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力资本的优先投资_人力资本论文

论人力资本的优先投资_人力资本论文

论人力资本优先投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力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力资本是推动一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源动力,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一点。自1972年以来就有三位这方面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那么,什么是人力资本?它对经济增长究竟有什么推动作用?人力资本优先投资是怎么回事?本文拟结合有关的研究成果,着重分析这些问题。

一、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优先投资

人力资本概念来自人力资本理论,由舒尔茨和贝克尔在本世纪60年代创立。它突破了传统上资本仅包括物的束缚,把资本扩大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从而用一种全新的理论来研究经济和经济增长。该理论认为,物质资本是指体现在物质产品上的资本,用一个社会所拥有的生产资料(厂房、机器、原材料、半成品等)的数量和质量来表示。而人力资本则是指体现在生产者身上的资本,即是对生产者进行普通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支出(直接成本)和其在接受教育时放弃的工作收入(机会成本)等价值在生产者身上的凝结,它的表现形式就是蕴含于人自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技能和健康素质的存量的总和。

这样,就把衡量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统一起来。分析表明,人在生产过程中具有特殊的能动性,生产潜力要远远大于物质要素。丹尼森和舒尔茨的分析表明,在经济增长的初始阶段,如英国1909—1929年,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学校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2倍,而在经济增长到一定水平后,即在1929—1957年间,学校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超过物质资本的贡献,经济增长的20—21%归于教育,在1960—1980年间由学校教育带给经济的增长,比1929—1957年稍低一些。可见,物质资本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有限的,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物质资本增长的贡献将不再增加,而人力资本增长的贡献潜力却得到进一步挖掘,推动着经济长期持续增长。

那么,人力资本从何而来?是与生俱来的吗?不是。与物质资本一样,它也是由投资而来的。不经投资的人,不能称为人力资本,只能算作自然人力,不具备生产能力。只有经过一系列教育、培训,人具有一定的技能和文化水平,才具有潜在的生产能力,才能成为人力资本。由此,生产者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支出,以及用于提高健康水平的支出,与进行物质建设的投资支出一样,其目的和结果也是用减少现期消费来增加未来的生产能力,以期取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因此,这种支出也是一种投资,我们称作人力资本投资。由于人在生产过程中具有特殊的能动性,生产潜力远远大于物质要素,因而人力资本投资对提高下一期的产出效果是极其重要的,其收益往往大于投资于物质资本的收益水平。加里·贝克尔证得,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会随着经济中人力资本的存量增加而增加,并建立了模型。可见,由于人力资本增加可以不断推动经济增长,而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可以随着人力投资增加而使人力资本不断升值,因此,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增长,应该注重人这个生产要素,优先满足人力资本的投资需要,优先使人力资本增值。

是不是说物质资本投资就不重要呢?这里没有这个意思。强调人力资本优先投资,是因为相比之下,人力投资比物质投资重要,人力资本增长的贡献潜力大于物质本增长的贡献。因此,这种人力资本优先投资,与传统的偏重物质资本投资不同,而是在强调优先满足人力投资的支出需要基础上,进行物质资本投资。首先,注重人这一首要生产要素的生产潜力的形成及其作用的发挥,在投资中,对用于提高劳动者生产知识、劳动技能和健康素质等方面的支出需要优先满足。在人的自身潜力得到挖掘,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才开始对物质资本增加投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益,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这种强调以人为先,物在其后的结果,是人力资本相对较多,物质资本相对较少,表面上看人均物量减少了,但是仔细研究发现,由于人的生产潜力得到较大挖掘,劳动生产率得到较大幅度提高,使单位个人可以用配备的较少的物质资本,创造出较大的产出,并且,获得人力资本增值好处的个人,就会自觉地不断增加自身的人力投资,促进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于是出现人力投资→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需的物质资本减少→较高的产出→人力投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良性循环,推动经济不断发展。

由于人的知识技术和生产能力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决定着物质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因此,人力投资是一种最基本、最有价值的生产性投资,应该优先进行。尤其在单纯依靠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投入,无法使经济实现进一步增长的情况下,适时转向侧重人力资本投资,使劳动力质量提高,实为使经济实现快速持续增长的明智之举。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如日本、西德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德国和日本的飞速发展,依靠的主要是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如今,在德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是一个热门产业,政府对经济的扶持主要通过人员培训工作。政府对人力资本的优先投资,表现在各个方面,诸如强化公务员人力资源开发,建立高度发达的劳动力市场和鼓励企业多渠道培养人才,对人力资源开发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使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法制化等。完善的环境和条件,造就了德国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职工中的85%以上受过职业教育,其中25%左右受过高等教育。这些是德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乃至整个经济贸易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奥秘所在。而我们的邻国日本,对人力资本的重视早已人所共知,由来已久,仅举一例即可说明日本的人力资本已增值到什么程度。80年代中叶,出现过这样一种现象,日本向某发展中国家出口一种电子计算机,其原材料权相当于一般家用炒锅那么一点(钢材),但其售价却相当同体积的黄金价格,而且这点材料(钢材)恰是日本以铁的价格购自该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存在铁在日本呆一圈变成黄金的现象,就在于一劳动力队伍的高技术素质,人力资本凝结在铁中,使铁升值了。日本这些高素质的劳动力从何而来?不言而喻。从60年代开始,日本就重视人力资本投资,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使得日本在短短几年内,以人均土地不及中国2/5的条件,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发展中国家的情形如何呢?那里有两种不同的资本投资战略,一种是物质资本优先投资战略,另一种是人力资本优先投资战略。实行物质资本优先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如拉美的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和亚洲的巴基斯坦,形成了物质资本相对充实而人力资本相对缺乏的资本结构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的相对优势,物质资本投资20倍于人力资本投资。在优先顺序上,达到某种程度的教育水平后,便趋向于大规模的物质资本投资,只有在达到一定的工业化水平后,才真正致力于教育投资,而且,这种投资主要是投入初等和中等教育。而实行人力资本优先投资的国家,如菲律宾、斯里兰卡、台湾和韩国,其特征是限制物质资本投资而大力进行教育投资,物质资本投资只7倍于人力资本投资,形成了人力资本的相对充裕,普及了初等教育。优先顺序是先投资于教育,再加紧对工业化的投资。

这两种优先顺序不同,带来了经济增长的差异。根据发展经济学家埃德曼的计算,在1060—1978年间,实行人力资本优先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4.68%,而实行物质资本优先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同一数字仅为3.86%。可见进行优先人力投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当然,人力资本优先投资必然带来较高的经济增长率的前提条件是:人力投资必须高效、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不仅讲求人力投资的数量,更要讲求投资质量,同时要注意对人力资本的使用得当,合理配置。人力资本的质量、配置和利用决定了人力资本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推动程度。经过投资,且产生了实效,一经有效配置使用,人力资本就会发挥决定性作用。

总之,一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根源于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则形成于人力投资,可见人力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最终源泉,应该优先进行。实践将证明,认识到人力资本优先投资的重要意义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越早,一国经济发展也越快,尤其对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更是如此。

二、我国人力资本现状及成因分析

有人说,人口数量问题是我国人口问题的关键,是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截至1995年2月15日,我国大陆人口已达12亿。从人口作为消费者的角度看,人口过多,的确压力不小。但进一步分析发现,形成我国人口问题的关键是人口质量问题。人口质量低,相应的劳动生产率就低,人口数量过多才成为发展的桎梏。我国人均土地面积是日本的2.6倍,以人口的有效比来看,目前我国是人口有效比最佳时期,10人中有6个有劳动能力,即有效人口比是0.6,而日本在经济起飞的60年代,有效人口比仅为0.45。之所以在资源上占有优势,却在经济上远远被抛在后面,就是因为我国历来忽视人力投资,使人口素质低下,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单纯依靠物质投入和资源状况。无怪乎有外国学者断言:我国10多亿人口,多数是消费性人口,真正的经济人口只有1个亿。

1.我国人力资本现状

到1996年底,全国劳动力资源数量已突破8.4亿,且以年均0.08亿人的速度增加。人力资源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82年的55.8%,上升到1996年的69%,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则从1982年的79.9%,上升到1996年的83.1%。这种劳动力的高供给和社会对劳动力的过度吸收,使得“在职失业”、“铁饭碗”等问题突出。同时,劳动力资源质量过低。1990年的调查显示,中国人均文化程度不及小学毕业,仅为5.5年。1982年计算的总就业人口平均文化程度为5.8年,总就业人口中文盲者占28.2%,小学程度者占34.4%,两者合计占62.6%。近年来情况略有好转,但仍不容乐观。按宽口径计算的我国知识分子人数目前约2000多万,仅占总人口的2—2.5%之间,且集中于各大中城市。文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卫生、保健水平差,使得人口健康状况堪忧,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据报道,目前我国已有各种先天性缺陷者3000多万,每年新生幼儿中,85万多婴儿有生理缺陷。全国3亿多儿童中因遗传因素等原因而造成的智力低下者达4000多万,其中无法医治的先天性痴呆儿多达200余万。计划生育工作在城市普及、实施的较好,但在农村和偏远山区,传宗接代思想严重,为了生儿子,千方百计弄指标。结果越生越穷,越穷越生,文化智力越低越生,从而使全国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进一步恶化,人民总体生活水平相对降低,加大了人力资本增值的难度。可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提高全民的身体和文化素质,最终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一段路要走。

2.我国人力资本状况成因分析

俗话说,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我国12多亿人口,8亿多农民,小农思想根深蒂固。思想上喜静不喜动,固土难离,不愿变化。只要是守着这块地,老天还养着我,轻易不会改变生活方式。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又使平均主义在许多人的思想中扎下了根,轻易难以经受市场经济的流通潮。这就是一些人在下岗后感到无路可走,只有等靠政府的原因。全民还远没有形成依靠自身水平提高,人口向上,从自身做起,凝成向心力的一种意识。正因为缺乏对自身的信念,才会在市场大潮中退却。看来,只有从思想上根除落后的意识,坚信通过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远远大于成本许多人才有可能采取相应的行动,积极配合国家的政策,千方百计使自身价值提高,相应地带给社会收益。否则,思想意识上不进步,即使国家再单方面强调,也是雷声大,雨点小,难以收到实效。可见,我国人力资本质量过低的重要原因是思想意识上缺乏这方面的重视所致。这个原因是如何形成的呢?可作如下分析。

第一,我国人力投资经费严重不足。经济的发展靠科技和人才,但科技和人才从哪里来?关键在于优先投资人力资本。资料显示,1952—1988年间,按照国民收入价格指数和1952年价格计算,财政支出的教育经费从1952年的11.5亿元增加到1988年的197.37亿元,年平均增长8.22%。我国教育经费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1952年的1.95%上升到1988年的3.05%,年平均递增2.97%,低于国际平均4.3—5.5%的水平。1985年,我国教育经费占政府开支的8.1%,而日本、韩国和香港的同一数字分别为18.7%、28.2%和18.7%。我国人均教育经费从1985—1992年竟徘徊在8美元,而韩国则从96美元增加到294美元,增幅达2.06个百分点,其他两个国家的增幅均在1个百分点以上。且在近几年,我国教育经费占GNP的比重实际从1986年的3.73%,降为1988年的3.05%,降低近0.7个百分点,若按1986年的比重计算,1988年相对少支出教育经费82亿元人民币,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特别是,我国财政支出中行政经费增长快于教育事业费支出的增长,使教育队伍不稳定,教学环境得不到改善,教学人才骨干外流,教育质量下降。教学内容陈腐、呆板,与生产严重脱节,教师没兴趣教,学生没兴趣学,仅仅为了混一张文凭。如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在这种背景下,教育不可能促进经济发展,更不能成为社会进步与文明的需要。人们读书就是为了工作,以文凭期望工作性质。在许多人眼中,做清洁工就没有必要去读书,想象不出高素质与做清洁工会有什么联系。自然,做清洁工也能添饱肚子,我愿意当清洁工,何必去读书呢?抱着这种思想,自然有人就不读书了。

第二,我国人力投资效益不好。1952—1988年间财政累积实际对人力资本投资2230亿元,而1990年人力资本总量为15861亿元,人力资本中国家教育投资的含量不足1/5,其余是由企事业、社会团体和家庭等教育支出形成的。投资数量也不少,但实际投资效益却存在下述问题:一是大规模的扫盲形成的人力资本,质量和层次赶不上正规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二是80年代前半期许多企业对职工的文化补习,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使这些职工的实际文化水平不到要求的程度。这样,人力投资出现了名义现象,名义上是在投资,却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没有真正改变全社会人力资本低下的状态,却实际造成了社会的另一种浪费。尤其在原来的体制下,工资长期不能反映劳动者的效率和水平,劳动者缺乏竞争意识和提高自身技术文化水平的内在动力,使得劳动者的自身潜力无法得到真正挖掘,人力投资出现了低效益。

第三,我国人力资本的利用上存在严重缺欠。在现有体制下,人才市场不健全,人才得不到合理流动和配置,原有的人力资本使用不当,人才浪费的现象日益突出。人才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但由于人才尚不能真正商品化,工资尚不能成为人力资源配置的信号和杠杆,人才市场尚起不到配置人力资源的作用,使得人才不能自由流动,这些矛盾难以得到解决。这一切制约着人才潜力的应有发挥,同时分析发现,管理人才的缺乏,人才观念的淡薄,也是使得人才得不到合理使用的原因。管理者缺乏战略眼光,就不能站在全社会的角度,最优配置人才。同时,在现有的各项综合配套保障措施难以很快跟上,人才不会顺利流动的条件下,一些领导者怨天尤人,不以企业内部挖掘和利用现有人才,不注重现有人才的使用和管理,发挥各人的特长。在得不到外部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又造成了内部人才的浪费。而管理人才的缺乏,又与社会的教育和培养有关,最终与人力资本投资相联系。人力投资的不足是造成管理落后,从而人力资本得不到合理配置利用的根本原因。

三、我国人力资本优先投资——历史的抉择

通过对我国人力资本成因分析发现,人才观念的淡漠,造成人力投资不足,人力投资效益低和人才管理使用上的落后。反过来发现,根源在于人力投资的力度不够,不能把有限的资本优先投资于人力,不能做到以人为先,物在其后,使得重视人力投资的单位和个人,收益等于甚至小于成本,因此全社会难以形成人力资本价值高于物质资本的意识。加之人力投资回收期长,许多人倾向于追求速度,不注重效益,使得即使有了人力投资,也忽视人力资本的真正增值,只注重眼前利益,哪管长远利益?既然全社会不能以真才实学衡量人的水平,人与人之间的能力上的差别仅仅以关系、后门来衡量,何以有人费心思去挖掘某个人的潜能创造令他发挥的舞台?如此看来,真正根治我国的经济病,创造一个中国奇迹,唯有从人力资本投资入手,优先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全民族的各方面素质。这是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和有关理论研究给我们的启示,也是我们所处的历史特殊时代留给我们的唯一抉择。

当今时代,是人才和科技竞争的时代,经济水平是一国实力高低的反映,而科技和人才是经济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人力资本作为科技和人才的载体,它的高低决定了一国的发展。我国是个发展中大国,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却处于远远落后的状态,这与我们的大国身份实在不相称。那么,如何尽快摆脱我们的落后状态?怎样进行人力资本优先投资?笔者在此提出一种参考的思路。

1.从制度上着手,把对人力资本投资作为一项基本战略落实下去。要认识到只有靠人力资源自身提高素质和劳动生产率,开拓就业岗位,才能弥补我国物质资本和资金的不足,为此,国家宏观上要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从制度上保证人力投资的资金需要。国家财政部应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开发基金,用于保证培训和再就业教育的需要。同时,国家计委要制定一系列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并把指标下达到各级部门。国家要从经费、人员和政策上首先保证在全国展开的扫盲教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并对实际效果定期抽查,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国家要在税收上给予地方优惠,并把工作成绩作为考核地方干部的一项重要指标,要奖罚严明。此外,要严格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制度,加强在岗培训制度。为了保证人力资源的素质提高收得实效,还要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教育法规、培训法规、就业法规、劳动法规,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反不正当法规和劳动者社会保障法规的建设,从法制上保证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最后,要加快工资制度的改革,把人力投资纳入工资体系中,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成本比,从而激发劳动者自觉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文化素质。特别要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从而使全社会涌现更多这方面的人才;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使教育质量提高,使教师成为人人向往的职业。这样,把劳动者的人力投资(包括学习期间放弃的收入)及其收益率当作其工资水平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真正体现因知识能力差别而存在的工资差别,从而避免我国目前的缺乏人才观念,忽视人力投资的现象继续存在。

2.从各方面筹集资金,用于人力投资。除了国家在财政上增加人力投资外,还要广泛吸纳企业、民间、国外等多渠道来源的资金。要鼓励社会办学,国家控制和审查社会办学条件和质量,给予严格把关,对于符合要求的要给予财政资金、土地划拨、登记注册等方面的支持和税费上优惠。要鼓励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合作培养人才等方式,共同造就既有文化素养,又有实际工作技能的全面人才。要注重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积极兴办社会所需的各类职业技术学校,针对全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加强以劳动密集型专业为主的职业技能培养。教育中要注重培养人的社会性、创造性和适应性,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

3.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效能。在注重开发人力资本的同时,还要注重人力资本的使用和配置。积极培育人才市场,创造一个公开平等、奖优奖勤罚懒、督促落后、保护和帮助弱者的竞争环境,打破传统的“铁饭碗”、“大锅饭”,在竞争的人才市场上,促使人才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同时,加强管理,注重对现有人才的开发和使用,要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之发挥最大效能。其中的关键,是要真正还原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用工自主权,使之产生内在需求,自觉注重人的潜能的发挥。

总之,人力资本优先投资,牵涉到方方面面,难度较大。最难解决的包括领导层积极性和潜能发挥问题,充分就业问题,社会分配中“效率与公平”问题等等。如何更进一步使人力投资落到实处,仍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需要更多的横、纵比较。只有结合我国现实,选择切实有力的措施,才能真正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标签:;  ;  ;  ;  ;  ;  ;  ;  ;  ;  ;  

论人力资本的优先投资_人力资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