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藏学研究的几点思考_文化论文

21世纪藏学研究的几点思考_文化论文

走向21世纪的藏学研究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走向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剩下最后5年,21世纪即将来临,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

站在20世纪之巅,眺望21世纪,藏学研究怎么办?这是向每一个藏学研究者提出的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关系到藏学发展和兴旺的问题。

一、“藏学”的科学定位

藏学,学术界对其研究对象有二说:

一说,藏学,即西藏学,主要以西藏地域内的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突出地域文化研究。

一说,藏学,即藏族学,主要以藏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突出文化的民族性研究。

此二说均有其合理性。就地域而言,西藏地域,东隔金沙江与四川省相望,东南与云南省紧连,北界昆仑山、唐古拉山与新疆和青海毗邻,西接克什米尔地区,南面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尼伯尔接壤,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是位于中国西南的一块高大陆,被称作地球的第三极。在这片土地上,西藏藏、门巴、珞巴等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高原文化。在这个意义上,藏学是要研究共同生活在西藏的、共同开发和创造了高原文化的西藏各族人民的文化。既要研究西藏的主体民族藏族的文化,也要研究门巴族、珞巴族等民族文化。如果忽视对西藏各族人民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如果忽视对居住在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地的门巴族文化和珞巴族文化的研究,其藏学研究是不完整的。西藏文化地域是历史地形成的,是不可随意改变的。达赖集团出于分裂祖国的目的,肆意篡改西藏地理,提出所谓包括所有藏族居住区域在内的“大西藏”概念,是毫无道理的。

就民族而言,藏学,其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关于藏族文化研究。藏族是西藏区内的主体民族,西藏区内的藏族文化是藏族文化的代表。以对西藏区内藏族文化研究为主,同时包括对西藏周边藏区的藏族文化进行比较研究,通过联系、统一与比较,更深刻地揭示藏族文化的特性。但同时要把生活在西藏高原的各民族文化作为地域民族文化共同体进行民族性研究。

藏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综合学科。以藏族为主体的西藏各族人民,自古生活在西藏高原,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其中,既有自然科学技术遗产,也有人文思想精神遗产。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现代藏学主要包括如下分支学科:历史考古学科、民族学科、语言文字学科、社会民俗学科、宗教学科、哲学学科、伦理学科、政治学科、经济学科、教育学科、文学艺术学科、医学学科、自然科学技术学科、档案文献目录学科,以及外向关系学科等。无论哪一方面,都需要不只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的努力去研究、开发、继承和光大。

二、西藏传统人文思想精神特征

宏观地考察,西藏传统人文思想精神,有下述主要特征:

第一,高原开放性特征。

藏族,还有门巴族和珞巴族,他们的故乡西藏被称作“世界屋脊”。生活在高原的人们,千百年来,在改造大自然的实践中,同时也与大自然结下了亲情。西藏大自然的风貌,以及改造大自然的伟大历史实践,以其巨大的强力和耐力,塑造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感知心理,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心理结构和情感定势。高原民族豪放、勇敢、粗犷而热情,崇尚理性、追慕崇高、奉献自我,是西藏人文思想精神高原性特征的突出表现。

西藏高大陆地处中原文化和西亚文化、南亚文化的汇合点和撞击点上。西藏是古丝绸之路的南线,人称“唐蕃古道”、“麝香之路”,中原文化西进,西亚文化东渐,南亚文化北上,各路文化态势在西藏高原汇合,并与西藏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藏高原文化。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西藏文化在它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能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其人文思想精神中具有“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

第二,多元整一性特征。

构成西藏文化整体的藏族文化、门巴族文化和珞巴族文化,又各自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如果对近代(指西藏民改前)这三个民族的文化作为“共时性”形态放在同一层面上加以研究,不难发现,它们又明显地反映出“历时性”特征,即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历史类型:珞巴族文化属原始型文化;门巴族文化属由原始型向阶级型过渡的过渡型文化;而藏族文化则属于完成形态的、成熟的阶级型文化。珞巴文化——门巴文化——藏族文化,完整地反映出西藏文化的历史序列。这就是西藏文化的多元性。

然而,西藏文化的多元结构,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地域衔接、彼此交流、影响、互渗的,形成西藏文化的整一性。愈是向前追溯历史源头,西藏高原各民族文化愈具有其共同性。更为重要的是,生活在高原的各民族彼此有文化“认同”心理,都属于高原型文化。

第三,信仰混融性特征。

在历史上,西藏全民信仰宗教。西藏传统的人文思想精神是在宗教的母腹中孕育、躁动和诞生的,始终受制于宗教膜拜型文化体系。在西藏历史上,全民族的信仰需要是高于一切的精神需要,宗教活动是统驭一切的“实践——精神”活动,使西藏的人文思想精神具有宗教信仰的混融性。珞巴族信仰原始宗教,门巴族信仰原始宗教和佛教的二元宗教,藏族信仰藏传佛教。特别是藏传佛教,曾是藏族社会纵贯千年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体系,并居于“政教合一”的统治地位。从西藏意识形态历史来看,宗教信仰曾是西藏文化的主宰,是西藏文明的秩序。宗教信仰混融性,是透视西藏人文思想精神不可忽视的重要特征。

第四,宗教与世俗、神性与人性的两重性特征。

在西藏传统的人文思想精神中,始终充满了两种对立的因素:人们把世俗的情感融进宗教的虔诚,把人性的欲望披上神性的光环,把美的创造奉献给恐怖的祭坛;为了宗教的目的,却采取了世俗的形式;为了感应神性,却是对人性的自我观照。宗教与世俗,神性与人性,对立着,撞击着,构成了西藏人文思想精神传统的内在矛盾统一性。从总体上看,西藏文化,一方面是人的创造性本质的显现,实现了人的价值,一方面把这种创造性本质寻源于神灵的凭附;一方面在创造中获得人性的欢悦,一方面对其创造物又产生神秘的敬畏;一方面在享受其自我创造的美,一方面把所创造的美奉献给了神灵;一方面在创造中表现人性自我,一方面又把自我的人性丧失。文化是人生的、世俗的,是人性的需要和目的的实现;而在西藏历史上,这种创造又常常是宗教观念、信仰观念的形象化、物态化,服务于信仰需要和目的。

从宏观上把握西藏传统人文思想精神特征,对了解西藏、认识西藏、研究西藏,对推动走向21世纪的藏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只有正确地了解历史,才能正确地洞察现实,也才能正确地把握未来。

三、藏学研究的简单回顾

藏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之前,关于西藏的研究已有悠久的历史。

藏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至少已有1300多年。藏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自古以来,藏族学者即对民族文化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形成了传统的研究范畴,主要是“大五明”(内明、因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小五明”(修辞、词藻、韵律、戏剧、历算)以及天文、地理、宗教、哲学、历史、传记等。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研究传统、宝贵遗产和辉煌成果,是时至今日仍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内地学人对这片高大陆文化的关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先秦时代,自先秦以来,有很多汉文文献就记载了这片高大陆先民的活动:自唐以后,内地学者对西藏的研究,其成果日益丰富。外国人对西藏问题的系统观察和研究始于17世纪。

藏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近代学科始于18世纪,以对西藏的语言、宗教、历史和民俗为对象,建构了近代藏学的基本范畴。自18世纪以来的二百多年间,藏学研究又经历了现、当代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自18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西藏和平解放,这一时期的藏学研究,除广大藏族僧俗学者继承传统的研究以外,内地学者主要研究西藏的语言、宗教、历史和民俗,对加强西藏的中华文化观念和中国统一观念起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一些外国学者也在考察研究西藏,也以语言、宗教、历史和民俗为基本;但他们当中的某些人的“研究”,明显地是为外国殖民政策和扩张政策服务的。由此可见,藏学研究一开始就充满了尖锐的政治斗争。这是不可忽视的历史经验。

自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我国一批在党培养下的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的藏、汉等民族出身的藏学研究者成长起来,他们携手共进,使藏学研究逐步走上科学化道路。这一时期,在文献翻译、整理、社会历史文化考察、西藏情况介绍等方面取得了空前未有的显著成绩,为当代藏学研究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10年动乱时期,藏学研究因遭到迫害而停顿。

自70年代末至今,是藏学研究长足地全面发展时期。主要表现为:〈1〉全面系统的文化考察;〈2〉文献的系统整理和出版;〈3 〉建立了藏学研究专门机构;〈4〉藏学研究队伍在成长;〈5〉出版藏学研究刊物和藏学专著;〈6〉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斗争服务、为西藏的发展和繁荣服务的研究方向明确,成绩显著。

回顾藏学研究的历史,尚感到仍有许多不足。当代藏学作为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它的自身系统完整的学科体系尚在建立中;藏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的内部结构系统和相互之间的结构组合关系也尚未完全确立;学科概念、术语尚未统一明确;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也尚待丰富完善。

四、藏学研究的前瞻

藏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

藏学是日益为世人所瞩目的学科。

综观现实,展望未来,藏学研究正逢极好的机遇,也面临极大的挑战。

西藏的地位与藏学 西藏是我国的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区,是中国的西南屏障;西藏又是我国连接南亚、西亚的西南大通道。无论在地理上、经济上、文化上或政治上,西藏都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并日益为世人所关注。西藏的地位使藏学研究具有了特殊的重大意义,也给藏学研究提出了严重的历史任务。藏学研究者和学者,应该具有使命感,义不容辞地把藏学研究推向新的高度,以使藏学研究水平与西藏地位相适应。

西藏的文化与藏学 在西藏历史上曾经经历了千年封建农奴制度,创造了丰厚的中世纪文明。整个西藏就是一座十分完整的中世纪文明博物馆。就其所保存的中世纪文明遗产来说,就其在某些方面还呈现出中世纪文化的活态性来说,在全世界也是屈指可数的。藏学研究的世界史的意义和文化人类学的意义,愈来愈吸引中外学者的极大的重视,并以极大的精力进行积极地投入。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新世纪中,必将掀起藏学的研究热潮。对西藏历史文化进行科学的系统的总结,已刻不容缓地摆在藏学研究者面前。

西藏的发展与藏学 西藏在发展,西藏还要继续发展,繁荣、富强、幸福的新西藏必将崛起于新世纪。西藏的发展向藏学提出需求,藏学应为西藏发展做出贡献。藏学应该根据西藏的建设和发展的现实要求,制定其研究战略。藏学,只有密切为现实服务,才能永葆生命力。

西藏的斗争与藏学 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人民政府对西藏的主权是不可动摇的。围绕西藏领土与主权的反分裂与分裂、爱国与卖国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和复杂的。藏学研究者应为坚决捍卫祖国领土完整、捍卫中国神圣主权而坚持不懈地斗争。在这个意义上,藏学研究者应始终坚持藏学研究的党性原则。

五、藏学研究战略的思考

为迎接新世纪到来,藏学研究应有历史的超越精神,做出无愧于新世纪的伟大贡献。

我以为,藏学研究战略,应抓以下几项主要工作:

(一)建立一支思想好、学识高、身体健的以藏族为主体的有各族成员参加的藏学研究队伍。在藏学领域中,的确曾有一批德高学富、卓有成就的老一代学者,但在他们当中,目前有的已过世,有的年事已高。年轻的学者正在培养和成长中。与其它学科队伍相比,藏学队伍显得人数少、力量弱、后继乏人,与藏学发展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为此呼吁:当前,一是在西藏区内各高等院校建立藏学系,招收本科生;二是逐步培养藏学硕士生和博士生。西藏属中国,藏学故乡在中国,藏学研究的基地和强势也应在中国。

(二)坚持藏学研究做到传统性、现实性、发展性三者有机结合而以现实性和发展性为主题的原则。既要考虑有利于西藏和藏族优秀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又要针对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还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特别值得强调的是:藏学研究必须坚定不移地为现实服务。这里所说的“现实”,一是斗争的现实,二是发展的现实。藏学研究要从学术视角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斗争服务。但必须指出,学术研究不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才是学术研究的最高的政治原则。西藏要发展,西藏在发展。把西藏建设成为繁荣富强文明幸福的新西藏,这是现实的要求、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西藏只有发展,才有巩固。藏学研究要为西藏的发展服务。为了发展,就是面向未来。

(三)革新研究方法,加强综合研究和整体研究。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如同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一样,单一学科的自足存在和发展已成衰微之势,单一方法的孤立运行已无法创新突破,多学科由分化走向综合,由单一走向整体,综合研究和整体研究已成趋势。藏学是一个“学科群”,应努力建设藏学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加强综合研究和整体研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同时,还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广泛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新思维、新方法,重新寻找藏学自身的现代立足点,推动藏学的发展和重建。

(四)加强研究的合作与交流。研究人员之间、单位之间、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组织研究队伍、加强研究力量、集中研究优势的一种可行的办法。要进行整体研究和综合研究,要进行重大课题攻艰,合作与交流是必要的。

(五)建立全国藏学研究信息网络和信息通路,扩大研究领域,加强研究深度,改善研究手段,使藏学研究永远保持针对性、现实性、先进性和前沿性。建议建立全国性的信息库、资料库和档案库。

(六)建立藏学研究的市场效应机制。藏学既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又有自然科学技术内容,是一门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的学科群。仅就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而言,是否也可建立市场效应机制?现实给予的答案是肯定的。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历史的方向。而经济的力量是强大的和不可动摇的,它必然左右和制约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各个方面,对藏学研究也不例外。人文社会科学是宏观科学、战略科学,是关于人的科学,无疑必将也应该发挥其市场效应。当然,人文社会科学的市场效应是育人效应、战略效应、长期效应和历史效应,而不是短期效应、眼前效应、术作效应和唯钱效应。从几年来的实际体验中深刻领悟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如果胸中无市场,如果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面向市场,如果仍固守烟尘斗室,仍固守故纸陈卷,则失去了方向和目的、失去了关怀和响应,换来的只能是冷落和寂寞。如何建立藏学研究的市场效应机制?虽然有的已摸索出局部经验,但总的来说,这还是一个尚待探讨和解决的难题。

(七)改善和加强传播手段。传播是强化研究成果社会效应和学科功能的途径。我们应该全面运用现代的各种传播手段,强化藏学研究成果的效应与功能。

迎接21世纪的挑战!

藏学研究大有可为!

(审稿人 胡秉之)

收稿日期 1995年7月21日

标签:;  ;  ;  ;  

21世纪藏学研究的几点思考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