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无线遥测核相仪的研制论文_朱长东,龚康,官习炳,王雅铭

(国网宜昌供电公司 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核相是电力系统中保障并列或合环后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电流极性正确则是新间隔或新CT正常投运的基础。新型无线遥测核相仪的研制大大提高现场工作效率。

关键词:核相;无线遥测核相仪;信息传输

1项目背景

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维护和试验工作,核相是其中重要一环。新间隔投运、线路工作后、母线设备检修后恢复送电时,由于一次设备有工作,接入变电站的电源相别有可能发生变化,都需先进行核相工作,确认相别相序无误后,才能接入变电站。否则相位或相序不同的两路交流电源的并列或合环将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及经济运行带来极大的危害。

现今的智能变电站通常采用常规互感器接数字合并单元的模式,不同母线的电压均在各自母线PT智能组件柜处转换为数字量,由光缆上送给保护等设备,如果要进行二次电压相位和负荷极性核对工作,传统方法是从参考侧母线PT智能组件柜处铺设电缆,将参考量引至待核相侧母线PT智能组件柜,使得数字万用表的测量引线长度足以同时测量两路电压,实现在被核相处进行逐一比对。

2问题的提出

传统核相方法中,收放临时电缆耗时最多,对核相工作效率的影响最大,其占据总核相时间的76%,而核相准备工作和实际核相过程合起来才占24%。

同时根据历年的数据我们还统计出了核相工作频次、核相所用总工时和收放临时电缆所用总工时,如表1所示:

表1:2011~2016年设备送电核相情况统计表

根据表1可以看出随着电力系统的持续发展,核相工作越来越频繁,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而效率却由于收放临时电缆方法落后的原因极为低下,从人工及时间成本来考虑,提高效率迫在眉睫。

3方案的提出

针对核相工作流程,我们从效率(时间和所需人员)、使用工器具、人员安全性、结果可靠性等方面详细分析,运用“头脑风暴法”结合现场工作实际,得出三种方案:研制简便电缆放线盘;研制预埋电缆线;研制新型无线核相。

在总结三种方案的基础上,我们从安全性、效率、经济性等方面对三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对以上三种方案的对比分析后,新型无线核相仪在综合性能上具有优势,为此我们把此方案作为最佳方案。

4方案的实施

在综合考虑成本、传输精度、传输速率、传输距离、稳定性、扩展性等方面指标后,确定Wifi传输方式。

新型无线遥测核相仪模块组成:一主一副模式结构主要包括主测模块和副测模块。测试时,副测模块中的无线通讯模块将采集的信号输送给主测无线通讯模块,主测无线通讯模块接收数据后,将数据输入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将两侧信号采集器采集的数据进行比较(对参考量进行极性、相位、幅值核对性比较,通过计算处理实时显示出各个量之间的幅值、相位以及角差),因二个采集点的位置相差不超过几百米,且采用无线通讯传输技术,双机对时成功后,可以认定双机为同步采集。如图1:

图1 无线遥测核相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5试验验证

2016年9月13日,我们小组在二次检修一班实训场地采用人工输出模拟量的方法,用无线遥测核相仪分别在50m、100m、200m的距离进行10次模拟核相试验,如表2:

表2 模拟核相试验数据

从上表试验数据来看,一个完整的核相过程都可以在5min内完成,平均耗时为4.75min。

6结束语

本次项目获得了圆满成功,减少了送电核相的工作时间,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切实保障了人身、电网及设备安全,下一步将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优化无线遥测核相仪,使其更加便携、适用、稳定,更能适应未来智能电网的要求,并其具备同时测量电流、电压的幅值、相角和六角图显示功能。

参考文献:

[1]周应龙,胡凤翔.无线遥控技术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电子质量,2001,(9).

[2]黄智伟.无线遥测遥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自动化与仪表,2013,12.

[3]黄智伟.射频集成电路芯片原理与应用电路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论文作者:朱长东,龚康,官习炳,王雅铭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电力》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8

标签:;  ;  ;  ;  ;  ;  ;  ;  

新型无线遥测核相仪的研制论文_朱长东,龚康,官习炳,王雅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