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制度与工资差异:大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实证分析_人力资本论文

人力资本、制度与工资差异:大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实证分析_人力资本论文

人力资本、制度与工资差别——对大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大城市论文,劳动力市场论文,人力资本论文,差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出现了上史上少有的大规模地区间人口流动。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流动人口的增速明显减慢。流动人口的总量取决于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推力或拉力越大,从农村流向城市的人口就会增多,反之则会减少。

基于大量的先行研究,本文将利用包括独自调查在内的有关数据,进一步分析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性和竞争性。在实证分析中,我们援用了Mincer型工资函数的基本思路,并结合中国的特殊情况,分别建立了本地居民和外劳的工资决定模型。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提出的3个理论假说大部分得到了计量结果的有力支持。就是说,在市场化改革进展较快的1995年到2003年之间,上海劳动力市场在整体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竞争机制逐渐形成,人力资本的收益率快速上升便是有力的佐证。但是,外劳与本地居民的人力资本收益率上升速度不同,两者的差距甚至有扩大的倾向。有关个人的属性特征(性别、政治面貌、户口)、职业、工作单位的行业和所有制性质等因素与工资之关系的分析结果也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的工资歧视有所改善,并且外劳与本地居民有趋同倾向;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工资差距逐渐增大,特别是在外资企业等竞争性单位,工资水平显著较高;不同行业之间的工资差距较大,运输、金融等行业的高工资与商业、服务业的低工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本地居民与外劳的行业工资表现了非常类似的结构;外劳的户口所在地在工资决定方面的作用已大大缩小,但另一方面,政治面貌和非农业户口与工资的关系在3次调查的分析结果中都没有表现出大的变化,逗留上海的时间长短对工资的影响也十分有限。

上述分析结果很具有政策启示。为了充分利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有必要尽快消除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制度壁垒,让劳动力市场从二元走向一元,实现就业机会平等,同工同酬。

标签:;  ;  ;  

人力资本、制度与工资差异:大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实证分析_人力资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