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对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全自动连续换血的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8例全自动连续换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行循症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重新置管率、换血过程中的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重新置管率0例(0%)显著低于对照组8例(23.53%),实验组换血时间、输注血量以及换出血量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新生儿全自动换血的过程中行循症护理,不仅能够降低导管脱落的几率,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换血时间。
关键词: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全自动连续换血;循症护理
在治疗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过程中,换血是最为常见和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溶血病通过换血治疗的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抗体和致敏体的产生,进而降低血清胆红素和溶血,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仅能够有效预防核黄疸的发生,同时,还能够进一步纠正贫血症,预防心衰症状的发生[1]。在此期间,给予针对性的循证护理干预,还能够确保换血过程的顺利进行,效果显著。本文通过对新生儿行全自动连续换血患儿给予循证护理干预,获取了十分理想的临床效果[2]。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8例全自动连续换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34例。其中,实验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为33~39周,平均年龄(37.4±2.8)周,体重1800~3800g,平均体重为(2800±810)g;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为36~42周,平均年龄(38.7±3.6)周,体重2100~3950g,平均体重为(2970±840)g。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没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可进行。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实验组则行循症护理。详细内容见讨论。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重新置管率、换血过程中的各项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中的数据均需要利用SPSS11.0软件包予以核验,选择[n(%)]表示计数资料,并接受X2值核算,利用(±s)来表示计量数据,并用t值验算。若实验对象之间的数据在计算后P<0.05,则为存在明显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重新置管率
实验组重新置管率0例(0%)显著低于对照组8例(23.53%),卡方值=9.067,P值=0.003,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2比较两组换血过程中的各项指标
实验组换血时间、输注血量以及换出血量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详细内容见表格1:
表1 2组换血过程中各项指标比对[(±s)]
3讨论
新生儿在接受换血的过程中,关键内容则是换血时间,换血时间越短则血液被污染的几率越小,但是,患儿在换血的过程中出现哭闹以及烦躁的现象,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脱针以及导管弯折的发生几率,进而影响换血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患儿换血的过程中行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循证护理主要基于临床问题为前提,结合患儿的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护理对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导管弯曲和脱针的几率,同时,还能够缩短换血时间,降低发生血液污染的几率[3]。
循症护理干预内容为:①确立问题。充分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并作出准确评估,根据对患儿病情的了解和评估的基础上,查找相关临床资料,并结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提出相关的循证问题,如:动脉置管是否成功、留置针置管脱出问题以及导管堵塞问题等,实施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以及血液环境的变化程度;②收集证据。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提出的问题查找文献,并寻求临床研究验证,检索有关新生儿动静脉全自动连续换血的治疗方法、护理措施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③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要严格监控NICU病房内的消毒隔离制度,将患儿放置到铺设无菌巾的辐射台上,将辐射台温度设置在36.5℃,并时刻监测体温,维持体温在正常水平。该操作后,连接多功能监护仪,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心率、呼吸以及血压等各项指标,每间隔30min测量一次血糖,并于换血前后保留血样标本,做好血常规、血生化以及血气等各项指标的化验分析,换血的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皮肤颜色、输排血情况以及各项生命体征等。除此之外,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节全自动泵速度,确保换血时间控制在2h~3h之间。该种换血方式不需要禁食,换血过程完全按照常规喂养为原则[4]。
本研究结果所得,实验组重新置管率0例(0%)显著低于对照组8例(23.53%),实验组换血时间、输注血量以及换出血量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通过行循症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全自动连续换血过程中的重置导管率,同时,还能够缩短换血时间,增加输注血量。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行循症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换血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置导管的几率,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李慧珠,周琴.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全自动连续换血中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1):1962-1964.
[2]唐凤姣,林立,魏丽华,梁红英,谢伟丽.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全自动连续换血中的护理对策[J].哈尔滨医药,2015,35(06):457-459.
[3]蒋丽,唐良梅,谢亚南.舒适护理在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11(11):77-79.
[4]丁敏,芦玮玮,张晓兰.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效果观察及护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2):55-56+72.
论文作者:吴姗姗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0
标签:实验组论文; 新生儿论文; 患儿论文; 全自动论文; 过程中论文; 对照组论文; 指标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