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民主正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科学内涵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以人为本、民主正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科学内涵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科学内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以人为本论文,公正论文,民主论文,核心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11)01-0004-05

当前我国思想政治领域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提炼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涵应当如何表述?核心价值与核心价值体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在推进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基点上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如此问题都是急需进一步探讨和理清的重大理论问题。

一、核心价值与核心价值体系

任何社会都有一定的价值观念、价值标准和价值指向。所谓核心价值,是指能够体现社会主体成员的根本利益、反映社会主体成员的价值诉求,对社会变革与社会进步起维系和推动作用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核心价值是一定社会的性质、本质和发展趋向的集中体现。核心价值在意识形态和思想道德等层面的延伸与展开,即形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核心价值是根本,具有内在的规定性;核心价值体系则是表现,从属于一定的核心价值,具有外在的表象性。确立和规范社会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提炼和建构社会核心价值。

社会发展史表明,一定社会的核心价值及其价值体系,在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进步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社会功能:(1)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2)它是维系社会成员的思想纽带;(3)它是规范社会行为的价值导向;(4)它是判断社会是非的价值尺度;(5)它是惩恶扬善的锐利思想武器。

一定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在一定社会的长期实践中孕育形成的。正如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P284)因此,一定社会核心价值的确立和建构,绝然离不开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其对社会意识形态及思想道德层面的基本要求。中国封建社会所以能够维系两千多年,创造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东方文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形成了具有自己特定内涵的核心价值。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是“礼、义、仁、智、信”,其本质核心是“仁”。以“仁”来塑造社会,教化人生,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文化中,“仁”既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社会理想,同时还是一种政治纲领。正是这一核心价值及其在思想道德领域延伸与展开所形成的种种具体价值范畴,使中国封建社会得以维系、变革与发展,形成了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同时我们又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以“仁”为核心内容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建立在以小农经济为主要形式的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和以皇权政治为主要形式的封建社会社会关系基础之上的,因而这一核心价值又具有极大的历史局限性和狭隘性,对今天我们社会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又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对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及其所深刻影响的封建文化,我们只能批判地吸收而绝不能简单地复制。

在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农业化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型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民主、自由、平等”为基本内容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这一核心价值的本质是对个人权利和利益的承认与尊重。这一核心价值,是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大批判力量。把社会进步建立在对个人的地位与价值充分尊重的基础上,这是现代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的合理之处,也是值得借鉴的地方。以“个人利益至上”为核心价值,在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保护隐私、尊重人权、倡导平等等具有积极意义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生着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消极价值倾向。因此,我们既要大胆借鉴现代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的合理成分,又要划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的界限,防止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价值取向对我们的影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科学表述

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我们正在进行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这是推进我国社会发展尤其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急需探索和回答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我们党通过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针对各种社会思潮和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要范畴,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提炼概括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提炼和概括,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要求,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思想引领性,是加强全社会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指针和强大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将这一提炼和概括进一步科学化与规范化,并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首要任务。深入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按照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党正在致力于完成的一项重大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高度重视和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作深入研究,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出进一步科学的提炼和界定。这既是深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然趋势,又是更加科学地认识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民主公正”。以人为本,侧重于从社会主义性质和本质的层面界定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即回答社会主义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形态(价值理念);民主公正,则侧重于从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变革的层面界定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即回答如何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价值指向、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和主导,离开核心价值的最本质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内容则会流于空谈,甚至会走偏方向。

之所以有理由将“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确立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因为只有以人为本才能最本质地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价值取向。漫长的人类社会在经历了“以神为本”、“以物为本”之后,正在向“以人为本”的更高境界发展与提升。社会主义社会所以成为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社会形态,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因为这个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2](P649)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所以成为进步人类自觉遵循的科学真理,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因为这一学说是建立在以人为本这一基点之上的。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社会实践的根本指针,就是因为这一理论体系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地理解社会主义、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和全面地推进社会主义的根本之点。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社会进步,必然提出民主和公正的要求。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内在地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价值标准;党内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生命,没有党内民主就没有党的执政能力,更没有党的执政地位,当然没有党内民主也就不可能推进人民民主,民主内在地成为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高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灵魂,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公平正义内在地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大价值品质。在社会主义全部历史进程中,以人为本与民主公正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充分发展民主、张扬公正,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只有真正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权利与利益基础之上的民主与公正,才能真正成为推进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目标和强大力量。

以人为本,是对以神为本、以物为本以及以官(权)为本的社会形态的本质超越,是引导社会成员科学地理解和推进社会主义的根本基点。真正的科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是以人为根本出发点、主体依靠力量、全部目的的社会变革与进步过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最重大的世界观和价值论意义就在于,它以人为本来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回答和解决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如何发展”的重大问题。民主公正,是对专制政治和社会差异的本质超越,是体现社会主义以人为本本质的最基本方面,是梳理社会成员利益诉求、增进社会成员价值共识、消解社会变革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从而使现实社会保持正确方向和稳定发展的关键。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线,决定了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抓住本质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内涵的种种创新认识和基本观点来统一人们的思想意识,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最根本的就是要紧紧围绕当前我国发展的大局,从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点上来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形成共同的价值理想与价值追求;坚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的有机统一,赋予民族精神以深刻的时代内涵,在符合时代要求的层面上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凝聚和激励人心;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最根本的就是要立足时代要求和改革发展需要确立是非荣辱标准,丰富和提升传统道德的时代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在全社会弘扬正气,鞭策落后。总之,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个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推动社会进步,绝不能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更不能从某些已经落后时代和实践要求的陈旧观念出发,而必须紧紧抓住以人为本、民主公正这一本质和核心,在顺应时代要求、推进社会发展的层面上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三、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现实价值

当前我国已进入关键发展时期,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民生与民主问题更加凸显。正是在这样一种现实背景下,将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基点上引领社会思潮、统一思想认识、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进步,具有更加特殊的现实意义。

第一,在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基点上增进人们对改革发展的共识。在改革开放已进展30多年后的今天,如何引导人们科学地认识改革开放历史进程,进一步凝聚广大社会成员对改革发展的共识,成为思想政治领域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对于党和政府的改革决策和发展措施,人们的认识不尽一致,甚至大相径庭,许多思想认识问题由此而滋生,甚至导致种种群体性突发事件,上个世纪80年代那种对改革发展的高度认同和积极参与现象,似乎很难再出现了。对这样一种现象,需要从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高度加以深入分析和正确梳理。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打破“大锅饭”、“铁饭碗”,改革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赋予人民群众以更多的自主权。这样的改革,一方面使长期受压抑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极大地调动了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同时改革也给人们带来了显著的实际利益,因此人们对改革由衷拥护、充满信心;另一方面,由于改革尚未触及某些根本性的体制和制度,因而诸多深层矛盾和问题没有明显暴露出来,改革的阻力和困难度较小,人们对这样的改革充满信心、寄予厚望。这两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心齐气盛的改革舆论氛围和认识氛围。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各项改革在80年代基础上长足发展,人们从改革中得到的实惠也比80年代显著增加,然而由于改革进入全面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制度新体制阶段,改革触及了许多过去未曾暴露的体制和制度中的深层矛盾,这就使得改革进程显得艰难和沉重起来,改革的阻力和困难度也相对增大起来。由于人们对改革的期望值很高,而相对地对改革代价的心理承受力准备不足,这就势必滋生一种对深化改革的隔膜心理、忧虑情绪乃至怀疑态度。这样一种社会心态,不仅直接涉及对各项改革的信心和认同,而且直接影响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怀疑我们的改革是否坚持社会主义,怀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给人民带来共同富裕,以至把我们的改革等同于民主社会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如此种种思想认识问题乃至社会思潮,都无不与当前改革面临的深层考验有着密切联系。这就要求,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在制定与出台各项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政策的时候,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民利益标准检验、衡量各项政策和各项工作,努力使广大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从中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带来的民主公正的效益。另一方面,要正视我们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引导人们历史地、唯物地、辩证地认清矛盾和问题的深层原因,坚定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化解矛盾的信心。只有这样,广大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党的信任才能有坚实的思想基础,才能转化为共同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假如不是这样,而是回避矛盾、粉饰太平,脱离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抽象地讲一些改革开放大道理,那么就很难化解人们心中的疑虑,激发起对改革发展的认同和热情。

第二,在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基点上梳理人们对社会公平的期待。追求公平和平等,既是人性的一般要求,更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公平是一个历史过程。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当前我们仍面临着运用市场机制提高生产力水平这样一个最紧迫的任务,加之由于等级制度和观念的深重影响,社会发展在公平机制及其实际效果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还很难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完全统一。在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时候,会存在着某种不平等竞争现象;在运用多种方式分配社会财富的时候,会出现某种利益差别甚至利益分化;尤其是国家公共权力被少数人利用参与经济活动,会直接破坏经济领域的公平竞争,产生以权谋私腐败现象。如此等等,都是在现阶段所很难完全避免的。当人们对社会公平的期待和追求与现实生活中种种不公平现象产生重大反差的时候,人们原先美好的理想信念就有可能动摇,产生严重的不平衡心理和失落感,这就有可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信仰危机、信念危机和信任危机,这是当前某些领域认识问题增多、社会思潮加剧乃至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一个迫切任务就是必须正视社会发展过程中某些不公平现象所带来的社会成员的心理失落和认识反差,帮助人们确立科学的社会公平观,激励人们为实现社会公平而努力奋斗。要使人们懂得:社会公平是一种伟大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就是要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向着这一目标迈进;社会公平又是一种艰难的发展过程,需要长期奋斗才能完全实现。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当运用市场机制打破平均主义、追求最大效率的时候,有可能对社会公平机制造成破坏,产生某种不公平现象,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而是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种暂时现象,社会主义制度最终要消灭任何不公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把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社会公平的优势与市场运作机制追求最大效率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这既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又是我们的现实任务。

第三,在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基点上引导人们对切身利益的关注。一定的思想认识问题乃至社会思潮总是同一定的利益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处于不同利益关系中的人们,会产生不同的思想认识问题;对某些利益的共同诉求,有可能酿成某种社会思潮甚至群体性突发事件。国企改革中的产业工人,特别是下岗工人,有可能对改革的前途产生忧虑;失地农民和某些困难群体,有可能对党和政府产生信任危机;在各种思想文化碰撞中的青少年,对社会的认识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有可能产生困惑和扭曲;经受着权力和物质考验的国家公务人员,有可能丧失远大理想,以至腐化堕落。如此种种,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当前社会成员所反映出的思想认识问题,概括起来无非是两点,一是民生,二是民主。民生与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也是对执政党和各级政府的最重大考验。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必须正视人们所关注的切身利益,尤其要关注民生和民主,在确保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把社会成员的利益期待引导到正确的价值目标和认识视野中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要使人们懂得,对个人利益的关注和追求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必须把个人利益放到全局范围内加以考虑和对待,脱离全局的个人利益追求,有可能走入歧途;在当前经济社会深度转型阶段,社会利益格局正处于分化、调整时期,衡量社会是否进步,归根到底要看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人们根本利益的增长,而不能仅仅看某些局部利益甚至个人利益是否得到满足;由于旧体制的影响,由于新旧体制的转换,某些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受到损害,这不是改革的过错,而恰恰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理顺体制才能够得到根本解决。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对社会成员正当利益的根本维护与促进。用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疏导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心理,把人们的利益诉求同社会变革与进步有机地统一起来、融化起来,是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思想、推进社会的一项长期而现实的任务。

标签:;  ;  ;  ;  ;  ;  ;  ;  ;  

以人为本、民主正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科学内涵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