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强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安平中心卫生院 四川 南充 637961)
【摘要】目的:探索研究应用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其远期复发率。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均应用奥美拉唑,研究组均应用雷贝拉唑。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远期复发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持续治疗6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5%;研究组6个月复发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研究组1年复发率为1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可以显著提升临床疗效,降低远期复发率。
【关键词】胃溃疡;雷贝拉唑;幽门螺杆菌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0-0146-02
近年来,胃溃疡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该病为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导致[1]。该病病程长、容易复发。常规疗法对该类疾病虽然可以产生一定的效果,但还不够令人满意,尤其是抗生素药物的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药物滥用以及抗药性的出现。我院积极开展该项研究,针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应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时间范围为2012年12月-2013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共计160例。其中男92例,女68例;年龄范围为35~64岁,平均(48.5±9.4)岁;溃疡面直径为0.4~16mm,平均(8.3±0.8)mm;溃疡灶1~3个,平均(1.5±0.8)个;病程5个月~6年,平均(5.8±0.3)年。在溃疡发生部位方面,含胃体35例,胃窦82例,胃角43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并通过胃窦幽门前区黏膜标本进行快速尿素酶测定证实为幽门螺杆菌阴性。在征得患者本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照治疗方式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溃疡面直径大小等方面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2]
①对照组均应用奥美拉唑(海南通用三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1955)进行治疗,一次20mg(一次1片),一日1~2次。每日晨起吞服或早晚各一次,持续治疗6周。②研究组均应用雷贝拉唑(珠海润都民彤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27)进行治疗,每日口服1次计10mg,根据病情也可每日口服1次20mg,持续治疗6周。两组患者均于饭前半小时用药,治疗期间患者每周到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指标。治疗前1d以及治疗3d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疼痛、胸骨后灼痛、反酸等临床症状。治疗前及治疗后行内镜检查确定溃疡的数量、直径、分期及愈合情况,评定临床疗效。②疗效评定。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消化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胃镜复查溃疡消失或形成瘢痕,黏膜无明显水肿;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缓解,胃镜检查溃疡面缩小超过50%,病灶表面出现薄白膜;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缓解,胃镜检查溃疡面缩小不足50%,黏膜依然存在轻度充血水肿。③安全评价。治疗前以及完成治疗后3d进行三大常规及生化全套检查,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将结果应用x2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持续治疗6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临床疗效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80 40(50.00) 35(43.75) 5( 6.25) 75(93.75)
对照组 80 33(41.25) 34(42.50) 13(16.25) 67(83.75)
x2 4.01
P <0.05
2.2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6个月以及1年复发率情况比较
研究组6个月复发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研究组1年复发率为1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6个月以及1年复发率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6个月复发 1年复发
研究组 80 6( 7.50) 9(11.25)
对照组 80 10(12.50) 19(23.75)
x2 4.33
P <0.05
3.讨论
研究认为,胃溃疡主要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Hp等攻击因子和胃黏液分泌碳酸氢盐、黏膜血流、前列腺素合成等防御因子之间的动态平衡失常所引起[3]。因此,针对该病进行治疗有两种选择,一类是抑制攻击因子,其目的是减少胃酸分泌;另一类是促进防御因子,其目的是提高胃黏膜防备能力。溃疡面的愈合不只是表现为溃疡的愈合速度快慢,同时还包括溃疡愈合的质量。其最终疗效的判断标准,不只是胃黏膜在功能上实现愈合,同时在结构也要实现愈合。
雷贝拉唑为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泌酸。尤其是当患者胃中pH值越高时,其药物离解速度越快,活化力越强,临床症状改善也就越快,且表现为剂量依赖性,使基础胃酸分泌刺激状态下的胃酸分泌受到抑制,不影响胃蛋白酶以及内因子分泌。该药特有的特异性抑制三磷腺普酶的作用,可以快速抑制胃酸的分泌,并且作用持久。研究证实,雷贝拉唑在服药的第一天,其抑酸效果明显比其他质子泵抑制剂要强。同奥美拉唑相比,雷贝拉唑对细胞色素酶活性的影响明显小于奥美拉唑以及替丁类药物。因此,其选择性更高,不良反应更小,对于肝肾功能影响较小。
本研究持续治疗6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6个月复发率以及1年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证明了应用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溃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唐晓舟.联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28-29.
[2] 兰永杰,郭文乔,郑东明.应用需贝拉唑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4):77-79.
[3] 陈碧,谢红霞.两种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疗效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9(6):352-353.
论文作者:刘永强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0
标签:贝拉论文; 幽门论文; 胃溃疡论文; 患者论文; 螺杆论文; 疗效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