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性表达的认知研究与思考_命题的否定论文

极向性表达的认知研究及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向性论文,认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极向性表达(注:因polarity items(PIs)不仅包括单词(如no,not,even,still,doubt等),还包括短语和结构(如at least,let alone,even if/though,be surprised等),故本文将polarity items(PIs)译作“极向性表达”。)及其研究概况(注:根据本文需要,这里只简要介绍国外相关研究情况,国内研究概况将另文探讨。)

极向是指语句命题的肯定(正向)和否定(负向)两极。极向敏感性(下简称极向性或极性)是指某些表达倾向于不均衡地分布于否定或肯定命题等极性语境中的一种属性。这是人类自然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极向性表达(polarity items,PIs),就是指人类自然语言中具有极向敏感性的惯用表达方式,分负极性表达(negative polarity items,NPIs)和正极性表达(Positive polarity itemsm PPIs)两种。前者如anything,ever,all that,so much as,lift a finger,a bite等;后者如would rather,already,pretty等。

Bolinger(1972:27-47;120)等编写的英语语法书,以及Pearsall的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1998:74;637;1066;1766)等词典通常都对极性表达予以用法提示。例如:NPIs多出现在含有否定词(如 nobody,nothing,never,hardly,few,rarely等)、蕴涵否定含义词语(如surprise,amaze,doubt等)的命题以及条件句中表示前提的小句、only的核心辖域、是非疑问句的焦点和由before,long after等引导的从句、修饰 few,most的定语部分等。PPIs通常只能用于肯定命题中。

对PIs的研究在语言学的历史上颇新,最早对它进行阐释的是句法学和逻辑语义学,两个阵营都发轫于Klima(1964:264-323)用转换一生成语法学的方法探索英语的不定代词some和any的分布特征时的发现,即NPIs和否定词语必须“处于同一构式”。这相当于现代生成语言学的组构成分统领 (c-command)这一概念,即否定词语c-成分统辖NPIs。当代国际语言学界对PIs研究的核心问题依然是准许关系问题,因此他们分别从言语使用的语法、语义、语用和认知等层面来探讨PIs的准许关系问题。

生成语言学强调句法结构的作用,主要用c-成分统辖(Zwarts,1996:177-238)和约束理论(binding theory)(Progovac,1993:149-180)来解释NPIs的分布特征。语义学家们也想以准许关系来验证逻辑和语义关系在语法中的作用,Baker(1970:169-186)和Ladusaw(1983:373-392)等认为语法依赖句子逻辑属性的最明显证据就是表达的极向性。他们认为NPIs敏感的逻辑单调性(logic monotonicity)使其仅在下向蕴涵算子(downward entailing operator)的辖域内才能获准使用。在下向蕴涵的语境中,逻辑推理的方向是从一般到具体,从母集到子集。否定词语就是下向蕴涵算子之一。因此Ladusaw(同上)(注:为节省篇幅,本文凡出自前文同一作者同一文献的页码省略,只保留文献出版年份。)明确了 Klima(1964:264-323)提出的感应性(affective)特征的具体内容。但是,PIs的使用非常灵活,超越纯句法学和语义学的解释,它们的极向性所显示的复杂情况表明,在判断PIs的使用是否恰当时语用知识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语用学家们指出了语境参数、合作原则和语用含义对PIs使用的制约(如 Horn,1996:1-40; Kadmon & Landman,1993:353-422; Krifka,1995:209-257; Linebarger,1987:325-387),他们主要归纳和阐释为何未含有否定词语和下向蕴涵关系但又准许使用NPIs的情况。认知语言学家们从准许关系看到了梯级推理在语法中的介入作用(Fauconnier,1975:353-375;1978:289-301;1980:1-57; Fillmore等,1988:501-538; Kay,1990:59-111;2004:675-700; Israel,1995:162-173;1996:619-666; 1998:39-82;2001:297-331;2004:701-723),主要从PIs本身蕴涵的量值在梯级推理中的作用来研究 PIs的分布规律。

Israel(2001:297-331;2004:701-723)的研究代表了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动态,集中体现在他提出的关于PIs分布特征的梯级模型及其修正方案上。所以,本文先着重介绍Israel对PIs进行认知研究所提出的初始梯级模型及其修正方案(为便于讨论,本文将前者简称为模型1,后者为模型2);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们的思考,指出其理论模式尚需完善之处,同时提出我们的修改意见。

二、Israel对PIs的认知研究

Israel(1996:619-666)借鉴了Fauconnier(1975:353-375;1978:289-301;1980:1-57)、Fillmore等(1988:501-538)和Kay(1990:59-111)的思想,从量值(quantity value)、语用蕴涵(pragmatic entailment)和梯级推理 (scalar reasoning)的角度研究PIs的分布规律,发展了PIs的梯级模型(Scalar Model of Polarity,SMP)。他运用“相对信息度”(relative informativeness)(Fillmore等,1988:501-538;Kay,1990:59-111)这一概念把PIs分为语气增强型(emphatic)和语气减弱型(attenuating)。而后,Israel(1998:39-82;2001:297-331)又进一步把语气增强型PIs划分为典型(canonical)增强型和逆转(inverted)增强型。

1.语用梯级与梯级推理

Coulson(2001:247)指出,语用梯级是言语双方共享的一组相邻命题按照某一语义纬度而构成的等级排列。对于语用梯级中的两个命题p和q,如果p蕴涵q,则可以从p推导出q,例如,“成绩最差的学生都通过了考试”蕴涵“成绩较好的大部分学生都通过了考试”。

梯级推理是我们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属于常识性推理范畴。例如,排除其他因素,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常识从“如果高一级的情况为真”的条件,推导出“低一级的情况也为真”的结论。例如:

(1)a.Al Gore can solve the hardest equations.→

b.Al Gore can solve the less difficult equations(Coulson,2001:247).

图1中,左边的标尺代表语用梯级,从上到下的刻度代表方程式由最易到最难的纬度排列,X1代表在语用梯级中难度超过X2的方程式。右边向上的箭头和字母T(true)表示由“Al Gore能解答相当难度的方程式”而推知命题“Al Gore能解答相对较易的方程式”为真,即如果靠近语用梯级末端的命题成立,则位于它上面的命题也应当成立。相反,向下的箭头和字母F(false)代表由“Al Gore能解答最容易的方程式”不能推出“Al Gore也能解答较易、较难、最难的方程式”。这符合Levinson(1987:61-129)的量原则。命题(1a)和(1b)具有语用蕴涵关系,命题“AlGore能解答最难的方程式”蕴涵命题“Al Gore能解答不太难的方程式”的语义内容,人们可以由(1a)推导出(1b)。但是,人们不可以由(1b)推导出(1a)。Fauconnier(1975:353-375;1978:289-301)把肯定命题中由大到小的推理方式称为顺向梯级推理(scale preserving)。如果改变命题的极向,梯级推理方向发生颠倒,由“AlGore不能解答较易的方程式”推导出“Al Gore不能解答较难或最难的方程式”。Fauconnier把否定命题中由小到大的推理方式称为逆向梯级推理(scale reversing)。因此,典型的梯级推理法则是:肯定高级则肯定低级,否定低级则否定高级。对语用梯级的利用体现了讲话人的梯级修辞策略。

图1 关于方程式的语用梯级

(转引自Coulson,2001:248)

2.Israel的PIs梯级模型(注:Fillmore,Kay和O' Connor(FKO)(1988)首次提出“梯级模型”(Scalar Model)的概念。该模型由含有相同结构的一组命题构成,大致类似于社会心理学中用于度量心理态度和性质的格特曼量表(Guttman scale)。Kay(1990)进而对梯级模型做了形式化的描写和规定,并用跳高运动员和障碍物的高度组成的命题图式对梯级模型进行了具体解释,为言语交际中命题信息度的大小(如是否满足Grice(1975)会话含义理论中的量准则)提供了一个评判标准。Israel的梯级模型得益于FKO和Kay的研究成果,但他侧重PIs的梯级研究。因此,同是梯级模型的研究,但重点不同。本文主要讨论Israel的PIs梯级模型。)

1)初始方案:模型1

梯级模型是一种概念性的认知结构,其作用是帮助人们权衡各种可能结果(possible eventualities)之间的利害关系时所进行的认知推理过程。我们以已知事件的结果(包括利用虚拟思维所推导出的结果)为参照点,在同一模型中去间接、迂回地推导语用梯级标尺上相关目标点的情况。

Israel(1996:619-666)的研究表明,对梯级推理敏感的PIs在意义构建中有两个重要的基本语义特征:一是数量值(quantitative value),二是信息值(informative value)。数量值是指某个元素或命题在语境中建立的语用梯级上的准确位置;信息值是指某个分子或命题与语用梯级中其他分子或命题的相对位置。Israel研究PPIs和NPIs的两种语义特征与它们的语用属性之间的关系。NPIs如drink a single drop,sleep a wink含有低级数量值和高级信息值,它们通常出现在表示否定的语境中,它们使讲话人充分利用语用梯级中的包含关系,让听话人从含有最低数量值的命题而推知含有较高数量值的命题情况,所以含有低级数量值的命题的信息值高。Israel(同上)依据含有PIs的命题与同一语用梯级中含有其他量值的命题之间的信息度对比,将其分为语气增强型PIs和语气减弱型PIs。

在语气增强型中,与同一语用梯级中其他命题所含的信息量值相比,含有语气增强型PIs的命题信息量较大,它包含其他量值的信息量,所以人们能以它为对比参照点而推知语用梯级中其他量值的情况,于是人们能由p的真值条件而推知q的真值条件,但逆向推理不成立。语气减弱型则相反,与同一语用梯级中其他量值所含的信息量相比,语气减弱型PIs所含信息量较小,它被其他量值的信息量所包含。由此,梯级模型断言:PIs的语义内容所包含的量值(极大量和极小量)、相对信息度和极向三者之间具有一一对应关系,Israel(2004:716)依据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将PIs分为四种类型:

语气增强型PPIs,如tons of N,scads of N,constantly,utterly,insanely,in a flash,within an inch of N,be bound to V,gotta V等。

语气增强型NPIs,如any,ever,at all,the least bit,in the slightest,give a damn,have a chance in hell,can fathom,can possibly,would dream of等。

语气减弱型PPIs,如some,somewhat,matter,sorta,a fair bit,a tad,a whiff,a hint,a little,a smidgen,more or less,would just as soon等。

语气减弱型NPIs,如be all that,any too,overmuch,long,much,great shakes,be born yesterday,trouble to V,mince words,need等。

(2)a.She is insanely good-looking(Israel,2001:302).

b.Julio spent a king's ransom on the engagement party(Israel,1998:271).

(3)a.Margo didn't sleep a wink before her big test(Israel,1996:632).

b.We are not the least bit amused(Israel,2001:302).

(4)a.She's sorta clever(同上).

b.I was rather pleased(同上).

(5)a.She didn't sleep much(同上).

b.He's not all that clever(同上).

综上所述,PIs的分布规律如图2所示:从上面的例子(2)-(5)和图2可以看出,PIs在语用梯级中的位置、语气功能与极向组合具有一一对应关系。Israel的梯级模型断言:增强型PPIs只能用于肯定命题中,如例(2);增强型NPIs只能用于否定命题中,如例(3);而减弱型PPIs只能用于肯定命题中,如例(4),减弱型NPIs只能用于否定命题中,如例(5)。

图2 语气增强型和语气减弱型PIs的分布特征

(转引自Israel,1996:628)

2)修正方案:模型2

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相当数量的PIs虽然在使用中违背了增强型和减弱型的分布规律,但却符合我们的语感,因而具有可接受性。如类似例(6)的增强型NPIs“forpeanuts”只能用于肯定句;而类似例 (7)的增强型PPIs "for all the tea in China"只能用于否定句。

(6)But he somehow got Madonna to play for peanuts(Israel,2001:314).

(7)I wouldn't go back to that job for all the tea in China.(陆谷孙,1993:1938)

图3中,Israel解释了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箭头标示的语用梯尺的左边是典型增强型,即正向强调式,PIs指代的是人们所使用的成本(resource);梯尺右边是逆向增强型,PIs指代的是引起行为和事件的诱因和人们得到的收益(rewards)。典型增强型PIs中的非限定性名词通常作句子谓语的直接宾语,如lift a finger(动一根手指头),bat an eye(翻一下眼皮),sleep a wink(睡了眨眼的工夫),budge an inch(挪动一寸), breathe a word(吐露一个字)等;逆向增强型PIs通常包括非限制性名词短语,它在句中所起的语法功能和担任的语义角色是受限的,不能作句子的直接宾语。例如,wild horse只能作句子的主语,其他只能作介词的宾语,如for love or money(在任何情况下),for a song(非常廉价),in a flash(极迅速)和knock down with a feather(非常吃惊)等。

图3 典型增强型和逆转增强型PIs的分布特征

(转引自Israel,2001:315)

Israel(2001:315-321)指出,PIs本身不能确定其极向分布特征,起最终决定作用的是它们在某个命题中的题元角色(thematic role);在命题中充当一定题元角色的极量表达要求特定的语用梯级与它匹配。 Israel设定任何一个代表正向梯级的命题图式都有一个逆转梯级的命题图式与之对应。如:

(8)This camel can carry X(Israel,2001:321).

(9)X will break this camel's back(同上).

例(8)启动的是关于骆驼承受能力的语用梯级,X越重,骆驼越难以承受,命题描述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例(9)启动的是关于损伤度的语用梯级,X越重,越容易压断骆驼的背,命题描述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由于例(8)、(9)启动的是不同的语用梯级,应使用不同的梯级推理规则,例(8)需要运用典型的梯级推理规则,例(9)需要运用逆转的梯级推理规则。根据对常识性的梯级推理的归纳,两种最主要的梯级推理规则如下:

典型的梯级推理规则:肯定极大量即意味着肯定较小量或全量;否定极小量即意味着否定较大量或全量。

逆转的梯级推理规则:肯定极小量即意味着肯定较大量或全量;否定极大量即意味着否定较小量或全量。

PIs的运作原理也和例(8)、(9)一样,Israel用PIs代表的事物在事件进程中的作用来区分典型增强型和逆转增强型PIs。他指出:典型增强型PIs总是指向认知图式中阻碍事件发生的因素,且PIs代表的量值越大,命题描述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这时需要运用典型的梯级推理规则来推导梯级含义;而逆转增强型PIs总是指向认知图式中促成事件发生的因素,且PIs代表的量值越大,命题描述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这时需要运用逆转的梯级推理规则来推导梯级含义。无论是典型增强型还是逆转增强型PIs,它们都能起到传递梯级含义的功能,都能在梯级推理模型中得到一致、合理的解释。

在人们的概念系统中,由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如此广泛,同一概念可以与不同的认知图式相联系,所以含有某一量值的PIs可以与不同的语用梯级发生联系,在梯级推理时要求不同的推理规则与它匹配。换言之,不同的题元角色准许使用不同的梯级推理规则。根据这一启示,Israel认为不能就PIs本身来确定它们的极性分布特征,而应先依据它们在命题中所充当的题元角色来判断它们到底属于典型增强型还是逆转增强型。Israel认为,可以通过分析认知图式中PIs所代表的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的量值对应关系来确定该使用哪种梯级推理规则,由此判断它们的极性分布特征。

Israel以商品交易的认知图式中成本、收益与行为的关系为例来说明PIs所启动的语用梯级的类型。人“是自身最大利益的追逐者”(转引自徐盛桓,2002:3)。人类行为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因此在交易时行为者总想投入较少的成本而获得较多的收益,如果某件事情对成本的要求越多,则人们越不可能去做某事,事件也越不可能发生。如果命题中的PIs指代的是成本,则它属于典型增强型PIs,这时极大量PIs所指代的是施为者所耗费的极大的成本,如a king's ransom(巨额资金)和an arm and a leg(极其昂贵)等,而极小量PIs指代的是施为者所耗费的极小的成本,如a red cent(面值最小的硬币)和a plugged nickel(质地不纯的假硬币,形容价值很低)等。反之,某件事情所提供的收益越大,则人们越有可能去做某事,事件也越有可能发生。命题中的PIs如果指代的是收益,则它属于逆转增强型PIs,这时极大量PIs指代的是极大的收益,如for all the tea in China(极大的诱惑),而极小量PIs指代的是极小的收益,如for peanuts(极其廉价)。Israel认为逆转增强型PIs的使用并不违背梯级推理模型,它们最终仍然要回到梯级推理模型中来求得解释。如上文例(6)中,peanuts代表微不足道的一小笔钱,如果给这么一点东西就能把世界明星Madonna请来表演,则无论他们给她任何数目的钱也能把她请动。在例(7)中,all the tea in China代表极多的珍贵物质,超过任何人的支付能力,意在强调极大的诱惑;如果讲话人仍然不为之动心,说明其无论如何也不接受那份工作,讲话人使用梯级修辞表达自己的坚定态度。

三、讨论:一个疑问

Israel的修正方案克服了初始方案存在的主要不足,区分了两类增强型极性表达,避免了梯级含义推导时的一刀切,解释力得到了提高。当然,修正方案毕竟也不是最终方案,它也有自己需要克服的问题。Israel指出,讲话人在使用PIs时总是要违背认知图式中事物之间的比值对应关系,忽略对其中原因的探讨。而这恰是我们的兴趣所在。

所谓“比值”,即命题中极性表达所代表的题元角色与另一题元角色之间既有的正、反比关系。具体而言,从听话人的角度来看,他在推导梯级含义时须依据认知图式中某组变量之间的正、反比关系。但从讲话人的角度来看,他在使用极性表达时必须使命题内容偏离(如夸张)或背离认知图式中这种既有的正、反比关系,以使命题具有信息值和使极性表达成为对比参照点。

认知图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帮助人们区别典型增强型和逆转增强型PIs,并引导听话人启动认知图式中事物之间的比值对应关系去推导梯级含义;但另一方面,如果用认知图式中事物之间的比值对应关系去作判断反而使人觉得发话方对PIs的使用不恰当。例如,例(6)、(7)让人们觉得它们违背了认知图式中的交易规律:Madonna是美国的超级明星,需要给很高的报酬才能把她请出来。按照收益越少,引诱力越小,越不会使人产生行动的规律,如果她所得到的收益太少,按理是不会出来演出的。按照收益越多,引诱力越大的规律,讲话人应该接受那份工作。Israel没有进一步揭示管约PIs的语用限制条件和隐藏着的认知动因,即某些会促成事件发生的PIs,为什么反而要用否定陈述?而某些会阻碍事件发生的PIs,为什么反而要用肯定陈述?Israel的理论中似乎缺少对一个重要环节的解释,即讲话人为什么不遵守事物之间常规的比值对应关系而反其道用之。

四、问题的可能解决方案:相对性准则

“相对性准则”(Maxims of Relativity)能就上述疑问给我们一个较为满意的解释。Grice(1975:41-58)提出的合作原则中的量准则(Quantity Maxim)的第一次则规定:“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Atlas和Levinson(1981:40)将这一次则引申为会话的“相对性准则”,其中的第一次则是:“不要说你认为极无争议性的事情,即不要说为双方的共识所蕴涵的事情。”(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相对性准则”虽然在内容上同Atlas和Levinson(1981)保持一致,但其适用范围不同,后者因过于泛化而绝对性色彩浓厚,故对前者适用范围加以限制。我们认为,该准则本身就具有相对性,表现为它一方面适用于分析梯级修辞中PIs的分布规律,而另一方面对语言中的同义反复(tautology)和交际性谈话(Phatic communion)等现象又无法自圆其说。本文仅取其相对合理的一面。)尽管Yoshimora(1994:599-610)也曾指出, NPIs使用的得体性取决于命题陈述和所预设之事之间的隐性对立,但她没有从更深层次解释讲话人为什么总是要偏离或背离认知图式中所预设的内容。这正是“相对性准则”在发挥作用。无论虚构与否,所有以梯级修辞手法表达的命题内容都必须超出人们的期待视野,命题陈述的内容总是偏离和超出背景知识中事物的常规状态,总需与语境假设形成对立关系,命题才具有信息值。例如:

(10)I won't spend a red cent on your wedding(Israel,2001:314).

(11)I wouldn't hurt her for the world(Hoeksema & Rullmann,2001:135).

一般来讲,不论是亲人还是朋友都会花一定数量的钱对新人表示祝贺。例(10)通过否定极小量而与预设形成对立,传递讲话人极不赞成这桩婚事或非常吝啬等特定含义。另一方面,命题陈述与认知图式的对立是为了设立含有极量值的对比参照点的需要。梯级修辞中有时也涉及到临时语用梯级的构建,讲话人通过改变预设中事物常规的梯级排列秩序而将目标点挪移到极性(或极量)表达所代表的对比参照点之上或之下,以对比参照点来反衬和突出目标点,使听话人领会到讲话人的强烈语气。在默认的常规梯级中,整个世界的价值远远高于所有其他事物的价值,例(11)改变常规的梯级秩序,引导听话人把女主人公的价值挪移到世界的价值之上,表示即使拿世界做交换都不愿意去伤害她,表白她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比世界还重要,并以此传递级含义,即无论如何他也不会去伤害她。

汉语也有类似的例子:

(12)(孟子)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王)曰:“否。”

根据语用梯级中的蕴涵关系,能举百钧者肯定能够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者肯定能见舆薪。这里除了需用举重能力和所举物体的重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来解释外,还需纳入另外的因素来解释,即后文中所说的“不用力”和“不用明”的缘故。同样,梁惠王不忍牛被无辜杀害,以羊易牛,显示其仁慈之心。根据梯级含义,梁惠王对低等动物都如此,对高等动物——人民更会显示其仁慈之心,而“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是因为不采取行动,“不用恩”的缘故。

同样,下列各句从这个视角均能获得合理解释。a句突出偏离常规的例外情况,在交际中具有信息价值,而b句反映常规,是人们已有的常识,在交际中无信息价值或属于语用异常的句子。为了强调某目标点的非常程度,讲话人使用语用梯级中的极限值作为参照点或者虚构一个超过极限值程度的参照点,让听话人去推导出梯级含义。

(13)a.他(转引自石毓智,2001:202)。

b.他往家里寄过半分钱。

(14)a.你是吃人无餍的恶魔,你是杀人犯,你是凶手,的恶魔(转引自徐宗才、应俊玲,2004:841)。

b.谁只要拿一根灯草向奥瑟罗的胸前刺去,他也不会向后退缩的。

需要说明的是,Atlas和Levinson的会话“相对性准则”不仅能对超出Israel商品交易认知图式适用范围的PIs做出合理解释,对在其适用范围之内的PIs也同样有效。如前文中例(6)和(7)。

综合上述的分析和例句,我们发现运用PIs进行梯级修辞时遵循的一条规律:如果含有PIs的命题内容符合认知图式中事物之间常规的正、反比关系,那么命题就无信息值,表达该命题的语句就不合法,因为它违反了“相对性准则”;反之,如果含有PIs的命题内容偏离或背离认知图式中事物之间常规的正、反比关系,二者形成对比或对立,那么命题具有信息值,表达该命题的语句能被接受,因为它符合“相对性准则”。

以上只是对修正方案中我们认为还不够完善的地方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认识,不妥或不当之处,请同行和专家批评指正。正如徐盛桓(2002:10)所言,“议论有者易,创造无者难”,Israel在探讨PIs的认知规律方面的研究对我们的后续研究具有启发思维和开阔视野的作用。

五、结语

我们都知道“静水急流”的含义。“静水”是表面现象,其下的“急流”才是我们的兴趣所在。PIs在不同语言中大量客观存在,这是“静水”;其后的认知和语用规律是“急流”。对“静水”的司空见惯使我们忽略甚至忘却了“急流”的存在。这暴露了人们在语言研究上的一个认识误区,即没有必要对所谓的“固定用法”、“惯用法”再进行考察、分析和研究。然而,通过介绍并指出Israel的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我们发现事实恰恰相反。如上文所述,我们对PIs的分布特征和梯级推理的认知规律并没有完全掌握。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国内已开始有意识地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蒋男,2003:1-5;2004a:274-281;2004b:16-23;良止、蒋勇,2003:4-6;石毓智,2001:23-46)。我们希望 PIs和梯级含义的推导能引起更多研究者的关注和兴趣,并对汉语中的相关现象进行深层次探讨。

标签:;  ;  ;  ;  

极性表达的认知研究与思考_命题的否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