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老无所依》语用预设分析论文_杨玲玲

电影《老无所依》语用预设分析论文_杨玲玲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 成都610041)

摘要:预设分为语用预设和语义预设,其中语义预设是我们可以从句子的表层结构就可以得到的信息。语用预设则要基于一定的言语交际环境、说话双方的认知以及共知信息等等。分析发现,《老无所依》这部电影里较多使用语用预设来设计它的对话,包括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

关键词:老无所依;语义预设;语用预设

电影《老无所依》主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西部一座宁静小城里的追逐与被追逐,解救与被解救的故事。电影主人公Llewlyn和妻子Carla Jean生活平静,主要以打猎为生。在一次打猎中,丈夫Llewlyn偶然发现了几具尸体、海洛因和两百万。在报警和带着两百万逃走的抉择中他选择了后者。从此,过上了逃亡的生活。杀手在追杀Llewlyn的同时,警察也在追查这笔钱的走向和杀手。三方的追逐游戏就此开始。

1.预设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预设,也称“前提”,始于哲学领域。本是哲学家用来研究语言与客观世界关系的命题,被Frege引进语言学领域,之后Streson又从逻辑学的角度最终对预设下了定义。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预设是“换位思考”。Keenan把预设理论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种类型。语义预设与特定的词语、短语、句法结构有关,即我们可以直接根据句子的表层结构得出一些信息。如电影《老无所依》里丈夫Llewlyn对妻子Carla Jean说:I’m gonna borrow a car from Robert.这样一句话,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预设:Robert has a car 。如果Robert没有,他就不会这么说。语义预设具有这样的特征,即话语A的肯定形式及其否定形式都可以得出话语B,那么我们就说话语B是预设,它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如上面的话语换成它的否定形式:I’m not gonna borrow a car from Robert.同样可以得出这样的预设:Robert has a car 。学者们称此为“否定测试”,“语义预设是命题成立与否的必要条件”。“Robert有一辆车”,丈夫才会说出“跟(不跟)他借车”这样的话。语用预设跟语境有关,Lakoff认为“自然语言是在一定的语境中用来交流思想的,每当一个说话者用一句话来完成一个语言行为——不管是否定、询问或是应允的时候,他总是做出关于语境的某种假定。”语用预设的产生跟话语环境、说话双方的认知以及共知信息等有关。还是上面那句话:I’m gonna borrow a car from Robert.这里丈夫之所以会对妻子说出这样一句话,是基于以下一些预设:1、他们都认识Robert,或者Robert是他们共同的朋友或者家人;至少丈夫曾经跟妻子提起过Robert这个人,丈夫说起他,妻子自然的就会联想到;2、夫妻俩都知道Robert有一辆车(或者很多车);至少丈夫肯定知道Robert是否有车;3、丈夫这样说是预设妻子也知道Robert有车,即使不知道,也可以当场从他的话语中得知。

2.电影《老无所依》台词语用预设分析

上文我们分别对电影《老无所依》和预设理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析。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语例分析。实际上,语用预设与语义预设并不是截然分离的,很多情况下,它们在同一句话或者同一段对话中能同时体现出来。但是,在我们的言语交际中,我们首先能够感受的是语用预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下面这段对话,“C”指妻子Carla Jean,“L”指丈夫Llewlyn:C:why all the way to Del Rio?(为什么一定要去Del Rio?)L:I’m gonna borrow a car from Robert.(我要跟Robert借一辆车。)C:You can’t afford it?(你买不起吗?)L:I don’t want to register it. Look, I’ll call you in a couple of days.(我不想注册,听着,过几天我就会打电话给你。)这是电影《老无所依》里的一个场景。Llewlyn偶然捡到一箱钱,这笔钱涉及非法交易(他没有告诉妻子),所以会遭到警察的追查以及杀手的追杀。他已经预感到危险即将来临,但是仍然不愿意放弃这笔钱,打算让妻子先离开他们的家去岳母家住,自己则带着钱逃走。这段对话发生在丈夫送妻子离开的巴士上。

当妻子问:“为什么一定要去Del Rio?”的时候,Llewlyn并没有直接回答为什么,而是说:“要跟Robert借一辆车。”是因为Llewlyn预设妻子早已猜到这笔钱的存在,并且知道“钱”很危险;其次,Llewlyn直接说“要借车”,而不用解释Robert是谁,以及他有一辆车,是基于这样的预设:Robert是他们共同的朋友或者家人,或者Llewlyn跟妻子提过Robert这个人,妻子听到他说便能想起来,这是语用预设,基于丈夫和妻子共有的信息;另外,Robert有一辆车,前面我们分析过,这是语义预设。所以接下来,妻子会直接发问说:“你买不起吗?”证明了Llewlyn之前的预设(妻子已经知道“钱”的存在)是正确的,所以他再次回避,不直接回答妻子的问话,而说:“我不想注册。”基于对法律的共同认知,妻子也一下子就能够明白丈夫是出于何种考虑,与此同时,丈夫Llewlyn企图用“过几天我会打电话给你。”这样的话来安慰担心和不舍的妻子。这样一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语用预设和语义预设的交叉使用,甚至同一句话(I’m gonna borrow a car from Robert.)中也同时包含了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同时,从对上面一段话的分析中,我们也发现了:预设通常是由说话人发出的。比如说Llewlyn的第一次“答非所问”,是因为他预设妻子知道他捡到钱的事了,并且明白这笔钱的危险性。其次,预设具有单向性的特征。Llewlyn预设妻子是知道并了解情况的严重性,但是如果妻子并不知情,那么他们的交际就会失败。这种说话人主观的单向性的预设一定要在听话者同样有这样的认知、或者根据说话人所提供的的信息听话人能够推导出说话人的预设的情况下交际才会成功。

3.结论

电影和电视剧的台词设计中常常采用预设理论来设计人物的出场、制造悬念、预告故事的发展方向以及造成认知差,制造喜剧效果等等。在一些广告词设计中,设计者们也利用人们的认知和预设使广告词更为简洁和易于传诵。预设理论不仅仅存在于文学作品中,我们生活中常说的“换位思考”,是一种站在他人角度上的预设。这样的预设帮助我们达成较好的交际效果。甚至于作者们在创作影视剧人物时,也经常会预设每一个人物在每一个不同场景可能会说的话和做的事。这也可以说是另一种“换位思考”吧!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

[2]何自然等.语用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

[3]陈意德.言语交际中预设的特征和功能[J],外国语文,2012.3.

[4]李超等.预设理论与《红楼梦》第十七回[J].湖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

[5]朱敏等.预设与语境:一种逻辑关系的构想[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2.26.

作者简介:杨玲玲(1995年—)女,本科学历,西南民族大学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论文作者:杨玲玲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电影《老无所依》语用预设分析论文_杨玲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