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中化学;活力课堂;教学策略;高效
进入高中阶段,化学课堂的知识密度大大增加,教师的教学节奏难免加快,从而忽略了对课堂氛围的调节,也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感受,严重损耗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而大部分知识都十分枯燥乏味,学生无法体会到求知的乐趣,自然无法长久维持学习的动力。为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认真分析化学学科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困境,据此改进和创新教学手段。争取呈现化学课堂生动有趣的新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化学能力的提升。
1.融合生活元素,营造亲切氛围
在我们难以注意到的生活细节中常常隐藏着化学的影子,并且很多化学知识也是科学家从生活现象和生活经验中挖掘出来的,这充分说明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更重要的是,相比于化学课堂,学生自然更愿意拥抱生活,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更容易理解。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当渗透相应的生活元素,借此引出化学问题或者化学知识。从而营造一种亲切熟悉的课堂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活力课堂的构建做好铺垫。
例如:在学习“乙醇”一课时,我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不同种类、不同品牌的酒,并提问道:“同学们在聚会或者庆祝节日的时候有没有喝过酒?”这一生活化问题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交流自己饮酒的感受,并介绍自己品尝过的啤酒、葡萄酒等酒类饮品。接着我拿出一杯事先准备好的白酒,让学生轮流上台观察,并闻一闻它的气味,然后我让学生说出白酒的特点。之后我继续提问:“白酒为什么具有这些性质?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这时有学生提出“乙醇”,于是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并带领学生开始进一步探索,而学生也能积极跟随我的脚步。所以说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融合生活元素,是提升课堂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可行之法。
2.加强师生对话,保持活跃状态
要想构建活力课堂,首先要让学生活跃起来。但是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很多学生却呈现一种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不会主动思考和探究。这不仅仅是因为学生自身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足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原因是教师一味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和学生的互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此,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通过以问代讲等方式来加强和学生的对话。这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保持认真谨慎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可以让教师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并据此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钠”这部分内容时,我先给学生展示储存在煤油中的钠,并取出一小块,用小刀切开。然后我向学生提问:“钠为什么要放在煤油中?你能发现钠的哪些性质?”学生经过观察和思考后答道:“钠呈银白色,质软,暴露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而后我将一小块钠放在水中,待钠反应一阵后我提问道:“钠与水反发生了哪些现象?这些现象说明钠具有哪些性质?”这时学生便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做出分析,比如根据钠漂浮在水面上并迅速游动说明钠的密度小,且与水反应生成气体。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保持活跃的状态,并让学生在主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进而实现高效的活力课堂的构建。
3.设计趣味游戏,深化理解记忆
化学知识本就具有较强的枯燥性和复杂性,而一些教师的教学态度过于严肃死板,这无疑会加重课堂沉闷枯燥的氛围,进一步消沉学生的学习意志,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考虑到学生往往对游戏特别钟爱,并且在游戏中,学生更愿意释放热情、发挥潜能。所以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渗透趣味游戏。比如借助游戏引出化学知识,或者用游戏代替课堂训练。从而让化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化学活动的热情,并深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我便在课堂练习环节组织学生玩“我说你猜”的游戏。游戏形式如下:三名学生一组,其中一名学生面向大屏幕,两名学生背对大屏幕。然后我在屏幕上随机展示某一化学元素或者原子序数,面向屏幕的学生从周期、族、最外层电子数等方面对其进行描述,另两名学生猜测,最先猜出者胜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表现得十分积极,并且为了取得游戏的胜利会主动探索记忆化学周期规律的技巧。从而使化学课堂趣味横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化学活动的积极性,并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况来优化教学形式,并积极融入新鲜元素,争取让化学课堂充满活力。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传湘.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6):213-214.
[2]邹世林.高中化学课堂互动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181.
论文作者:刘宇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化学论文; 高中化学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活力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