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创业资本市场的特征及宏观经济效应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资本市场论文,宏观经济论文,效应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新经济的成功使世界各国充分认识到创业投资对技术创新、宏观经济的巨大影响,纷纷效仿或复制美国的体制,借鉴美国发展创业资本的经验,推动本国创业资本市场的发展。随着2000年3月美国股市的暴跌,各国的创业资本事业也随同美国创业资本市场陷入了困境。因此,客观分析和总结美国创业资本市场的特征和发展经验,正确评价创业投资的宏观经济效应,对今后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在收集整理美国创业资本市场大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试图对美国创业资本市场近20年的发展特征及创业资本对宏观经济的作用和影响做一具体分析。
美国创业资本市场总体特征及成功经验
1945年美国研究与开发公司(ADR)的成立,标志着美国创业资本正式诞生。随后创业资本在美国逐步发展壮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创业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支持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创业资本市场呈现以下主要特征:
第一,创业投资呈现机构化和专业化,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基金成为主流的组织机构。
最早,在美国从事创业投资活动的机构主要有三种组织形式:一是以有限合伙(Limited Partnership)形式存在的创业投资基金;二是大企业附属的创业投资机构;三是小企业投资公司(Small Business Investment Companies,SBIC)。有关统计数据显示,1980年三种组织形式的创业投资筹集的资金分别占创业资本总量的40.0%、31.1%、28.9%,基本上三分天下。然而从1982年开始,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基金的份额开始逐年上升,到1988年就达到80%,从此,其份额一直稳定在80%左右的水平(注:1989~1994年,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基金占创业资本总量的比例分别是79%、80%、80%、81%、78%、78%(见Gompers,P.A.and J.,Lerner.,1999,The Venture Capital Cycle.p9.Boston,MA:MIT Press)。1994年以后没有再进行过统计。),成为美国创业资本市场占主导地位的组织形式。
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基金包含两类合伙人:一类是普通合伙人,另一类是有限合伙人。美国的创业资本之所以采取合伙制,是与其法律体系和税收政策相关的。首先,合伙制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是一级税赋,仅个人所得纳税;其次,合伙制的有限合伙人虽然是出资者,但不参与基金的日常投资运作和管理,保证了普通合伙人作为专家理财的独立性;第三,合伙制中的普通合伙人作为基金的管理者,要承担创业投资的债务和法律连带责任,这样就对其起到自我表现约束的作用。此外,通过签订合伙契约,充分保证了两类合伙人的权益,对普通合伙人有效地起到了激励和约束作用。
据统计,1980~1990年,流入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基金的资金大多数年份都在40亿美元左右,但创业投资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逐年递增,已从1980年的40.7亿美元上升到1990的340亿美元,增加了8倍多。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创业资本的筹资规模迅速增长,从1991年的不足15亿美元逐年攀升,到2000年创纪录地达到1069亿美元,管理资产高达2337亿美元。
美国创业投资组织形式的机构化和专业化,是美国创业资本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制度创新,促使美国的创业资本发展成为一种系统化的融资、投资制度,并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进入、评价、投资、监控、退出等市场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技术创新和创业企业由于高度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带来的代理问题和激励问题,从而在投资者和技术创新之间建立了一个互相沟通的中介,弥补了创业企业融资困难的缺口(注:对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基金的理论分析,学术界虽然进行过大量的探讨,明确了这种组织形式可以有效地缓解代理冲突,降低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但其组织形式的合约特点以及其本身的制度安排及制度变迁,还有许多有待探讨之处。)。
更重要的是,专业化的创业投资机构(创业资本家),使美国的技术创新方式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产生了一种由新熊彼特学派提出的将企业家驱动和公司导向两部分结合起来的新型技术创新模型。在创新过程中,创业资本家积极地与大企业、大学、金融机构以及各种各样的在创新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机构建立联系,成为扩大技术创新网络的核心,使美国的技术创新进行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第二,机构投资者是创业投资基金的主要投资者。
表1 美国有限合伙公司资金来源(1980~1999年)
单位:%
资料来源:1980~1988年数据引自Sahiman,William A(1990),"The Structure
and GOvemance of Venture Capital Organization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vol.27,pp.473-521;1989~1999年数据根据Venture Economics的数据计算得出。
从表1可以看出,美国创业资本市场的资金来源(即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包括养老基金、捐赠基金、保险公司和银行持股公司、公司投资者。其中,养老基金是美国创业资本市场的主要投资者。自1979年美国《员工退休收入保障法》的“谨慎人”条例允许养老基金投资于创业资本后,养老基金就一直作为有限合伙人大比例地投资于创业投资基金。1980年养老基金所占投资比例为30%,1986年高达50%,1990、1993、1996、1998年则都高于50%。2000年以后,流入创业资本市场的资金虽然急剧下降,2001、2002、2003年分别为407亿美元、69亿美元、111亿美元,但机构投资者仍然是创业资本的主要供给者。
这种资金来源结构是与美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相一致的。目前,美国资本市场占主导地位的投资者是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公司养老基金、社会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这些机构投资者管理着上千亿美元的资金,其中养老金目前为美国资本市场三大主力机构投资者之一。2000年,美国养老基金达到11.52万亿美元,其中个人退休金账户62.65万亿美元,固定缴款计划2.65万亿美元,国家及地方政府基金2.33万亿美元,私人固定收益计划2.11万亿美元,联邦固定收益计划7050亿美元。这些基金的管理人为了分散投资,取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开始进入创业资本市场。尽管这些机构投资者对创业资本市场的投资比例相对整个基金规模而言并不太大,但是在资金数额上却是惊人的。这些大的机构投资者是创业资本基本的和主要的资金来源,基本占创业投资基金资金来源的80%以上。
机构投资者对创业资本市场的介入,大大提高了创业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能力,为美国创业资本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提供了重要的市场环境和筹资渠道。
第三,美国的创业资本主要投资领域为高科技领域。
创业资本成立的主要目的是投资于技术创新型的中小企业,解决高科技商品化过程中的融资困难问题。美国一直是世界科技创新的策源地。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类在基因工程、医药产业、生物工程、计算机、信息通讯等诸多高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科学技术水平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美国的创业投资家们灵敏地捕捉住了这一机遇,将创业资本主要投资于高科技领域,在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同时也获得了巨额的利润。美国创业投资的主要投资领域和投资热点基本上反映了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像80年代的个人计算机,通讯技术、软件开发到90年代的生物工程、互联网,创业投资均大量涉足。创业投资对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占其总投资的90%以上。可以说,创业投资是美国科技创新的主要推动力量。
第四,从创业资本投资的区域分布来看,美国的创业投资具有明显的区域聚集特征(注:美国创业投资行业之所以出现集聚现象,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为了分享信息,降低项目的搜寻时间和成本;二是可以集体学习,提高项目的甄别率,降低交易成本;三是为了分散风险,降低项目投资过程的监控成本;四是可以利用网络效应,有利于降低创业投资的遁出成本。)。
首先,从投资数量上看,美国创业资本主要集聚在加利福尼亚州、马萨诸塞州两个地区。据统计,1965~2002年的37年间,加州、麻省两地创业资本投资数目一直是美国50个州创业投资数目和投资金额最多的两个地区,其中加州投资数目所占比例由最初的21.52%上升到36.85%,投资金额所占比例1965~1969年是31.67%,1997~2002年则是41.72%。2002年,美国创业资本投资总额212.36亿美元,其中投资于加州93.9亿美元,占44.22%;投资于麻省24.03亿美元,占11.32%。这表明美国的创业资本投资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地区。
其次,在美国加州地区的创业投资又主要集聚在硅谷地区,而麻省地区的创业投资则集聚在波士顿128公路。事实上,这两个地区是美国区域创新最活跃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后,硅谷后来居上,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技术创新的策源地,创业投资在此的集聚程度远比波士顿128公路高。以硅谷地区创业投资占全美创业投资的比例作为衡量指标,则硅谷的集中程度由1993年的23.96%上升至2003年的33%。可以说,硅谷地区是美国创业投资最为集中的地区。
硅谷之所以成为美国创业投资集聚的中心,是由其强大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高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所造成的。硅谷作为美国创新中心和摇篮,集聚了大批的高科技企业。2001年,根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mall Business Survival Committee)的统计,硅谷的高科技公司总数达到了9324家。硅谷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密集、最具有创造性的高科技产业集群。硅谷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使得大量高技术成果、高技术产品不断涌现,并迅速形成产业,对创业投资的需求日益上升。同时,大量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科技项目使创业资本家趋之若鹜,吸引了一大批创业投资机构落户硅谷,在硅谷进行投资。
第五,IPO成为美国创业资本的最佳退出渠道。
美国创业资本是一个资金筹集、投资、退出、再投资的循环过程。在创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能否顺利地退出所投资企业。美国创业资本的主要退出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首次公开发行(简称为IPO)退出;一是通过出售或并购的方式退出。
IPO是创业资本最常用的退出方式之一,大约30%的创业资本的退出采用这个方式。美国IPO市场有令人骄傲的历史记录,尤其是今天知识经济大爆炸的年代,创业企业的IPO可以让许多创业家和创业资本家一夜暴富,成为亿万富翁。这样白手起家的神话在美国华尔街经常出现。远的有苹果(Apple)计算机公司、微软(Microsoft)公司、英特尔(Intel)公司,近的则有经营国际互联网的雅虎(Yahoo!)公司、美国在线(AOL)等。苹果公司首次发行获得235倍的收益,莲花(Lotus)公司是63倍,康柏(Compaq)公司是38倍。这些例证为创业投资树立了成功典范。
在美国,通过IPO方式退出的创业资本逐年增加,1991年为119家,到1999年则高达272家,2000年为262家。尽管由于纳斯达克市场泡沫的破灭,2001~2003年IPO数量锐减,但对于创业投资而言,IPO仍是最佳的退出方式。因为IPO是金融市场对该公司生产业绩的一种确认,这种方式不仅保持了公司的独立性,而且还获得了在证券市场上持续筹资的渠道。IPO这种方法不仅对创业资本家有利,而且对创业家也有利。创业家可以借上市出让一部分自己的股权,但上市一定要在时机成熟时才可以进行。股票中介机构一般要看该企业是否有30~60%的增长记录,并要确定该企业上市时能卖出足够的股份时,才肯协助其上市。没有至少100万美元的税后净收入,股票中介机构很难动心。因为上市机会只有一次,而创业家也不是随便就上市的,只有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创业家才会给中介机构开绿灯。
但是上述优点仅仅是问题的一方面,美国斯坦福法学院Bernard S.Black和Ronald J,Gilson(1998)认为,更重要的是IPO退出机制在资本供给者和使用者之间确定了一种对未来企业控制权结构的隐性合约。这种隐性合约对于处理高风险条件下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中突是有效的,但它在其他退出机制下是不容易被复制出来的。他们解释了美国创业资本市场同德国相比具有较高活力的原因——在公司治理结构上的制度性差异,即美国是以股票为中心的市场,而德国是以银行为中心的市场。股票市场形成了一个合适的特殊种类退出——IPO。通过IPO,创业家能够重新获得创业企业的控制权,这种预期促使创业家有动力去努力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的价值。然而,这种隐性激励合约在其他退出机制下是很难复制出来的。在以并购作为主要退出机制的情况下,企业的控制权从创业资本家转移到其他人手中,企业家永远无法控制自己创办的企业。很显然,这种机制不利于激励企业家,也不利于创业资本市场的发展。
Black和Gilson论证道,许多国家公开地羡慕美国创业资本市场,但就是难以成功地复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未能做到创业资本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他们认为,强有力的资本市场是创业资本壮大和发展的前提,创业资本家能更快地利用IPO退出,这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业资本市场存在的关键。他们对1978~1996年美国有创业投资背景公司IPO的数量与创业资本承诺投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创业投资的IPO多的年份,当年的创业投资的承诺投资额就多,反之亦然(见图1)。
图1 1978~1996年美国有创业资本背景IPO发行家数与新创业资本承诺投资额关系图
资料来源:Black,B.S.and R.J.Gilson(1998),Venture capital and the structure of capital markets:banks versus stock market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47,243-277.
创业资本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创业资本对美国经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首先,它通过对高科技企业的投资,促进了科技创新,加快了技术进步的步伐,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创业资本的出现,对现代人类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三大科技成果(可编程电子计算机、晶体管及DNA技术)在走向商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创业投资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大批受到创业资本投资的中小型企业主导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潮流,它们中间的许多公司在经历了严峻的市场考验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今在IT行业的许多知名企业,如Microsoft、Apple、Intel、Yahoo!等,都曾接受过创业投资,如今它们都已经成为业内佼佼者,分别领导了自80年代以来的软件和互联网浪潮,为社会创造了惊人的财富和价值,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创业资本的作用可称得上“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其次,创业资本通过对创业企业的扶持,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关于这一点,全美创业投资协会的一个调查报告显示,1991~1995年,美国接受创业投资的企业销售收入平均增长38%,而《财富》500家大公司年均增长率仅有3.5%。前者创造的工作机会平均每年增长33.8%,后者却每年裁员3.6%。同一时期美国经济增长率仍保持年均4.4%的水平。据美国商务部和美国电子协会的统计,1993~1998年,信息技术产业为美国创造了1500万个新就业机会,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美国雇佣职工最多的行业,其职工工资比全国私营企业平均工资高出73%;高新技术在国内销售和出口方面也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工业部门;其产值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30%以上要归功于信息技术。
美国创业投资协会曾委托一家机构就创业资本对经济的影响程度进行过测算。他们公布的报告表明,1980~2000年的20年间,以每10美元计算,创业资本扶持的企业在销售收入、联邦税收、出口以及R&D的投入等方面均高于所有的上市公司。其中,2000年创业企业缴纳了588亿美元联邦税,出口的商品和服务总值为217亿美元,在R&D上的投入高达1573亿美元。到2000年创业资本支持的上市公司已达1318家,市值27030亿美元,销售收入4600亿美元,利润645亿美元,吸纳就业142万人。
第三,创业资本促进了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前述创业投资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投资的区域集聚化。通过对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创业资本催生了一大批的高科技产业集群,硅谷九大产业集群(快递行业、商业零售业、计算机在线销售、计算机操作系统、生物技术、互联网服务、软件、芯片、医疗器械),都是在创业投资的扶持下发展壮大的。产业集群的发展则直接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1970~2000年的30年间,美国创业资本对美国各州共投资2733亿美元,创造了760万个就业岗位。
然而,创业投资最终还是以追逐利润为目的的,因而它对国民经济也会带来种种不利的影响。首先,创业资本追求晚期投资和短期收益是诱发投机和股市泡沫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伴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美国股市也进入了长达5年的牛市。1995~2000年,作为高科技公司上市场所的纳斯达克市场,其指数上涨了580%。股市的狂涨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泡沫。例如,1996年4月才开始交易的雅虎在短短4年内股价上涨了1400%,2000年3月时雅虎市值高达1240亿美元,超过了通用汽车、亨氏(Heinz)食品和波音公司三家公司的市值之和。形成股市泡沫的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创业资本家加快了创业企业上市的步伐,缩短了创业投资对创业企业的投资周期。创业资本通过创业企业IPO产生了一种所谓的“互联网时间压缩现象”,过去大公司在股市上需要几十年才能完成的目标,在此时成为轻而易举。例如惠普公司花了47年的时间才达到10亿美元市值,微软用了15年,雅虎用了2年,而ZetZero则只用了9个月。
其次,创业投资家的投机行为也引发了大量的过度投资,造成社会资金的不合理配置。由于在泡沫时期美国创业投资机构普遍赚钱很容易,因此投资的谨慎程度不如以前,不再注重传统的市盈率,而只讲点击率、市梦率等等,大批的创业资本涌向中晚期阶段的企业,使企业的估值急剧升高。同时,也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及创业投资过早过快的证券化(注:创业投资过早过快的证券化现象被金融学家称为“哗众取宠或出风头(Grandstanding)”现象,详见Gompers,P.A.,and J.Lerner(1999),P239-261。),使创业投资行业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盲目追求投资回报、怀有极强投机心理的人也纷纷加入创业投资的行列。于是,一大批“仿造”创业投资家出炉。这种“ME TOO心态”(我也做得成的心态)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发生过。例如,1977~1984年间,专业创业投资机构向硬盘驱动器行业的43家不同创业企业投入约4亿美元创业投资,绝大部分是在1983年和1984年投出的,1983年创业投资支持的12家创业企业IPO后市值超过50亿美元,销售收入13亿美元,然而它们没能经得起经济衰退的考验,1984年末就有一大批硬盘驱动器企业陷入困难,前述12家企业市值降至14亿美元,销售收入不足3亿美元,到了80年末就全部消失了。事实上,美国创业投资家的非理性行为造成了美国创业投资出现了三次大的周期波动,1984年是第一次,当年的投资回报率仅为1.4%;1990年是第二次,当年的投资回报率不足1.8%。这二次低谷都是在高科技领域投资过热和IPO市场过度炒作后发生的。
同样的事情在20世纪末重新上演,随着2000年股市泡沫的破灭,创业投资机构投资的企业纷纷陷入困境,大量创业企业宣布倒闭。像前期明星企业雅虎,2001年4月的市值仅有60亿美元,相比1240亿美元的最高币值,缩水近千亿美元。美国股票市场泡沫的破灭,也直接引发了美国经济的衰退,造成了大量人员失业、经济生活水平下降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创业资本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美国金融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创业投资的机构化和制度化,是美国融资制度的创新,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制度安排,它的出现对促进技术进步、加快科技创新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美国之所以成为全世界科技创新的龙头,与其拥有健全的创业资本体系密不可分。创业资本通过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投资,解决了创新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促进了中小企业在美国的蓬勃发展,增加了就业,创造了新的财富,有力地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增长。
2000年4月以后,美国创业资本市场出现的低谷现象,并不能否定创业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反而能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美国创业资本的性质和效应。因此,我们今后既要坚定不移地从制度上和政策上积极借鉴美国发展创业资本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和完善创业资本市场的组织形式、退出机制,为创业资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也要在发展创业资本过程中,充分地认识到创业资本对国民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和负面效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创业投资的投机性,以免对国民经济造成大的冲动和波动。
标签:创业论文; 资本市场论文; 创业投资企业论文; 投资资本论文; 美国硅谷论文; 企业特征论文; 风投论文; 硅谷创业公司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