婧宜,孙群博,张治.大学生性格与社交回避及社交苦恼的关系[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9(3):81-84.
[6]谢振安.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及咨询情况的报告[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8(3):97-100.
[7]雷竞.社交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及引导策略[J].集美大学学报,2018,19(5):13-16,84.
[8]郭晓静.“互联网+”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科学大众,2018(7):135.
[9]蔡蕾.试析社交网游对大学生人际传播的影响[J].中国报业,2019(2):99-100.
[10]杨斯清.网络化时代大学生现实社交障碍及其克服[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6(8):63-65,68.
[11]薛梦.大学生性观念与性行为关系研究[J].科教导刊,2018,(1):189-190.
[12]张冬梵,梁祯婕,王馨曼.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新样态及教育引导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21):233-234.
[13]李欣亮,张淑敏.大学生网络社交现状分析与思考[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4):95-99.
[14]胡江,徐金诚,薛信宇.网络平台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实证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9(1):4-6.
[15]李荣珍,张旭.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其原因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5):97-98,108.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46(2019)20-0124-0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114)
(*通讯作者:王绍义)
标签:人际关系论文; 大学生社交论文; 回归分析论文; 齐齐哈尔医学院口腔医学院论文; 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