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侍坐”篇看孔子生命美学之超越性论文

从“侍坐”篇看孔子生命美学之超越性论文

从“侍坐”篇看孔子生命美学之超越性

张雅凡

(台北大学 中国·台湾 000237)

摘 要 “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字数最多(共有三百九十三字)的一篇文章,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讨论人生的一次场景。面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不同回答,孔子的反应也不尽相同。从孔子反应中我们可以从生命美学的角度去理解孔子的生命美学。而四个学生的不同理想也是大不相同,孔子的回答虽然看似不同但在其背后的对他人的认同不可忽视,遂本文从超越论的观点去探讨孔子的生命美学。得出孔子的生命美学在超越性上的一些特质。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生命美学 超越

0 绪论

生命美学在中国的首倡应当是1985年前后,之后生命美学成为美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超越一词的哲学意涵传入中国也有一段时间了,牟宗三和唐君毅后来在康德的超越上加以中国本土化,创造了中国的“内在超越”理念。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其生命美学也被多次讨论。《论语·先进》中“侍坐”一篇是孔子和四个学生来讨论如果“被知”会有怎样的作为,其实也是对人生的探讨。四个学生想法不一,孔子的反应也不一样,此处用境界论的眼光去探讨孔子的生命美学,笔者认为是有发挥空间的。

前人对《侍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方法,曾皙回答的内涵以及孔子之志向去讨论。笔者认为探讨孔子的想法光是探讨曾皙的说法是不够的,需从前后的回答去总和探讨。笔者认为孔子的生命美学应当集中在超越之解上。

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是核心。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大众充分认识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同时也要为广大劳动者搭建绽放劳动光彩的舞台。全国技工院校开展的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新学期第一堂课活动,人社部编制的《工匠精神读本》《古今中外工匠精神故事汇》读物等,都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感悟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引导学生了解身边能工巧匠,立志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所贡献的当代工匠。

1 生命美学

生命美学究竟从本质上讲是什么,很难被精准的用语言定义。认识论下的美学以及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实践美学都认为“美是客观的”,是“历史实践”的。中国生命美学代表人物潘知常指出这样的对美学的研究角度是有偏颇的。正如潘知常对审美动作的论述,他认为“审美活动是进入审美关系之际的人类生命活动,它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根本需要,也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根本需要的满足,同时,它又是一种以审美愉悦(“主观的普遍必然性”)为特征的特殊价值活动、意义活动。”所以潘知常将审美动作定义在就是跨越“主观——客观”,从“价值——意义”的一个行为。所以美学其真正的问题并不是本质的探究而是意义的追寻。“‘审美活动使对象产生价值与意义’,是一个关键的思路。”

扣回本文题目来看生命美学的话,其实生命美学可以被广而泛之的理解为从主观的内心对客观的世界产生意义的行为,而这个行为会再次影响主体的主观世界,精神态度。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以及代表人物其思想极其具有研究价值,他的生命美学也是一个新的角度去研究感受孔子的精神世界。

2 超越为何

在“侍坐”此篇中,曾皙的生命状态我觉得最合适的描述词大约是恬然自得。和前三子的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志向无关任职,无关治世。孔子此处回答“吾与点也”欣赏的应当是曾皙这种精神状态。在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中,齐国欲给孔子“季孟之间”的待遇来礼遇孔子,但孔子拒绝并离开了齐国。之后辗转卫、宋、陈、蔡他都不忘记自己的政治理想,如果对方不能理解哪怕许以高官厚禄孔子也不会停留。孔子更赞同曾皙春游的看法,正是孔子对于名和利的超越之观。

曾皙的志向在山水之间,从自然中找寻人生之美学。孔子也叹曰“吾与点也”。孔子的生命美学在于表达在山水之上,重点落在天人合一。之所以从曾皙春游的角度能联系到天人合一主要在于,笔者以为从曾皙之志向中可以看出孔子的乐山乐水,在感受山水之仁当中,复归本心。此种自然与我不分,心与物不分正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在山水之中,物我两不分,自然与自我的界限也就消失了。这正是孔子生命美学中超越自我和自然的体现。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分为湿度控制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两部分(图1),湿度控制系统将新风进行深度除湿至绝对含湿量8 g/kg(A)以下承担湿负荷,温度控制系统利用高温冷源通过干式风机盘管、干式空调箱或者辐射毛细管将室内空气降温后承担室内的热负荷。

生命美学实质上是从主观到客观,使事物产生价值和意义的一个行为。其实笔者认为此处的生命美学完全可以被简单的认为是人生选择,人生取向或者说是人生态度。孔子作为一代宗师,他的思想境界广博十分包容,所以牟宗三之所言的“无界限”之超越来概论孔子的思想是很有见地的。无论是从孔子的教育观“有教无类”还是其重仁的思想无不有着浓厚的超越感。“侍坐”是四子论志的一篇,四人想法各不相同,但是孔子评价却都是客观公正,即使他有自己的选择,所以从“侍坐”看待孔子的超越也可是是恰当的。

3 孔子的人生美学之超越性

孔子最开始和弟子们就在探讨“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的问题。面对曾皙的答案,孔子叹曰“吾与点也”。那么从曾皙的回答我们可以回溯孔子的精神世界。

3.1 名利之超越

超越一词现在的哲学含义,在古代中国里面是没有的。西方哲学中,“超越”从词源上说,来自拉丁语的transcandere(意为攀越、跨过)。牟宗山先生和唐君毅先生引入中国哲学之中的是“内在超越”。牟宗三认为中国哲学的超越应当是“内在超越”,因为统摄中国历代儒学思想的有一个很重要的想法就是“天人合一”、“心道”,中国哲学对于高高在上的天其实是内心的。所以牟宗三提出有别于康德的超越,也就是符合东方哲学的“内在超越”。“内在超越”显著的特定在于“界限”的消失,超越就是对神学和道德界限的打破,是神和人之间界限的打破。牟宗三之超越实质上是人内在的超越。本文取界限打破之概念来诠释孔子之生命美学。

3.2 乐山乐水,自然之超越

式中WHn为虚拟任务tn的工时,WHn=max{WHj,,WHu},WHj,,WHu的计算方法见定义7。

早春茬于1月上旬在日光温室或智能温室中育苗,2月中下旬定植,4—10月生产;秋延茬6月上旬育苗,7月下旬定植,9月至次年1月生产。

3.3 天道与人道之超越

天人合一之说的源头在孔子之前就已有了,殷商时候没有天此之概念,但有“上”来指称。《诗经·瞻卯》中也对天略有记述,“瞻卬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在许慎的《说文》中说:“天,颠也。从一从大。”无论是一还是天都有至上的概念。

孔子的天确实是有统的概念的,在《论语·为政》中孔子也自言“五十而知天命”。而且在《论语》中反复出现天下二字,足见在孔子心中天是具有极高的统摄意味的。在“知天命”的时候,孔子觉得他能够在天道之下随心所欲的生活却不僭越天道的边缘,他的天道和人道在这种情况下也完成了超越的意义。孔子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和天道之间的界限也不分明了。

4 结论

笔者认为从《侍坐》篇中体现出来的超越境界是孔子生命后期的重要特色。笔者探讨了孔子的生命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即超越性。《论语》中孔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孔子的生命美学的体现,在“侍坐”篇中体现出的超越意义,无疑可以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探索千年前先贤的智慧。

参考文献

[1] 潘知常.重要的不是美学的问题,而是美学问题——关于生命美学的思考[J].学术月刊,2017(46):5-17.

中图分类号: B222.3

文献标识码: A

标签:;  ;  ;  ;  ;  

从“侍坐”篇看孔子生命美学之超越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