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1孙利霞2王丽颖3张慧

1孙利霞2王丽颖3张慧

( 鹤壁市淇县人民医院 河南, 456750)

【摘要】:目的 对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手术室中的120例患者,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最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躁情绪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组患者的焦躁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化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实行人性化护理,可以对患者的焦躁情绪进行有效的改善,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手术室;应用效果

随着医疗服务市场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也不仅仅局限于对医生手术的配合,还需要将“人性化”理念不断的融合在护理工作之中。其中人性化护理模式就是指在其护理过程中,不但要提供一定的护理技术服务,同时还要增加一定的情感性、精神性以及文化性的服务,对患者的尊严进行体现,对不同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行满足[1]。下面本文就以我院120例手术室患者为例,对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将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手术室中的120例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1-65)岁,平均(45.7±6.5)岁,其中泌尿外科手术16例、骨科手术6例、普外科手术21例、心胸外科手术9例、妇产科手术8例;对照组男45例,女15例,年龄(20-63)岁,平均(43.4±5.1)岁,其中泌尿外科手术12例、骨科手术7例、普外科手术24例、心胸外科手术3例、妇产科手术14例。这些患者职业分别为:企业职工32例、退休干部42例、学生15例、农民3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手术类型等基本资料差异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其中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即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做好患者的各项监测即可。观察组患者则在其基础上,实行人性化护理,其中包括:①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分析患者的恐惧、疑惑心理,采取针对性的沟通,帮患者消除手术顾虑;②引导患者训练叩背、咳痰、床上排大小便及疼痛评估训练等一系列自理能力;③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等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让其更容易接受手术并以最佳心态面对治疗;④手术环境应确保最佳湿度、温度,注意为患者保暖;术中注意环境护理及患者的心理支持;术后告知手术效果,给予患者良好祝愿;⑤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变化及情绪波动状况,发现不良反应立即采取措施疏导。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使用状态焦虑量表测量患者焦虑程度。用我院自制调查表调查患者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前30min测量焦虑评分,术后4d进行患者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

1.4 数据处理

通过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经过对比,观察组组患者的焦躁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8.3%,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化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躁情绪改善情况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如表2所示。

3讨论

因此总结来说,对于手术室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术前护理,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详细的了解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进行了解,同时将手术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讲解,特别要注意对患者出现的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的消除,以能够对患者的心理负担进行减轻,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2)术中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护士要始终陪伴在患者身边,将手术中需要进行说明的情况,采用温和的语气一一进行解释,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握手、按摩等肢体接触动作,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另外在手术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患者的隐私进行保护,可以和患者适当的进行一些语言交流,以能够对患者的紧张情绪进行缓解。(3)术后护理,在患者手术结束之后,可以适当的安排患者家属进行探视,以此可以患者的孤独、焦躁以及恐惧心理进行一定的减轻。另外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同时把手术室环境进行一定的讲解,帮助患者尽快对自己的所处环境熟悉。保持手术室内环境安静,减少各种噪音,主动关心患者,帮助患者找到一个合适卧姿,让患者真切的感受到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对患者的活动和休息情况、饮食和营养等进行详细的了解,同时对患者的术后排气、大便以及疼痛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指导患者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最后还要详细的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能够对其护理质量不断的进行提高[2]。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实行人性化护理,可以对患者的焦躁情绪进行有效的改善,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手术室患者很容易发生感染以及血管损伤、结肠损伤、血肿、内脏损伤、气体栓塞等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对患者的内心也会带来忧郁、焦躁的现象,因此在临床护理时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以及人文关怀具有重要的作用[3]。其中手术室患者术后经常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且患者手术心理准备不充分,容易对护士产生不满。研究患者心理特点,实施人性化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紧张心理,便于术后更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杜淑媛,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4):46-47

[2]彭红,邓玉兰,雷丽敏,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7):288-289

[3]高红梅。张正义,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63-64

论文作者:1孙利霞2王丽颖3张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7

标签:;  ;  ;  ;  ;  ;  ;  ;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1孙利霞2王丽颖3张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