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办公室人员成长困境与出路
——以柳州图书馆为例
文/柳州市图书馆 黄胤
【摘要】 本文以柳州市图书馆为例,指出公共图书馆办公室人员的成长困境,而其出路在于增强职业认同感,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及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只有如此,才能让图书馆办公室人员建立起职业自信心和自豪感。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办公室人员;成长困境;出路
本文所谈的人员是指图书馆组织建制下综合管理部门人员,平时工作行为相对独立,且扮演多重角色,既是图书馆领导决策的参谋助手,又是与各职能单位联系的桥梁,还是实现图书馆内部管控“上情下达,承上启下”的纽带。然而,在笔者所接触的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中,办公室人员的成长、培养依然存在诸多现实困境,比如,工作任务繁忙而不受重视,作用不小却不能得到职业认同,工作压力大而职称晋级难等等。解决公共图书馆办公室人员面临的成长困境不仅有利于维护图书馆内部人员的秩序稳定,也有助于提高内部人员的执行力。本文根据柳州市图书馆办公室人员队伍的相关数据,剖析公共图书馆办公室人员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及成因,并结合该馆工作,试图探寻一条办公室人员队伍培养的可行之路。
一、柳州市图书馆办公室人员的基本情况
柳州市图书馆办公室人员7人,主任1人,党务、人事专干各1人,文秘2人,财务2人。柳州市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人员队伍的特点:
通过对农业机械化立法现状的梳理,早在2004年就出台了《农机促进法》,共8章35条,从科研开发、质量保障、推广使用、社会化服务、扶持措施以及法律责任这六大方面来规范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但是可以看到近十几年来与农业机械化的相关配套的下位法律体系并没有相应完善。相关的行政法规仅有一部国务院出台的《意见》,部门规章仅有一部1983年出台的《办法》,顺应当时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主要规定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问题包括推广体系、推广程序、经费和条件、技术承包、成果奖励几个方面,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完善等问题都没有进行详细规定。
(一)年龄结构合理,综合型人才不足。在图书馆办公室人员队伍中,35周岁以下有4人,35周岁-40周岁有3人。工作队伍中青年搭配合理。办公室作为中枢部门,在工作中经常要与其他的业务部门进行信息沟通,这需要办公室工作人员具有熟练的业务技能,才能在信息沟通过程中实现全面有效的分析。目前,办公室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业务轮岗,缺乏过硬的图书馆业务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信息沟通传递有难度。
(二)高学历化明显,专业技术职称等级普遍较低。办公室人员全部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均为中、初级职称,呈现高学历化,专业技术职称等级较低的特点。
(二)办公室女性人员家庭角色需兼顾。办公室工作人员已婚女性馆员6人。婚育,意味着女性馆员拥有了新的社会角色,承担更多的责任。对于“结婚或者孕育后工作是否影响家庭责任”这一问题,已婚女性馆员均表示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平衡好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是摆在办公室女性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事多事杂责任大的矛盾异常突出。以柳州市图书馆办公室2019年1月工作情况为例:准备会议材料共15次,收文248件,发文19篇,处理政府热线、回复微信、网站、电话、邮箱的读者留言241条,更新网站信息3类333条;撰写各类文字材料30余篇,完成年度事业单位人事工资统计等。加上年终各项行政申报、上级督导检查,办公室人员更是要舍弃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加班加点,做好本职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长期从事超负荷的复杂精细的工作,导致产生职业倦怠和身心疲惫状态。
(三)劳动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造成工作人员的心理失范。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工作付出很难用业务成绩衡量,也很难得到相应的回报。图书馆业务岗馆员可以通过书籍借阅量和科研成果数量来体现和决定业务成果,办公室人员虽然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从事大量事务性工作,但是由于这些工作是繁杂和琐碎的,很难进行标准量化考核,自然就难以在业务成绩上得到体现。特别是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上,办公室人员大多被限定在图书馆系列的范畴里,与其他部门业务人员一起参与评比,在业务上不占优势,业绩成果不突出,常常处于劣势。
二、办公室人员成长的困境
(一)工作压力与日俱增。对于提出的“对于目前的工作是否有压力”这一问题,有4人认为压力较大,3人认为压力一般。“对于每周平均加班时长”这一问题,6人选择每周平均3-5小时,由以上两道调查问题结果可知,办公室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加班成为一种常态。
(三)岗位配置不断齐备,但队伍流动性大。根据近五年办公室人员新增、流动情况统计结果看出:从2014-2017年每年增加1名人员,岗位设置根据办公室工作职能和图书馆事业发展要求逐步完备。除财务岗位相对固定外,其他岗人员平均每两年都会发生一次较大调离变动。
在运动式惩贪失败后,嘉庆皇帝认识到,仅仅靠杀头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他把反腐的重心放到了教育上。皇帝扭转官场风气的主要办法是选拔清官,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引导人,教育人,启发人的天良。
看似不相关的事例、问题,实则是本节课层层递进的学习目标。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小组同学相互支持与配合,积极承担个人责任。6组学生课前对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观察,结合问题展开讨论,成员间密切配合,达成共识,并完成课堂交流课件,书写成文稿。
(一)传统的办公室观念依然存在。图书馆属于文化事业单位,馆员存在“重业务轻行政”思想,办公室人员既要协助各部门开展业务工作,又要承担越来越繁重的行政管理工作,“干好没功劳,干不好担责任”,大多数馆员不愿意到办公室工作。
(三)专业技术岗位职称晋升机会少。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资料系列研究馆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中关于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条件根据图书资料专业进行五类划分,分别是从事文献开发、从事采编、读者服务、技术开发及其他图书资料专业岗位人员。办公室人员在职称资格评定时属于第5类专业技术人员,行政工作在图书资料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中无法直接体现,晋级机会少。
三、办公室人员成长的困境成因
冯晓晖[2]建议教师合理、充分地利用各种模块的教学功能,将网络平台上的移动资源进行整合,并且全面地应用到实践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渠道变得越来越丰富。所以,在线开放课程的智能手机APP教学模式的应用值得探索和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一人一岗,责任重大。办公室实行一人一岗,责任到人,他们不仅要负责与馆领导、上级部门、其他图书馆各方之间的沟通,传达信息到各业务部门,还必须做好上级部门要求的拟写工作报告等文稿、党务材料整理、社保基数调整、工资核发、职称申报评聘以及网站信息的发布管理等等。这些工作既琐碎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任何闪失都可能影响到每一位馆员的切身利益以及图书馆的正常运转。
(四)专业进修机会少,业务能力提升难度大。图书馆办公室人员整日忙于日常琐碎的事务性工作,长期脱离图书馆业务技术岗位,缺少业务技能培训的机会,使得他们难以适应图书馆现代化管理事务的运行模式。
四、办公室人员成长困境的出路
(一)增加职业认同感,提升工作效率。“图书馆职业的社会价值受社会大环境和内部小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办公室工作人员自身要转变现代职业观念,努力提高自身职业岗位认同感,认识到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工作岗位职责,树立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服务效能的意识。熟悉办公流程和规章制度,充分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预留工作量,以便使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二)抓激励担当,建立合理的职称评聘机制。破解职称评聘难题,图书馆应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职称聘任评价机制,通过适当吸收办公室人员参与图书馆承担的业务科研课题、把办公室人员在党建、财务等领域有显著研究成果列为个人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加分项等做法,将办公室工作业绩纳入职称考评体系。同时,鼓励财务人员参加并通过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考试,经图书馆专业技术岗位竞聘晋升到高级专技岗位,同样是一条完整的职业发展路径。既便职业生涯的定位始终为办公室人员,图书馆也会有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考评管理机制对他们的工作业绩予以认定,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升办公室工作整体效能。
人才培养的改革是区分本、专科护理学的基本措施,深化细分教学体系及临床技能能力的培养,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人才培养。积极探索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高等护理人才培养,走“中西医护理结合”之路是我校特色护理专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2]。学校和学院应当在充分比较中西护理各自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劣的基础上,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努力寻求和探索出中西护理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契合点,从而达到创新中西护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的,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灵活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全面的综合素质的高层次护理人才。
(三)抓教育规划,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进修机会。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馆领导应当适时给予办公室人员提供继续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开拓视野,提升见识。工会积极举办婚姻家庭活动,让办公室女性人员能够学习到处理家庭事务的技巧,解决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难以平衡的问题。
(四)抓队伍建设,拓宽晋升渠道机制。一是拓宽进出口。本着有利于优化图书馆人力结构,增强队伍活力,保持相对稳定,合理流动的原则,有计划地安排办公室人员、业务岗人员之间的双向流动,着力培养图书馆综合型人才。二是做好职业规划。分类完善后备干部推选培养,从行政工作者中推选培养后备干部,发挥后备人才库在干部选用中的积极作用。
五、结语
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图书馆管理运行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面对职业成长困境的时候,需要馆领导层面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不断努力增强办公室工作人员图书馆职业认同感并建立激励机制,才能为公共图书馆的运行和个人的发展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同江.图书馆职业社会价值论[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12).
[2]申传斌.当前我国图书馆职业面临的困境及出路[J].大学教育,2014(07).
[3]莘岩,马骥华.高校图书馆办公室人员职业困惑与解决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