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教育法
刘瑞芳
聊城市技师学院(聊城高级工程职业学校),山东 聊城 252000
摘 要 :心理教育法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方法之一,是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来解决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问题的一种实施方法。心理教育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心理教育法应当注意其开放性、层次性和针对性的特点。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法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在于做人的工作,其中心环节在于立德树人,核心在于提高人才的培养能力。改造一个人的思想,使其成为有德性的人,这是具有一定操作难度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是有必要的,实施方法的改进是最贴近实践的方法改进。对于特殊的心态异常、行为古怪的思想政治问题,采取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往往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思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引入心理学的相关方法,使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教育法。
[23] Lee B., “‘Edge’ or ‘Edgeless’ Cities?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in U.S. Metropolitan Areas, 1980 to 2000”,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Vol. 47, No. 3 (2007), pp. 479-515.
一、心理教育法的含义
心理教育法是把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大学科结合起来,将心理学中专业化的知识和技巧运用于已产生思想政治问题的受教育者,并对其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意识到自己的思想问题,达到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阶段的党团组织生活没有足够重视,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周密的教学计划,没能建立起完整有效的管理体系;也没有建立起学生、辅导员、实习指导教师、企业技术指导师傅之间进行思想沟通的有效载体。况且许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还没有建立党组织,大学生流动党员在这些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无法转组织关系,无法过组织生活。
二、心理教育法的意义
第一,心理教育法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心理教育法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虽然各有侧重,但是在培养目标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即培养健全的人格。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和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独立的人,即一个有德性的人。
第二,心理教育法对社会的发展有进步意义。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文明程度的提高只有通过人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得以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综合素质越强,思想道德素质也就越高。因此,要想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必须从源头上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对人的思想进行再加工的过程。这里的人不是抽象意义上的人,是具体意义上的人。人是具有不同的生理条件、理论素养、政治情感、道德认知的人。一个人的行为不仅会受到思想内容、理论观点、社会立场的支配,还会受到个性、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第三,心理教育法能够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心理教育法能够解决个体的不健康的心理问题,使个体的身、心、形合一,和谐发展。健康的心理和不健康的心理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分界线。心理失衡、心理障碍以及心理疾病等都是心理问题的表现。
三、心理教育法的实施要求
第一,心理教育法应当注重开放性。心理教育法不是一个孤立的方法,而应当是用合理的心理学的方法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种方法的集合。心理教育法要根据具体情况中的不同问题,采取适合的心理疏导的方法来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心理教育法以一种包容、开放的方式从心理学科中广泛地采纳适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心理教育法要想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的目的,内在地要求其具有开放性、针对性和层次性。
第二,心理教育法应当注重针对性。心理教育法的重要方式包括心理疏导和谈心交友。针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亲密程度的不同,要采取不同的心理教育的方式。马克思曾提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1]心理疏导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前提下,逐步建立起融洽的沟通关系,这就需要教育者充分认识到受教育者的思想波动,分析心理问题形成和产生的根源,鼓励受教育者走出心理的阴影,并且给予受教育者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这种教育方法对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需要教育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走近受教育者的内心。“群体对个人的这种道德净化作用,可以说是一种经常可以看到的常态。甚至不在骚乱或战争那样严重的环境里,也能够看到这样的情况。”[2]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者不是个体的存在,而是群体性的存在。教育者在与受教育者建立相对亲密的关系的前提下,能够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净化或者道德净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三,心理教育法应当注重层次性。运用心理教育法应该包含以下要点:首先,教育者应当充分地了解受教育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职业、家庭情况、成长背景和政治面貌等基本情况;其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应当处于比较温暖的集体当中;再次,为受教育者创造令人身心放松和愉悦的人际环境,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最后,心理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解开受教育者内心心结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问题可能会出现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教育者只有找到受教育者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才有可能解决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
以脑栓塞为首发症状的心脏粘液瘤2例报告 … …………………………………… 史颖,金鑫,王德超,等 97
[ 参 考 文 献 ]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法]古斯塔夫·勒庞,著,戴光年,译.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2019)07-0293-01
作者简介 :刘瑞芳(1968-),女,汉族,山东聊城人,本科,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现聊城大学)政治系,思想品德专业,聊城市技师学院(聊城高级工程职业学校)信息工程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德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