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方法探析论文_欧杰汶

广东益鑫源工程建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529000

摘要:河道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生态系统,对于防洪防涝和抗旱蓄水有重要作用,同时又能够作为生态景观。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生产和生活给河道造成的负担越来越大,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也大不如前。本文首先分析人类活动带给河道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介绍我国河道生态现状,然后提出几种生态修复技术,以期为河道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方法技术

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河道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不但破坏了河道生态景观,也给周边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困扰。水污染的严重性早已被认识到,但进行河道治理还需要有先进且正确的生态修复技术。

1.我国河道生态现状

我国许多城市中的河道在过去并不设有疏浚,而由于民众生态保护意识薄弱,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倾倒加剧了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的恶化。然而,作为城市中防洪防涝的重要工程,河道不仅发挥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更是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景观。

目前而言,我国河道生态污染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第一,河流系统互不连通。现阶段我国河道多呈现出狭窄的特点,且河床普遍变高,这主要是因为缺乏疏浚和垃圾倾倒。另外,河道两侧常常可见违章摆摊或侵占,加之一般河道没有相应建筑物,因此城市和城市的河道之间以及城区河道与外河之间都不连通,污染物常常聚集在同一片区域。第二,水质日益恶化。水污染主要是由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且由于政策法规的不健全和处罚力度的不足,排污常常超过河流的纳污能力,严重污染水质,使得河流的自净能力下降,河道生态系统面临严峻形势。第三,缺乏资金投入机制。河道治理需要大量资金,尤其是污水和淤泥的处理更需要资金保障,但目前城市河道资金问题突出,缺乏严格的投入机制,尽管国家下拨的资金较多,但资金的运用效率并不高。第四,河流的生态多样性被破坏。现阶段,对于弯曲河道的治理,多采用将曲线改为直线或折线的方法,这不但破坏了河流原有的自然状态,而且这一过程对断面的改变使得原有的栖息于河道中的某些动植物不能继续生存,河流的生态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水污染更容易发生。

河道生态修复是要综合利用多种方法,尽可能恢复河流原有的生态状况,并逐步减少人类活动对河道和水质造成的干扰及损害。生态修复的总目标就是要让人和河流和谐共处,营造健康绿色的水生态系统,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目前,我国在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中侧重于水质改善,对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功能改善重视不够,这是生态修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河道治理中的生态修复技术

我国在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上发展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重视,因此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借鉴国外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可以帮助治理我国河道污染,促进河道生态保护。以下介绍几种河道生态修复技术。

2.1 形态修复技术

自然形成的河道是蜿蜒曲折的,并不规则,人工进行河道治理时为了使得规划和建设工作更易展开,常常将这些较为复杂的河道进行裁弯取直,变为直线或折线形式的河道,如图2.1所示。显然,自然形态下的河道中河水的流速较慢,河水能够逐渐渗透并滋养两岸植物,这就使得河流的生态多样性得到保障,同时起到调蓄洪水的作用。而裁弯取直后的河道是经过水泥和钢筋加固的,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不利于动植物生长,同时使得水流流态改变,增加了洪灾风险。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改变河道形态,保持其天然形态。

图2.1 河道裁弯取直

2.2 生态河床修复技术

传统方法治理和修复河道时,会铺设硬质的建筑材料在河床上。生态河床修复技术是致力于减少使用甚至不用这些硬质材料,呈现或保持河床原有的自然泥沙状态。河床是具有多孔质化特性的,生态河床若能保留这种特性,将能为水生动植物的栖息提供适宜环境,保持生态多样性。如图2.2所示,通过生物防护的方法稳定河床,改善河床生态环境,就能使得河道绿色发展,不但可以增强其抗洪能力,也为人们的生活营造出更舒适的环境。

图2.2 生态河床

2.3 曝气生态净化

这种生态修复技术是以水生生物为主,加之一定程度的人工曝气,通过合理建立的人工模拟生态系统,对河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因此,这种技术是人工净化和自然净化的结合。曝气过程中所用的氧气,其来源主要是人工曝气复氧、大气复氧以及水生物经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对于已污染的河道和水质,应用曝气生态净化技术,其中的河水内部会形成含有多种微生物的生态系统,不同于原有的生态系统。这种新的系统里,细菌、霉菌、真菌、原生动物、藻类及其他动物共存,经过物理吸附或生物吸收和降解作用,各生物或微生物协同作业,能够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还能形成牢固的食物链,长期具有去污作用。整个处理流程如图2.3所示。

图2.3 曝气生态净化技术净化污水过程

2.4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的建造是当前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中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生物三种作用,联合净化污水。人工湿地中的植物,其输氧作用使得该系统长期呈现出缺氧、厌氧的状态,因此,一半以上的总氮是通过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被消除的。也就是说,人工湿地系统中,去除氮的主要途径是微生物作用。此外,该系统中的植物能够有效吸收15%左右的总氮来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因而,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好的降解能力,其中的难溶性有机物可以最终被微生物利用,要长期保有这种降解力和去污力,只需要定期更换人工湿地中的填料。

2.5 生态河堤修复技术

河堤是用于缓冲河流压力冲力及保护植被的设施,对于防洪防涝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城市生活中的风景。有关部门常常强调要加固提防,也意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加固的同时却轻视了对河堤的生态修复。河堤生态修复工作主要包括:将河堤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改为水体、土体、生物体三体相互依赖和涵养的结构,帮助河水中的生物健康生长,保持生态多样性,提高河水的自净能力。同时,生态河堤的修复还能提高河堤的防洪能力,对河堤的修复和整治也能使生态景观更怡人。

2.6 生物浮床技术

生物浮床能够有效地为水生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生长环境,这种技术遵照自然规律,逐步减少水中的污染物,循序渐进地净化水质。当河道断面较为狭小时,只在适宜种植的局部地区种植水生植物,不但能够美化河道,而且这些植物的根部能够通过吸附作用将水流中导致污染的氮磷元素有效吸收,管理者定期收割植物后,就能方便地将吸收的污染元素也带走,有效地净化了水质。

结语

尽管我国的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开始得较晚,但河道治理是每个国家和城市必须重视的工程。河道的生态修复涉及多个学科、多项知识,只有借鉴国外技术、总结自身经验,才能将河道的生态性和景观性融于一体,使得城市生态系统既经济又美观,营造绿色生态环境,构建美好的城市河道景观。

参考文献:

[1] 蒋刚.浅谈河道治理中的河流生态修复[J],中华民居.2013,27:360-361.

[2] 黄志金.河道治理中的生态修复技术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0:149-150.

[3] 单景有.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1(44):68-69.

论文作者:欧杰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  ;  ;  ;  ;  ;  ;  ;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方法探析论文_欧杰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