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新教材特点及教学方法初探_英语论文

初中英语新教材特点及教学方法初探_英语论文

初中英语新教材的特点及教法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法论文,新教材论文,初中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新教材的优点

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英语》,已经使用了四年,新教材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寓思想教育于教材之中

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新教材的内容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自然而然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及各种为人处世生活法则的教育。如帮助别人取下挂在树上的风筝,救护受伤的陌生人等情节,无形中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有的内容是教育学生要保护公共环境,爱护自然资源。如The world's population,planting trees等。教师只要潜心琢磨,大量的教材都可以对学生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这种教育,从每一节课看来,似乎微乎其微,然而滴水穿石,只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就可以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2.注重口语交际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教科书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英语,而不是单纯地学习语言知识。新教材介绍了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多种形式的交际性活动,如角色扮演(Role-play)、信息沟(Information gap)、解题(Problem solving)、猜谜游戏(Guessing games)等活动,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的环境,有助于综合运用语言结构,实施大纲规定的交际功能,如问候、道歉、建议、邀请、描述人物和行为等。

3.注意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

教科书中的口语和书面语两部分紧密联系,融为一体,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训练相辅相成。在起始阶段,听、说所占比重比较大,随着课程的进展,读、写所占比重逐步加大,并且由单项训练进而转向综合训练,通过大量的语言操练(Drill)和练习(Practice),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语言的技能,并经过多种形式的交际活动和完成任务,将语言技能逐步发展为进行交际的能力。

4.新教材有利于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教材的话题新颖,生动、有趣,增加了谜语、谚语、小诗和幽默短文等内容。一些贴近时代生活的卡通图片,形象逼真,适合现代年轻人的认知情趣。此外,新教材增加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话题,如节日、旅游、音乐、机器人等,所设计的情景,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材中的很多对话都可以采用情景表演教学法,如教学句型Can l borrow…时,教师事先把书藏起来,上课后,教师假装很着急地说:“Oh,I can't find my English book.”然后走到一个学生面前说:“Can I borrow yours?”学生回答说:“Certainly.Here you are.”教师说:“OK,Thank you very much!”然后板书Can l borrow…,接着继续操练,学生在操练中交流了经验,增进了友谊。

二、新教材的缺点

1.语法错误明显,教材矫正不明显

新版英语教科书存在明显的语法知识性错误的拼写。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53页,Part 2 Ask and answer中的第六句话Han Mei knows little about the weather in Sydney,doesn't she,薄冰的《高等英语语法》中对主语含有否定词的反意疑问句的注释是:“当陈述句部分出现一些含有否定意义的词,像few,little,hardly,never,等动词时,附加疑问句部分用肯定形式。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得不把书上的内容改为Han Mei knows little about the weather in Sydney,does she,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36课上的不规范用语就更是不胜枚举,像in morning,Susan not agree,in meeting all day等,倘若是运用在口语中还是可以理解的,但用在书面表达上的确需要老师费口舌。

2.容量扩大,要求提高,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新教材增加了语言输入量,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高,具体体现在词汇量、练习与教学活动量、阅读量的增加。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为例,原教材的词汇量为211个,其中四会词177个,认读词34个,新教材总词汇量为330个(比原教材净增119个),其中四会词为234个(比原教材净增57个),编入常用短语61条;课文部分每单元由原来的4页增加到5页,每单元最后一课的教学活动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5个或6个。如此繁重的教学内容,短短45分钟的课堂如何能连听带说地操练多遍?但是为了赶进度,又不得不快马加鞭地向前学,所以夹生饭和两极分化等现象就不足为怪了。

3.知识点分散,缺乏系统性

新大纲强调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淡化了学生对语法等知识的掌握。但从第一册开始,新教材就融入更多的语法点、知识点,练习题中也多次出现陌生的语法项目。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第111课,出现了动名词walking;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第120课,出现了looking,到底先讲什么好,怎样讲好,没有确切的要求和方法。再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28课,出现了过去分词called,而动词的过去式要到本册的第8单元才正式学习,而且也仅仅是动词的过去式罢了,还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3课出现了完成时态的句式have been to,而现在完成式要到初三才学习。

4.课文例文与交际话题侧重于城市生活,与农村学生的活动空间和生活经验距离很大

发电子邮件,磁卡电话的应用,郊游,饮食等话题,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教师来讲就知之甚少,对学生来讲更是海市蜃楼。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1课,第一段(practice)的要求是把课文所给的5幅图画表达的食物带入对话中操练句型,然而,那些食品如果不是借助资料来对照,冷不丁地拿出来,就连教师也困惑不解,因为这些东西就连教师也没见过,更谈不上吃过,又如何来辨别哪是乳酪(cheese)哪是汉堡包(hamburger)呢?

三、新教材教法初探

针对新教材的上述特点,广大英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代之以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因此,在组织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能否学好外语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情景教学和电化教学。它有利于激发兴趣,有利于应用直观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缩短教学过程。例如,介绍课文作者和简述课文内容时,可讲与作者和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或同步内容,用图画、简笔画甚至表格的形式概括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运用情景交谈、角色扮演、复述课文、看录像、放幻灯、听录音等电教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的满足和乐趣,形成一种渴求掌握知识的内在需要和强大动力。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辅助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收集一些小故事、成语、谜语和笑话等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改编,利用下课前的几分钟,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学news这个单词时,告诉学生这个词是由东(east)、南(south)、西(west)、北(nort)四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来自东南西北,因此news的意思是“新闻、消息”。教师把news写在中间,四角分别写上东西南北,并用箭头往中间一连,再配以英语解释,学生对这个词的意义一目了然,感到其乐无穷,而且能达到印象深刻、经久不忘的效果。

2.改变传统的教学观,把教师教的过程转变成学生学的过程

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教学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相互交往,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要实现师生的“互动”,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语言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多听、多说、多练、多用,在运用语言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2)在教学中贯彻交际性原则,要把学习语言就是为了交际作为根本目的,要采用各种操练形式,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使他们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间的活动为主,要把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改变成学生自己进行问答,教师从旁指导,纠正错误,或在学生自己发现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规则的归纳。让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听、说、读、写,四会能力全面训练

听说读写是语言本身的4种表达能力,必须全面培养。四会是教学目的,同时又是教学手段,听说读写各有各的内容、特点、要求、训练方法,但又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这就是它们的辨证关系,缺一不可。

听说是口语,听是基础,说是结果。听是说的前提,说是听的提高。读写是笔语,读是基础,写是结果。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提高。没有大量阅读就不会写,写的能力是从读得来的。任何语言都包括口、笔语两种。因此在交际性训练中不能偏废任何一方。只练听说不会读写,变成光会说话的文盲,不符合大纲的要求;只会读写不会听说,变成一条腿走路,畸形发展,也不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更不符合交际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遵循语言学习的四字规律,即听、说、读、写。首先,让学生听正常语速的语言材料,锻炼学生的听力。其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听—说、听—辩、听—想、听—猜、听—记、听—写等不同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再次,让学生看书朗读,同时给学生一个自查自检的机会,对所学知识自然会做到温故知新。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性的笔头练习,用改写、复述、问答等形式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准确率,为今后的阅读、写作打下基础,从而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标签:;  ;  

初中英语新教材特点及教学方法初探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